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二重奏,或讀蘇軾

2023-03-07 01:03杜懷超
躬耕 2023年1期
關(guān)鍵詞:張山黃州東坡

◇ 杜懷超

豬肉頌:澤被蒼生

歷史上大文豪蘇軾是個超級美食家。他的美食,美在味道,也美在風(fēng)骨。

蘇軾在他的《老饕賦》寫道:“蓋聚物之夭美,以養(yǎng)吾之老饕”。他還給自己起了個號,叫“老饕”。老饕是什么呢?老饕出自“饕餮”,傳說中古代一種極其貪婪的兇獸,后人逐漸引出其貪吃的釋義。在中華美食譜中,用蘇東坡名字命名的美食確實繁多,如東坡肉、東坡豆腐、東坡豆花、東坡湯、東坡肘子、東坡芹菜膾、東坡餅、東坡酥、東坡玉糝、東坡羹等等。

蘇軾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即回贈肉、醉青蝦、五關(guān)雞、金蟾戲珠,徐州人將這四道菜稱之為“東坡四珍”。我對其中的“回鍋肉”感興趣,此“回鍋肉”與我們?nèi)粘@锼f的“回鍋肉”,在滋味上顯然有著另一種味道。

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 年)四月,顛簸輾轉(zhuǎn)中蘇軾意外地接到去徐州就任知州的調(diào)令。

剛上任不到四個月,蘇軾就趕上了那年黃河決口,洪水順著泗水之道向徐州城撲來,再加上連續(xù)多天的天降暴雨,水位猛漲,一時間竟高達二丈八尺。

兇險萬分。蘇北徐州地處黃泛區(qū),在歷史上水災(zāi)尤為嚴(yán)重,大大小小水災(zāi)有四百多次。公元前179年,“齊楚地震,大水潰出”;公元前416年,“汴水暴漲,彭城崩塌”;公元前792 年,“水災(zāi),平地水深一丈三”……徐州城多次遭到滅頂之災(zāi),所以徐州又有“地下城,城上城”的說法。君若有幸路過徐州,不妨到市中心蘇寧廣場,低頭一看,一座現(xiàn)代化博物館“徐州地下城博物館”就在腳下。走進其中,你會看到往昔的鐵匠鋪、城墻、作坊、下水道、廢墟等,折射著歷史上幾多的災(zāi)難和滄桑。

古老的徐州城再次陷入水患的滅頂之災(zāi)。這時,作為新上任的蘇知州,披著蓑衣、戴著斗笠,沖在抗洪的第一線。白天,他率領(lǐng)全城百姓、士兵以及鄉(xiāng)紳,與洪水搏斗;晚上,他就把家安在城墻上,做到人在城在,誓與百姓、古城同在。

經(jīng)過七十多天的奮戰(zhàn),他們終于戰(zhàn)勝了肆虐的洪水,保住了城池和百姓。此番抗洪情景后來在蘇軾的《答呂梁仲屯田》詩中有記載:

黃河西來初不覺,

但訝清泗奔流渾,

夜聞沙岸鳴翁盅,

曉看雪浪浮鯤鵬。

徐州城的百姓感動了,他們紛紛以殺豬宰牛、擔(dān)酒牽羊的方式,敲鑼打鼓地地送到蘇徐州門前以表心意。

在宋朝,這是一種較高的獎賞。宋朝人為官,都以百姓生活溫飽為政績。而彼時,徐州人以送豬肉的方式,敬獻給蘇軾,就是表達他們對父母官的愛戴。作為一心為民造福的蘇軾,并沒有婉拒百姓的心意,暫且悉數(shù)收下,后把送來的這些豬肉,吩咐廚師按照他的獨特配方,烹制成熟,然后回贈給參加抗洪的官兵和百姓們。

蘇軾為此作詩一首,“水來非君過,去亦非吾功?!币馑际呛樗巳?,其功勞是屬于百姓們的。

后來徐州人就把回贈給百姓的豬肉稱之為“回贈肉”。

民國時期的《大彭烹事錄》對蘇軾的回贈肉有詩記載,“狂濤淫雨侵彭樓,晝夜辛勞蘇知府,敬獻三牲黎之意,東坡烹來回贈肉?!边@是記述著回贈肉的出處之一。

離開徐州后,蘇軾境況急劇下轉(zhuǎn),被貶的大幕次第展開。北宋元豐二年十二月(公元1080年)初,蘇軾因“烏臺詩案”受挫,被貶至黃州任團練副使。

黃州,可謂是蘇軾人生中銘刻的一段,文學(xué)上達到一個巔峰,但是生活卻墜入一個深谷,艱難困苦的日子,非常人所能承受。由于貶謫,薪俸大減,加之拖家?guī)Э?,生活十分拮?jù)。

