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華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在我國古代的幾千年里,無論是金枝玉葉的富貴佳人,還是荊釵布裙的小家碧玉,都離不開對面容的修飾。盡管在不同的朝代流行的女子妝容略有差異,但所使用的化妝品卻萬變不離其宗?;蛟S你會好奇,在沒有規(guī)?;I(yè)生產(chǎn)的古代,美女面上的白凈、唇上的嬌紅、眉上的黛色是依靠什么得到的呢?
霜自無憀雪自疑——妝粉
古代的女子以皮膚白為美,化妝時,在面上涂粉是必不可少的程序。直到漢代,女子使用的妝粉都是用米做的(“粉,研米使分散也”)。不過,并不是簡單地把白米研成粉擦在臉上就完事,還需要經(jīng)過繁瑣的加工程序。《齊民要術(shù)》記載,制作妝粉要將米磨成細粉、淘凈,放入清水里浸泡數(shù)十天,等到米粉發(fā)酵甚至變臭后,再經(jīng)過換水、淘洗、凝固的過程——米粉團中心最白、最光潤的部分叫“粉英”,曬干磨碎后就能用來涂臉。
后來,隨著煉丹術(shù)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鉛被酸液加工后得到的化合物也可以做妝粉,增白效果更好,于是廣泛使用,并在里面添加香料。因為鉛粉經(jīng)常和滋潤的面脂一起搭配,又叫“糊(胡)粉”,也因為涂粉后顯得光彩照人,別名“鉛華”。古文中的“洗凈鉛華”就來自于此。不過,鉛粉有毒,對身體具有一定的傷害,長期使用面色會隱隱發(fā)青,更加依賴涂粉遮蓋,導致惡性循環(huán)。古人因此也在努力探索減少影響的辦法,比如宋朝人發(fā)現(xiàn),如果將鉛粉灌入空蛋殼里,密封后放入蒸鍋加熱一段時間,蛋殼表面會透出“黑氣”,這樣處理過的粉再擦臉就不會出現(xiàn)臉色發(fā)青的情況——可能是高溫分解了一部分鉛化合物,減少了毒性。
到了明代,原產(chǎn)于南美洲的紫茉莉花傳入了中國,它的種子里的白色胚乳呈粉質(zhì)狀,研碎后可以用來做妝粉,因此也得到了“粉團花”的別名。紫茉莉花粉“輕、白、紅、香”,質(zhì)地潤澤,比鉛粉要好得多,但產(chǎn)量很少,價格昂貴。
雙頰香紅點絳唇——胭脂
古代女子在面上擦過白色的妝粉后,還要搭配紅色的胭脂,“以胭脂調(diào)勻掌中,施之兩頰”,形成白里泛紅、顏如春花的美艷效果。唐詩《琵琶行》里,寫到琵琶女自述身世:“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薄凹t闌干”描述的正是女子淚水流過面頰,在涂的胭脂上劃出痕跡的場景。古詩里女子的眼淚因此常常寫作“紅淚”,“紅妝”則成為女性的代稱。
胭脂古稱“燕脂”,因為它原產(chǎn)于北方燕地。常用的胭脂通常用紅藍花汁加工而成,后來也有利用其它植物中提取的紅色顏料制作的。紅藍花學名紅花,“藍”是因為它的葉子像古代用來染藍色的靛藍等植物。在大家心目里,這種花肯定是鮮紅奪目的,但如果看到實物就會很驚訝,它的花色其實是偏橙黃的,這是花瓣中同時含有紅色素和黃色素的緣故。今天的研究證實,紅花里含有的紅色素溶于堿性溶液,但不溶于酸性溶液;黃色素溶于酸性溶液,但不溶于堿性溶液。古人雖不能這么精確地描述科學原理,卻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用酸性溶液可以將花瓣里面的黃色素萃取出來,留下的就是純正的紅色素了。古人的辦法是先把新鮮花兒摘下來搗爛,用酸性的發(fā)酵米漿淘洗,裝入布袋絞出黃色的花汁,基本只剩下紅色的花泥,進一步提純后,可以和動物油脂混合做成胭脂膏,或是和妝粉混合做成胭脂粉餅、浸在紙片上做成胭脂片。
古代化妝并不是只把臉頰涂紅那么簡單,還有不少類型,比如在兩頰涂濃重胭脂,營造醉酒效果的“酒暈妝”;胭脂涂得略淺的“桃花妝”;將胭脂和鉛粉先調(diào)勻成“檀粉”再涂在臉上的“檀暈妝”;在臉頰上先用胭脂打底再敷上鉛粉的“飛霞妝”……有濃有淡,各擅勝場。除了和今天類似的紅白脂粉妝容,宋代遼國貴族婦女還流行一種“佛妝”——把整個臉都涂得黃燦燦的,其實使用的是栝樓果實的汁液,能夠起到冬天保護皮膚的作用,相當于涂了一層海藻泥面膜。
胭脂不僅能涂臉,也能用來點唇。古代的唇形以小巧的“櫻桃小口”為美,女子化妝時常常先用粉將嘴唇涂白,再用胭脂在唇中描繪出小小的圓點,點染或深或淺的嫣紅顏色,還有描繪成菱形、花形等形狀的,真是爭妍斗艷。
眉色如望遠山——眉黛
相傳,唐玄宗曾經(jīng)讓畫工畫“十眉圖”,包括鴛鴦眉(又名八字眉)、小山眉(又名遠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月棱眉(又名卻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云眉(又曰橫煙眉)、倒暈眉等等。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不同眉形的特點:細長連心的蛾眉,淺淡如遠山的遠山眉,形如柳葉的柳葉眉,乃至現(xiàn)在看來比較奇葩的八字眉。當然,僅僅這10種是無法概括古代女子的眉形的,在現(xiàn)實中更加豐富多彩。
古代女子用來畫眉的材料叫“黛”,是一種天然石墨礦石,使用的時候,放到專門的“黛硯”上,碾成粉狀,加水調(diào)和后,用特制的小筆蘸著畫眉。后來又有了人工合成的畫眉材料,如從波斯傳入的“螺子黛”“青雀頭黛”,可能是用靛青、銅綠等染料合成的。宋代人則用點燈收集的油煙制成“煙墨”,用來畫眉,據(jù)說顏色漆黑,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