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現(xiàn)華
在業(yè)績預告公司將虧損80億-110億元后,華僑城A(000069.SZ)最終發(fā)布的年報顯示,公司虧損了109.05億元,顯然屬于“頂格”虧損。賬面上,待開發(fā)土地集中三四線、大量完工產品仍積壓在存貨中、始終處于高位的有息負債,似乎說明華僑城A的陰霾并未散盡。
受疫情反復影響,房企銷售下滑和爆雷事件等導致2022年房企大面積虧損,央國企大面積計提導致業(yè)績變臉也成為市場常態(tài),但華僑城A虧損百億元還是引起了市場的騷動。
尤其是在2022年華僑城A更換了一把手,且虧損集中在四季度,這也就難免引起市場懷疑其有業(yè)績洗澡的嫌疑了。在華僑城A計提減值的主要城市中,昆明和重慶房價確有明顯下降,但更多城市的房價并未有明顯變化。而且,昆明和重慶也并非華僑城A的重倉市場。
華僑城A剩余的項目集中在非省會級別的三四線城市。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已經(jīng)基本沒有項目可供開發(fā)了,在三四線城市的待開發(fā)土地占比接近60%。
規(guī)模房企已經(jīng)將資源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手握大量三四線土地的華僑城A該怎么辦呢?
2022年華僑城A實現(xiàn)營收767.67億元,同比下降25.17%;實現(xiàn)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9.05億元,同比降幅達到了387.05%。這是華僑城A上市20余年來首次虧損,而且一虧損就超過百億元。
根據(jù)業(yè)績預告,由于毛利下降和計提減值等原因,華僑城A預計2022年歸屬凈利潤虧損80億-110億元,最終虧損額基本達到上限。
華僑城A的另外一個特征是虧損集中。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歸屬凈利潤仍有1.26億元。分季度來看,華僑城A前三季度也沒有任何一個季度有明顯虧損,四季度歸屬凈利潤虧損了110.31億元,即虧損集中在年末的四季度。
業(yè)績預告后,監(jiān)管機構要求公司解釋虧損集中在2022年四季度的原因,是否存在集中在報告期計提大額資產減值的情形。
2022年,華僑城A計提各類資產減值共計127.05億元,其中存貨計提減值115.11億元,是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在回復函中,華僑城A表示,昆明、重慶和成都等是存貨減值跡象明顯的8個城市,包括5個省會城市、重慶和天津2個直轄市和東莞。
房價明顯下降是存貨減值的基礎。根據(jù)華僑城A引用的數(shù)據(jù),在上述8個城市中,房價下降明顯的只有重慶和昆明,降幅都在20%以上,成都和廣州房價小幅上漲,剩余4個城市房價小幅下降。
昆明和重慶房價下降明顯,計提存貨無可厚非,但這兩個城市并非華僑城A大幅重倉的市場。公司2022年年報列出的主要項目中,華僑城A僅持有昆明4個項目30%出頭的股權,即都是合作開發(fā)項目。那么,對于華僑城A的大幅減值行為,合作方有沒有同樣大幅減值呢?
已完工的項目規(guī)模難以知曉,但在2022年重慶市場銷售中,華僑城A的規(guī)模并不顯著。
根據(jù)重慶市房地產業(yè)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2022年重慶中心城區(qū)商品房銷售排名中,華僑城僅以12.13億元排在了18位??硕鸬臄?shù)據(jù)則顯示,2022年華僑城在重慶市銷售了20.06億元排名第20位,同樣規(guī)模不大。
在昆明房協(xié)發(fā)布的榜單中,萬科、龍湖和招商蛇口排名居前,華僑城并未在前10中現(xiàn)身。中指院的榜單中,華僑城A都沒有躋身前20強。上述房企都沒有特意指出由于昆明或者重慶房價下降,導致公司大幅計提減值損失。
其他主要計提地區(qū)房價沒有明顯下降甚至有的地區(qū)房價還在上漲,華僑城A大幅計提減值的理由是否充分呢?以2022年主要在售項目和第三方的統(tǒng)計來看,華僑城A在昆明和重慶是難有數(shù)十億元的減值供計提的。
華僑城A稱是公司業(yè)務模式導致計提減值較為明顯的。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市場周刊》表示,文旅綜合開發(fā)通過與政府協(xié)商獲取近郊或遠郊非核心區(qū)域的大片土地,長期開發(fā),長期經(jīng)營,但在地產不景氣周期中,文旅地產因其位置和配套成熟度的影響,受沖擊最大,且價格下降幅度最大,下降速度最快。
由于各種不利因素影響,2022年眾多房企陷入虧損中,爆雷房企虧損自不必言,大量央國企也陷入虧損中,但像華僑城A這樣一下子虧損逾百億元的并沒有第二家。
正因如此,在業(yè)績預告出爐后,市場就質疑華僑城A涉嫌業(yè)績洗澡,尤其是公司2022年更換了董事長。2022年二季度,原保利集團總經(jīng)理張振高接替擔任近7年的原董事長段先念,成為華僑城A的一把手。
國企更換一把手后出現(xiàn)財務洗澡的案例比比皆是,這并不新鮮。曾有專家研究指出,繼任董事長在變更當年存在“洗大澡”行為,且該效應主要發(fā)生在前任未去往控股股東單位任職時。華僑城A是否應驗了這一研究結果且為市場所熟知的經(jīng)驗之談呢?