萬幸的是,蘇軾抵達黃州后,遇上好友通判馬正卿。作為二十多年的蘇軾鐵粉,馬正卿找到同窗好友,當(dāng)時黃州太守徐君猷,給予他安身之處。后來蘇軾在黃州城東買了幾畝荒地,買牛買鋤親自開墾耕種。那塊地就是“東坡”,他因此稱自己為“東坡居士”。于是他就成了我們熟悉的蘇軾蘇東坡。

不要小看“蘇東坡”這個名號,這個名字承載了蘇軾的入世與出世思想的完美結(jié)合。

關(guān)于馬正卿的事,蘇軾后來在《東坡八首并序》中有過記述,“馬生本窮士,從我二十年。日夜望我貴,求分買山錢。我今反累生,借耕輟茲田。刮毛龜背上,何時得成氈?可憐馬生癡,至今夸我賢。眾笑終不悔,施一當(dāng)獲千。”

真是天無絕人之路?。↑S州對窮途末路的蘇軾來說,除了有一個令他欣慰的馬正卿,他有個意外的發(fā)現(xiàn),就是黃州糧食豐,豬肉多。

貧困中的蘇軾因肉價便宜便常常買豬肉回來,結(jié)合在徐州為百姓做的“回鍋肉”和老家四川眉州通常煮肉的方法烹飪,豬肉之美食這才大放異彩,有了后來的名菜“東坡肉”。因為蘇軾在徐州做知州時候,是他官運暢通、大展宏圖之際,哪顧得上制作和品味佳肴?其美食的滋味自然淡了幾分,多的是關(guān)心百姓疾苦、為民造福、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民間還有傳說東坡肉的制法來自偶得之。一日,蘇軾家里來客,他顧不上烹制豬肉,就把豬肉下鍋著水放調(diào)料后,以微火慢慢煨著,便與客人對弈。許久,蘇軾才想起鍋中之肉。蘇軾以為一鍋豬肉定會燒焦,誰知道走進廚房,一股香氣撲鼻,他揭開鍋一看,只見塊塊豬肉,色澤紅潤,汁濃味醇;吃上一塊,醇香可口、糯而不膩,又驚又喜。

蘇軾就把這道菜,用來待客或自食,還為此寫下一首《豬肉頌》:“洗凈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p>

蘇軾暫居黃州不久,后又貶到杭州任太守。黃州后的蘇軾,又多了個名字,蘇東坡,依據(jù)東坡居士而得名。

在歷史上蘇軾的杭州與徐州有許多相同之處,比如杭州有蘇堤,徐州也有;杭州有西湖,徐州有黃樓。蘇東坡在徐州率領(lǐng)百姓抗洪,而在杭州,蘇軾則是帶領(lǐng)百姓疏通西湖。

公元1036年至1101年間,蘇東坡在杭州任太守。他經(jīng)常親自燒菜,與友人品味。

宋哲宗五年(1090 年)初夏,即蘇東坡以龍圖閣學(xué)士任杭州太守的第二年時,西湖已被葑草淹沒了大半。他發(fā)動數(shù)萬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挖起來的泥堆筑成長堤,使周圍的田地旱澇不愁,連年豐收。那條長堤,也就是美名傳誦至今的蘇堤。

那年春節(jié),杭州城里的男女老少抬豬擔(dān)酒,來給他拜年。蘇東坡盛情難卻,學(xué)徐州之舉,便收下了豬肉。接著,蘇東坡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塊,用自家的烹調(diào)方法燒制,連酒一起,根據(jù)疏浚西湖的民工名單,挨家逐戶把肉分送給他們過年。但家人燒制時把“連酒一起送”意思領(lǐng)會成“連酒一起燒”,因而燒制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飄味美,眾人啖之盛贊。

老百姓看到蘇東坡處處為他們著想,更加愛戴他了,就把他送來的肉叫作“東坡肉”。后來蘇東坡遭到小人陷害,又遭貶發(fā)配去海南。但是杭州百姓終不忘他的德政,就把色澤紅艷、汁濃味醇、肉酥爛而不碎、味香糯而不膩的“東坡肉”公推為杭州第一道名菜,以及感念蘇東坡在杭州福澤百姓的功績。

