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曉 盧曉博
(平山縣農業(yè)農村局 河北 平山 050400)
1.1 甘薯中后期田間管理技術建議
1.1.1 加強田管,保證高產穩(wěn)產。生育前期以促生長、早發(fā)苗、早封壟為重點,在封壟前后及時除草。生育中期以控制莖葉旺長、建立合理群體結構為重點,必要時可根據地上部莖葉長勢進行化學控旺。中后期以促進薯塊膨大為重點,可根據實際,結合控旺,畝增施磷酸二氫鉀100g。雨季注意防澇,排除田間積水。鮮食型甘薯可采用覆膜栽培、膜下滴灌等技術提高商品薯率,促使壯苗早發(fā)。
1.1.2 綜合防治病蟲害。根腐病的防治主要是選用抗病品種,選擇無病源地塊種植;莖線蟲病防治主要通過選擇健康種苗、無病地塊種植以及藥劑封閉薯苗橫截面等綜合防控技術,杜絕超劑量使用劇毒農藥;黑斑病防治從健康種苗抓起,苗床高剪苗,選用壯苗,栽插前浸苗處理;地下害蟲防治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如田間設立黑光燈誘殺成蟲,選用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等有效防控蠐螬、金針蟲。
1.1.3 產銷對接,適時收獲。密切關注市場行情,適度規(guī)模化種植,調整栽插期和收獲期,避免盲目擴種造成集中上市,提高種植收益。加工用甘薯提倡與企業(yè)聯合進行訂單種植,做好原料市場供應;鮮食用甘薯可針對不同消費群體,做好產品分級,采取分級銷售、包裝銷售、貯藏后銷售等措施,提高附加值。
1.2 降雨影響及災后應對措施
1.2.1 及時排水。河北省甘薯栽培普遍采用深溝大壟方式,可在低洼一側采取引流措施,將壟溝內積水及時排除;處于地勢低洼處的甘薯田,應采取必要的抽水措施,在地頭挖坑,用水泵往外抽。田間積水時間應控制在72h以內,否則容易引起塊根缺氧腐爛。
1.2.2 科學控旺。連續(xù)陰雨天,應采取必要的提蔓、翻蔓等物理控旺措施,斷氣生根,降低養(yǎng)分消耗;如果地力較好,莖蔓生長較旺,應采取必要的化控措施,以有效遏制莖蔓徒長,促進光合產物向塊根運輸。
1.2.3 適當噴施磷酸二氫鉀。連續(xù)降雨,容易引起莖蔓徒長,因養(yǎng)分失衡導致光合產物向塊根運輸受阻,適當追施鉀肥,可以促進塊根膨大,調節(jié)光合產物運輸方向,建議噴施適當濃度的磷酸二氫鉀,間隔7d,連續(xù)噴施3~4次,通過營養(yǎng)調節(jié)手段穩(wěn)定產量。
1.2.4 噴施尿素溶液預防早衰。9月份,甘薯生長處于快速膨大期,莖葉極易出現早衰現象,如葉片發(fā)黃,應及時噴施0.5%尿素溶液,間隔7d,連噴2次。
2.1 中后期田間管理技術建議
2.1.1 水肥管理與除草劑使用。施肥量可參考養(yǎng)分專家系統(tǒng)的推薦施用量,合理配施中、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營養(yǎng)類肥料。雨養(yǎng)地塊建議覆膜保墑種植。有灌溉條件的地塊采用滴灌或膜下滴灌技術,少量多次灌溉,收獲前10~15d停止灌水。雜草嚴重的地塊,播種后可地表噴施低毒、低殘留的除草劑進行除草。雜草少的地塊,可適期中耕除草培土。
2.1.2 早晚疫病防控。根據降雨情況和溫濕度,定期查看田間發(fā)病情況,及時防控早、晚疫病。為提高防治效果、避免藥害發(fā)生,防治要嚴格按照所選藥劑的使用說明操作。噴藥后4h遇雨應及時補噴。要注意輪換用藥,延緩抗藥性產生。
2.1.3 適時收獲。結合田間長勢、品種、市場需求等,確定收獲時間。一般在9~10月,水熱條件較好的地區(qū)建議盡早收獲,以增加經濟收益。機械收獲時,建議收獲前1周進行殺秧。收獲時盡量避免機械損傷,注意防凍、防雨和防曬。
2.2 降雨影響及災后應對措施。馬鈴薯是需水較多的農作物,但如果出現洪澇災害,水分過大時,莖葉瘋長,不僅消耗營養(yǎng),而且莖葉細嫩易倒伏,有利于病害的侵染。特別是結薯后期,水分過大,土壤水分過多過濕,使塊莖在土中缺少氧氣,造成田間爛薯。
2.2.1 及時排出田間積水。由于短時強降雨后田間積水,會造成馬鈴薯地下根和匍匐莖缺氧,使其活力下降,葉片變黃,因此應及時排水。可采用機械排水和挖排水溝等辦法,田間積水要盡快排出,降低土壤和空氣濕度,以促進植株恢復生長。
2.2.2 中耕培土。抓住雨后晴好天氣,田間條件允許時,中耕疏松土壤,破除板結,提高馬鈴薯抗災能力。
2.2.3 合理追肥或噴施葉面肥。水淹后的馬鈴薯,土壤中的養(yǎng)分大量流失,根系吸收能力減弱,要及時追施氮肥,追肥應在植株恢復生長后進行,每畝追施尿素10~15kg。也可噴施葉面肥、生長調節(jié)劑,如噴施0.2%~0.5%的磷酸二氫鉀、碧護等,增強植株抗性,促進生長恢復。
2.2.4 及時防治病蟲害。強降雨后田間溫度高、濕度大,植株抗逆性弱,極易發(fā)生病蟲害。針對馬鈴薯田,重點要防治細菌性病害和晚疫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