如前所述,華僑城A主要計提的是省會和直轄市等城市的存貨減值。實際上,在公司土地儲備中的剩余可開發(fā)面積中,近60%集中在非省會級的三四線城市中,三四線城市低迷的房價和銷售才是華僑城A后續(xù)開發(fā)的隱患。
財政部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6.69萬億元,在2021年創(chuàng)下8.71萬億元的新高后,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跌回到了2018年的6.51萬億元水平。
三四線城市較一二線城市更為難熬。根據(jù)中指院的數(shù)據(jù),2022年,全國300城各類用地出讓金為4.13萬億元,同比下降27.73%,其中一線城市住宅用地出讓金同比下降18.9%,低于二線和三四線城市。二線城市住宅用地出讓金同比下降35.2%,三四線城市同比則下降了30.8%。
看似二線城市降幅最大,實則不然。一二線城市土地出讓成交面積分別下降了41%和40.9%,降幅更大,成交樓面積均價分別為22277元/平米和7412元/平米,同比增長37.3%和9.7%。也就是說,一二線城市土地成交金額在下降,但由于出讓面積更少,均價反而是增加的。
三四線城市則是量價齊跌。2022年,三四線城市土地出讓面積同比下降23%,成交樓面價均價3071元/平米,同比下跌10.1%,華僑城A的大量土地儲備就集中在三四線城市中。
2022年,華僑城A新增土地儲備37萬平方米,拿地金額為26.73億元,而2021年分別為接近260萬平方米、超過300億元,此前年份的拿地積極性更高。
2022年,華僑城A新增土地集中在深圳、東莞和成都等一二線城市。不過由于規(guī)模太小,對公司的土地儲備不會造成明顯影響,尤其是對公司三四線城市的高占比難以稀釋。
根據(jù)2022年年報,華僑城A的土地儲備共有43個項目,其中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剩余可開發(fā)計容建筑面積20.66萬平方米,占比1.79%。以省會級城市為主外加一個直轄市天津和東莞、寧波、青島構成的二線城市剩余可開發(fā)計容面積453.33萬平米,占比為39.36%。其余三四線城市剩余可開發(fā)計容面積677.9萬平米,占比58.85%,即約六成待開發(fā)土儲都在2022年量價齊跌的三四線城市中。
疫情初期并不是這樣。2020年,華僑城A在一線城市的剩余可開發(fā)計容建筑面積為120.77萬平米,占比5.1%;二線城市合計為1182.19萬平米,占比49.89%;三四線城市面積為1066.48萬平米,占比45.01%。
原本一二線城市剩余土儲超過一半,如今三四線占比約60%,情況完全相反了。
2022年,招商蛇口在“強心30城”和“深耕 6+10城”的投資金額占比分別達94%和90%,公司選擇的是聚焦核心市場。華僑城A大本營在深圳,土地儲備中深圳項目幾乎難覓蹤跡,其他大灣區(qū)項目也都是諸如肇慶、茂名和湛江等為主相對邊緣的市場。
新增項目上,華僑城A上述負責人對《證券市場周刊》表示:一是保持公司文旅綜合開發(fā)核心優(yōu)勢,2023年1月于佛山順德運營項目歡樂海岸Plus周邊完成土地獲取約360畝,土地價款約20億元;二是積極關注京上廣深和杭州等核心城市核心板塊的集中供地,適時補倉優(yōu)質項目;三是積極參與人才房、保障性住房開發(fā)。
土地儲備是房企開發(fā)業(yè)務的未來。自強勢開啟擴張以來,華僑城A的簽約均價在快速下降。2019年公司簽約均價尚高達34246元,2022年已經(jīng)降至20712元,但仍高于一般房企,在剩余土地儲備更集中在三四線后,華僑城A的簽約均價能否守住現(xiàn)在的價格呢?
