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杭紅色歌謠具有時代性、戰(zhàn)斗性,群眾性和藝術(shù)性等特色。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中,她為民族豎起了一面面的旗幟,又如一枚枚的炸彈投向敵人,從而為中國革命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上杭;紅色歌謠;形成;特性;貢獻
【中圖分類號】J607;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3—156—03
從《詩經(jīng)》“誰謂河廣,一葦杭之”之義而得名的閩西客家圣地上杭縣,自宋淳化五年(994)由場升縣后,迄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了。它地處閩西汀江中游的黃金地段,更兼有秀麗的山川與宜人的氣候等自然優(yōu)勢,使它成了客家眾多姓氏的發(fā)祥地;而多次大批的南遷漢人,把從中原帶來的先進文化,有機地融入了上杭當?shù)卦∶竦奈幕?,從而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上杭客家文化。
1929年紅軍進駐上杭后,勤勞而勇敢的上杭人民用樸素而形象的語言來抒發(fā)內(nèi)心強烈的愛憎的階級感情:既揭露反動統(tǒng)治者的貪婪與兇殘,也歌頌勞苦大眾的英勇斗爭,從而充分表達了廣大勞苦大眾追求翻身解放和美好生活的美好理想……從此,經(jīng)過土地革命與解放戰(zhàn)爭的歷練與文化積淀,上杭紅色歌謠結(jié)出了豐碩的文化之果,1995年上杭縣被評為中國“山歌之鄉(xiāng)”。
一
始于土地革命時期,而成熟于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上杭紅色歌謠,其繁榮與發(fā)展得益于當年的紅軍與上杭人民對紅色歌謠的關愛與推崇,并在革命斗爭的踐行中起著示范作用。在土地革命之后,上杭的勞苦大眾隨著政治上的翻身得解放,同時也在文化上翻身得了解放。紅色歌謠猶如雨后春筍地應運而生,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
1929年1月,紅四軍從井岡山出發(fā)向贛南、閩西進軍途中發(fā)布《紅軍第四軍司令部布告》:“紅軍宗旨,民權(quán)革命、幫助工農(nóng),唯一責任……”是用四言體韻文所寫成。他們都采用了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通俗易懂的歌謠體告示形式。這樣,就能通俗而生動地宣傳當年黨的方針政策,同時又能有力地推動上杭紅色歌謠在質(zhì)上的提升與飛躍。
1929年12月,紅四軍第九次黨代會在上杭古田召開。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黨”的原則。紅軍領導人積極倡導搜集紅色歌謠作為紅軍教材,以激發(fā)軍隊和人民積極投身革命的熱忱。這一舉措極大地提高了紅色歌謠的地位,有力地培育了人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深刻地指明紅色歌謠今后繁榮與發(fā)展的方向。據(jù)美國著名作家艾格妮絲·史沫特萊所撰寫的《偉大的道路》所述:“有一首歌詞叫做《上杭之歌》,農(nóng)民幾乎把從紅軍那里學來的東西都編在歌詞里,充滿了對窮人的同情,對地主的仇恨。這些地主正據(jù)守閩西城墻環(huán)繞的上杭城,如同中世紀的領主據(jù)守城堡一樣?!逼鋵崳闹兴鶎懙母柙~就是引用了1930年流行于上杭各地的《革命進攻歌》的內(nèi)容。
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當年“閩西暴動”的領導人都很注重充分發(fā)揮紅色歌謠的積極作用。在上杭多地的貧民學校里教唱《貧民苦》與《土豪惡》等紅色歌謠,以此來揭露地主土豪的滔天罪惡,從而激發(fā)勞苦大眾的革命斗志。為教育窮人要翻身,就要打倒土豪劣紳的道理,就教唱《土豪惡》:
土豪惡、土豪惡,
有田有槍好剝削。
自家有田不耕種,
拿給別人去耕作。
到了秋冬來收谷,
十里收糧真太惡。
耕田種地的農(nóng)民們,
你說土豪惡不惡?
