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居賀 孫偉光 于東兵
(1.中國石化集團縫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點實驗室 2.中石油江漢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經過30多年的技術發(fā)展,國外連續(xù)管鉆井技術已經在包括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中東、拉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qū)廣泛應用,成為老井挖潛增產的重要手段之一[1-2]。僅Baker Hughes公司就已經開展了超過12 000趟鉆的連續(xù)管鉆井活動,總進尺數超過1 219 200 m??傮w上國外連續(xù)管側鉆技術聚焦于淺層儲藏開發(fā),井眼垂深主要集中在1 500~3 000 m。國內中石油江漢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自2012年開展連續(xù)管鉆井技術研究以來,共進行了20余井次的現場試驗,創(chuàng)下了單井進尺1 015 m、最大井斜角90.11°、水平段長123 m等多項國內紀錄,但都需要從?139.7 mm(5.500 in)套管內起出原井生產管柱后再使用?60.3 mm(2.375 in)或?73.0 mm(2.875 in)連續(xù)管開展定向鉆井。連續(xù)管側鉆技術的優(yōu)勢是省去起出油管的費用,縮短非生產周期。當前國外普遍采用不起出生產油管柱,通過連續(xù)管經過油管柱對現有儲層進行加深或對未開發(fā)層段進行開窗側鉆的作業(yè)方式;其次,利用連續(xù)管的柔性特性可實施小井眼短半徑鉆水平段以避開復雜蓋層,快速進入目標儲藏。然而國內暫未開展連續(xù)管過油管側鉆技術的相關研究。
隨著國內油氣資源開發(fā)聚焦于保障各區(qū)塊產能要求,重視恢復老井產能,因此各油田公司迫切需要對老井進行改造,以此來恢復問題井的生產,保障能源穩(wěn)定[3]。常規(guī)側鉆技術在保產能時降本增效空間已經非常有限[4]。國外鉆井實踐表明,相比常規(guī)側鉆技術,采用連續(xù)管側鉆技術特別是連續(xù)管過油管技術能夠在原有側鉆的基礎上再節(jié)約20%~40%的成本。因此開展連續(xù)管過油管側鉆技術研究對于推動油公司進一步提速增效,實施老井改造具有重要作用。
塔河油田儲層為碳酸鹽巖,儲集體受裂縫和溶蝕空洞發(fā)育影響,非均質性強,儲集空間類型復雜,儲層分布差異性大。塔河油田在開采時,常規(guī)開發(fā)井一個井眼聯(lián)通一個儲集體,隨著開發(fā)年限的延長,大部分優(yōu)勢儲集體已進入投產階段,井間殘余儲集體儲能有限,采用常規(guī)開采方式時單井產能有限,經濟效益較低。為提高單井對奧陶系油藏儲量的動用程度,2001年塔河油田開始實施側鉆鉆井工藝,利用老井眼側鉆定向井與老井眼周邊的殘余儲集體聯(lián)通,以改善井網布置,提升單井動用可采儲量。然而到了2020年,常規(guī)超深側鉆工藝已進入降本瓶頸。為了進一步提高儲層的動用程度,也為了探究連續(xù)管側鉆工藝的技術優(yōu)越性及在碳酸鹽巖儲層的適用性,筆者介紹了連續(xù)管過油管側鉆短半徑分支井技術在TH區(qū)塊深井A井的應用,通過工藝及配套優(yōu)化研究解決了深井中巖屑運移、井底鉆壓施加、短半徑造斜等技術難題,并開展了現場試驗,驗證了該技術在深井改造中的可行性,可為下步在油田老區(qū)實施技術示范特別是深井側鉆施工提供借鑒。
