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不行
魯國有一個大夫叫季孫行父,死后被謚為“文”,人稱季文子。此人非常謹慎,做事三思而后行,大家都佩服他??鬃勇牭竭@事,含蓄地批評說:“考慮兩次,就可以了?!?/p>
今人很少有認真讀古典的,以訛傳訛的東西特別多。比如這個“三思而后行”,很多人認為是孔子說的,是孔子提倡的。其實,恰恰相反:是孔子反對的。
明人李贄倡“童心說”,說人必須保持一顆童心,方為真人。
如何是童心?李贄的解釋非常精彩:“最初一念之本心!”為什么是“最初一念”?因為,最初一念的判斷,往往是價值判斷,是善惡美丑判斷!比如,看到有人在大街上行竊,我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這是一個犯罪行為,必須制止。
但是,第二、第三反應呢?就很可能是這樣:我制止他,我會不會受到傷害?我還是不管了吧?
今人錢穆注《論語》,于此則下,注曰:“事有貴于剛決,多思轉多私?!保ㄗ鍪沦F于果斷堅決,想得太多了就變成為自己打算了)“多思轉多私”——一針見血地說出了很多謹慎人、精于算計者的道德底色!也說出了很多算命打卦之人的真正用心!
孔子為什么反對三思而后行?因為,三思過后,正義往往不行,行的,往往是私利。(鮑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