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歲月的長廊,我們來到中國文學(xué)的殿堂,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賦予它們歲月的痕跡;源遠(yuǎn)流長的華夏文化,帶給我們生存的智慧。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歷經(jīng)歲月沉淀的經(jīng)典故事,去會會鄭國的一位買鞋人。
原文
鄭人有欲①買履②者③,先自度④其足,而置⑤之⑥其坐⑦。至⑧之⑨市,而忘操⑩之。已得11履,乃曰:“吾忘持12度13。”反歸取之。及反14,市罷15,遂16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17信度,無自信18也?!?/p>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注釋
①欲:將要,想要。
②履(lǚ):鞋子。
③者:……的人。
④度(duó):用尺子量。
⑤置:放置,擱在。
⑥之:此處指量好的尺碼。
⑦坐:同“座”,座位。
⑧至:等到,直到。
⑨之:到……去,往。
⑩操:帶上,拿著。
11得:得到;拿到。
12持:拿著。
13度(dù):量好的尺碼。
14反:同“返”,返回。
15市罷:指集市已經(jīng)散了。
16遂(suì):于是。
17寧(nìng):寧可。
18自信:相信自己。
譯文
鄭國有一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自己量腳的大小,卻把量好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了。到了市場上才發(fā)現(xiàn)忘記帶尺碼。已經(jīng)挑好了鞋子拿到手上,他卻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北阌只丶胰ト?,等返回到市場上,集市已經(jīng)散了,所以沒有買到鞋子。有人說:“為什么不用腳試一試呢?”他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p>
拓展閱讀
鄭國的這個買鞋人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腳的尺寸,難道尺碼不是用自己的腳量出來的嗎?他的死板和不懂變通,必然會遭到他人的恥笑。
歷史上因墨守成規(guī)、不懂變通而遭人恥笑的例子還有不少。例如,公元前638年,宋國與楚國為爭奪中原霸權(quán),在泓水交戰(zhàn)。戰(zhàn)爭開始后,宋襄公不顧大臣反對,堅持所謂的“仁義”,不肯趁楚軍渡河時攻打,也不肯趁楚軍剛登陸,隊列潰散時攻打,一直堅持等楚軍完成列陣之后才攻打,結(jié)果連續(xù)錯失兩次最佳進攻時機。最終宋軍慘敗,宋襄公也在戰(zhàn)斗中受傷。次年,他在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創(chuàng)傷中憂郁去世。宋國從此一蹶不振。宋襄公的迂腐守舊給整個國家都帶來了災(zāi)難,這是多么慘痛的教訓(xùn)??!
讀文會意
鄭人買履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要太死板,遇到意外情況要懂得變通。墨守成規(guī)、不懂變通就只能守在原地,永遠(yuǎn)無法突破,最終一事無成。我們要善于從那個已經(jīng)約定俗成的“框架”中跳出來,別讓那個已經(jīng)量好的“尺碼”成為前進路上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