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京京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我國著名地名學家曾世英先生曾說:“地名涉及國家尊嚴,領土主權,民族團結。研究地名及地名學,探其義,知其理,明其功,作用深遠?!痹谘芯康孛麜r,“應當把地名基本要素的結構看成是‘三維’的:‘一維’是橫向的(地理),‘二維’是縱向的(歷史),‘三維’是縱橫雙向的(語言)”[1]在文化多樣性的背景下,在區(qū)域文化和文化互鑒背景下,恰當?shù)牡孛g顯得尤為重要。
“區(qū)域”指某一地區(qū)范圍,而文化“從廣義上說,除了受本能的驅使以外,人類有意識地作用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本身的一切活動及其結果都屬于‘文化’?!盵2]“區(qū)域文化”指因地理環(huán)境、自然條件的不同,在該地區(qū)范圍內形成的與地理位置明顯有關的文化特征。因此,區(qū)域文化具有差異性、區(qū)域性、累積性和穩(wěn)定性的特征,其中差異性是區(qū)域文化的首要特征。林藝、劉濤認為與周邊不同區(qū)域內的橫向比較、同一區(qū)域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縱向比較在區(qū)域文化研究中不可忽視。而生活中,“若被問及我們是誰,許多人一張嘴準會用‘我是蘇格蘭人’‘我是英國人’‘我是紐約人’等來回答,這些地方不僅僅是地球上的一些地點,每一個地方代表的也是一整套的文化。它不僅表明你住在哪兒,你來自何方,而且說明了你是誰”[3]。地名是語言的符號,語言是文化的符號。因此,研究地名就要研究區(qū)域文化。
我國東南亞史學家陳序經先生認為:“在東南亞不只有文化,而且有過很高的文化,不只有歷史,而且有很長的歷史。”[4]
菲律賓位于亞洲東南部,是多民族的群島國家,共有7101個島嶼。雖然各島嶼間距離較近,但古時交通條件差,不便于島嶼間的語言及文化交流。即便在同一島嶼,由于山地面積占國土總面積3/4以上,且山脈多在海拔2000米以上,險峻的地形在客觀上阻礙了人們的往來。此外,菲律賓各島嶼共有132條河流,但多半源短流急,不利于航行,進一步阻礙了語言的統(tǒng)一。菲律賓共有187種語言和方言,但他們并不相通。值得一提的是,“華僑使用的漢語方言閩南語,在菲律賓語言中有一定影響”[5]。菲律賓語言學家E.阿爾森尼奧·曼努埃爾認為在現(xiàn)在通用的他加祿詞匯中,約有2%可能來源于漢語,他預測這一數(shù)據還會提高。此外,三寶顏一名取自明代航海家鄭和。鄭和曾七次下“西洋”,雖未行至菲律賓境內,也未曾到訪過三寶顏,但當?shù)厝嗣駷榱思o念鄭和,取其小字“三寶(三保)”為該地命名,三寶顏一名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對菲律賓的重要影響。
菲律賓地名的命名離不開其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Ifugao(伊富高)中的“fugao”在當?shù)赝琳Z中為“峽谷”之意,I-Fugao意為居住在峽谷的人。Luzon(呂宋)一名來源于馬尼拉灣入口處的岬角,由于該地斷崖絕壁,形似舂米的木杵,遂得名Losung,呂宋為其訛音。Mount Apo(阿波火山)中的“Apo”為“火”之意,因歷史上山口經常噴發(fā),至今仍在冒煙而得名。Iloilo(伊洛伊洛)一名來源于班乃島,因班乃島形似人鼻而得名。菲律賓地名還是當?shù)貧夂蛱卣鞯恼鎸崒懻铡atangas(八打雁)在當?shù)卣Z言中意為“房屋梁柱”,由于該地區(qū)臺風暴雨頗多,房屋易于倒塌,因此當?shù)厝藢Ψ课萘褐H為重視,由此得名。而Palawan Island(巴拉望島)源自他加祿語,意為“雨傘”,因每年6月至9月受西南風影響降水很多而得名。此外,還有一些地名以人物、節(jié)日或歷史事件而命名,以表紀念。例如,Rizal(黎剎)、Quezon(奎松)、Roxas(羅哈斯)、Legaspi(黎牙實比)等是對歷史人物的紀念。San Caroline(圣卡洛斯)一名來源于舊城搬遷。由于舊城的市政府被火燒毀,于1718年11月4日遷移到新址,而此日恰為圣卡洛斯節(jié)而得名。該名既是對節(jié)日的紀念,也是對舊城搬遷這一歷史事件的紀念。
