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函
閱讀,可以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可以閱讀的不僅僅是書籍,電影、戲劇、音樂都是“書”。當然,社會、人類、大自然更是一本無窮無盡的“大書”。閱讀可以不分場合,不分時間,這個世界很多東西都可以閱讀,也需要去閱讀。
期末考試結(jié)束,我被爸爸送到他朋友的餐廳,美其名曰“體驗生活”。
爸爸的這位朋友我很熟悉,但換個身份走進餐廳,我還是有些局促不安。叔叔可能是受到爸爸的“指令”,待我也少了平日的“親近”,公事公辦地給我找了一個師傅便離開了。
我的工作就是將食材擇好,洗干凈,放到篩子里,瀝完水,最后放到臺案上?!昂唵?!”我心里暗暗想。
我系上圍裙,戴上手套,開始工作。一番操作,面對經(jīng)過洗滌得清清爽爽的西紅柿、黃瓜,我有一種付出勞動后的喜悅。
“趕緊把這個擇出來,洗干凈,茴香餃子下單了!”后廚師傅把一個盛滿茴香的菜筐推到我面前?!鞍??”面對茴香我可真是犯了愁,在家我也是愛吃茴香餡餃子的,但要把茴香的黃葉子擇掉,把菜根剪掉,這工作量可不是一般的大,不容遲疑,我趕緊拿個小板凳,手忙腳亂地開始工作。師傅在旁邊對我說,先擇三捆,洗出來,馬上要用。我連連答應,三捆擇完,我已經(jīng)累得腰都快直不起來了,咬牙支撐著,把菜放到水池里,那邊師傅已經(jīng)不耐煩地催促:“趕緊的!”我“馬上”“就來”地應著,把洗好的茴香遞給師傅,師傅一邊著急地甩著水,一邊對我說:“干活得麻溜的,你這磨磨蹭蹭的可不行!”我的眼淚都快出來了,從來到后廚,我連一口氣都沒喘,怎么還得挨批?。?/p>
一天下來,我腰酸背痛,飯都不想吃了。心里那叫一個“苦”。
回到家里,爸爸看我情緒不高,說:“還干不?”看著爸爸略帶挑釁的樣子,我一咬牙:“去!”熬過了第一天的苦,第二天就不那么忙亂了,第三天更是得心應手。后廚師傅都夸我手腳利落,有眼力見兒,我心里那叫一個“樂”!
閑暇之余,我還學會了老北京特色的“小魚拌花生”和“驢打滾”這兩道菜。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候就背得滾瓜爛熟,這紙上得來的,畢竟是入耳不入心啊,八天的身體力行,讓我實實在在體會到什么叫“粒粒皆辛苦”,也實實在在明白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諦。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
點評
最好的選材,永遠來自生活。小作者擁有同齡人生活中難得的體驗經(jīng)歷,并用生動流暢的語言記錄下來,實為可貴。作者心理的變化,勞動的辛苦與快樂都真切自然地呈現(xiàn)出來,這得益于細膩的細節(jié)描寫,還有充滿陽光、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習作開篇點題,中間敘事詳略得當,主體部分生動具體,結(jié)尾由體驗引申至感恩生活,體味人生哲理,緣事而發(fā),水到渠成。
(葉地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