2023年1-2月,華僑城A實現(xiàn)簽約收入45.5億元,簽約面積29.7萬平方米,每平米均價為15320元,與萬科、保利等房企已經(jīng)沒有價格優(yōu)勢,甚至開始落后了。
在簽約均價接連下降后,華僑城A的毛利率也快速下降,原本公司憑借文旅模式基本保持了50%左右的高毛利率,2022年公司毛利率只有22.84%,已經(jīng)不止腰斬了。
2018-2020年是華僑城A快速拿地的時期,每年新增土地儲備的計容建筑面積都超過了1000萬平方米。2021年縮水至435萬平米,2022年新增土儲已經(jīng)可以忽略不計了。
在拿地增長明顯的同時,華僑城A的銷售也快速增長。2019-2020年公司分別簽約銷售863億元和1052億元,成為又一家千億房企,但僅僅是曇花一現(xiàn),2021-2022年公司簽約收入分別為825億元和553億元,2022年已經(jīng)低于2018年了。
2019-2022年,華僑城A的簽約面積分別約為252萬平米、465萬平米、399萬平米和267萬平方米,合計約為1383萬平方米。如前所述,僅僅是2018-2020年,華僑城A每年新增土地儲備的計容建筑面積都超過了1000萬平方米。
也就是說,拿地雖然增長迅速,簽約也有了明顯增長,但華僑城A的去化并不理想,從公司存貨情況看也是如此。2019年年末,華僑城A存貨中的開發(fā)產品為169.22億元,相對于近900億元的簽約收入并不算太高;2020-2022年年末,華僑城A存貨中的開發(fā)產品分別為313.14億元、410.01億元和538.25億元。一年一個臺階,開發(fā)產品規(guī)模迅速放大。2022年,華僑城A的簽約收入只有550億元出頭,這意味著即使沒有任何新增項目,剩余的樓盤也基本夠華僑城A銷售一年了。
華僑城A上述負責人對《證券市場周刊》表示,2023年公司將積極盤活存量資產,加速資產變現(xiàn)和資金回流,為存量項目開發(fā)運營提供資金保障,為公司資本結構優(yōu)化與“調倉換倉”加快新項目落地創(chuàng)造條件。
房地產存貨中的“開發(fā)產品”計量的是已經(jīng)竣工的樓盤。由于預售制度的存在,在樓盤項目還未竣工時,項目已經(jīng)通過預售開始售賣了,項目竣工時樓盤開始交付給購房者。
雖然也有部分土地出讓時要求現(xiàn)房銷售,但這并非市場當下的主流,因此存貨中開發(fā)產品的積壓能說明房企項目去化的情況。
2022年,萬科簽約銷售金額為4169.7億元,公司已完工開發(fā)產品(現(xiàn)房)為980.7億元,占存貨的比重為10.8%。與之相比,華僑城A開發(fā)產品占比達到了近30%,簽約銷售和開發(fā)產品基本1:1。
華僑城A“文旅+地產”模式本就是重資產。萬科、華潤等固定資產不過160億元出頭,其余頭部房企如保利、招商蛇口等固定資產僅僅是百億元出頭。
2019年之前,華僑城A的固定資產基本穩(wěn)定在150億元左右,疫情期間固定資產不斷增長,2022年年末華僑城A的固定資產就達到236.66億元,這也是公司文旅項目不斷累積的結果。
2022年,華僑城A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就達到17.71億元,如果再將6.73億元的減值損失計入,合計金額為24.44億元。固定資產雖不都是由文旅項目構成,但大部分源于此。文旅項目的利潤能否覆蓋固定資產每年折舊和減值損失呢?作為一家簽約收入規(guī)模并不算突出的房企,華僑城A的有息負債卻名列前茅。
從2018年起,華僑城A開始了急速擴張,拿地始終處于高位,簽約銷售也較以往有了明顯的增長。與之相伴的是公司有息負債同樣水漲船高迅速破了千億元。
根據(jù)公開資料,華僑城A的負債早于拿地一年即2017年開始大幅增長。根據(jù)評級報告,2017-2019年年末,公司的全部債務分別為637.67億元、924.6億元和1179.03億元,較年初分別增長了50.51%、44.99%和27.57%。
華僑城A也在2019年開始披露公司有息負債情況。2019年年末,公司融資余額為1177.04億元,2020-2022年年末,公司融資余額為1414.58億元、1402.11億元和1280.61億元。2022年公司的有息負債略有減少,這或許與公司基本停止拿地有關。
2022年簽約銷售逾4000億元的萬科有息負債略超3100億元,銷售近3000億元的招商蛇口有息負債2000億元出頭,銷售只有500多億元的華僑城A有息負債接近1300億元。公司有沒有表外負債市場不得而知,不過從少數(shù)股東損益來看,少數(shù)股東們的投入并沒有換來對等的回報。
在持續(xù)壓力下,華僑城A已經(jīng)開始裁員了。2022年年末,公司員工人數(shù)為19713人,較上一年的24526人減少了4813人,裁員比例接近20%。近些年來,華僑城A的員工人數(shù)穩(wěn)定在2.4萬人左右。
本次大幅裁員后,員工人數(shù)瞬間回到了10年前。財務上一次性計提虧損、裁員近兩成,更換了新領導的華僑城A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