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陳 英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葉建宏
所謂“新媒體”,就是利用數字技術進行信息與通信的系列媒介,包括文字的建立與存儲,靜、動態(tài)圖像與聲音等技術,以及經由本地計算系統(tǒng)及互聯網來傳播上述內容的一種技術。新媒體與教育的緊密結合,已經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方法[1]。在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任務、內容、環(huán)境和對象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面對大學生的新特點、新需求、新個性,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要緊扣學生的思想脈搏,有的放矢,以廣大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2]。高職院校學生生源多樣,既有普通高考入學的,也有中職高考入學的,錄取分數線一般都比本科要低,學生文化課程得分也比較少,特別是藝術類專業(yè)學生都是作為藝術特長生招考入學[3]。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渠道的思政課,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掘學生對于思政課的預期,加強思政課針對性、有效性教學。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新媒體視域下加強與改進對高職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選擇學生們最迫切需要,最能觸及學生靈魂,最能解決學生現實問題的內容、方式、方法對其進行教育,從根源上解決上述問題。本研究在以往研究基礎上,通過質性研究,基于高職藝術類學生學習需求和思政教師教學改革目標,構建符合高職藝術類學生性格特點的思政育人模式,切實提高高職藝術類專業(yè)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從研究目的出發(fā),運用半結構化訪談研究。根據目的抽樣進行采訪。每一位訪談對象約60 分鐘,單個深入交談達80 分鐘。根據半結構式訪談的特點,訪談者和訪談對象不是簡單的問答式談話,而是在訪談過程中依據訪談大綱,根據受訪者的回答,可對訪談問題的回答進行追問。
根據作者前期研究的基礎,在對高職藝術類學生思政教學改革的研究基礎上,按照Gill 等人研究,為保障研究更加具有針對性,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樣[4],訪談資料由本研究團隊在2022 年4 月至10 月期間,選擇來自一線的12 位上過藝術類專業(yè)思政課的教師以及參加課程思政建設的專業(yè)課教師進行半結構訪談。根據Morse 的觀點,用于訪談目的的樣本數量應該不少于12 個[5]。本研究共得到12 個有效訪談樣本,滿足質性研究對樣本的要求。
高職藝術類學生更希望思政課的教學能力與專業(yè)結合,利用更為方便實用,效果好的新媒體作品來增強思政學習的效果[6]。根據高職藝術類學生對思政課堂教學的期望和反饋,我們重點從思政教育素材選?。ㄔ趯λ囆g專業(yè)的學生進行教學時,學習素材選擇有什么要求?)、新媒體背景下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在對藝術專業(yè)上課時除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以外,您認為哪些思政教育形式比較好?請闡述理由)、將思政教學與專業(yè)結合開展作品創(chuàng)作(您認為學生能否結合專業(yè)創(chuàng)作作品?思政教學效果是否更好?)以及思政教育成效展示(如何體現學生作品的意義?您認為采用何種方式能達到較好宣傳效果?)4 個方面擬定研究訪談提綱。
本研究的數據來自半結構訪談結果,由研究團隊在2022 年4 月至10 月期間對12 位思政課和藝術類專業(yè)課教師進行訪談。采訪方式是一對一的談話,在訪談前先培訓采訪人員。數據收集之后采用扎根理論進行分析。扎根理論是一種由下至上,預先不設理論假設,依靠原始資料,從原始資料中總結、歸納、提煉出概念和范疇,逐步建構相關理論的一種質性研究方法。該方法非常適用于訪談資料的分析[7]。后續(xù)利用Nvivo 12分析工具,對原始的訪談文本進行逐行編碼。一級編碼是開放式的。把搜集來的訪談資料經過詳細的等系比較,獲得與語義相符的觀念,構成原始編碼,再繼續(xù)對比歸納分析原始編碼,濃縮出現頻率最高、影響最大或關聯度最大的編碼。
為了提高研究的效度和可靠性,我們還進行了成員檢查,將調查結果和初步結論發(fā)送給部分訪談參與者,他們的建設性反饋有助于提高整體分析和結論。此外,使用三角測量法增加了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對從事思政課教學和藝術專業(yè)教學的相關群體進行了非正式訪談,以進一步澄清整個數據收集過程中制定的各種觀點和解釋[8]。
對146 條原始語句進行概念化整理,最終形成15個初級類屬,在二次編碼時,不斷尋找類屬之間以及類屬和概念之間的聯系,對15 個初級類屬進行不斷歸納和比較,最終得到了6 個主題類屬,即突出主題、豐富素材、教師引導、學生分享、理實一體和輻射宣傳。最終根據思政教育流程,按照類別區(qū)分,形成讀、品、創(chuàng)、宣三級編碼(核心編碼)。
三級編碼的目的是形成理論。根據編碼結果,按照藝術類學生思政學習的特點,將思政學習與作品創(chuàng)作結合,形成“讀、品、創(chuàng)、宣”四步思政育人實踐模式。
以“讀、品、創(chuàng)、宣”四步思政育人實踐模式開展思政教育,能有效解決藝術類學生在思政教育教學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有效整合學校思政課教師、藝術類專業(yè)教師等資源,充分發(fā)揮藝術類學生的特長,實現理實一體,從而使得思政教育更深更透,學生學習入心入腦。
通過對藝術類學生的研究了解,講“故事”已漸漸成為藝術類學生普遍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9]。因此,為了在教學過程中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幸福觀,我們嘗試從歷史、從榜樣身上讓學生汲取奮進的力量,通過選取紅色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人物[10],加強典型故事的宣傳示范引領作用,同時還不斷挖掘身邊的典型代表,讓青年學生們在學習中產生共鳴,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圍繞學習內容,在學生“讀”的基礎之上精選其中的片段,通過輔導員、黨員專業(yè)教師、思政課教師三個教師層面對所選素材從不同角度不斷深入講解,與學生一起細品學習內容,加深理解書中所蘊藏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品質,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為保障學習效果,也非常注重提高思政教師的新媒體技術技能,在教學中采用了一些新興技術手段[10],比如可以利用抖音、微視等平臺錄制教學視頻并開展與虛擬現實技術(VR/AR)相結合的教學活動。
