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萍
文學形象要血肉豐滿、情感真摯才能打動人,教師也是如此。一些畢業(yè)數(shù)年的學生回憶起自己的老師,想起的不是他們在分析教材時的侃侃而談,而是一次情不自禁的熱淚盈眶;不是講解試題時的循循善誘,而是恨鐵不成鋼時的一聲棒喝。教師在教學中流露出真情實感,往往能很好地感染學生。一次大笑,一次流淚,一次手舞足蹈,一次痛心疾首,都可能在學生的回憶里持久地發(fā)光。
時下,集體備課的便利讓一些教師的教學失去了個性。大家用著幾近相同的話語,講述著幾乎相同的內(nèi)容,如流水線似的操作雖然足夠嫻熟,卻難以給學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網(wǎng)絡(luò)平臺提供的優(yōu)質(zhì)課件更讓不少教師憑借“一指禪功”(即下載、點擊、課堂展示)就能完成教學任務(wù)。教學內(nèi)容也許更豐富了,學習活動也許更多了,但教師的面孔卻越來越模糊了。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yīng)多一些“真”(即真言真語,真情實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本文就談?wù)勅绾卧诮虒W中求“真”。
首先,教學語言不能有“假腔假調(diào)”,應(yīng)富有個性。
集體備課只是一個為教師提供原始材料的過程。之后,教師還應(yīng)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吸收、質(zhì)疑、刪改教案中的內(nèi)容,將其中的教學語言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
在文學作品中,人物的語言貴在富有個性化的特征,故而麻木的祥林嫂會絮絮叨叨地說著“我真傻,真的”,而冷酷的四叔卻會說“這就可見是個謬種”。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為任務(wù)的教師也應(yīng)使用富有個性化的語言,使教學語言帶有自己的“標簽”。教師在借鑒他人的課件與教學設(shè)計時要立足實際,實事求是,適時融入自己的觀點,換用自己的教學語言,以求展現(xiàn)教師“真”的一面。比如,在講解《鴻門宴》的過程中,資歷較淺的教師可以在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把故事講得一波三折、通俗易懂,吸引學生學好文言文;資歷較深的教師則可以結(jié)合司馬遷的思想,縱橫捭闔,談“楚漢之爭”,談“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以此來開闊學生的視野。這樣一來,無論資歷如何,教師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讓學生學到知識。
其次,解讀文本不能“言不由衷”,而應(yīng)“發(fā)自肺腑”。
對自己不理解或不認同的觀點,教師不能強行講解。大到教學理念,小到對文章的品鑒,皆是如此。教師如果喜歡李商隱,就可以把《錦瑟》講得情深綿邈、感人肺腑,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如果喜歡蘇軾,就可以誦讀其佳句,引經(jīng)據(jù)典,讓學生也愛上蘇軾;教師如果喜歡魯迅,就可以由衷地贊他“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俯首甘為孺子牛”。唯有真心地喜愛一名作家或某位作家的作品,我們才會去深入地了解他,知人論世,才能更好地打動“聽眾”。拿到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我們?nèi)绻约憾疾粣劭椿蛭醋x懂,卻違心地夸贊,空洞地說教,又怎么能打動學生呢?
記得在一次公開課上,一位教師聲情并茂地講解《逍遙游》,卻引起了一片嘩然。原來他把“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鯤鵬單純地理解為“志存高遠”的象征了,完全忽略了鯤鵬對風的依賴(“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謂“斷章取義”。該教師對《逍遙游》缺乏基本的了解,不僅割裂了上下文的語意,還忽略了“逍遙游”的基本含義——對“無所待”的自由的追求。這樣教學又怎能獲得成功呢?