從徐州到黃州,從黃州到杭州,與蘇軾形影不離的,始終是低到塵埃的豬肉。我們在蘇軾黃州的詩詞中讀到他對豬肉的解釋:“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人不肯吃”。

事實上,整個大宋的豬肉基本都是“價賤如泥土”。這也就能理解出當(dāng)時蘇軾在徐州用生命抗洪、贏得當(dāng)?shù)匕傩肇i肉的嘉獎之故。百姓唯一能拿出答謝、招待蘇軾的,只有達官顯貴們嗤之以鼻的豬肉了。

作為位列“三牲”之一的豬,為什么會“貶值”?豬不是“生而低賤”,有《國語》記述為證:“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庇醒芯空呓o出答案,一是歸納于前朝唐代,李唐家族屬于胡人漢化,以牛羊為貴,致使唐代豬肉從廟堂到民間,一賤到底。到了宋代,那些出身名門貴族的士大夫延續(xù)唐風(fēng),對豬肉依舊所不齒,豬肉地位繼續(xù)一落千丈,流落民間,成為窮苦百姓的象征。

徐州百姓送豬肉給蘇軾,以及黃州、杭州百姓送豬肉給蘇軾,無非一個“窮”字,至于蘇軾對豬肉情有獨鐘,研究豬肉的美食做法,為之寫詩填詞,包括蘇軾自己在黃州親自捉刀下廚,也是因為窮困潦倒所致。那不只是蘇軾個人的窮困,也是民間眾生的疾苦。

一塊豬肉,從徐州到杭州,蘇東坡的豬肉美學(xué),已經(jīng)不只是口福上的美食意義,何嘗不是蘇軾澤被天下的曠世情懷?

放鶴亭:鶴歸來兮

劉禹錫云,“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我以為云龍山算上一個。這個“仙”不是別人,正是打柴為生、養(yǎng)鶴放鶴的彭城隱士張山人,還有當(dāng)時在徐州為官的北宋大文豪蘇軾。

云龍山看上去也很普通,海拔百米之多,山上植被蔥郁、茂密,山下湖水相依,與我們常見的山巒沒多大差異。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到徐州觀光不到云龍山,就等于沒到徐州。這就像蘇州之旅,不到虎丘就不算到蘇州。讀懂一座城市,走進她的內(nèi)部,是抵達她的最佳路徑。

云龍山,其實是后來的名字,之前的名字叫石佛山。我在一本史書上看到了這個信息。這個名字一下子就擊中了我。當(dāng)然,這個“佛”字也不是憑空而來的,顧名思義,此山上必定有寺廟。確實,這山不高,山頂上確實有座寺廟,叫興化禪寺。

“石佛山”這個名字確實有深意。盡管我個人是歡喜的,可終究改變不了她的名字變更,后來改叫云龍山,說是此山若云中游龍,若隱若現(xiàn),神神秘秘;和山下的云龍湖和云龍公園,并稱“云龍三絕”。

我固執(zhí)地稱之為石佛山,其實還有小心思,與那個隱居于山中的張山人包括那兩只鶴,當(dāng)然還有蘇軾蘇徐州。陶淵明詩云:“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币粋€山野之人,一個紅塵???,時常居于山林深處,這確實令人遐想。這也是我希望到這座城市的人,一定要到此山一走的緣故。

關(guān)于這個張山人,其實原名叫張?zhí)祗K,因為隱居久了,當(dāng)?shù)厝司屯浟怂谋久?,就呼之為張山人。張山人深受五斗米教祖師爺張道陵之教義“天人合一”的影響,追求與石佛山合二為一。

這個張山人,作為山野之人,回歸山林的隱士,怎么會跟文豪蘇軾有著非凡的邂逅呢?準(zhǔn)確地說,應(yīng)該是蘇軾與他有著一段隱逸閑適的故事。

作為宋代的一代文豪,其個人魅力至少占據(jù)半個宋朝,一生顛沛流轉(zhuǎn),留下千古佳話和許多纏綿傷感的故事。在現(xiàn)代看來,那時的蘇軾,就是中國女生大叔級別的偶像,有才華,懂美食,人豪氣,知女性;而且,蘇軾與一座叫徐州的城市頗有淵源。原本他是被調(diào)任到湖州的,誰知道他半路上就接到新的調(diào)令,改到徐州來做知州,一做就是將近兩年。

