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璐
(江西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江西 共青城 332020)
電影效果的產生和電影魅力的展現(xiàn)離不開電影音樂,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電影音樂時會根據(jù)電影的基調、電影的人物、電影抒發(fā)的情感、電影故事背景等因素進行調整。氛圍音樂能夠烘托整個環(huán)境氛圍,這類音樂具有極強的輔助作用,即對電影畫面進行伴奏,它在電影中以片段化的形式出現(xiàn),能夠發(fā)揮推動劇情發(fā)展、增加畫面緊張感等作用。
氛圍音樂對烘托電影畫面中的情感有重要作用,它運用聲音打造不同的環(huán)境氛圍,從而吸引觀眾的目光,讓觀眾了解整個故事的走向。同時,氛圍音樂在電影中的運用還能為畫面增加色彩,使故事看起來更有深意,讓觀眾了解某一段電影情節(jié)所表達的情感。例如,有時候音樂在電影中響起來,一些不太了解劇情的觀眾就能夠做出相應的反應,想要了解劇情是如何發(fā)展的,發(fā)展到什么程度,即將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情。換言之,一些觀眾即便不太了解電影中的一些特殊關系,也可以根據(jù)音樂中的描述對這一角色有初步的認知。氛圍音樂還能對人物內心深處的情感進行深化,讓人們了解到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例如,在觀看一個場景時,表面上看起來兩個人是正面形象,但是,把氛圍音樂添加到電影情節(jié)中,觀眾能透過音樂了解到背后的陰謀。因此,氛圍音樂的旋律感較差,甚至會有一些氛圍音樂比較刺耳,但是,我們不能否認氛圍音樂對烘托環(huán)境、展示人物個性和心理、延伸故事情感等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的氛圍音樂分為四種,即連接推動類、情景類、對白伴奏類和情境類。
這一類氛圍音樂能對電影中的場景進行巧妙轉換,對于推動故事情節(jié)起到較大作用。場景轉換時,觀眾能夠借助音樂的敘述直觀感受這個人的變化,尤其是音樂響起的時間與畫面保持同步時,就會對人的視覺產生較大沖擊,這種效果顯而易見。連接推動類的氛圍音樂旋律主要由音階、琶音構成,通過使用轉調、模進等和聲技法,對整個音樂進行推進,其中,模進結束的時間點需要與場景轉換的時間點保持一致,以達到音畫結合的目的。例如:電影情節(jié)中,哈利不想被圖書管理員發(fā)現(xiàn),但在他悄悄跑出禁書區(qū)時,卻被圖書管理員的貓發(fā)現(xiàn),這時,哈利做好動作準備逃脫(整個逃跑時間為94 秒)。這時,弦樂的泛音作為和聲支持,即由鋼琴、電子鋼片琴、長笛等進行伴奏,速度也會跟隨哈利跑的速度保持一致。這就可以看出,音樂推動力的出現(xiàn)與采用的模進推動手法(向上加快的變化模進)有直接關系,對推動電影故事情節(jié)走向高潮,烘托當時的氛圍具有重要作用。
電影中的音頻軌道主要分為音樂、音效、人物對白等,這些音頻在管理時需由不同團隊負責,如人物職責劃分好后主要由作曲家、配器員、錄音師等負責。但是,音效團隊并不是音樂團隊的一部分,有時,作曲家也會選擇一些具體的器樂模擬物理音效。這一類氛圍音樂旋律性較差,用來模擬空間環(huán)境、物理音色。這種氛圍音樂應用到電影中的目的就是提升音樂設計的質感,使電影聲學環(huán)境更逼真,從而讓觀眾在觀看時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的模擬物理音響類氛圍音樂:海格帶著哈利從一個叫破斧巫師酒吧后門走出之后,來到一堵紅磚墻之前,海格運用魔杖輕輕敲了下墻壁,紅色的磚塊像是被賦予了魔法一樣,為哈利閃出一條大路。這時,威廉姆斯在這一場景中使用了向上的半音化音階,目的是模仿磚石轉動的音效,形成靈動的復合音色。這一復合音色是威廉姆斯運用合成器將鋼片琴疊加電鋼琴烘托出的一種飛鳥騰飛而起的音樂效果,賦予了事物更多的魔幻氣息。
