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微波
[摘 要]就語用目的而言,以宣傳為目的的口語交際側重于幫助學生輸出信息、思想,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講述是宣傳類口語交際的主要形式之一。為此,在宣傳類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搭建層級支架、評價支架等,幫助學生大膽地、清楚地、準確地、生動地講述自己的思想觀點,讓學生敢說、會說、善說。這樣進行口語交際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找到表達的支點,而且能促進學生深層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獲得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宣傳類口語交際;教學策略;講述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04-0021-03
按語用功能來說,口語交際可以分為宣傳、商討和交往三類。以宣傳為目的的口語交際,交際的雙方一方側重于輸出(說),一方側重于輸入(聽)。結合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我們提取出宣傳類口語交際的主要形式有復述、講述、即席講話、演講等。這些形式近乎獨白,其中的講述就是對人、事、觀點等進行介紹或說明,使人了解、熟悉,甚至肯定、喜愛,這是宣傳類口語交際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在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以講述為主要形式的宣傳類口語交際,主要內容有講述故事、介紹自己、介紹事物等。通過梳理教材內容,我們發(fā)現(xiàn)講述的能力目標層層遞進、逐漸提高,即從“大膽講”“清楚講”“準確講”“生動講”到“靈活講”。其連續(xù)性和序列化推進很明顯。
第一階段要“大膽講”,即自信勇敢地展示自己。這是能力發(fā)展的第一步。在這一階段,教師要耐心地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學習,充分肯定學生的言行,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引導并鼓勵學生與人交流。
第二階段要“清楚講”和“準確講”。在學生有表達欲望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清楚地講述事件、問題:一是語音要正確、語速要適當;二是要用動作來輔助,將內容講述清楚;三是條理要清晰,并能說明理由。
第三階段要達到“生動講”和“靈活講”的層次?!吧鷦又v”需要通過語氣、動作和表情的輔助來實現(xiàn)。除了做到以上四個要求,學生還需要根據(jù)對象、目的、場合、聽眾的反應,選擇適合的材料來恰當應對,即“靈活講”。
因此,要有效展開以講述為主要形式的宣傳類口語交際教學,教師就要結合講述的目標層級,搭建多維支架,引導學生逐步提升講述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
一、搭建層級支架,實施自然宣傳
學生有興趣參與課堂活動,且能自信、大膽地表達,但往往會因為表達能力不強而無法講清楚、講具體。這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段特點搭建逐層遞進的學習支架,幫助學生獨立地完成交際任務,讓學生會說、善說。模仿是一種心理需要,也是一種學習過程。對缺乏知識與經驗的低年級學生,教師可通過示范引導學生模仿,讓他們掌握基本的口語交際技能,學習和借鑒表達范例,獲得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到了中年級,教師可以搭建任務支架和活動支架,給予學生演練講述的機會。而高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可以提供工具支架,引領學生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搜集生活中的信息,以提升學生的講述能力。
(一)范例支架,清楚講述
范例支架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給出例子,學習者仿照例子進行練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在低年級的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提供教學范例,搭建適合的學習支架,以此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口語交際《一起做游戲》一課,要求是“一邊說,一邊做動作,這樣別人更容易明白”。課堂上,教師先引導學生用上“玩貼鼻子游戲需要準備……”“這個游戲這么玩……”這兩個句式分別來說清楚游戲的準備和具體玩法;接著,適時提供游戲時的具體動作“蒙、轉、貼”,讓學生邊做動作邊介紹游戲的玩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從讓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開始;再進行示范指導,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最后讓學生把游戲規(guī)則連起來說一說。這樣,把觀察、思維、表達融為一體,真正落實了本次口語交際借助動作把游戲規(guī)則說清楚的要求。
(二)任務支架,準確講述
任務支架是在情境任務引領下,教師設置多個相互聯(lián)系的任務,以幫助學生掌握口語表達方法的學習框架。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口語交際《名字里的故事》,要求學生先分享、交流自己名字的含義,然后回到家和家里人說說,自己從同學的講述里知道了哪些新鮮事兒。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多個遞進式的任務,引導學生進行遞進式學習。
任務活動一:講述 “名字里的故事”,引導學生講清自己的名字是什么,它的來歷怎樣、有什么含義、包含什么故事。通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先明確說與聽的具體要求,然后進行分享、交流、選拔,讓口語交際的目標更加明確。
任務活動二:(見表1)講述自己所發(fā)現(xiàn)的家人名字的故事。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了解的對象由同伴轉向親人,說的范圍由近及遠;教師要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名字所具有的時代性。
任務活動三:聊聊名人名字的故事。教師播放蘇軾的名字故事的音頻,引導學生講述提前準備的名人名字的故事。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把提前收集的資料,按照一定的要求重組語言進行交流。這樣,既打開了學生的交流視野,體現(xiàn)了很強的人文性,又強化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活動支架,生動講述
