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鄉(xiāng)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知、仁、圣、義、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以鄉(xiāng)八刑糾萬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亂民之刑。
以五禮防萬民之偽而教之中,以六樂防萬民之情而教之和。
凡萬民之不服教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聽而斷之,其附于刑者,歸于士。
(原文據(jù)中華書局2014年版《周禮》)
【譯文】
用鄉(xiāng)學中的三方面內容來教育萬民,舉薦賢能者,并舉行鄉(xiāng)飲酒禮表達敬意。一是六種道德:明白事理、愛人及物、通達明鑒、適時決斷、言談發(fā)自內心、剛柔適宜。二是六種善行: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和睦九族、親愛姻戚、信任朋友、救濟貧窮。三是六種技藝:五類禮義、六種歌舞、五種射法、五種駕馭車馬法、六種書寫方法、九種計算方法。
用適用于鄉(xiāng)中的八種刑罰糾察萬民:一是針對不孝順父母者的刑罰,二是針對不和睦同族人者的刑罰,三是針對與親戚不友好者的刑罰,四是針對不友愛兄長者的刑罰,五是針對與朋友相處不講信用者的刑罰,六是針對不救助貧窮者的刑罰,七是針對造謠惑眾者的刑罰,八是針對用邪道擾亂民心者的刑罰。
用五禮防止萬民的侈靡詐偽而教導他們事事合乎法度禮節(jié)的標準,用六樂防控萬民的情欲而教導他們性情中正平和。
凡是萬民中有不服從教化而發(fā)生爭訟的,便會同地方官一道審理判決,如果其中有觸犯刑律的,便移交司法官員審理。
【簡析】
《周禮》,又名《周官》《周官經》《周官禮》,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完整敘述國家機構設置、職能分工的專著,記載了周朝一整套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為我國秦漢以來歷代國家機構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參照體系?!吨芏Y》地官系統(tǒng)負責掌管土地與教育人民,長官為大司徒,副官為小司徒?!吨芏Y》一書中記載的“大司徒之職”內容非常豐富,但本選段在思想史上影響最大?!耙脏l(xiāng)八刑糾萬民”生動體現(xiàn)了儒家“重德輕刑”“德本刑末”的基本精神,以“五禮”“六樂”來防止百姓的邪思邪欲,教導百姓言行有度、性情中和,則與《禮記·樂記》中的禮樂思想一脈相承,而其中教萬民的“鄉(xiāng)三物”地位更為重要,“知、仁、圣、義、忠、和”六德與“孝、友、睦、姻、任、恤”六行,可謂除《論語》中“仁義禮智信”五常與《禮記》中“父慈,子孝,兄良,弟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義之外,先秦儒家所主張具體德行的典型代表,成為后世國人為人處事的道德標準,而“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更是始于周朝而作為古代士人必須掌握的六種基本技能深刻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教育體系。正因如此,明末清初著名的實學家顏元,將《周禮》中周公之“三物”(六德、六行、六藝),與《尚書》中堯舜之“六府”(水、火、金、木、土、谷)、“三事”(正德、利用、厚生)、《論語》中孔子之“四教”(文、行、忠、信)三者相提并論,作為先秦儒家堯舜周孔之道經世濟民的主要綱領與思想精髓來大力弘揚,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益于社稷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