蘇軾到徐州做官,怎么會結(jié)識山林之人張山人呢?這確實是個問題。作為徐州的父母官,蘇軾高居廟堂之上,萬民仰望;而張山人,標(biāo)準(zhǔn)的山中一草民,處于江湖之遠,賤如螻蟻;這是八竿子打不著、毫無交集的兩個人,竟然結(jié)識、走到了一起。

張?zhí)祗K張山人,自號云龍山人,一個樸實得有點愚鈍的人,隱居云龍山西麓黃茅岡,一生只知道贍養(yǎng)父母、打柴、種地、養(yǎng)鶴、放鶴,滿腹才華,卻不求聞達、醉心道家之術(shù),僅此而已。他這個人一輩子沒有結(jié)婚。按照他的意思,他的使命就是照顧好自己父母,還有那兩只鶴,這一生足矣,夫復(fù)何求?

這樣的人,我們用現(xiàn)在的眼光看,也許可以接受的。至少當(dāng)下丁克家庭或者獨身的男女也是常見的?,F(xiàn)代社會的重壓之下,獨身已經(jīng)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但在宋朝,想必也是另類的,也就是說,張山人在當(dāng)時也是特立獨行的,這更增加了他與蘇軾結(jié)識的難度。

如果張山人是個文學(xué)愛好者也罷,可以因為文學(xué),兩個人有了共同話題。張山人卻又不是一個文學(xué)愛好者,偏偏是個孤僻的山野之人,是個獨身的放鶴者,這有點像歷史上那個“梅妻鶴子”的詩人。

據(jù)說當(dāng)時蘇軾爬上山來,聽說山上有這么一位放鶴的人,倍感好奇。一個人,不去山下追逐榮華富貴,不去考取功名獲取利祿,反而反其道而行之,只知道砍柴種地,放鶴侍奉雙親,這十足吊了蘇軾的胃口。要知道,蘇軾什么人沒見過,居然碰到這么一位山人,他決心要認(rèn)識下。

這個放鶴的張山人真是怪。很多人削尖了腦袋都想巴結(jié)下蘇知州,要是聽到知州要接見他,早就屁顛屁顛地去了。可是他倒好,拒絕了蘇軾的好意。蘇知州,與他一個山野之人有何關(guān)系,他只與鶴在一起,他要放鶴。這才是他的正事。

張?zhí)祗K原本是住在西山的,后來遭到了一次水患,淹沒了他的草房子,又在山上發(fā)現(xiàn)一處好地方,就把家搬到了黃茅崗這個地方,繼續(xù)放鶴。早晨,張山人侍弄好雙親的早餐后,就帶著他的鶴,站在山巔,張開雙手,迎著金色的晨曦,放飛了他的鶴。晚上,隨著張山人的一聲聲熟悉的呼喊,遠飛的鶴,聽到了就撲打著翅膀,回到了張山人的身邊。

日子就這樣,在晨曦、打柴、粗茶淡飯中過去了。不知道他人怎么想,但是張山人覺得沒什么不好。現(xiàn)在,蘇徐州要接見他,他有點惶恐,實在沒有什么必要。

蘇軾也很納悶,堂堂知州要見一個人,竟然遭到拒絕,這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出淤泥而不染、清新脫俗?他有點興奮,有點激動,更加執(zhí)著地要見到那個張山人。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蘇軾如此執(zhí)著與迷戀?

或許,那時候張山人出世隱居正吻合著蘇軾的心思。官場的爾虞我詐、浮浮沉沉,似有逃離之心,渴望從俗世藩籬中掙脫出來。他與張山人的交往,正是他內(nèi)心深處的表露。他看到山野之中仙風(fēng)道骨的張山人,整日與草木仙鶴為伴,融入自然,令身心疲憊的他感到無比放松自由。

后來遂了心愿,他不僅見到了張山人,兩人還成為了好友,而且常帶著賓客、僚吏甚至歌伎至山上放鶴亭邊,與張山人飲酒作樂。張山人也是性情之人,“提壺勸酒”,也“慣作酒伴”,蘇軾屢次大醉而歸。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微醺里蘇軾用如椽之筆,給張山人寫了一篇名動天下的文章《放鶴亭記》,“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huán),獨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適當(dāng)其缺……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弊鳛楫?dāng)時本地最高的官員蘇知州,給山民寫文章,確實夠親民的,也是頗為罕見的。