A井屬三開直井,井深5 730 m,裸眼完井井筒直徑149.2 mm,?177.80 mm(7.00 in)套管從井深5 633 m回固至井口,內徑154.8 mm,井筒內現有?88.9 mm采油管柱,如圖1所示。
圖1 A井原井筒井身結構Fig.1 Original casing program of Well A
由于該井出水嚴重,于2021年4月關井至今。油田擬對該井實施老井重入側鉆,垂深5 698 m,距套管鞋垂距僅為64.2 m,地質要求軌跡轉平處(垂深5 698 m)位移需大于30 m,以避開原井筒,并且儲藏內進尺不少于30 m。建議利用側鉆短半徑水平井快速進入原井西側,反演洞頂部位動用周邊儲藏,恢復原井生產。
為了借鑒國內外連續(xù)管側鉆技術經驗[5-6],實現老井側鉆,發(fā)揮連續(xù)管起下速度快、可帶壓的優(yōu)勢,筆者進行了深井連續(xù)管短半徑側鉆工藝試驗方案研究,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連續(xù)管匹配難度大。原井筒采用?177.80 mm套管,內徑154.8 mm,井深接近6 000 m,連續(xù)管管徑與長度參數存在匹配難題。當選擇大管徑連續(xù)管時,滾筒纏繞的連續(xù)管長度不夠;當采用小外徑的連續(xù)管時,由于纏繞管柱長,內徑摩阻損失大,無法實現大排量循環(huán),造成巖屑返排難。
(2)鉆壓施加困難,機械鉆速低。連續(xù)管在?177.80 mm套管與原裸眼井眼內時,由于扶正器內徑大,連續(xù)管管徑小,當連續(xù)管外徑與井筒內徑不能達到最優(yōu)匹配時,連續(xù)管極易屈曲鎖定,鉆井過程中易出現彈簧效應,造成鉆壓施加不均勻;并且鉆壓可施加值小,出現鉆壓施加難,機械鉆速低,無進尺。
(3)工具面控制難度大。由于目標靶垂深小,需要全力增斜[7-8],地質設計要求最大造斜率每30 m達到40°,狗腿度及井斜大要求控向工具在大斜度段擺工具面時,輸出扭矩必須足夠大,進而要求連續(xù)管內過流更大的排量,以此在工具內部形成較大壓降,這將導致地面配套設備無法滿足要求,鉆進時工具面控向難。
A井目前套管鞋深度5 633.8 m,地質預測5 692.5~5 705.0 m屬油氣層位,垂直厚度為10 m。要求通過側鉆揭開西側反演洞頂部位,提高儲量動用程度,需進尺30 m,水平位移70.02 m,軌跡轉平處(垂深5 698 m)位移大于30 m。軌跡轉平點垂深距離套管鞋深度處僅有65 m。為了達到地質要求,選用短半徑側鉆軌跡設計。本文考慮工具的轉彎性能,MWD受磁性干擾等因素,按窗口點5 645 m共進行了3種軌跡方案設計,即每30 m分別造斜35.78°、39.75°和44.57°,如圖2所示。井眼軌跡采取全增并造斜率逐漸增加形式,得出轉平位移分別為37.82、34.11和29.85 m??紤]入窗后要留足調整方位的垂直距離、定向器控制和地質要求,采用第2種井眼軌跡方案,初始每30 m造斜0.89°,后增至每30 m造斜7°,滿足初期試鉆要求,然后軌跡中段保持每30 m造斜39.75°,以滿足地質要求。詳細軌跡數據如表1所示。采用方案二后,井眼軌跡可有效與油藏溝通,形成流通通道。
圖2 A井3種軌跡控制方案及油藏溝通圖Fig.2 Schematic diagrams of three trajectories and oil reservoir connections of Well A
表1 短半徑軌跡設計表Table 1 Design of short-radius wellbore trajectory
連續(xù)管末端可輸出軸向力分別考慮了管重力、井斜角、內外環(huán)空壓力及管柱與井壁摩擦力,連續(xù)管與套管之間摩擦因數取0.25,連續(xù)管與裸眼之間摩擦因數選取0.3[9]。計算式為:
Fm=Fgcosθ-phAo+pnAi-Ff
(1)