廣大民眾創(chuàng)作了諸如《挑擔苦》《救窮歌》《暴動歌》等大量的紅色歌謠,曾廣泛地流傳在上杭各地,也產(chǎn)生過很好的啟蒙和示范作用。
二
上杭紅色歌謠富有鮮明的特性:
其一,鮮明的時代性。作為時代產(chǎn)物的上杭紅色歌謠,是廣大的上杭客家人所奏起的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歲月歌,她猶如歷史上那些顯赫而獨立的杰出人物一樣,上杭紅色歌謠也緣于具有時代的超越性而處于時代之上,因而就沒被時間所淘汰,也沒被潮流所淹沒,卻始終處于時代之上而成了時代的見證人。這正如上杭紅色歌謠所佐證的那樣:“上杭人民鬧革命,山歌開路打頭陣;多少艱難困苦事,山歌都是見證人?!?/p>
在1929年紅四軍入閩之前,上杭的勞苦大眾深受反動統(tǒng)治三座大山的重壓,民間廣泛地傳唱《窮人頭上三把刀》:“窮人頭上三把刀,租重稅多利息高;又剝皮來又刮骨,砸碎骨頭再熬膏?!迸c“朝晨野菜晝邊糠,夜晡稀粥照月光;日里冇粒喂雞米,夜晡冇顆老鼠糧”等悲情歌;反動統(tǒng)治罪惡深的《最毒莫過土豪心》:“青竹蛇牙蜈蚣嘴,蝎子尾巴馬蜂針;砒霜加上斷腸草,最毒莫過土豪心?!庇秩纭赌ケP底下榨黃連》:“土豪劣紳黑心腸,日想食肉夜想錢;虎口喝下窮人血,磨盤底下榨黃連。”再如《高利貸似虎狼》:“高利貸似虎狼,吸干窮人血,吞盡窮人糧,奪了田地搶兒郎。”《磨碾黃豆碎了兒》:“世道不平又不均,做人婢女苦最深;沒吃沒穿當牛馬,挨打挨罵服侍人。”《封建婚姻真作惡》:“想起苦情淚連連,好比豬膽拌黃連;封建婚姻真作惡,何時才有出頭天?”
1929年紅四軍入閩,上杭成了著名的中央蘇區(qū),在共產(chǎn)黨的正確領導下,廣大的農(nóng)村大地到處都是如火如荼地開展土地革命。隨著農(nóng)民暴動的成功,工農(nóng)的鐵拳終于砸爛了舊世界;從而,廣大工農(nóng)翻身作主建立了蘇維埃政權(quán)。如《唱的都是翻身歌》:“放開喉嚨唱山歌,唱的都是翻身歌;打了土豪分田地,感謝朱毛恩情多?!睆拇耍K區(qū)上杭的廣大干部團結(jié)一心建立并鞏固紅色政權(quán),認真做好支援與擴大紅軍等項工作。如《蘇區(qū)政權(quán)開紅花》:“蘇區(qū)政權(quán)開紅花,花根兒在窮人家;工農(nóng)大眾有了黨,紅色政權(quán)遍天下?!痹偃纭稊U大紅軍打先鋒》:“才溪兒女心里紅,擴大紅軍打先鋒;永遠跟著毛委員,全國革命早成功!”《紅梅耐得臘月霜》:“紅梅耐得臘月霜,才溪婦女志如剛;一手拿鋤一手槍,生產(chǎn)之前保家鄉(xiāng)。”《編頂斗笠送親人》:“深山黃竹根連根,編頂斗笠送親人;跋山涉水戴頭上,頂風冒雨好進軍?!薄讹L吹竹葉頭接頭》:“風吹竹葉頭接頭,飲水莫忘水源頭;擁軍優(yōu)屬要做好,前方消滅敵大頭?!?/p>
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征后,上杭與中央蘇區(qū)的其它地區(qū)一樣轉(zhuǎn)入了三年游擊戰(zhàn)爭時期?!洞蚱鸺t旗干到底》:“撐船不怕灘水急,趕路不怕路崎嶇;革命不怕有艱險,打起紅旗干到底?!庇秩纭都t旗飄飄放光華》:“天唔怕來地唔怕,革命唔怕灑血花;堅持斗爭心向黨,紅旗飄飄放光華。”
其二,強烈的戰(zhàn)斗性。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時期,無論土地革命時期或是三年游擊戰(zhàn)爭時期,上杭紅色歌謠都具有聚焦時代精神的斗爭特點,因而上杭紅色歌謠便精準而深刻地指出:“唱歌不是比聲音,第一要求意義深?!边@個所謂“意義深”就是要求歌者們所傳唱的歌謠要激勵人們進行革命斗爭具有志氣、骨氣和底氣;唯其如此,才能達到“紅色山歌上戰(zhàn)陣,嚇得敵人抖抖怔”的目的,并充分發(fā)揮勞苦大眾鐮刀與鐵拳的巨大作用:“地主有田我有鐮,地主有勢我有拳;鐮刀劈碎舊世界,鐵拳砸爛舊政權(quán)?!奔词乖诤蠓竭M行革命或生產(chǎn),也能《還用山歌來接頭》:“莫看山歌四句頭,句句能解天下愁;如今游擊鬧革命,就用山歌來接頭。”廣大婦女的軍鞋送紅軍,也是參加對敵斗爭《花針也會殺敵人》:“百把鉆子千枚針,針針刺向敵人心;蘇區(qū)婦女做軍鞋,花針也會殺敵人。”
