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符號學概述
人類對符號學的研究和應用具有悠久的歷史。首次將符號學確立為一門理論學科的是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他的研究表明,符號學是研究符號一般規(guī)律的理論科學,包括符號的本質、符號的變化、符號的發(fā)展規(guī)律、符號的各種意義及其與人的種種行為之間的聯(lián)系。這一命題的提出對深入研究符號系統(tǒng)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建筑符號學并非完全等同于符號學。20世紀50年代以來,“意義危機”在西方建筑學中引起了很大的爭論,認為“意義”是建筑設計中無法回避的問題。人們很快就從不同的視角對建筑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其中就包括建筑符號的研究。20世紀50年代末,意大利語言學家艾柯將符號學引入建筑學后,建筑符號學逐漸受到藝術家們的關注。特別是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的興起,使人們對建筑象征的研究和探討達到了頂峰。建筑符號學以其“語言”“語義”等獨特的語言形式,成為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的精神內蘊,并以其獨特的生命力在建筑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索緒爾的符號學理論認為任何一種符號都是由兩方面組成的:能指與所指?!澳苤浮睘榉柕男问?,在建筑領域包含建筑造型、空間形態(tài)。在建筑范圍內,“所指”則為符號的意義,包括建筑的內容。該內容不僅是我們肉眼能直接看到的表象,還包含我們看到作品時產生的聯(lián)想,會受到社會規(guī)范等多種因素的制約。
建筑符號學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貝聿銘一百多年的人生為世界留下了大量震撼世人的建筑: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蘇州博物館、北京香山飯店……空間、文化、光線、幾何的靈感與理念無一不體現(xiàn)在他的作品中。我們不僅能看到他的建筑設計才華,還能看到他對光線的巧妙運用,同時能體會到作品中蘊含的人文與建筑自然的融洽之美。如果我們能從外而內地對他的作品進行深入剖析,就能充分認識到建筑符號在建筑設計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們生活在符號世界里,建筑設計也是符號應用的集中體現(xiàn)。索緒爾的同代人、美國哲學家皮爾斯將建筑符號歸納為三類:圖像符號、指示符號以及象征符號。隨著人們對建筑符號種類的深入了解,建筑符號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也被進一步地挖掘與分析,勃羅德朋特把設計歸結為四大類:實效性設計、類比性設計、象形型設計和法則性設計。實效性設計是一種最原始的設計方式,大部分建筑設計都是從實用角度出發(fā)的。類比性設計是一種利用事物之間存在的類比關系進行設計的方法。象形型設計是對現(xiàn)有建筑形式進行模擬,從而產生相似的建筑形式和手法。法則性設計是按照一定的模式或建筑結構等標準,對建筑進行規(guī)律性設計。幾乎所有建筑都是這四種設計方法單獨或者組合在三維空間中的結果,在貝聿銘大師的作品中,我們也能看到這樣的設計方法。
根據皮爾斯的建筑符號分類法以及勃羅德朋特的四種建筑設計類型,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并找出建筑符號和建筑設計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類比設計及象形型設計,大多會根據各類圖案符號進行設計,從而擴大圖像標記的應用范圍;由于建筑的形式及內容存在一種實質性聯(lián)系,指示符號在設計過程中具有極強的指向性,適用于實效性設計;象征符號更適用于法則性設計,在建筑設計中往往有不同的韻味與風格。
建筑符號學在貝聿銘作品中的具體應用與體現(xiàn)
貝聿銘作品中運用的圖像符號
作為現(xiàn)代主義最后的建筑大師,貝聿銘的優(yōu)秀作品中有很多建筑設計手法可以用建筑符號學解釋。在他的作品中,符號的變換、空間的延續(xù)以及文化的隱喻都運用得恰到好處。香山飯店的整體設計堪稱集現(xiàn)代建筑藝術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特色于一身的典范。他將菱花窗、回廊窗洞等多種窗型與主體結構有機融合在一起。特別是大量菱形窗構成了一個巨大的菱形符號體系,使整座大樓呈現(xiàn)出一種有序的節(jié)奏。在此基礎上,貝聿銘將窗戶與光相互映襯,充分契合“讓光來設計”這一理念。在建筑的立體空間中,這絕對是剪紙藝術從二維空間到三維空間的精妙轉變。香山飯店的設計還采用了傳統(tǒng)園林中的框景手法,通過“框”來營造一種若隱若現(xiàn)的奇妙意境。在選址上,整個建筑依山而建,與周圍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充分利用了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技巧。