地名中有文化,文化也表現(xiàn)在地名。翻譯地名,譯者需對地名背后的含義有充分的了解。
地名通常分為專名和通名?!皩C刂改骋坏乩韺嶓w并用以區(qū)分同類地物的專用詞,起定位作用;通名則概括某種地物的共性,起定性作用?!盵6]例如,“北京市”“朝陽區(qū)”中的“北京”和“朝陽”屬于專名,而“市”和“區(qū)”屬于“通名”。
音譯專名時,譯者應嚴格按照中國地名委員會制定和頒布的外文漢譯音表進行翻譯,音譯名應簡潔明了,不宜冗長。音譯時,譯者需遵循以下原則:
1.名從主人原則
1956年,曾世英先生提出了名從主人原則,“在‘名從主人’原則指導下,翻譯外國地名必須采取各國主權范圍內地名的標準羅馬拼寫為依據,而不應采用第二手資料或其他國家的拼寫作為依據”[7]。但是“由于復雜的民族語言因素和歷史因素,很自然在菲律賓地名中包含有本民族語和外來語這兩大類型地名。而外來語地名中尤以西班牙語占絕對優(yōu)勢,英語地名比例有限,西班牙語名稱主要為港市名稱和部分省名”[8]。例如,國名“菲律賓”是探險家洛佩斯·德·比亞洛韋斯為取悅西班牙王儲菲利普二世而命名,菲律賓是“亞洲各國中惟一以西方人名命名的國家”[7]。
因此,“凡屬當?shù)孛褡逭Z言的地名必須按照民族語言的發(fā)音譯名;而屬于原宗主國的歐洲語言的地名則應按外來語讀音翻譯”[7]。例如,Puerto Galera是西班牙語地名,應按照西班牙語譯為“加萊拉港”;Museo Pambata是菲律賓語地名,應按照菲律賓語譯為“兒童博物院”。
2.華僑慣用原則
在菲華人、華僑人數(shù)眾多,給菲律賓帶來了深遠影響。“泰國、印尼、緬甸、菲律賓等華僑比較多的國家的地名,凡當?shù)厝A僑譯名用字與該國文字讀音比較接近的一級行政區(qū)劃名稱、重要居民點名稱,原則上采用華僑慣用譯名。”[9]例如,Laguna是“湖”之意,華僑根據此湖的地理位置(處在馬尼拉灣里面),所以稱為“內湖”,我國現(xiàn)仍使用這一譯法。此外,Baguio(碧瑤)之名也是華人所起。但那些“并非通用,而普通話讀音又跟原文讀音相差較大的華僑用名,改從原文另譯,必要時可括注華僑用名”[10]。
3.避免歧義原則
音譯地名,應注意漢字的選用,避免產生聯(lián)想造成歧義。第一要避免像漢語人名,如我國將Lingayen譯為“林加延”,“林”姓是中國常見姓氏,而“林加延”頗像男子名。同理,還有Masin(馬森)、Pandan(潘丹)。第二要避免將漢語中的地名通名作為專名使用,如切忌在音譯專名時使用“省”“市”“區(qū)”等通名。第三要避免使用具有特殊含義的詞匯。如我國將Baybay譯為“拜拜”。“拜拜”字面意思是“再見”,不禁讓人費解。同理,Pantao應譯為“潘陶”,而非“蟠桃”;Poro應譯為“波羅”,而非“菠蘿”。若該譯名已約定俗成,宜在音譯名后加“省”“市”“區(qū)”等通名,以作告知。
4.同名同譯原則
音譯地名時,應避免與他地重名,但原地名重名,則應同名同譯,并加注行政區(qū)劃。菲律賓地名在境內外均有重名。境內如“Dao(達奧)”“Pandan(潘丹)”等。境外如“Boston(波士頓)”“San Jose(圣何塞)”等。音譯此類地名,均需加注行政區(qū)劃。此外,以知名人物命名地名在菲較為常見,如多地被命名為Rizal(黎剎)、Roxas(羅哈斯)、Quezon(奎松)、Legaspi(黎牙實比)、Magallanes(麥哲倫)等。此時,地名音譯名應和名人譯名保持一致,并加注所屬行政區(qū)劃。例如,可將位于巴拉望省的Rizal(黎剎)譯為黎剎(巴拉望省),以區(qū)別東薩馬省及其他省份的同名城市。
通名分為自然地理實體通名和人文地理實體通名。自然地理實體包括山、河、湖、海等,而人文地理實體包括省、市、區(qū)、縣等?!霸诘匚锩Q中,不管地理通名在構詞上之先后,也不考慮專名和通名為連寫還是分寫,地物名稱中的通名一律意譯。”[7]通名概括某種地物的共性,通名音譯等于沒有譯,沒有起到基本的引導功能,故意譯通名。通名意譯的基本要求如下:
1.選用常用稱謂,修正通名位置
