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一場全球性的疫情,幾乎顛覆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讓病毒這種特殊的非細胞型微生物,在我們的生活中刷足了“存在感”。從阿爾法到德爾塔,再到奧密克戎,層出不窮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不斷挑戰(zhàn)著各國疫情防控的能力和水平。事實上,不僅僅是冠狀病毒會發(fā)生變異,所有的病毒皆是如此。
不管是每年“定期騷擾”的流感病毒、讓人聞之色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發(fā)病就無法救治的狂犬病病毒,還是依然在給我們的生活增加麻煩的新冠病毒……細想起來,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充滿病毒的世界里。正如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卡爾·齊默在他的科普作品《病毒星球》中描述的那樣,地球就是一顆“病毒星球”。
我們生活的地球,既孕育了生命,也“滋養(yǎng)”著病毒。海洋中,土壤里,空氣中,甚至連下雨時落下的每一滴水里都帶著病毒。病毒不僅存在于每一個角落,還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微生物。早在東漢時期的典籍中,就已經有了對天花病毒感染病例的記載。然而,人類觀察到病毒的歷史,卻只有一百多年的時間。
病毒在我們的認知里一直是十惡不赦的形象,因為它不僅攻擊人體的細胞組織,同時還會造成傳染病的暴發(fā),損害我們的健康,威脅我們的生命。但事實并非完全如此。人體體內和體表的細菌與體內的細胞數(shù)量一樣多,在腸道內的病毒數(shù)量比腸道內的細菌數(shù)量還要多。實際上,病毒種群在調節(jié)體內細菌數(shù)量和類型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病毒,那么腸道中的菌群很有可能會失衡,給我們的身體造成損害。由此可見,病毒和人類其實一直是共存的。
人類與病毒之間仿佛存在著一場永無止境的斗爭。如今,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類對病毒的脾氣秉性有了更多的了解,雖然我們仍然不能消滅所有病毒,但是對付病毒性傳染病,我們的手段越來越多,反應也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