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生態(tài)倫理視角下人與自然關系演變及思考

2023-04-23 15:17:47蘇志龍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中心主義自然界倫理

林 永,蘇志龍

(1.普洱學院 學報編輯部,云南 普洱 665000;2.普洱學院 茶葉咖啡學院,云南 普洱 665000)

人類對大自然無止境的索取造成資源短缺、環(huán)境惡化、大氣水體污染嚴重、生物多樣性急劇減少,人類在物質極大豐富的同時,不僅沒有實現預期的人性解放與幸福,卻導致貧富差距加大、新的疾病產生、人類勞動異化等現象。從生態(tài)倫理學的角度來看,人與自然之間的倫理關系一直處于長久的爭論之中,基于不同的視角許多觀點截然相反,在學術界并未達成共識??梢哉f,人與自然關系的哲學探討是生態(tài)倫理學深入研究的根本問題,也是踐行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理論基礎。人類環(huán)境之所以惡化,皆是因未理清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對大自然不合理的利用所致。

一、人與自然哲學思想的歷史演變

(一)遠古時期自然主宰人類的思想

在遠古社會,論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可從神話傳說中窺見一斑。在中國流傳的創(chuàng)世神話中,以盤古開天辟地與女媧造人最有影響力。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是由盤古死后身體變成的,而人類則是由女媧捏造黃土而成。在西方古希臘的宙斯諸神創(chuàng)世神話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當屬《圣經》中的創(chuàng)世紀。《圣經》創(chuàng)世紀中說,上帝用了6 天時間創(chuàng)造了整個世界以及人類。中國有陰陽五行說,認為自然是由最基本的“金、木、水、火、土”5 種材料構成;另一說法是認為世界是由氣構成的。在西方有一說:世界是由原子構成的。還有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所謂的水和赫拉克利特的火是世界的本原等說法。對古人來說,各種自然現象無法解釋,常見的風雨雷電常常被認為是上天發(fā)怒的征兆。通過神話傳說可以看出,在人們思想觀念中,要么人類來源于自然(黃土造人說),要么人與自然同源(上帝創(chuàng)世說),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從屬的關系。自然界主宰著人類的一切,人類臣服于自然,對自然界充滿敬畏和神秘感。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失衡的,自然界是高高在上的,人類只是自然界的附庸。盡管在當時并沒有生態(tài)倫理的概念,但在古人看來,人與自然均有道德倫理。自然界的道德倫理超于人類社會,自然道德倫理的實現是靠擬人化的形象——神來實現的,人類的生存發(fā)展需要依靠自然的道德關懷來實現,這是一種原始的、樸素的自然中心主義。

(二)人類中心主義人與自然對立思想

人類中心主義認為人是自然的主宰,只有人才具有道德倫理上的價值,而自然是為人類服務的,只有工具價值,無內在價值與權利。盡管強人類中心主義釋放了人的主動性,在人類歷史上作出過巨大貢獻,建構了現代文明①余謀昌.走出人類中心主義[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4,10(7):8-14,47.,但也是引起現代生態(tài)危機的罪魁禍首,被眾多學者批判。人類中心主義,無論是強人類中心主義還是弱人類中心主義,都認為自然并不具有內在價值,自然無意識,無主動性,因而只有工具價值。近代啟蒙運動認為,人之所以能成為主人,在于人具有理性和知識,這里的知識并非揭示事物本質的概念和觀念,而是指作為人類征服自然與改造自然的方法和技術②王雨辰.略論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生態(tài)倫理[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56(4):428-434.。

現代生態(tài)危機其根本在于近代啟蒙理性宣揚的“控制自然”的倫理價值觀,人的技藝和知識是人們用以強迫自然服從其命令的武器,威廉·萊易斯認為:“通過科學和技術征服自然的觀念,在17 世紀以后日益成為一種不證自明的東西。因此,幾乎所有的哲學家都認為沒有必要對控制自然的觀念作進一步的分析和解剖?!雹弁とR易斯.自然的控制[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人類中心主義認為,自然界沒有意識、觀念,不具備思考的能力,沒有知覺概念,即使是動物界有痛苦、快樂感知能力,但也沒有權利要求。因此,除人類之外的自然界不具備內在價值,人對自然界不存在道德倫理,自然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要而存在。人類中心主義主要從功利、實用功能來看待自然界,生態(tài)倫理的產生是由于生態(tài)危機出現人類對此的應對,如果沒有生態(tài)危機人類也不可能對自然界進行倫理的考慮。在人類中心主義者看來,“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內在價值的存在物,環(huán)境道德的唯一相關因素是人的利益。因此,人只對人類負有直接的道德義務,人對大自然的義務只是對人的一種間接義務”④何懷宏.生態(tài)倫理——精神資源與哲學基礎[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

