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蘆墟初級中學 朱 明
體驗式教學法是一種尊重學生認知規(guī)律并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歷史情境,加深學生體驗及完成歷史知識建構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應用角色扮演、開展實踐活動、小組合作等手段加深學生的歷史學習體驗,促進學生歷史學習效率的提升。
所謂體驗式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教學中運用多元化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索,親身領悟,感受歷史事件蘊含的意義,形成歷史辯證思維,加深學生的體驗,在增強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理論概括能力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實踐證明,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法可以促進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歷史知識,建構知識,促進學生歷史綜合能力的提高。
影視作品、大量新聞資料及多媒體的運用,為加深學生的歷史體驗提供了條件。影視作品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藝術呈現(xiàn)形式,可以營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帶給學生豐富具體的情感與視覺體驗。例如,在介紹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選取《建黨偉業(yè)》的相關片段,給學生直觀而深刻的體驗;在學習世界近現(xiàn)代史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觀看《大國崛起》的片段,從而促進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世界近現(xiàn)代史;在學習中國古代史及近代史時,就可以選取《百年中國》《永遠的絲綢之路》《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等片段,讓學生了解我國百年屈辱史。在運用歷史資料進行教學時,要注重針對教學重點選取相關影視資料,并對影視資料進行合理剪輯,切忌影視作品的播放占用太多的課堂時間。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通過角色扮演可以再現(xiàn)歷史情景,帶給學生更真切與更深切的歷史體驗。如在教學“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等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毛澤東、朱德、劉少奇等,在課堂上進行歷史情景的展示。這樣,學生更能深入了解解放戰(zhàn)爭中軍民團結一心、攻難克堅的激烈場面。再如,在學習洋務運動時,可以讓學生扮演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等。這樣,學生對于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的理解就會更深刻。
此外,在歷史教學中充分運用圖片及實物來展示歷史情景,可以將學生帶入深刻的體驗當中。
開展歷史實踐活動,是加深學生歷史體驗的重要途徑。通過歷史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把歷史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從而鞏固與內化歷史知識,體現(xiàn)歷史教學的價值,能夠做到學以致用,用學習到的歷史知識解決問題。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成立歷史課外興趣小組,根據(jù)相關學習要求來開展實踐活動。如在學習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采訪活動,也可以參觀歷史博物館。實踐活動完成以后,讓學生寫出調查報告。再如,教師可以每隔兩個月引領學生開展與歷史學習內容相關的歷史主題活動,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視頻講解自己了解的歷史事件,從而對其他學生產(chǎn)生影響,深化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中,教師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缺乏思考與互動的機會,最終失去學習興趣。學生具有個性化差異,其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是千差萬別,所以,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不一定適應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而運用互動教學,各層次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面對問題共同討論探索,優(yōu)秀生可以幫助學困生,學困生可以向優(yōu)秀學生請教,這樣就可以更好地加深歷史體驗,促進學生的整體進步。
如在進行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相關歷史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與探究。小組內推選出小組長,引領小組開展探究活動。在本節(jié)知識學習完之后,各小組成員可以交流與匯報關于本節(jié)課學習的體會,分享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然后把學習結果向教師匯報。教師對每個小組的問題進行歸納與分析,對于共性的問題進行專題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解決歷史問題。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法,可以更好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動力。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體驗與思考的機會,在體驗中促進學生歷史知識的建構,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