無論是音樂還是音效,都需要留出適當?shù)娜宋飳Π滓魠^(qū),如在一個相對安靜環(huán)境中留出空白,使整個畫面看起來更清晰。因此,把對白伴奏類的氛圍音樂融入電影中,同樣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有一節(jié)使用了對白伴奏類音樂:達力生日會上,哈利隨著德思禮一家來到動物園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具有與蛇交流的能力。這時,威廉姆斯在這一段對話中設計了背景音樂,使整個畫面看起來比較和諧。同時,威廉姆斯運用雙簧管、圓號等譜成一曲相對微弱的音樂,并輕輕鋪墊在人物對白下面,仿佛哈利與蛇之前就相識一樣,他們共屬于大自然,圓號伴奏出的音色與雙簧管旋律似乎回答著哈利的提問。
這一類音樂在氛圍音樂中占據(jù)重要位置,威廉姆斯使用這一類氛圍音樂來烘托氛圍,描繪情境,刻畫人物內心世界和心理情況。其中,情緒類氛圍音樂包括戰(zhàn)斗時的音樂、恐怖的情緒或者緊張的情緒等。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威廉姆斯主要運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相結合的和聲技法,使整部電影的劇情更具有沖擊力。影片進入結束的階段,哈利與其他朋友共同尋找伏地魔的蹤跡,他們一步步闖過很多難關,這些關卡音樂都帶有自身特色,本文對闖巫師棋一段劇情進行分析。哈利與巫師棋對峙過程中,主要以背景音樂為主,如小軍鼓、木琴和馬林巴共同使用,增加了相應的色彩,這些器樂共同打擊能夠使整個節(jié)奏更加穩(wěn)定且富有動力,就像戰(zhàn)斗時的場景一樣。同時,當巫師棋下到最后一刻,羅恩為了獲取勝利,想要犧牲自己,這時,音樂主要使用弦樂填充低音區(qū)、高音區(qū),當緊張度一步步增加后,作曲者使用長號、巴松等補充低音區(qū),小號發(fā)揮了支持作用,即在高音區(qū)給予圓號更多支持。作曲者使用這種技術方法的目的就是創(chuàng)設出壯士悲壯犧牲的情境,進而使演員表演更加深入人心,提升表演效果。
1.半音音階的使用
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會使用一種相對特殊的調式設計出不同的旋律,提升整體的音樂效果,該電影使用最多的就是半音階和聲技法。其半音音階技法主要由12 個半音組成,如圖1 音譜所示:
如譜1 所示:威廉姆斯使用小提琴演奏半音音階,模擬飛行音效?;舾裎制澰谡n堂中教學生們練習漂浮術,當赫敏運用魔法使羽毛漂浮起來之后,羽毛就會隨著魔杖的抖動在天空中飛舞。這一情節(jié)中,威廉姆斯使用小提琴和鋼片琴共同演奏裝飾半音音階,使整個旋律看起來更加明亮,渲染了一種綿延不斷的意境。同時,威廉姆斯在融入音效合成器之后,對微風吹過的聲音進行演奏,再與風鈴產生的聲音形成色彩聲部。由于這些聲部共同演奏,速度上也相對較快,與這些聲部融合之后,很難辨別聲部的具體樂音,但是,我們可以聽到一些高音在高低起伏地變化,如同風吹過的形態(tài)一樣。由此可見,這一明顯且富有特點的音樂能夠生動描繪出羽毛隨著魔杖飛舞和抖動的狀態(tài)。
2.三度關系的轉調
圖1 音譜:
不穩(wěn)定的調性主要應用于情境類氛圍音樂中,如在轉調時,使用中介和弦將會破壞激烈的情緒,因此,情境類氛圍音樂在轉化調性時會使用直接移調的方法和技巧,轉調主要適用于連續(xù)推動類氛圍音樂,其經過一連串的模進可以將畫面轉場到另一個新的調性上。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也運用了很多手法,如轉調、移調等手法,其以三度關系轉調為主,這一技法在該電影中較為常見。例如,小哈利在被鄧布利多放在被人家門口時,畫面從小哈利受傷轉變到影片片頭的標題。威廉姆斯使用中提琴向下行進,對音階進行移調,在轉移到?f 調之后,配合著小提琴連續(xù)發(fā)出聲音,直至結束,由?f 轉入到小三度關系中a 小調上,使得畫面所指向的位置(片頭標題)顯得更有氣勢。
3.多調性
