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國富
把主題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引導學生不斷明確學習目標。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特點,設計相關的主題學習任務,給予學生充分操作實踐和思考的時間,引導學生沉浸在主題學習活動中,促進學生在實踐和反思中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相對固定,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內容,遴選適宜的學習內容設計主題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展開學習,不斷提升教學的實效性。道德與法治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有很多相互融合的內容,教師要聚焦兩者的契合點,確定學習探究的主題,優(yōu)選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活動設計,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主題學習活動[1]。
例如,在“我們的好朋友”一課教學中,在新課導入后,教師推出了游戲活動:“同學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有些就在我們的教室中?,F(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請你用三言兩語刻畫好朋友的特點,讓其他同學猜猜看,看誰猜得快,猜得準?!毙W生天生喜歡游戲活動,教師設置的競猜游戲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他們積極投身“我說你猜”活動,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了好朋友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xù)“趁熱打鐵”,引入講故事活動:“老師相信你和好朋友之間一定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請你介紹其中一件最感人的故事,比一比誰的故事講述更能打動人心,讓其他同學看一看你們的深情厚誼?!薄爸v好朋友之間的故事”這個活動激活了學生的生活體驗,他們積極參與故事講述活動。在學生講故事的同時,教師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并精準點評,有效推進了主題學習活動的深入開展。
教師課始設置的游戲活動為主題學習活動的深入推進打好了基礎。當學生逐漸進入學習情境后,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講一講好朋友之間的故事,并邀請其他同學做評委,讓“教—學—評”一體化在課堂上落地生根。講述故事這個活動看似簡單,其實蘊含著豐富深刻的教育價值。展示的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更加形象地感受到友誼的寶貴,其余學生在認真傾聽和積極評價的過程中,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友誼的真諦。從課堂學習的反饋結果來看,教師聚焦主題選擇內容和設計的活動針對性強,有利于學生的深度學習。
在道德與法治主題教學中,教師還要圍繞主題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不斷優(yōu)化教學流程,為學生的實踐體驗提供學習支架和載體平臺。教師確定主題教學目標,要綜合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三個維度的目標,還要兼顧學生的學習基礎,融入生活化的學習內容,根植思想教育內容,充分彰顯主題教學的育人功能[2]。
例如,在“說話要算數(shù)”一課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1)幫助學生養(yǎng)成言行一致的良好習慣;(2)從“誠信”和“失信”正反兩個維度入手,講述相關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體驗誠信的重要性;(3)讓學生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從上述教學目標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希望通過引導學生對比閱讀誠信和失信的故事,進一步強化教育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故事扮演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現(xiàn)場表演失信的故事,吸引學生逐漸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思考交流階段,教師通過問題驅動學生自主建構:“你從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們身邊有類似的故事嗎?怎樣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分享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有的學生認為:“不遵守約定雖然看起來好像是小事,但從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一次失信,長此以往會養(yǎng)成不良習慣。就像我們小時候看過的故事《狼來了》,經(jīng)常說謊,別人都不信任他了,最后釀成了悲劇?!?/p>
學生非常熟悉自己的家庭生活,教師可以圍繞家庭故事設計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統(tǒng)計并梳理家庭的困境,抓住契機進行教育引導。以“家庭的喜與憂”一課為例,每個家庭中快樂的事情自然不少,但是家中的困難需要每個家人共同承擔。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敞開心扉,說一說家中的困難,許多學生心有顧慮。教師靈活調整策略,指導學生把自己家中的煩心事寫在紙條上,并讓學生集思廣益,采取有效辦法來排憂解難。學生拿起筆,較為詳細地把自己家中的煩惱寫了出來。在分享階段,學生暢所欲言,主動參與交流。對于一些棘手的問題,學生共同商討解決之道,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學習主題,通過思考和交流開展演繹活動;借助核心問題,為學生的深度思考提供了載體平臺。學生熟悉來自生活的演繹情境,很容易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聚焦核心目標開展主題演繹活動,引導學生深度交流,有效推進了教學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體驗,順利達成了教學目標。主題教學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選擇,為學生的深度學習搭建平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主題學習的價值。
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是實施主題式教學的常用策略,學生對此充滿了學習熱情。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優(yōu)化主題式教學目標,還要進一步細化實踐活動流程。道德與法治有鮮明的學科特質,教師在設計主題實踐活動時,要加強聯(lián)系和整合,不斷提升實踐活動的實效性。主題實踐活動的范圍比較廣泛,如課程演繹、問題討論、關注生活、調查分析、反思總結等。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設計這些實踐活動,細化并落實具體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展開深度學習。
