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州市同慶中心小學
小學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在此期間來自學生的家庭、學習等各方面的壓力都會對其心理產生影響,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因此,要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本文首先闡述了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讓學生健康茁壯地成長
隨著時代不斷的發(fā)展,小學生越來越容易接觸到各種社會不良風氣,近年來有關小學教育的負面新聞也越來越多,這無疑對學生心理發(fā)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學生心理上的引導,定期組織開展各項心理教育活動,營造出和諧融洽的班級氛圍,促使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2.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高效開展
學校德育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豐富德育教育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促進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與此同時,德育也反作用于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引導,促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其能夠主動地接受德育教育。對于小學班主任而言,其要依據小學生身心發(fā)育規(guī)律來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心理朝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從而能夠有效地提升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1.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溝通
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是至關重要的。雖然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但是他們的內心是非常敏感的,心理變化速度較快。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的觀察,在課下要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相處,使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懷,引導學生能夠主動說出自己心中的疑難困惑,從而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促使心理健康發(fā)展。
教師應當站在學生角度來考慮,采取合理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融入班級集體中,引導學生能夠樹立良好的心態(tài),從而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教師要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課余時間來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可以多與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交流,詢問他們在學習或生活上是否遇到了困難,同時也幫助他們找到身上存在的不足之處,并采用語言激勵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予更多的關懷和鼓勵,促使他們心理健康發(fā)展。
2.教師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
對于學生而言,教師就是他們日常學習的榜樣,也是他們前進的引路人。作為一名教師,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在學生面前發(fā)揮榜樣作用,這是人民教師最基本的職責。
教師在發(fā)現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時要及時進行干預,盡可能地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教師要用心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促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發(fā)揮出有效的作用,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成長。
3.加強家校聯合共育,拓寬教育平臺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良好的家庭氛圍是非常重要的,這會對學生的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形成產生直接影響,學生日常的行為習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家庭氛圍。對此,家長重視家庭氛圍的創(chuàng)設,為孩子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家庭氛圍,引導孩子心理等各方面健康發(fā)展。
學校除了關注學生在校表現,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家庭氛圍,學校要積極與家長溝通,加強對家長相關知識的教育,使家長能夠充分地認識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能夠積極配合學校各項工作。教師要定期進行家訪,以此來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并與家長交流教育孩子的相關經驗,通過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引導學生心理能夠朝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引導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質,促使學生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