云龍山我已去過了兩次。我還打算去第三次,第四次……我喜歡上了這個原先名叫“石佛山”的云龍山,還有那個放鶴的張?zhí)祗K。他與蘇軾結(jié)為好友,背對俗世超脫名利,這樣的境界有幾人能做到呢?我說的境界不僅指向權(quán)貴,還有一個人的人生自我追求,與鶴為伍,走進自然,遠離喧囂,過著山間隱逸草木為伍的閑云日子。

蘇軾和張山人,兩人真是趣味相投,縱然不能談文學(xué),但是絲毫不妨礙蘇軾內(nèi)心的欣喜與沉醉。他經(jīng)常在公務(wù)繁忙之余,爬上山來,與張山人一起放鶴、喝酒。黃茅崗以及山巔成了他們的天然酒吧,葳蕤草木為侍者,雄渾山石是桌臺。醉了,就朦朦朧朧地看鶴、放鶴;醒來了呢,則繼續(xù)飲酒。以致很多時候,醉酒后的蘇軾,都放浪形骸了,衣衫不整,完全舍去了知州的面孔,以一個率真的文人形象纖毫畢現(xiàn)。

最有趣的是,有次蘇軾又醉酒了,回去的路上,竟然歪倒在一塊大石頭上睡著了,只看到黃茅崗上,成群結(jié)隊的羊群向他走來。那塊石頭,后人稱之為東坡石床。黃茅崗上是沒有羊的,那是蘇軾醉酒恍惚中把紛亂的石頭當(dāng)作羊群了。

每讀到這個醉臥黃茅崗的故事,總是讓我心生感慨。山下紅塵里,燈紅酒綠,觥籌交錯,絲竹之聲晝夜不息。堂堂一個知州,在山上竟然能一忘干凈,旁若無人地酣然入睡,完全進入夢鄉(xiāng)之中。想必,他把自己當(dāng)作了張山人手中的鶴,眼中的鶴,心中的鶴;鶴舞長空,閑云野鶴,蘇軾還有什么不能安然入睡?

每登云龍山,必到東坡石床處,默默站立一會兒,眼前總是纖毫畢現(xiàn)般地再現(xiàn)那位傳奇的張山人、文豪蘇軾,還有那兩只自由的白鶴。如果換作我們,有蘇徐州這樣的友人,還會不會像張山人一樣在山上放鶴?還能不能放好鶴、鶴還會不會歸來兮?

令人頗感驚艷的是,鶴等沒等到不知否,多年以后卻等來了放鶴的張?zhí)祗K張山人。傳說當(dāng)他聽到蘇軾貶到杭州后,竟然不避風(fēng)險,不顧路途風(fēng)霜,千里迢迢前去探望,兩只別樣的人間“白鶴”久別重逢,上演又一曲“相見歡”。

山頂上,放鶴亭里,寂寥無人。只有當(dāng)年蘇軾題寫的《放鶴亭記》鐫刻在石碑上,凹凸不平、深淺不一的字跡,隱秘著過往的歲月。招鶴亭處,也只有條石遮蔽的泉井,以不可名狀的面孔,堅守于深邃的時光里。偶爾三兩游人,拾階而上,到此逗留,或和我一樣,在亭邊枯坐、默想。

此情此景,我不知道要是張山人、蘇軾同在,會不會出來和你我繼續(xù)“提壺勸酒”,推杯換盞,做個忘年交,或者把你我當(dāng)作他們手上的那鶴,“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暮則傃東山而歸?!?/p>

猜你喜歡
張山黃州東坡
多情最是黃州月
大江東去——蘇軾的黃州時期
大宋國民偶像蘇東坡失意黃州——《黃州寒食帖》
東坡詩元代接受論
誰的眼淚在飛
誰的眼淚在飛
誰的眼淚在飛
宜興:東坡書院憶東坡
黃州
大化| 崇义县| 沛县| 大方县| 阿克苏市| 额敏县| 广饶县| 车险| 宜川县| 林州市| 乌拉特前旗| 方山县| 华容县| 叶城县| 吕梁市| 饶河县| 宜章县| 西平县| 青神县| 峨眉山市| 麦盖提县| 静宁县| 云南省| 博爱县| 镇江市| 宁夏| 西乡县| 西林县| 公安县| 玉树县| 金寨县| 刚察县| 顺平县| 乾安县| 蒲江县| 阿城市| 邮箱| 正镶白旗| 新乐市| 林芝县| 大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