(三)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統(tǒng)一思想

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人與自然的機械論思想,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中唯心主義辯證法內核,從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念出發(fā),將人看作是自然界的產物,馬克思在其《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到,“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靠自然界生活”,認為人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在人類之外不存在什么上帝之類的東西。另外,馬克思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概念,以實踐的角度考察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對自然的關系,首先……是實踐的即以活動為基礎的關系”⑤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期列寧斯大林著作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進而揭示出人與自然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

在馬克思看來,人與自然之間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統(tǒng)一的,統(tǒng)一實現的基礎是人類的社會實踐,自然的人化是人作用于自然的結果,而人的自然化則是自然對人的影響,人與自然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而且隨著社會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⑥王偉.論馬克思關于人與自然的三重關系[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24-32.。有機馬克思主義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生態(tài)倫理觀,認為人類擁有共同的福祉,人與自然具有共同的價值,人對自然具有道德義務。許多有機馬克思主義學者認為擁有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的中國,有可能引導整個世界擺脫生態(tài)困境,走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文明⑦彭繼紅,劉涵.論有機馬克思主義的生態(tài)倫理觀[J].倫理學研究,2017(4):17-22.。

(四)非人類中心主義人與自然平等思想

20 世紀60 年代,隨著環(huán)境的日益惡化,世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環(huán)境保護運動,生態(tài)倫理成為學術界熱烈探討的話題。不同學者針對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展開了哲學思考,以期從理論上將大自然納入倫理道德范疇。

1.動物解放主義。20 世紀70 年代以后,倫理道德的范圍擴大到動物界。辛格與雷根認為,動物是有生命的,與人一樣都能感受到痛苦與快樂,動物應該有人相似的生存權,因此,動物應該有道德權利。辛格認為解放動物就是解放人類自身①P.辛格.動物解放[M].孟祥森,錢永祥,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歐內斯特·湯普森·西頓在其著作體現出“關愛動物就是關愛人類自己”②廖新麗.論西頓動物小說中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J].安徽文學,2011(5):30-31+33.的思想。

2.生命中心主義。生命中心主義是將道德關懷擴展到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有機體。史懷澤認為,所有的生命,包括動物與植物都應該備受人類的敬畏與尊重。保羅·泰勒則認為,所有的生物都具有自身的善和天賦價值,都應該得到有道德能力的道德者尊重。

3.生態(tài)中心主義。生態(tài)中心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列奧波德的大地倫理與奈斯的深層生態(tài)學,其主要觀點有:(1)生態(tài)系統(tǒng)內的有機體是整個系統(tǒng)的一部分,系統(tǒng)內的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進行著物質、信息和能量的交換;(2)人是整個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一個成員,任何生命形式沒有本質區(qū)別,都有生存和發(fā)展的權利,人與其他生命體是平等的;(3)“凡是保存生命社區(qū)的完整、穩(wěn)定和美麗的事都是對的,否則都是錯的”③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xiāng)年鑒[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這種觀點認為,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穩(wěn)定是最重要的,哪怕犧牲局部,在倫理上也是正常的。

4.自然中心主義。盧風認為,自然在時空上是無限的,自然蘊含的規(guī)律是不可窮盡的。自然具有比人的主體性更高的主體性,即自然是最高的主體,與人相比,自然具有絕對的主導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能動性。人類應該心懷對大自然的敬畏,而又尊重其他生物的價值和權利以保持生態(tài)平衡時,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才得以保全④盧風.社會倫理與生態(tài)倫理[J].河北學刊,2000(5):12-17+21.。

人作為自然共同體中的一個普通成員,在本質上同自然中的其他生命形式沒有什么區(qū)別,所遵從的也僅僅是純粹的生物或有機的自然規(guī)定性,無法反映出人在社會上的完整意義,難以說明人對自然的倫理關系問題。建設性后現代主義將人與自然看作一個整體,在這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個組成部分都有著內在的必然聯(lián)系,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一切事物都是主體,都有價值,也都有主動性,自然的價值取決于它在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發(fā)揮的作用,而不是人類對它的認可或肯定;人類的價值也在于對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發(fā)揮的功能⑤何躍,苗英振,弓婧絢.走進人類中心主義還是走出人類中心主義——基于對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與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自然觀的比較分析[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1,27(6):116-121.。

5.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這一生態(tài)倫理思想是基于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統(tǒng)一的生態(tài)觀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⑥呂忠梅.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態(tài)文明法治理論之核心命題: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2(4):4-15+157.,其中結合了中國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是一個共融共生的共同體概念。他深刻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是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深化與發(fā)展,也是人們利用自然、保護自然的理論遵循和根本依據。