多調性主要指不同調性的音樂材料以縱向復合的方式共同出現(xiàn)在同一音樂片段之中,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則使用了很多多調性的音樂片段。在電影最后,哈利與伏地魔決戰(zhàn)這個場景,當哈利與伏地魔暈倒在地后,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在醫(yī)院。這兩個場景如果沒有添加適當?shù)囊魳?,會使觀眾如墜云里霧里。這時,威廉姆斯搭配音樂,造就雙調性的效果,使整個畫面看起來比較正常,不會顯得特別突兀。
從《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配樂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主要使用的和弦結構為三度疊置和弦。氛圍音樂中和弦的結構比較自由,同樣使用了很多其他和弦,即附加音和弦、復合和弦、音塊。以下針對和弦結構的設計進行分析和探究:
1.附加音和弦和復合和弦
應用附加音和弦可以烘托整個音樂的氛圍。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連接推動類的氛圍音樂中使用了大量的附加音和弦。例如:運用音樂來模擬燈光飛過的音效;運用附加音和弦用來表達哈利在拿到魔法石時內心出現(xiàn)的復雜情緒,聯(lián)合使用海德薇主題片段作為提示,使整個主題變得更加緊張,進而達到烘托人物形象的目的。同時,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也使用了復合和弦,復合和弦屬于獨立音樂,如威廉姆斯使用三種合成器音色模擬風的聲音;運用復合和弦成功營造隱身狀態(tài)的聲場環(huán)境,通過聯(lián)合使用同主音和弦轉化技術、平行進行技術,使音樂調性變得更加朦朧,觀眾在觀看時能夠產生一種空靈的感覺;哈利在第一次見到魁地奇的時候,伍德便將金色飛賊交到了哈利的手中,金色飛賊這時唰的一聲張開了翅膀。這一段使用了音效類的氛圍音樂,以更好地用來模仿金色飛賊張開翅膀的聲音。該音樂片段中,主要應用了#F 音級大三四六和弦,然后疊入了C 音級的大三四六和弦,這兩個大三四六和弦共同形成了復合和弦,運用這一和弦的目的就是模仿金色飛賊展翅的音效。
2.音塊
使用音塊的目的和效果就是通過模仿物理音響類氛圍的音樂模仿人物動作的各項音效。正如影片中的一些片段,第一個片段:哈利在晚上偷偷跑進禁書區(qū)之后,搜索了關于尼古拉斯·勒梅爾相關的信息,但是,在搜索的過程中他卻被管理員發(fā)現(xiàn)。這時,管理員大吼了一聲,嚇得哈利猛一回頭。在此期間,音樂演奏力度由弱突然變得尖銳,在大吼一聲之后,小提琴演奏的力度變強、變得急促,通過演奏向下的音階使整個音樂氛圍變得緊張,觀眾不禁毛骨悚然。而這種音樂的表達更迎合了電影對情感輸出和情感吸收的需求,使這一段進入到高潮部分。該電影片段之中,音塊式的音響主要由中提琴、大提琴演奏小二度振音所形成。當小提琴的聲部呈現(xiàn)向下音階后,產生了較強的力度和快度,通過將?A、G、?F 三個音進行相互融合,音塊式的音響再配合鋼琴發(fā)出敲擊的聲音,用來增強人物動作的突兀感。第二個片段也使用了同樣的音響效果,即運用音塊噪聲式的音響讓電影情節(jié)變得緊張,渲染一種相對恐怖的效果。例如:斯內普教授發(fā)現(xiàn)有人偷窺他,便伸手去抓哈利,但是,哈利卻躲開了,斯內普教授抓空之后又猛地一回頭,這時的音樂聽起來比較緊張、恐怖。
本文以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為例進行分析,對該電影使用的四類氛圍音樂進行了詳細分析,然后針對該電影使用的和聲技法進行了探究。通過對該電影的氛圍音樂及其和聲技法等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連接推動類氛圍音樂主要應用模進和聲技法,其他類氛圍音樂在選擇使用和聲技法時會根據(jù)劇情的發(fā)展靈活進行,這些技法所產生的功能各不相同,本研究以期給更多作曲人提供參考和借鑒,幫助更多作曲者創(chuàng)作出更多有內涵的作品,為電影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