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峻青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相當一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局限在后者的結果認知、記憶以及對課堂秩序的遵守情況方面,并沒有對學生的思維體系構建、個性成果取得以及學習情懷塑造投以足夠的重視。這不但不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而且也從根本上違背了多元化教學中“全面了解、多元反饋”的核心主張。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務必要結合本學科的教學特征以及學生群體的普遍認知、行為規(guī)律,對評價工作做出多維度的調整。
初中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仍舊比較薄弱,但是他們的主觀探索訴求卻非常強烈——這是他們和小學階段相比最為顯著的不同點。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學科,對于學生的個性素養(yǎng)和自主學習意識有著較高的要求,這些均是傳統(tǒng)的“師本位”課堂所無法形成的。在多元化理念的指導作用下,教師更多地會以協(xié)助者、引導者的身份參與課堂教學,為學生構建能夠充分展現(xiàn)自我意識和個性能力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以主動的姿態(tài)參與課程學習,將更多的課堂資源交還給學生。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得以更加真實地展現(xiàn)自己的學習思維、能力和綜合條件,而教師也能夠通過更為真實的路徑去觀察學生、評價學生、引導學生,進而實現(xiàn)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質量的顯著優(yōu)化。
初中語文是綜合性和生活性都非常突出的課程,更容易形成值得初中生思考、探究和討論的思維主題。在多元化理念指導下開展的初中語文教學和后續(xù)的評價工作,教師要更加關注、迎合初中生的主觀訴求,從更深層面上把握、解讀學生們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動態(tài),強化對學生主客觀資源的充分調配,以此來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完成對語文知識的講解,更要利用課堂和課下時間與學生們進行深入交流,借助語文的課堂評價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能力,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在多元化理念的指導、作用下,初中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角度和維度將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其中最為顯著的一點就是實現(xiàn)了自身和教師角色的部分調換,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探索和試錯機會,從而使之具有更為廣泛、多元的認知維度與思路。因此,基于多元化理念而搭建的初中語文課堂需要教師適量減少自己的知識輸出比重和課堂環(huán)節(jié)干預,通過客觀、善意且富有引導性的評價來組織、帶領學生學習,讓學生更加積極地開展思維探究,進而達成塑造、優(yōu)化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目標。
對于學生的課堂評價并不是單純地以幫助學生認識自己行為的優(yōu)劣或具體學習成果的多寡、好壞為目標,而是要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到實現(xiàn)學習效果優(yōu)化的路徑和方法。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前端課堂表現(xiàn)的總結性點評,另一方面更要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調整、完善提供明確的建議和思路,從而實現(xiàn)評價效力的最大化。
例如有些學生在進行主題寫作練習時,喜歡直接將自己寫出來的作品或其中部分內容念出來,而忽視了對自己想象、構思過程的陳述。這時,教師就要先對學生的作品內容做出點評,而后提醒學生在之后的交流中要把自己構思這篇文章的思路和對一些技法的適用構想簡單說一說,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能養(yǎng)成以鏈條思維處理語文問題的好習慣。
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點評中經常不注意語言和語氣,因而讓評價有著太多的“棱角”,這不利于心思敏感的初中生接受、吸取。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應當同時做到對學生情緒的保護與積極引導,這樣才能夠讓評價活動本身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學習引導、興趣激發(fā)、信心樹立的三重功效。
比如對于一些在問答階段未能準確復述出課程基本知識點的學生,教師可以首先不做出“對”與“錯”的判斷,而是率先分析出學生出現(xiàn)此類錯誤的可能性原因,之后再以簡短的話語復述對應知識點的得出路徑和內容,讓學生在明白自身問題的同時得到知識補救和情感維護。
很多初中生都習慣了以“被評價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評價工作當中,這固然是一種片面的認知。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課堂評價時,不妨利用初中生較強的自我表現(xiàn)欲,將“學生互評”“學生自評”以及“師生互評”等多主體評價模式引入其中,讓學生更多地以參與者的身份執(zhí)行這項工作,一方面營造出更為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完成對自我學習、認知行為的對標優(yōu)化,從而取得“一舉兩得”的工作成效。
進步的取得不光要依靠學生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得到教師的準確評價、客觀引導和有效鼓勵?;诙嘣虒W觀念而開展的初中語文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進一步了解語文、愛上語文的有效助力,能夠讓課堂充滿奇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探索。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相互學習,從而打造高效和諧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