式中:Fm表示連續(xù)管末端可以輸出的力,N;Fgcosθ表示連續(xù)管在綜合工況下管重產生的力,包括防噴盒摩擦力和滾筒注入頭的拉力,N;θ表示井斜角,(°);phAo表示連續(xù)管外圓截面受環(huán)空的綜合作用力,N;ph表示環(huán)空壓力,Pa;Ao表示連續(xù)管外圓截面積,m2;pnAi表示連續(xù)管內圓截面受管內作用力的綜合,N;pn表示連續(xù)管管內壓力,Pa;Ai表示連續(xù)管內圓截面積,m2;Ff表示連續(xù)管管柱受井壁接觸產生的摩擦力,N。
圖3為?50.8 mm連續(xù)管在原井筒內(?177.80 mm套管)以及?114.30 mm(4.5 in)和?88.90 mm(3.5 in)2種扶正管柱作用下最大坐放力(軸向力)對比曲線。由圖3可知:在未進入造斜井段前,原井套管柱可輸出的最大軸向力約20 kN;采用?88.90 mm扶正管柱時可輸出的最大軸向力約35 kN,采用?114.30 mm扶正管柱時可輸出最大軸向力約29 kN。進入?88.90 mm裸眼段后,連續(xù)管末端可輸出最大軸向力分別是10、18及15 kN,如圖4所示。
圖3 不同管柱扶正對連續(xù)管最大坐放力的影響曲線Fig.3 Effects of centralizing strings on maximum slack-off weights of CT
圖4 相同裸眼直徑下不同管柱扶正對連續(xù)管最大坐放力的影響曲線Fig.4 Effects of centralizing strings on maximum slack-off weights of CT in the case of the same openhole diameter
連續(xù)管鉆?88.90 mm井眼時要求有效鉆壓值不小于6.75 kN[10]。連續(xù)管過3種扶正管柱后可輸出軸向力都可滿足側鉆軸向力目標要求,但因短半徑工程實施中工具柔性彎曲的附加軸向力要求,對末端連續(xù)管的輸出力應考慮1.5倍的安全系數。為了增加泄油通道,井眼尺寸選取?88.90 mm的鉆頭實施作業(yè),所以工程上?114.30 mm油管柱更優(yōu),形成了?114.30 mm扶正管柱配套側鉆?88.90 mm井眼的方案設計。
巖屑能順利攜帶出井筒是連續(xù)管側鉆關注的重點。巖屑沉降末速度計算式如下[11]:
(2)
式中:v為巖屑沉降速度,m/s;DP為巖屑直徑,m;ρp為巖屑密度,kg/m3;ρf為鉆井液密度,kg/m3;μf為鉆井液黏度,Pa·s。
本文考慮了巖屑直徑、巖屑密度、鉆井液密度及鉆井液黏度對巖屑沉降末速變的影響。不同巖屑直徑下,鉆井液黏度和密度對沉降末速度的影響分別如圖5和圖6所示。由圖5和圖6可以看出:在巖屑密度不變的情況下,對于不同的巖屑直徑,當提高鉆井液黏度與密度時,都有利于降低巖屑沉降末速度;沉降末速度與二者都呈現正比關系,巖屑直徑越小,巖屑沉降速度越慢。
圖5 鉆井液黏度對沉降末速度的影響曲線Fig.5 Effects of drilling fluid viscosity on terminal velocity
圖6 鉆井液密度對沉降末速度的影響曲線Fig.6 Effects of drilling fluid density on terminal velocity
根據環(huán)空流速與沉降速度試驗結果和現場施工推薦關系值,按環(huán)空流速10倍于巖屑沉降速度[8],分析得出施工排量與巖屑直徑的關系,進而研究施工排量與連續(xù)管內壓力的關系,具體如下[9]:
pCT=KpiLCTQ1.8
(3)
Kpi=7 628ρf0.8μf0.2/dCT4.8
(4)
式中:pCT為連續(xù)管管內壓降損失,MPa;Kpi為管內壓降計算系數;LCT為連續(xù)管長度,m;Q為施工排量,L/min;dCT為連續(xù)管內徑,mm。