此外,教師真心實意地為學生推薦書目,往往更具感召力。在推薦一本書之前,我們必須認真地閱讀該書,要給出推薦的理由,并與學生進行一次熱情洋溢的“閱讀分享”,這樣才能點燃他們的閱讀熱情。正如楊絳先生所說的:“能打動人心的,永遠不是語言,而是行動,能始終如一的,永遠不是虛偽的熱情,而是真誠地付出?!?/p>
再次,教學設(shè)計不能遠離生活,而應(yīng)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
語文很有趣,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一些學生卻不認同。這也許是因為教師本人雖充分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樂趣,卻不曾讓學生感同身受吧。拿到一篇小說,教師講得津津有味,陶醉其中,而學生卻無動于衷,無法產(chǎn)生共鳴。拿到一篇文言文,教師字字落實,精雕細琢,翻譯能力穩(wěn)步提升,而學生卻在原地踏步。究其原因,就是教師用“精心授課”取代了學生的“自主閱讀”和“親身體驗”。在語文課上,學生只不過是一個“旁觀者”、一個“聽眾”。如此“置身事外”,他們又怎么會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呢?因此,我們必須豐富學生的體驗與收獲,讓他們真正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讓課堂成為其合作探究的大舞臺。
南寧市第三中學的梁惠紅老師的教學設(shè)計就讓人耳目一新,深受啟發(fā)。梁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紅樓夢》整本書時,結(jié)合生活實際,設(shè)計了一個語文活動——“我來設(shè)計朋友圈”。該活動要求學生以代入《紅樓夢》中某一個角色的身份,結(jié)合書中的某一個情節(jié)發(fā)一條“朋友圈”,再代入《紅樓夢》中的其他三個角色一一回復。比如,扮演“賈寶玉”的學生設(shè)計的“朋友圈”就非常成功。他發(fā)布了這樣一條消息:“家里的姐姐妹妹都沒有玉,就連神仙似的林妹妹也沒有,可見這塊玉不是好東西,不如砸了吧!”接著,“賈母”回復:“孽障!你生氣,要打罵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襲人”回復:“小祖宗,求求你別折騰了。”“薛寶釵”回復:“寶兄弟,今天的作業(yè)做了沒?”——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了四個人物的精神面貌。在朋友圈中,有的學生化身為林黛玉,細膩敏感,言語謹慎;有的學生化身為王熙鳳,言語潑辣,得理不饒人;有的學生化身為劉姥姥,幽默風趣,重情重義。他們置身于該活動的真實情境中,充分品味了《紅樓夢》里各個人物的語言,加深了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此外,梁老師還曾讓學生寫詩抒發(fā)參加軍訓后的所思所感,讓他們辯論“在校園里該不該點外賣”,讓他們自編、自導、自演戲劇等,讓其在真實的情境中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yīng)該結(jié)合生活實際設(shè)計教學方案,讓學生將讀與思相結(jié)合,獲得真實的學習體驗,而不是停留在“言傳身教”上。四大名著如雷貫耳,學生可能都還沒看過;他們對孔子、魯迅等文學泰斗如數(shù)家珍,卻沒有深入品讀過他們的作品……對待閱讀,一些學生就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缺乏必要的實踐與體驗。因此,教師有必要引導他們“好讀書,讀好書”,充分感受文學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
最后,師生互動不能過于“僵硬”,而應(yīng)充滿真情實意。
上一門課就如同追一部劇,若有喜歡的角色,“追劇的人”自然能輕松愉悅地把一部劇看完;若沒有喜歡的角色,哪怕劇情再精彩,“追劇的人”也會時不時產(chǎn)生“棄劇”的沖動。學生若是喜歡一位教師,自然會“親其師,信其道”??梢?,培養(yǎng)師生情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站穩(wěn)腳跟,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文學素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贏得學生的認同,并在課堂上和他們以誠相待,成為好友,協(xié)力合作。教師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給予他們以幫助和鼓勵,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又要留下足夠的空間,鼓勵他們自主學習。我們要放下教師的“身段”,與學生友好相處。
另外,建立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也離不開學生的努力。有一位特級教師曾語重心長地對學生說:“你們希望對方成為怎樣的老師,就應(yīng)該怎樣去對待他?!备冻鰺崆?,就會收獲熱情;回饋善意,就會得到善待。受學生喜愛的名師往往自信滿滿,魅力四射;而不被學生接納的教師即便精心備課,全力以赴,也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梢?,學生也應(yīng)成為教師的良友,與教師一起成長,共同進步。課堂是師生的課堂,是師生的舞臺。唯有師生間彼此接納,真誠合作,才能教學相長,相互成就,實現(xiàn)共贏。
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苯虒W之路漫漫,哪怕求“真”的路途有些坎坷,求“真”的過程有些曲折,語文教師也應(yīng)當付出真心,成為學生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