我國對同一事物有多種稱謂。例如,“湖”“潭”“?!薄暗怼薄俺亍薄皻稹薄芭荨钡榷贾负础5行┓Q謂見于古文中,現(xiàn)今并不常用。翻譯時,應選取漢語常用地名稱謂。此外,通名的位置還須符合漢語表達習慣。菲律賓地名中,山名通常都是“通名+專名”的結構,如“Mt.Isarog(伊薩羅格山)”;而河流名通常是以“專名+通名”構成,如“Pasig River(帕西格河)”。翻譯時,無論原地名中的通名在前在后,均需按照漢語習慣(專名+通名)進行翻譯。例如,Bashi Channel應譯為巴士海峽,Cape Engano應譯為恩加尼奧海角。
2.符合地名所在區(qū)域特征
“通名的使用也有明顯的地域差別,體現(xiàn)了地名文化的多樣性。有些通名在特定區(qū)域產生,原汁原味、風情濃郁,成為當?shù)匚幕栔?。”[11]通名的區(qū)域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人文地理實體上。例如,“弄”和“胡同”分別是上海和北京對街道的獨特表達方式。倘若用在菲律賓的街頭上,則有驢唇不對馬嘴的錯亂之感。反之,翻譯具有菲律賓文化特色的通名,切忌一味采取歸化翻譯策略。例如,barangay(描籠涯)是菲律賓最小的行政單位,通常指內城社區(qū)或近郊社區(qū),相當于“村”,但和我國對“村”的定義并不完全吻合。因此,不能照搬來譯。同理,barangay(描籠涯)下屬的Sitio(錫蒂奧)和Purok(普羅克)也當如此。
3.零通名的翻譯策略
有些地名不附加任何地名通名,翻譯時,需要根據漢語習慣補充地理通名。如The Philippines只是在專名Philippine的尾部附加字母“s”,表示“菲律賓群島”。
1.數(shù)字地名的翻譯
用數(shù)字來命名地名,在國內外都比較常見,菲律賓也不例外。 例如 1stStreet、2ndStreet、3rdStreet……25thStreet等?!斑@種以數(shù)字命名的方法,簡便易行,群體地名間關聯(lián)性強,便于辨識”[11]。翻譯后,要確保該群體地名之間仍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以滿足數(shù)字地名實用價值優(yōu)先的原則。上文中的1stStreet、2ndStreet、3rdStreet則可譯為“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有些數(shù)字地名前還有字母,如K-1stStreet,K-8thStreet。此處的K指代的是Kamuning(一個描籠涯),表示位于卡穆寧描籠涯的街道。翻譯時,為準確、快速定位街道信息,應將K(Kamuning)譯出,可譯為卡穆寧一街、卡穆寧二街。
2.含方位詞、數(shù)字地名的翻譯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需要根據地理實體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確立方位,形成方位感?!盵11]方位詞地名能幫助人們快速辨明方向。菲律賓地名中就有許多方位詞,如:Eastern Visayas東米沙鄢、Southern Mindanao南棉蘭老、Central Plain中央平原。因方位詞在地名中常起修飾作用,故意譯,放在所修飾名詞之前。有些地名中既有數(shù)字,又有方位詞,翻譯時可先翻方位詞,再譯數(shù)字。如South 1stStreet、South 2ndStreet可譯為“南一街”“南二街”。
3.含圣者地名的翻譯
菲律賓地名中不乏以圣者命名的地名?!耙允フ呙牡孛?,盡管該語系的各種語言中的‘圣’字拼寫法不盡相同,但統(tǒng)一意譯為‘圣’”[7]。如“San”“Santo”“Santa”均譯為“圣”。此外,同一圣者的姓名在不同地名中應保持一致。如San Jose(圣何塞)和San Jose Church(圣何塞教堂)中的Jose均應譯為“何塞”。
地名的起源及文化內涵不僅受所在區(qū)域文化的深刻影響,區(qū)域間不同文化對地名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因此,在進行地名翻譯時,譯者在遵守各項翻譯原則、策略的基礎上,還應該注意到原地名所蘊含的深刻內涵,了解其背后的來源。地名是語言的符號,語言是文化的符號,優(yōu)秀的地名譯名能傳達出地名背后豐富的文化內涵,有利于文化的傳承和傳播,促進不同文化間經濟、科技、貿易、人文等多方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