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近華
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模塊,二者之間密切聯(lián)系、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為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奠定基礎。因此,為了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教師應該明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樹立讀寫一體化教學理念,認識到讀寫一體化教學的價值,并對教學過程不斷改進。
一、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內(nèi)涵
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是指將閱讀與寫作有機整合,通過閱讀提升寫作能力,通過寫作鞏固閱讀能力,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全面提升語言運用能力。閱讀與寫作是相互促進的,通過閱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學生能了解到不同的文體、語言風格及寫作技巧,提升寫作能力;通過寫作,學生可以深入理解閱讀材料,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閱讀與寫作是相互融合的,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模仿、改編等方式進行寫作實踐,運用實際寫作應用知識;在寫作期間,學生吸收閱讀材料中的內(nèi)容。閱讀與寫作是相互滲透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選擇適合學生水平的閱讀材料并引導學生閱讀,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欲望;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獲取寫作素材,積累詞匯量,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二、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閱讀與寫作的融合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和結構,掌握文章寫作技巧。通過閱讀優(yōu)秀作品,學生可以學習更多的修辭手法、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提升寫作水平和語言知識理解能力。同時,在對優(yōu)秀作品的深入閱讀下,學生可以學習到不同的觀點和思維方式,拓寬視野。此外,寫作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通過寫作形成獨立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素養(yǎng)是指學生通過學習語文掌握并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通過閱讀優(yōu)秀作品,學生可以學習更多知識,豐富詞匯量,積累寫作素材,提升語感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寫作實踐,學生能夠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有助于提升寫作水平,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語文素養(yǎng)。
(三)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學生閱讀優(yōu)秀作品可以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熱愛閱讀。借助寫作實踐,學生能夠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讀寫一體化教學,學生可以深入體驗學習的樂趣,產(chǎn)生學習動力,提升語文能力。
三、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的策略
(一)以閱讀范例為仿寫藍本,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
仿寫是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中常用的技巧。所謂仿寫,實質是模仿寫作,讓學生在閱讀他人作品時,模仿作品中的優(yōu)秀范例寫出相似的句型文本。為了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教師可以將閱讀范例作為仿寫藍本。在教學期間,從小學生讀物中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品或教材中的文章,讓學生閱讀和仿寫。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文本結構和語言特點,如文章開頭、發(fā)展、結尾及作者使用的修辭手法等,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學生在閱讀和分析文本后,需要結合所學的寫作技巧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仿寫。根據(jù)之前閱讀的文本,模仿其中的結構和語言特點進行寫作。寫作后,學生需要修改和完善,提高作品質量。教師則要提供修改意見或建議,幫助學生改進作品。完成作品后,學生需要進行展示和交流,在課堂上分享作品,互相欣賞和評價,激發(fā)學生的讀寫興趣。
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觀潮》為例,在讀寫一體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課文作為仿寫藍本,在保證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導其仿寫,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體會和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對課文內(nèi)容的體會和感受,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能力與表達能力。
第二,分析寫作手法。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寫作手法,如比喻法,課文中的比喻修辭應用較多,如“……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苯處熞敿氈v解修辭手法,讓學生理解比喻的作用。
第三,仿寫練習。為學生提供話題或者素材,讓學生利用類似的比喻手法進行仿寫練習。如以“下雨”為題進行仿寫,有的學生寫“夏季的雨總是說來就來,說去就去,有時候一眨眼的工夫天上就烏云密布,猶如一張烏黑色的大網(wǎng),將整個天空都罩住了,不一會,雨點便如同豆子般灑落,嘩嘩嘩嘩地掉落在地面和雨棚上。”利用比喻手法描寫下雨的情景,可以讓“下雨”的過程更直觀生動體現(xiàn)出來。通過仿寫,學生可以靈活利用比喻手法描繪事物,有助于學生想象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第四,互相交流和展示。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仿寫作品,通過小組分享或整體展示的方式,學生互相學習借鑒,促進寫作水平的提升。
通過仿寫,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閱讀鑒賞能力得到提升,加深了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有助于讀寫能力的形成。
(二)合理應用分層教學方法,均衡學生群體讀寫能力
分層教學法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讀寫能力的提高。教師在開展讀寫一體化教學期間,同樣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對學生合理分層,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實施差異化的教學指導。對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分析文章結構、提取關鍵信息,幫助其提升閱讀能力;對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寫作框架和素材,使學生掌握更多寫作技巧。
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為例,首先,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如讓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正確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寫作。其次,依照學生的讀寫能力,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字詞積累等方面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可以分為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次為高水平,B層次為中等水平,C層次為低水平。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A層次:注重拓展學生的閱讀廣度和深度,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閱讀方面,讓學生通過預習快速抓住文章主題和結構,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同時引導學生運用推理、歸納、比較等思維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細節(jié)和情感。寫作方面,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寫作,讓學生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拓展,表達自己的觀點。