其三,廣泛的群眾性。屬于即興創(chuàng)作的上杭紅色歌謠,它既不需要歌本與曲譜,也不需要配樂才能演唱,而只要腦子反應快用嘴唱出來即可。其通俗易懂而易唱易傳的本色就使其能隨時隨地都可以大顯身手。因而,除了在大庭廣眾的對歌外,其它無論山邊、田頭、亭畔、路上……都能使紅色歌謠歌聲飛揚,也能使其在廣度與熱度上做到盛況空前。俗話說“高手出自于民間,”而上杭紅色歌謠的傳唱者也涌現(xiàn)在上杭各地的勞苦大眾之間,這正如他們所唱的《唱地滿山烈火燒》那樣:“山歌越唱音越高,紅色山歌大家和;一首山歌一團火,唱得滿山烈火燒。”這真可謂要令當今的現(xiàn)代流行歌曲與廣場舞而望塵莫及了!
其四,高超的藝術(shù)性。雖說即興創(chuàng)作的上杭紅色歌謠屬于口頭文字創(chuàng)作之列,但因它深深地植根于富有深厚底蘊的上杭客家文化的土壤里,故有高超的藝術(shù)性:剛健、粗獷、精煉、準確、生動、活潑、樸素、清新,還有風趣與幽默。自古以來,那長期深居在崇山峻嶺而過著農(nóng)耕生活的南遷入閩的上杭客家人,就把自身從北方帶來的中原山歌與古閩越人的山歌有機地融為一體,既保存和繼承了我國山歌“比”與“興”的表現(xiàn)手法,四句七言的格式、音韻、尾駁與雙關語等藝術(shù)特色,又創(chuàng)造性地以鮮明健康的思想感情,精煉樸素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熱烈濃厚的生活氣息的個性而膾炙人口;因而,它便成了我國藝術(shù)寶藏的一顆璀璨絢麗的明珠。如《蘇區(qū)干部好作風》:“蘇區(qū)干部好作風,自帶飯包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訪貧農(nóng)。”
三
前蘇聯(lián)詩人馬雅可夫斯基說得好:“無論詩和歌,都是炸彈和旗幟。”誠然,上杭紅色歌謠也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中起過炸彈和旗幟的作用:既向敵人投彈,又為民樹旗!
雖說上杭紅色歌謠簡譜,卻也蘊含著巨大的精神力量,它猶如不絕于耳的聲聲春雷與劃破長夜的道道閃電,又如早已融入客家人血脈之中的家風與家訓,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上杭勞苦大眾的家人、族人、村人的成長與成名之中。
正是在紅色歌謠的感召下,上杭的勞苦大眾,尤其是才溪的勞苦大眾毅然決然地走上了為民族復興、為勞苦大眾謀幸福的血雨之路,就在槍林彈雨和流血犧牲中奮勇前行而視死如歸。據(jù)統(tǒng)計,始終堅持“二十年紅旗不倒”的上杭人民先后就有15000人參加了革命隊伍,9000多人犧牲了寶貴的生命;而僅才溪就有3400人參加了紅軍、1192人光榮犧牲成了革命烈士,因而被稱為“烈士之鄉(xiāng)”,還有10人予1955年授予少將以上軍銜而被譽稱為“將軍之鄉(xiāng)”。
想當年,他們高唱著《??菔癄€不變心》:“韭菜開花一桿心,當兵就要當紅軍;跟著毛主席干革命,海枯石爛不變心?!迸c《好比骨頭連著筋》:“魚愛水來鳥愛林,百姓最愛是紅軍;紅軍百姓本一家,好比骨頭連著筋。”而不斷地喚醒著上杭勞苦大眾的思想,向著自由、平等、幸福奮斗終身!
