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辭手法之一,無論是繪景,還是寫人,運用比喻句都能取得很好的表達(dá)效果。我們不妨來看一個作文片段:
她是我的新同桌。老師帶她來到座位前,她放下書包,小心翼翼地坐下來。她抬頭看了我一眼,臉紅得像一個蘋果,隨后又莞爾一笑,那臉仿佛又變成了一朵美麗的花兒,淺淺的笑容里,藏滿了秘密。我偷偷看了她打開的筆記本,扉頁寫著一行字:“學(xué)和思是兩個輪子,只有這兩個輪子一起動,車子才能向前跑?!边@是多么深刻的話語呀!
(《我的新同桌》/高良)
這段文字先寫同桌的臉,連用兩個比喻,寥寥數(shù)語,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接著寫同桌筆記本扉頁上寫的一行字,這句話把學(xué)和思比喻成兩個輪子,通過“只有這兩個輪子一起動,車子才能向前跑”,形象地說明了學(xué)和思缺一不可,“學(xué)思結(jié)合”的道理被解釋得特別通俗易懂,如此新奇的比喻,實在是令人過目難忘。那么,同學(xué)們在寫作過程中,如何巧妙運用修辭手法來讓自己的文字變得更加鮮活生動、惹人喜愛呢?
一要了解比喻常識。比喻就是抓住兩種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用其中一個事物去比喻另一個事物。一個完整的比喻句,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guān)系的標(biāo)志)。其中,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是本質(zhì)不同的事物,而且兩者必須要有相似點,否則不能成立。另外,比喻還有明喻、暗喻和借喻等形式。我們來看幾個例句:
第①句的本體是“麥子”,喻體是“大海的波浪”,比喻詞是“像”,這種本體、喻體、比喻詞全都出現(xiàn)的,就是明喻;第②句的本體是“柿子”,喻體是“紅燈籠”,不用比喻詞,而用“是”,這就是暗喻;第③句中,“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本體“波浪”沒有出現(xiàn),只有喻體“翡翠”,這就是借喻。
二要掌握運用方向。比喻既可以用來描寫景物,也可以用來描寫人物,還可以用來闡述深奧的道理,使其通俗易懂。用比喻繪景寫人的例子非常多,這里不再重復(fù)。用比喻說理,最經(jīng)典的當(dāng)屬魯迅《故鄉(xiāng)》里的句子:“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把抽象的希望比喻成每個人腳下的路,生動形象,讓人一看就懂。
三要巧妙進(jìn)行設(shè)喻。運用比喻的修辭寫法進(jìn)行寫作,關(guān)鍵在于設(shè)喻,只有設(shè)喻貼切,比喻新奇,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才算運用成功。如何設(shè)喻呢?首先要對本體進(jìn)行研究,尋找可以設(shè)喻的突破口;接著要沿著不同的方向,充分調(diào)動積累,大膽進(jìn)行想象,捕捉可用于比喻的事物;最后用生動的語言去表達(dá)。如果我們要描寫天上翻滾的烏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烏云的形狀不斷變化,氣勢洶洶,我們就可沿著“形狀變化”這一方向進(jìn)行想象:你看,烏云的樣子多像奔馳跳躍的烈馬、俯首猛沖的雄獅、撲打撕咬的猛虎……一個生動的比喻句就誕生了。
四要認(rèn)真進(jìn)行復(fù)查。一方面,要檢查本體和喻體之間有否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確定比喻能否成立。另一方面,要檢查比喻是否新穎別致,發(fā)人所未發(fā),如果比喻太俗套,不如不寫。