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實現了人與自然的辯證統(tǒng)一,是對人與自然和解的理論闡釋,中國要進行現代化建設,決不能走西方對自然掠奪式開發(fā)的老路,避免產生先污染后治理的悲劇。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五位一體”全面發(fā)展的現代化??梢哉f,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特征與主要標志⑦韓志偉,陳治科.論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內在邏輯:從外在共存到和諧共生[J].理論探討,2022(1):94-100;咸怡帆.論中國式現代化的四重意蘊[J].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2022(5):4-12.。

二、討論與結語

生態(tài)倫理觀下的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爭論的焦點在于人與自然之間是否存在倫理道德,自然是否具有主體性、是否具有內在價值??梢哉f生態(tài)倫理能否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即在于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問題。無論人類中心主義還是非人類中心主義,在其論證主體性時,就將人與自然作為二元對立處理。這種對立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生態(tài)倫理學的“形而上學困境”。劉福森認為,應避免西方形而上學使生態(tài)哲學與生態(tài)倫理學將人與自然對立,由傳統(tǒng)的人類中心主義到生態(tài)中心主義,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用一種形而上學反對另一種形而上學。由此,他提出須超越自然中心主義與人類中心主義的兩極對立,建立環(huán)境價值倫理觀。一是環(huán)境價值的存在性價值不同于工具性價值的消費性價值,提倡對自然物的保護而不是毀滅;二是環(huán)境價值不同于自然物的內在價值,環(huán)境價值是人的目的性因素與自然客觀性因素的統(tǒng)一,是人類生存的家園①劉福森.西方的“生態(tài)倫理觀”與“形而上學困境”[J].哲學研究,2017(1):101-107.。

現代生態(tài)倫理學對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思考應該從主體性的重構入手,人類應從自然的統(tǒng)治者、征服者的角色,轉換到自然界的成員。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與發(fā)展受到自然的限制與制約,有被動的一面;但人類又有自我意識,能夠認識自然并能改造自然以符合人類的生存發(fā)展,有能動的一面。因此,人類應在發(fā)揮主體性的前提下,使自然界、社會、群體以及人與人之間能夠和諧發(fā)展②王岑,郭育豐.從生態(tài)倫理觀看人與自然關系的構建[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9(11):73-79.。

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研究,隨著人認識自然規(guī)律、實踐活動的深入而不斷發(fā)展。從初期樸素的人從屬于自然觀到人與自然的對立思想到人與自然的平等思想,但是這三種觀點依然將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作是靜止與僵化的,在強調運動時將人與自然之間對立起來。馬克思主義引入人類的實踐,通過“實踐”的中介將人與自然之間聯(lián)系了起來,人類不斷地改造自然界,自然界反過來又不斷地塑造人類,人類與自然界之間是相互改造的過程,在此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概念,是對僵化的人與自然觀的解構,是對馬克思人與自然觀的發(fā)展與深化。

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與發(fā)展,隨著人類改造自然的進程而不斷演變,縱觀人類歷史上人對自然的態(tài)度,無疑經過了一條否定之否定的演進道路。人與自然之間共榮共生的和諧關系不僅靠人類的意識,還與社會制度有關。資本主義片面地對資本和發(fā)展的追求顯然無法承擔這一重任,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調的五位一體的協(xié)調發(fā)展,成為解決人與自然關系的全新選擇,也“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③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猜你喜歡
中心主義自然界倫理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飯人”
軍事文摘(2021年20期)2021-11-10 01:58:44
自然界的一秒鐘
論我國實體中心主義的非法證據排除模式
法大研究生(2020年1期)2020-07-22 06:06:04
習近平外交思想對“西方中心主義”的回應與超越探析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yǎng)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例說“自然界的水”
法益中心主義的目的解釋觀之省思
法律方法(2018年3期)2018-10-10 03:21:00
自然界的奧運狂歡
學生天地(2016年24期)2016-05-17 05:47:30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邵阳市| 西乌珠穆沁旗| 长白| 宽城| 安岳县| 福安市| 崇文区| 宜城市| 青海省| 新乡市| 湘阴县| 乡城县| 周至县| 天祝| 邮箱| 通州区| 永昌县| 新昌县| 呼和浩特市| 抚远县| 新河县| 徐水县| 庄浪县| 师宗县| 宁德市| 怀柔区| 通许县| 孟村| 齐河县| 合阳县| 县级市| 荔浦县| 秦皇岛市| 武鸣县| 姚安县| 通道| 固安县| 莱州市| 彭阳县| 江口县| 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