例如,在“當沖突發(fā)生”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介紹自己經(jīng)歷的一次矛盾沖突。一般來說,學生不太愿意在大庭廣眾之下講述這類事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它簡明扼要地寫在紙條上。教師認真閱讀并仔細梳理學生紙條上的故事,有個女同學是這樣寫的:“因為姓氏的原因,班上不少調皮的同學給我取了‘毛毛蟲’的綽號,更有甚者叫我‘毛病’。我通過不同方式展開反擊,但收效甚微……”教師圍繞這個典型案例,設計了這樣的主題活動:“給同學取綽號,這是有辱同學人格的不道德行為。對于這種行為,你是如何看待的?請寫下一段話表明自己的立場,我會選擇一些進行集中展示?!睂W生展開深入思考,紛紛寫了自己的“意見書”。
又如,在“我們當?shù)氐娘L俗”一課教學中,教師首先了解學情:“你了解我們本地的風俗人情嗎?可以重點介紹其中一種風俗?!睂W生在生活中初步了解一定的本地風俗,積極進行交流分享。為了促進學生深入探究,教師引導學生緊扣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重點講述。學生積極行動起來,為講述精心準備。在集中分享階段,一些學生的講述還有一定瑕疵,一些細節(jié)還需要進一步打磨。教師即時引入場外支援,邀請其他學科教師或家長圍繞某個風俗或某個方面進行具體介紹。學生認真傾聽,促進了知識的自主建構,強化了主題活動效果。
教師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設計主題式教學活動,并靈活根據(jù)課堂生成情況調整方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不僅要精心預設好主題實踐活動,還要根據(jù)學情及時增加活動內容,增強教學的針對性。這種貼近學生發(fā)展實際的實踐活動對學生幫助更大,可以有效加深學生的學習認知。
教師在設計道德與法治訓練內容時,要對接學生的生活實際,圍繞真實的生活情境展開設計。開展主題訓練的路徑是多樣的,如聯(lián)系生活故事,自我反思分析,分析生活案例,跨學科學習,開展網(wǎng)上交流等。教師要做好教學的設計、組織和引導,不斷優(yōu)化訓練內容和訓練形式,在精準評價中給予學生智力支持,促使學生內化認知。主題式教學目標鮮明,內容聚焦,教師在實施過程中也要凸顯主題,把落實主體目標作為教學的首要原則,不斷增強訓練效果。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假如教師在教學中能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設計訓練任務,學生自然容易接受,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例如,在“買東西的學問”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任務驅動學生學習:“大家都比較熟悉網(wǎng)購,請你開展一次家庭問卷調查,最近一個月你們家里的網(wǎng)購情況如何?網(wǎng)購有哪些注意事項?在調查報告學習成果中要涉及網(wǎng)購注意事項?!庇捎谠诩抑姓{查,操作難度較低,學生可以順利完成這項任務。此外,教師及時通過網(wǎng)絡平臺為學生調查提供相關提示,保證學生調查的有效推進。
開展家庭調查難度系數(shù)不高,而開展社會調查的難度系數(shù)較高。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和學生實情設計適切的社會調查任務,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豐富學科認知。例如,在“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設計的社會調查任務如下:“不同的地域都有各自獨特的文化,尤其是民間藝術在生活中的應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請你們深入社會,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民間藝術的形式,側重推介一種有代表性的民間藝術,比一比誰的調查更真切,更能代表當?shù)氐拿耖g藝術形式。”在任務驅動下,學生積極行動起來,有效推進調查活動。基于學生生活實際的社會調查,可以引導學生進入相應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進一步豐富學習認知。
教師按照由易到難、螺旋上升的原則,首先推出學生容易接受的家庭調查任務,然后結合學生生活拋出社會調查任務。學生有了家庭調查的經(jīng)驗基礎,再加上教師的及時提示,也能順利完成任務。
主題式教學的成效最終指向實踐應用,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計更多貼近生活的主題學習任務,為學生遷移運用學科知識提供有效載體。
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基礎是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前提條件,教師要據(jù)此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形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推進主題式教學活動。例如,在“合理消費”一課中,學生對這個教學內容非常感興趣,因為他們在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經(jīng)驗。如何引導學生養(yǎng)成合理消費的習慣呢?教師聚集主題設計這樣的實踐練習:“準備一個記錄本,詳細記錄這個月合理消費的情況。對于每一筆消費,都要有合理的解釋。月底開展反思分析,比較這個月和以前的消費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并撰寫活動感言,為班級集中交流做好準備。”在有效任務驅動下,學生積極投身實踐應用,體驗合理消費的重要性。
又如,“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一課,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并減少生活中嚴重的浪費現(xiàn)象。對此,學生有一定發(fā)言權。教師推出學習任務:“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浪費嚴重的現(xiàn)象,從你的發(fā)現(xiàn)來看,你認為最嚴重的浪費是什么?怎樣減少這種現(xiàn)象?你的策略是什么?”在實踐任務驅使下,學生展開深度學習,并積極分享交流,反思并梳理生活中常見的浪費現(xiàn)象,并提出整改的策略。在集中交流階段,學生積極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及時引導學生進行點評,積極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新表現(xiàn),激勵學生積極展開自主探究學習。
在上述主題應用實踐活動中,教師圍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精準設計,拋出了生活化的主題實踐任務,并給予學生提示參考,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層次。學生對這一類自主探究的學習任務興趣濃厚,再加上最終班級層面的集中匯報,學生自會全力以赴參與其中。通過實踐應用,學生深刻體驗到理性消費的重要性,逐漸養(yǎng)成了抵制浪費、合理消費的良好生活習慣。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聚焦活動主題有效設計實踐應用任務,為學生感受體驗提供載體,可以促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豐富學習認知。因此,教師要從多方面入手,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使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