活動支架是在口語交際中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生動講述的一種學習形式?!度の豆适聲肥侨昙壪聝缘诎藛卧囊黄谡Z交際,旨在通過故事進行復述練習,讓學生運用合適的方法,把故事講得更吸引人。
首先,在記住故事內容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學習經驗來提提建議,說說如何才能把故事講得吸引人;然后進行集體交流,幫助學生整理歸類并板書:語氣有變化、表情有變化、加上肢體動作等,形成思維導圖(見圖1)。
其次,回歸故事本身。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練習:細讀故事,想一想哪里的語氣要有變化,哪些地方的表情該怎么做,哪些地方需要加入肢體動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好標記,也可以選擇老師提供的標記(見表2),再練一練。
在提煉方法和練講故事之間加入“做標記”這一學習活動很有必要。學生雖知道講故事應該聲情并茂,但往往在講的過程中無法做到這一點。這是因為語氣、表情、動作的變化是隨著故事內容的變化而產生的,學生空有方法,卻不知在何處運用。做標記能幫助學生在練講故事之前,細致感悟故事內容,找準變化點,把故事講得生動、吸引人。
最后,教師讓學生自主設計其他的講故事的方式,如加上簡單音效錄成音頻,或者加上簡單服飾、道具拍成小視頻,上傳到班級公眾號等。這樣,在多場合、多形式的講故事實踐中,學生自覺落實了運用合適的方法,把故事講得更吸引人這一交際要求。
(四)工具支架,靈活講述
工具支架是指借助一些教學工具展開教學,如 PPT、音頻、視頻、圖片等。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口語交際課 《我是小小講解員》,編者提出講解的具體要求:語氣、語速要適當, 可借助體態(tài)、情態(tài)講解,還可利用展板、圖片、影音等輔助資源講解。上課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動手、動口又動腦,處理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搜集、整合信息;二是編擬講解內容; 三是準備輔助資源;四是練習講解表達。 這些任務可以通過導學單來引導學生自主完成。
講解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個人展示,師生共同評議,明確講解的交際要素;第二階段是在共同評議修改的基礎上再進行講解,全班學生充當各種類型的聽眾。在這兩個階段之間,插入博物館的講解老師是如何向參觀者介紹文物的視頻,并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講解需要改進的方面,再次嘗試講解。
二、搭建評價支架,鞏固宣傳能力
口語交際教學的評價較之閱讀、寫作等教學評價,可以說是模糊不清,缺乏具體的細則的。在宣傳類口語交際教學中,評價不僅是對學生表現(xiàn)水平的評定,更是激勵學生踴躍表達與認真傾聽的手段。
(一)基于要素的綜合性評價
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每一節(jié)口語交際課,都有著不同的交際要素,既有表達內容方面的要求,也有語氣、表情、肢體動作等非語言要素的提示。在以講述為主要形式的宣傳類口語交際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過多關注講的內容,而忽略口語表達的心理因素與外在表現(xiàn)因素。因此,在教學中,評價支架的內容應基于“小貼士”羅列的交際訓練要素進行設置。如五年級下冊的《小小講解員》,對講述者的評價至少有四個要點:一是語氣、語速是否大方;二是動作、眼神是否合適;三是借助卡片是否有序;四是觀察、反應是否及時。而對“聽眾”的評價,則要關注是否認真傾聽,不明白的地方是否提問等。
教師還可以根據(jù)這些交際要素來設計相應的評價表,如獎狀式的評價表。這樣能鞏固學生口語交際的成果,提高學生口語交際水平。
(二)通過對話式進行評價
對話式評價主要指的是通過師生交流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反饋與激勵等。在口語交際課堂中,教師不僅要發(fā)揮對學生的指導作用,還要促進學生參與到評價活動中來。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于生;其次,教師可以合理設置一些問題;最后,教師應當融入自己的情感,在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閃光點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口語交際《自我介紹》時,整堂課教師是“旁觀者”,把教室讓給上臺自我介紹的學生,并針對學生的表現(xiàn),引導學生思考:“他介紹了自己的哪些方面呢?”“和剛才的兩位同學相比,從她的介紹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如果你是校報負責人,聽完2號選手的介紹,你想錄取他為校報的小記者嗎?為什么?”“通過她剛才的介紹,你覺得能不能達到預期的‘認識我這個目的?為什么?”……這些評價的主體都是學生,在互助合作的對話式評價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借助總結的反饋式評價
評價不是最終的目的,目的是促進學生互動,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學中,教師要提供評價支架,讓學生在“表達—評價—再表達”中實現(xiàn)螺旋式提升,并不斷修正表達思路,完善表達策略,達成交際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給講述者評價,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這樣評價的原因。同時,教師可以讓講述者分享自己成功的經驗,或者總結不足的地方,調整后再次進行講述。這樣的評價過程再一次鞏固了學生在這節(jié)口語交際課中習得的技能。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是根據(jù)基礎教育發(fā)展趨勢以及學生學習需求的變化,對口語交際教學內容進行的全新編排,更加注重口語交際的類別化。宣傳類口語交際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課堂就成為練習這類口語交際的重要場合。在教學時,教師要搭建多維支架,幫助學生掌握口語交際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思維,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鄭娜.淺析支架式教學法在漢語作為第二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J].漢字文化,2019(12):19-21.
[3] 余琴.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口語交際編排特點與教學建議[J].語文建設,2019(16):59-63.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