恰當(dāng)?shù)剡\用比喻往往能化平淡為生動,化冗長為簡潔,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增強(qiáng)語言文字的美感,讓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希望在同學(xué)們的作文中看到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比喻句。
【范文引路】
洞庭湖之夜
曾慶國
晚霞燃燒過后,謙遜地拉下帷幕,把舞臺留給了夜。
洞庭湖之夜被波濤卷得好遠(yuǎn),折疊成拙樸仁德的大舞臺。俄頃,天空墨藍(lán)泛翠,像波濤擦洗過,拉開柔靜甜美的翠幕。夜色輕盈飄逸,夜露爬上草尖,落入唐詩宋詞里。對著遠(yuǎn)方的闌珊燈火,湖中所有險雄碧秀默然微笑,風(fēng)情搖曳。波濤澎湃,沒有了光芒,失去了色彩,成為風(fēng)的玩伴。
風(fēng)搖著蒲扇,吆喝著春夏秋冬四季趕路;風(fēng)無拘無束,樂于奔波。時而像懷春的少女,羞澀撫摸湖面,把柳樹變綠后硬朗起來,把白的紅的黃的綠的花兒綴了滿湖,草木葳蕤,把船客醉倒湖里,不允醒來。時而是母親的溫情,裝扮著舞臺的每一處風(fēng)景,水幔遮蔽了裸露的石岸,摧高了蘆蕩的每一片葦葉,舞臺上的演出,甜蜜了看客的笑臉。時而又化成鎧甲披肩的騎士,鞭撻著暴雨洪峰,舞臺上是狼奔豕突,獅虎成群,奪路而逃。時而又是板著冷血面孔的俠客,鋪陳曲線,漫天吼叫,把滿湖銀裝素裹,試圖用冰雪撕碎黑夜,把舞臺還給白晝,結(jié)果一湖白夜。
誰在舞臺上吟誦著一頁頁濕潤的詩行?原來,是滿湖的風(fēng)水。
寂靜的夜晚誰也不曾寂寞。一位巡湖的老人在湖洲守望,他劃一根火柴,把夜幕撕開一個洞。漁火滑過時光隧道,倏忽照亮鼓成巨簾的風(fēng),照亮了潺潺流淌的湖水,照亮了洞庭湖的煙波浩渺,照亮他臉上盤根錯節(jié)的皺紋,也照亮了他逝去的遙遠(yuǎn)歲月。他像一條蒼龍,沉郁而寬厚,毫不遲疑地占據(jù)舞臺。他依偎在波濤的懷里,尋著歲月的浪跡踽踽獨行,沒有一絲惶恐。他心連滄溟,用悠悠的槳聲告訴人們,漁火的光亮,永遠(yuǎn)照耀迢迢遠(yuǎn)方。
星月從來不在舞臺上缺席,是夜的倚重??偸嵌嗲?,愛情講述了一萬遍,墜入冷宮,月亮搖著小船,帶著岸上的孩子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濕地間,水蟲水蛙水鳥的鳴叫聲,是系在月亮上的風(fēng)鈴,傳得老遠(yuǎn)老遠(yuǎn)。一輪明月絕洞庭。和追月的天幕一起落入湖中,驚起湖面淡淡的霧靄。這時的舞臺,天水相通,水天一色,只隔一絲初生的波光。月涌大江流,月光又一次墮入愛河,和湖水濺出火花,碰撞的濤聲山崩,似萬馬凌空,千軍列陣,波影銀碎,卻再不忍水月相破。
月亮醉了,不愿掉頭。想告別蟾宮,擁住波濤柔情,纏綿繾綣,又醉罷還醒,徐徐漫步,找回千年幽夢,圓了,又缺,又圓。月逐濤聲遠(yuǎn),星伴倦浪歸。滿天繁星看花了眼,望塵而拜,扎進(jìn)湖中同浴,洗亮顆顆寶石,被螢火蟲拾掇后,四處漂流,嵌入滿湖歷史的記憶。于是,李白、杜甫、張若虛等,懷鄉(xiāng)沉思,喟嘆聊問,眾星淬煉,珠璣四射,羅綺滿湖。對酒當(dāng)歌明月夜,滿湖清夢壓星河。舞臺上高潮迭起,波濤澎湃,皆因一輪明月,滿湖星宿。
水月鏡花,是遙不可及的距離。繁星若隱,竊竊私語不為人知的往事。我知道,那是夜的影子,神秘、縹緲而深邃,伴人度過一切苦厄。我不知自己緣何那般執(zhí)著,在這夜里,總希望尋找到洞庭湖的影子。任思緒飛馳,任想象在湖水里遨游。原來,夜的舞臺,水天共一身影,講述同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故事,影子皆淡泊而寧靜。許是時光遺忘了湖水,抑或是湖水辜負(fù)了時光,在這迷人的夜晚,萬物一齊踏入夢境,伸手觸摸,恰是莊周夢蝶,卻無意間驚動了月光。
洞庭湖之夜,風(fēng)簾翠幕,水犀月涌,找不到一絲遲疑惶惑的陰影,狂卷的波濤,激蕩著滿湖詩情,夢想被湖水打濕,響徹時空。然而,不知不覺間,月亮爬出水面,騰空一躍,深情作別,濺起一身水花,在湖面映出了魚肚白。素來緣淺,奈何情深。多情的洞庭湖在揮手之間,澎湃的力量把月色沖洗得格外明麗。它們款款相邀,迎接新一天的開始。
月亮一轉(zhuǎn)身,夜就沉到了湖底。