貝聿銘作品中大量的幾何象征元素也在建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些元素被抽象出來,以具有“現(xiàn)代感”的形式呈現(xiàn)在建筑中。在建筑造型中帶給人豐富的情感體驗。例如,三角形在貝聿銘的作品中既是一種裝飾要素,也是建筑的基本幾何構成。實際上,將三角形元素應用于建筑的基本結構是很少見的。這是因為與其他形態(tài)相比,它的空間利用率會低得多。但是,貝聿銘提出的概念賦予了建筑中的三角形元素更大的應用空間。
盧浮宮的項目設計也準確地抓住了這一點。盧浮宮本身就是一個古典建筑的頂尖代表,它所承載的遠不止法國人民的歷史與文化。因此,如何在不喧賓奪主的前提下與之產生共鳴,是建筑設計中的一個難題。貝聿銘最終選擇了一個三角形作為建筑的入口,并且在建筑材質上選用了玻璃(圖1)。三角形的符號元素降低了原有建筑的遮擋性,而玻璃材質使建筑更具透明感,在體量以及視覺感受上都盡量減少了對古典建筑的遮擋。玻璃金字塔前方還設置了三座小型金字塔觀察臺,既能為地下空間提供更多的光線,又能與整個建筑主體相互呼應,將盧浮宮的古典之美和現(xiàn)代簡約之美完美融為一體。
貝聿銘作品中運用的指示符號
指示符號源于建筑形式與內容之間一種本質上的因果聯(lián)系,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第一類以本體符號為代表,體現(xiàn)了作為符號載體構建自身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性;第二類包括指示性符號,是與它所表現(xiàn)的內容相分離的標志符。
蘇州博物館中運用的符號元素大多是從蘇州傳統(tǒng)建筑中提煉出來的,通過現(xiàn)代化的建筑技術將古典與現(xiàn)代巧妙融合在一起。木架構是我國建筑的顯著特征。類似于榫卯、藻井等具有中國建筑特點的構件,無論在建筑物中是否具有特殊的功能,都可與傳統(tǒng)的木制框架結構聯(lián)系在一起。蘇州博物館的建筑從外形看是一個向上的八角形屋頂,看似與整個建筑很不協(xié)調。然而走進大廳,我們就可以看出這是中國古典建筑中藻井的構造(圖2)。貝聿銘先生抽象出藻井形式,再通過現(xiàn)代材質的應用,很好地解決了光照的問題。此外,屋頂上的裝飾性瓦塊也是用傳統(tǒng)材料制成的,表面上看這個建筑物只是用簡單的磚塊做防水層,其實屋面排水體系是由石材、金屬板、木板、隔熱板、鋼結構、面板、吊頂?shù)榷鄬訌秃辖Y構組成的,完全滿足建筑恒溫、恒濕的要求。貝聿銘先生運用現(xiàn)代化的建筑思想與傳統(tǒng)的制作工藝相結合的手法,充分詮釋了指示符號在實效性設計中的應用。
貝聿銘作品中運用的象征符號
象征符號即帶有某種特殊意義的事物符號,不同風格的建筑都蘊含著獨特的象征符號。香山飯店是貝聿銘先生在中國大陸的第一件作品,他利用象征符號的特點將傳統(tǒng)園林的意境融入現(xiàn)代空間。不論是在建筑藝術上還是建筑造型上,都朝著現(xiàn)代化和國際化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香山飯店與西方建筑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它的層次感更強。其中最值得稱贊的是“四季庭院”,從室外空間的布置到室內的布置,都帶有江南園林的風格。一條條回廊蜿蜒到四個低矮的廂房,流花池上有一座連接平臺的小橋,取“曲水流觴”之意。在材質的使用上,更是保持了木、竹等天然材質的傳統(tǒng)建筑特點。此外,建筑整體采用了軸線對稱的設計,同時在建筑高度上也有考量,與周邊環(huán)境相呼應,達到了借景入室的效果。樓宇整體上營造了“雅潔明鏡,得清新之致”的意境。
建筑符號學對當今建筑設計的啟示
建筑符號學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雖然時間較短,但是其所包含的內容錯綜復雜。尤其是在后現(xiàn)代主義時期,建筑“形式”與“功能”之間的矛盾慢慢淡化,建筑符號學家及建筑設計師不斷探索符號時代下建筑的新表現(xiàn)。這并非片面、單一的觀點,而是對文化的真實、科學的理解。我們在做設計時,要把重點放在歷史文化的脈絡上,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運用,這樣才能使傳統(tǒng)建筑在新的世紀煥發(fā)新的光彩。貝聿銘先生最獨特的地方就是他的設計不是單純地以象征性的方式進行重疊和堆積,他真的可以從這個時代的精神中輕松自如地跨越東方與西方、新與舊之間的諸多沖突,實現(xiàn)一種全新的形態(tài)。
作者簡介:盧詩琪,女,漢族,浙江衢州人,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空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