在保證巖屑順利返出井筒前提下,分析了施工排量對總壓力的影響,結果如圖7所示。由圖7可以看出,適當降低排量有利于地面泵注設備選擇,也可保證地面設備長時間工作,同時減輕連續(xù)管在滾筒、注入頭彎曲與拉直過程中的疲勞。因此,在正常連續(xù)管鉆井過程中,考慮鉆井液的強潤滑性能,施工排量優(yōu)選300~350 L/min,地面泵組設備持續(xù)工作參數選擇應滿足排量400 L/min,輸出壓力50 MPa。
圖7 施工排量對泵壓的影響曲線Fig.7 Effects of pump rate on pump pressure
連續(xù)管裸眼鉆進工具組合如圖8所示[10]。
圖8 連續(xù)管裸眼鉆進工具組合圖Fig.8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CT BHA for openhole drilling
為了達到地質設計時每30 m造斜39.75°的目標,對工具串中核心工具進行了優(yōu)化研究。工具串允許最大剛性段長度計算式為[11-12]:
(5)
(6)
式中:Lr為剛性段長度,m;d為工具外徑,m;rc為工具與井眼環(huán)空間隙,m;R為曲率半徑,m;L2為允許彈性變形后,可通過工具的長度。
假定工具外徑不變,僅考慮造斜率與裸眼直徑,式(5)表示剛性段長度與工具外徑d、曲率半徑R、工具與井眼環(huán)空間隙相關。計算結果表明:該種工況下,?95 mm裸眼井可通過的剛性工具長度為3.9 m;當工具中有鈦合金管柱時,存在點接觸,?95 mm裸眼井可通過的剛性工具長度為6.8 m。鉆進過程中隨著鉆壓的增大,鈦合金柔性更強,可通過的鉆具組合長度也將大于6.8 m。井眼直徑與工具剛性段長度的分析曲線如圖9所示。由圖9可知,當裸眼直徑為90 mm時,剛性長度為3.4與5.9 m。因此,在考慮安全系數的情況下,鉆頭與螺桿長度必須小于3.4 m,工具組合完成后,通過鈦合金進行過渡優(yōu)化。
圖9 井眼直徑與工具剛性段長度分析曲線Fig.9 Variation of the rigid tool section length with the wellbore diameter
分度接頭在工具組合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依靠其實現定向井工具面擺放,短半徑水平井在井斜角超過40°后,因井斜增加和巖屑等因素的影響,工具托底需要分度輸出較大扭矩[13-14]。考慮工具與井壁從點接觸向面接觸過渡,分析分度接頭啟動扭矩,如圖10所示。
圖10 定深度時定向器啟動扭矩預測曲線Fig.10 Predicted starting torques of the directional drilling tool with a fixed well depth
由圖10可知,假定工具外徑不變,分度接頭啟動扭矩隨井眼直徑的增大而減小;當以點接觸時,最大啟動扭矩280 N·m;當以面接觸時,最大啟動扭矩160 N·m。當井眼軌跡發(fā)生變化時,假定井眼直徑與工具外徑不變,隨鉆井曲率半徑增大,井斜角增加。鉆進過程中分度接頭啟動扭矩隨鉆井深變化呈折線性,如圖11所示。由圖11可知,啟動扭矩先逐漸增加后減小,造斜末端最低。由此可知,通過輸出扭矩分析與剛性段分析,優(yōu)化配置管柱結構(見圖8),中間部分依靠鈦合金柔性特點,兩端的工具串盡量縮短,滿足短半徑連續(xù)管側鉆要求。
圖11 裸眼井深度與定向器啟動扭矩折線圖Fig.11 Variation of starting torques of the directional drilling tool with the depth of the openhole