(選自《中國青年作家報》,有刪改)
點評:本文以詩意筆觸,對洞庭湖的夜景展開描寫。從墨藍(lán)泛翠的天空,到四季變換的湖景;從月逐濤聲遠(yuǎn),到星伴倦浪歸……一幅幅美妙的畫面,惹人陶醉。行文過程中,作者多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對景色進(jìn)行描摹,比如寫風(fēng)“吆喝著春夏秋冬四季趕路”,作者連用四個比喻,分別把風(fēng)比喻成“懷春的少女”“溫情的母親”“鎧甲披肩的騎士”“板著冷血面孔的俠客”,化無形為有形,在擬人與排比中將洞庭湖的春夏秋冬生動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再如寫月涌大江流,作者把月光與湖水“碰撞”出的濤聲比喻成“似萬馬凌空,千軍列陣,波影銀碎”,變細(xì)微為宏大,令人震撼。這些生動的文字中,讓我們仿佛穿越時空,在月色中泛舟洞庭湖,流連忘返。
【佳作欣賞】
致敬,白樺樹
楊 燁
這里是祖國北方的邊陲。雪后的清晨,世界一片潔白,唯有頭頂上的那片藍(lán)天,像巨大的、倒扣著的玉,藍(lán)瑩瑩的。地平線上的紅色愈來愈濃,偶爾傳來一聲鳥鳴,是那么清脆。
一棵棵白樺,站成樹的長城。它們像一個個戍邊的士兵,像一把把出鞘的利劍,像一支支擎天的巨柱。它們靜靜地站在雪后的邊防線上,站在美麗的晨光中,凝視著周圍的一切。
高大的白樺樹下,一條小路伸向遠(yuǎn)方。小路的盡頭,是一塊方方的界碑。界碑上,鮮紅的“中國”兩字在白雪的映照下,是那么耀眼。
一隊年輕的士兵,肩背鋼槍,在雪地中艱難地前進(jìn)著。他們把自己裹得嚴(yán)嚴(yán)實實的,只露出年輕的臉龐。終于,他們來到界碑旁。一雙大手輕輕地把界碑上的浮雪抹去,那界碑變得更鮮艷奪目了。這群年輕人,身穿綠色的軍裝,筆直地站在界碑旁。他們的身后,是高大的白樺樹,是隱隱約約的山巒,是偉大的祖國。
這群年輕人中有我的表哥。我的表哥心中一直有一個未圓的夢。他說,如果自己不能實現(xiàn)兒時當(dāng)兵的夢想,一輩子都會感到遺憾。于是大學(xué)畢業(yè)后,他說服父母,報名參軍,成了一名光榮的軍人。雖然軍營生活很苦,但能讓人得到鍛煉,表哥感到很充實、很快樂、很自豪。
熱愛寫作的表哥把他的這次巡邏經(jīng)歷寫成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發(fā)給了姑媽,姑媽把這段文字轉(zhuǎn)發(fā)到“快樂一家人”微信群中。讀著表哥的短文,我仿佛穿越時空,來到了冰天雪地的北疆,來到了那棵棵高大的白樺樹下,來到了表哥身邊?;秀敝?,我覺得英姿颯爽的表哥,就是屹立在北疆的一棵高大的白樺樹。
我把表哥的短文抄寫下來,沒事的時候就拿出來讀一讀,反復(fù)想象表哥在軍營中的生活。我暗下決心,將來也像表哥一樣,穿上軍裝,保家衛(wèi)國。
致敬白樺樹,致敬表哥,致敬所有的中國軍人!
點評:這是一篇構(gòu)思精巧的作文。作者先對北疆雪后清晨的景象展開描寫,從銀白的世界、藍(lán)瑩瑩的天空,到高大的白樺樹、方方的國界碑,再到一隊巡邏的年輕軍人,一個個畫面,把讀者帶到了遙遠(yuǎn)的北疆,帶到了冰天雪地的世界里。隨后,作者把鏡頭聚焦于一位年輕的軍人,一個立志參軍報國的故事緩緩拉開帷幕,表哥的形象變得清晰而高大。最后,作者以抒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感慨結(jié)尾。文中白樺樹與軍人形象相互融合,作者借贊美白樺樹來表達(dá)心中對軍人的敬佩,托物言志,余味久遠(yuǎn)。
文中多處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增強(qiáng)了表達(dá)效果。比如,寫天空的“那片藍(lán)天,像一塊巨大的、倒扣著的玉,藍(lán)瑩瑩的”,多么鮮活、生動。再如,寫白樺樹的“它們像一個個戍邊的士兵,像一把把出鞘的利劍,像一支支擎天的巨柱”,大膽的想象,獨特的比喻,怎不令人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