當年才溪烈屬王秋蓮正是高唱著《送郎當紅軍》動員丈夫去報名參軍的。她唱道:“一送厓郎當紅軍,厓郎出去放樂心;家中一切妹會管,不要你來牽掛心。二送厓當紅軍,囑郎出去下決心;家庭觀念要打破,一心一意打敵人?!痹谒膭訂T下,丈夫報名參軍但在入伍集訓前因其三歲的兒子患天花而夭折;此時,丈夫便猶豫不決起來,就想待生個兒子好傳宗接代后再上前線。于是,黃秋蓮便說服丈夫“要一心一意為革命,冇子過世也甘心”充分表達了才溪婦女的偉大胸懷。后來,她丈夫在一次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她化悲憤為力量,鼓足干勁多做軍鞋支援紅軍。她邊做軍鞋邊唱著《激支洋槍送我們》:“一雙草鞋千萬針,紅軍哥哥記在心;穿上草鞋打勝仗,繳支洋槍送我們?!毙轮袊闪⒑?,黃秋蓮曾被選為黨的“十大”代表。
四
上杭紅色歌謠表現(xiàn)形式豐富,有獨唱、男女聲二重唱、混聲合唱、表演唱、四重唱等,如:《蘇區(qū)干部好作風》《風吹竹葉》《剪掉髻子當紅軍》都是上杭紅色歌謠的代表。《工農(nóng)紅軍到古田》《想要解放需革命》《茶女翻身得解放》《新打梭鏢閃閃亮》《送郎當紅軍》《蘇區(qū)政權(quán)一枝花》《蘇區(qū)婦女學犁耙》等大家耳熟能詳?shù)募t色歌謠至今廣為傳唱。
在那二十年紅旗不倒的戎馬倥傯年代,上杭人民充分運用當?shù)厝藗兿猜剺仿牭纳礁栊问骄幊舜罅啃麄鞲锩募t色山歌。如今尚存的這些山歌,有的是革命群眾冒著生命危險,把一些當年山歌書冊藏在屋角墻縫或埋地下保存下來的;有的是靠一直深留心中并口耳相傳而流傳下來的。這些扎根于人民斗爭生活土壤的紅色山歌,真實地記錄了在黨的領導下,上杭人民土地革命,三年游擊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解放初期的斗爭力程。如紅軍入閩,三打龍巖,三打鐵上杭,蘇區(qū)政權(quán)建設,擴紅支前等。其中可分為啟發(fā)群眾階級覺悟的山歌,指明革命道路的山歌,歌唱紅軍入閩的山歌,宣傳打土豪分田地的山歌,宣傳擴紅支前的山歌,堅持游擊戰(zhàn)的山歌,歌唱翻身得解放的山歌。綜合這些革命斗爭山歌,幾乎是一部革命斗爭史詩。
上杭紅色歌謠與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客家山歌是密不可分的。如梅花山梨嶺山歌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它始于清康乾盛世,梨嶺村男女老少皆會唱山歌。梅花山山清水秀,是龍巖市連城縣、上杭縣、新羅區(qū)三縣(區(qū))結(jié)合部,有著三縣不同的民俗風情、鄉(xiāng)韻民風,形成了梅花山獨特的梨嶺山歌曲調(diào),主要特點為“即興”對歌,以愛情歌、勞動歌、訴苦歌、求婚歌、敬酒歌等等素材為載體。1930年元旦,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軍在古田召開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后,在古田會址前舉辦軍民大聯(lián)歡,梨嶺村民獻上了梨嶺山歌。
如今,當我們站在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時,我們應把上杭紅色歌謠作為賡續(xù)紅色基因的黨史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以便讓歷史與時代同頻共振,從而贊頌中國共產(chǎn)黨人以鮮血和生命為人民翻身求解放所建立的不朽功績,并從中汲取革命先輩寶貴的革命精神,從而進一步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繼往開來、拼搏奮進,創(chuàng)造出新的更大的業(yè)績。
參考文獻:
[1]鐘震東,主編.上杭紅色歌謠選[M].龍巖:龍巖市東方彩印有限公司,2018.
作者簡介:張慶明(1971—),男,福建上杭人,大專,現(xiàn)任福建省上杭縣文化館館長兼支部書記,群文館員,研究方向為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