同時,我們還積極倡導組織浸潤式學習,引導學生進行充分交流討論,加深學生對學習素材的深入理解;舉辦學習交流分享會等,促進大學生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認識。通過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課堂的吸引力;強調與時代特征相結合,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思政課教學效果。
結合主題的學習,為進一步加強學習效果,鍛煉學生專業(yè)能力,通過專業(yè)教師指導、學生自主發(fā)揮的方式,組織學生開展創(chuàng)作活動,將所思所得轉化為作品,在創(chuàng)作中強化學習。以主題創(chuàng)作活動形式開展思政教育,聚焦學用結合。發(fā)揮學生專業(yè)特色和專業(yè)教師指導作用,豐富實踐內容,創(chuàng)新實踐形式,以歌劇、漫畫、視頻、設計等方式引導學生對《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本進行學習、解讀和實踐創(chuàng)作,以舞臺劇《黃埔長歌》對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廣州進行演繹宣傳,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引導學生在親身參與制作、編排、設計中增強實踐能力,進一步加深對紅色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
作品創(chuàng)作完成后,在校內外通過藝術展覽、專場演出進行線下宣傳教育成果。線上在學習強國APP、微信公眾號、微博、QQ 等新媒體平臺推薦展示學習作品。同齡人創(chuàng)作的作品更能滿足當代青少年學習的特點和需要,產生學習的共鳴。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廣和宣傳弘揚紅色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能有效地提高思想學習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以青少年“喜歡看、能夠看、看得懂”的方式呈現學習內容,更能調動青少年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讀、品、創(chuàng)、宣”四個步驟,充分發(fā)揮了理論學習指方向、實踐教育創(chuàng)作品、媒體推廣促成效的作用。
“讀、品、創(chuàng)、宣”四步思政育人模式是一種可復制性育人實踐模式。
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內容、環(huán)境和對象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不同社會發(fā)展階段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重點要有所不同,教育內容有主有次,以往許多教育內容與形式都不能應用于當今,必須要隨時代不斷改變。
當前,大多數高職學生都具備一定的理性思維和判斷能力,但由于社會經驗和理論素養(yǎng)的缺乏,在理論學習的興趣、方法和能力上,仍有待引導和提升。如何選擇學生最迫切需要、最能觸及學生靈魂、最能解決學生現實問題的內容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是當前高校思政工作必須關注的問題。因此,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式應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緊扣學生的思想脈搏,有的放矢,以廣大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中對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期的經歷有深入的敘述,通過對青年習近平總書記經歷的學習,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青年時期習近平的了解,為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青年時期的習近平總書記在艱苦環(huán)境中克服困難、樹立理想、堅定信念的經歷,能夠引導學生在當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下,找到正確的信仰,樹立起理想目標,深化家國情懷。
相對其他專業(yè)學生而言,藝術類專業(yè)學生具有個性化突出、理論水平較低等特點,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方式難以開展或成效不佳。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和興趣需要,藝術類專業(y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心也應不同,創(chuàng)新實踐形式,以漫畫、視頻、平面設計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展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更符合藝術類專業(yè)學生的需要。
引導學生通過對選定素材的學習、品讀、理解后,以更好的角度和獨特的視角,通過歌劇、漫畫、視頻等方式開展創(chuàng)作,形成的作品既是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是學生的創(chuàng)作作品,具有方向正確、易于理解、美觀大方等特點,便于擴大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引導,引發(fā)青年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教育輻射面。
本研究在通過前期對學生思政課學習狀況的調查了解的基礎上,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和藝術類專業(yè)教師進行半結構訪談,構建了適合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yè)的“讀、品、創(chuàng)、宣”四步思政育人模式。但學生學習作品創(chuàng)作參與度、教師新媒體技術使用等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后續(xù)的研究將從如何提高學生參與度、學習效果評價等方面開展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