為適應裸眼井段坐封要求,采用軟硬錨定相結合的方式固定斜向器底座。軟錨定為膨脹式膠筒,硬錨定為可以承受軸向位移與周向位移的卡瓦。下入?88.9 mm正螺紋鉆桿與底座至井深5 649.73 m,復探2次顯示深度一致。關防噴器反循洗井,泵壓6 MPa,排量400 L/min,泵入無固相鉆井液22 m3,返出22 m3,無漏失。投?26 mm鋼球,加壓50 kN,開泵加壓26 MPa,穩(wěn)壓15 min無壓降,泄壓,返出鉆井液2 m3,上提管柱懸重至1 260 kN,下放至 1 230 kN,正向旋轉管柱50圈,懸重降至1 190 kN,底座坐封成功;底座坐封完畢后,下入斜向器斜面與陀螺,依靠陀螺測出斜面方位后,將斜向器斜面插入底座內,完成第1次斜向器斜面方位確定,當進行第2次側鉆時,僅需轉動斜面實現第2次方位確定。
開窗鉆具組合為:外徑90 mm復合銑錐,外徑73 mm螺桿鉆具,外徑68 mm鈦合金鉆桿,外徑73 mm連續(xù)管基礎類工具。工具總長約16 m,開窗總進尺10.6 m,開窗鉆進施工參數如圖12所示,有效鉆時28.5 h,平均機械鉆速約0.38 m/h,工作排量300 L/min,泵壓32 MPa。
圖12 開窗鉆井施工參數Fig.12 Sidetracking parameters
依據鉆具通過性及液力分度接頭啟動扭矩的理論分析結果,定向側鉆鉆具組合優(yōu)化為外徑88.9 mm PDC鉆頭,外徑73 mm單彎螺桿(2.0°~2.5°),外徑68 mm鈦合金,外徑73 mm液力分度接頭,外徑68 mm鈦合金,外徑73 mm連續(xù)管基礎類工具。工具總長約18 m。試鉆時采用2.0°單彎螺桿,實鉆時每30 m造斜率由21.00°增大至35.25°;然后采用2.5°單彎螺桿進行定向造斜鉆進,實鉆時每30 m造斜率40°。實鉆排量180~360 L/min,鉆壓5~10 kN,泵壓18~37 MPa,平均機械鉆速1.06 m/h,最大機械鉆速10.8 m/h。
(1)采用連續(xù)管實施老井重入側鉆具有起下速度快和可帶壓作業(yè)的優(yōu)勢;針對TH區(qū)塊A井的井身結構,剖析了采用連續(xù)管側鉆面臨的難點,即連續(xù)管匹配難度大、鉆壓施加困難及工具面控制難度大,經理論分析與模擬,現場試驗證明?50.8 mm連續(xù)管過油管可以滿足深井側鉆要求,為下步開展?177.8 mm(7 in)較大管柱井實施連續(xù)管側鉆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鑒。
(2)依據A井軌跡轉平處位移大于30 m的技術要求和油氣層位的地質要求,制定了井眼軌跡采取全增并造斜率逐漸增加的方案,每30 m最大造斜率達39.75°,軌跡轉平處位移為34.11 m,通過連續(xù)管鉆井工具組合優(yōu)化,中間部分可以依靠鈦合金的柔性特點,盡量縮短兩端的工具串長度,以滿足短半徑側鉆要求;本井成功實施了連續(xù)管短半徑側鉆,鉆井參數為下步連續(xù)管側鉆工藝優(yōu)化提供了支撐。
(3)依據短半徑工程實施中工具柔性彎曲的附加軸向力要求,對連續(xù)管末端的輸出軸向力進行了計算分析,并考慮1.5的安全系數,同時為了增加泄油通道與工具可通過性,選取?88.9 mm鉆頭,以此形成了?114.3 mm扶正管柱配套側鉆?88.9 mm井眼方案設計。
(4)采用連續(xù)管鉆井規(guī)程中要考慮鉆井液的強潤滑性能,要適當降低排量以利于地面泵注設備選擇,也可減輕連續(xù)管在滾筒、注入頭彎曲與拉直過程中的疲勞,建議施工排量選擇300~350 L/min。
(5)A井的現場應用結果表明:在2.5°單彎螺桿定向造斜的配合下,通過對分度接頭扭矩與排量關系優(yōu)化,現場控向、定向快速可靠,連續(xù)管鉆井平均機械鉆速達1.06 m/h,最大機械鉆速10.8 m/h。經濟效益顯著,值得大面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