B層次: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閱讀方面,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同時,引導學生進行簡單推理和歸納,理解文章主題。寫作方面,鼓勵學生對文章轉述和總結,讓學生通過寫作加深對課文理解。此外,引導學生運用基本的修辭手法,提升表達能力。
C層次: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閱讀方面,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理解文章基本內(nèi)容。利用圖片、圖表等輔助教具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寫作方面,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寫作練習,如寫幾句話概括課文主題或寫一篇短文描述課文內(nèi)容。同時,給予學生適當指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分層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將閱讀與寫作合理整合,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三)科學應用微課視頻,精細化講解讀寫一體化技巧
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廣泛應用,為了提高讀寫一體化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充分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讓學生自主參與讀寫活動。同時,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作微課視頻,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視頻內(nèi)容主要包括課文背景知識、作者生平、文章結構、寫作技巧等,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涵和寫作技巧。同時,為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微課視頻,如針對閱讀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制作簡單的文章講解視頻,讓學生理解文章主旨。此外,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閱讀和寫作資源,供學生自主選擇,并在微課視頻中提供相應的指導,保證學生順利閱讀和寫作。
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為例,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制作微課視頻,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重難點,掌握讀寫技巧。
第一,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一說最喜歡和誰一起做什么事情(我喜歡和爸爸下象棋、看漫畫;我喜歡和好朋友一起去書店看書……)興致正濃時開始上課。第二,觀看微課視頻。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學生通過視聽的方式,了解《祖父的園子》相關內(nèi)容。第三,深入閱讀。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后閱讀課文,利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同時進行分組討論,通過找句子、談體會、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第四,理解詞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理解生詞。通過對詞語的解釋和例句的分析,學生可以理解課文細節(jié)。第五,分析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如祖父、“我”等,并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行為表現(xiàn)。第六,讀寫一體化。鼓勵學生讀寫練習,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主題和情節(jié)完成一篇寫作,寫一篇“我家的園子”作文。第七,總結討論。帶領學生總結課文的主題和教育意義,讓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開展專項讀寫活動,提高學生語文讀寫能力
在小學語文學習期間,實踐活動是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提高讀寫一體化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定期開展專項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在活動開展期間,教師應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互相討論與交流,梳理文章結構和主題,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同時,結合課文內(nèi)容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如朗讀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讀寫能力。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文章內(nèi)容開展專項讀寫活動。
第一,引導學生閱讀。選擇課文中的一段經(jīng)典愛國主義片段,讓學生閱讀并理解其中的情感。教師利用朗讀、解釋生詞、引導學生思考等方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第二,組織朗讀活動。讓學生朗讀課文中的一段話,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第三,討論與分享。組織學生深入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學生可以從人物形象、情節(jié)發(fā)展、中心思想等方面展開討論。第四,布置寫作任務。為學生布置與愛國主義相關的寫作任務,如寫一篇關于如何努力學習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文章,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寫作思路和框架,引導學生寫作。第五,寫作指導。采用集體指導和個別輔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同時,指導學生組織文章結構、提出自己的論點和論據(jù),并給予學生及時反饋。
(五)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閱讀和寫作屬于兩種不同類型的語言活動,閱讀屬于輸入,寫作屬于輸出。對此,為了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教師應確保學生有相應的輸入量,以達到有序、高效輸出的目的。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拓寬閱讀視野,鍛煉書面表達能力。
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猴王出世》為例,學生閱讀課文會被美猴王深深吸引,以此為契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拓展閱讀,為學生推薦名著《西游記》,并解釋《西游記》與課文的關聯(lián),介紹《西游記》的背景和主要角色,吸引學生注意。通過閱讀《西游記》,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猴王出世》一課的內(nèi)容,同時拓寬思維視野。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猴王出世》相關的章節(jié),朗讀給學生聽,引導學生討論,如角色的性格特點、師徒四人的冒險經(jīng)歷、孫悟空的成長和變化等,并設計一些與《西游記》相關的寫作任務,如寫讀后感、人物形象描寫、故事改編等,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展開創(chuàng)作,鍛煉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時,要想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應該結合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方式,將閱讀與寫作相銜接,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同時根據(jù)教學中的問題靈活調(diào)整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保證教學目標順利達成,促進學生語文讀寫能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