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飛,賞 莉,田旭東
(1.甘肅中醫(yī)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2.甘肅省中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胃食管反流病[1](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咽喉、口腔或肺所致的胃脘部灼熱、反酸甚或胸痛等不適癥狀的一種疾病。目前,西醫(yī)治療方式主要是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采用抑酸劑、促動力劑及黏膜保護劑。焦慮癥又稱焦慮性神經癥,是一組以恐懼和焦慮不安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礙性疾病[2],并伴有自主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出現(xiàn)心慌、心悸、出汗等癥狀。評價焦慮的常用方式有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前者是由經受過培訓的醫(yī)生與患者交流時,由醫(yī)師評估填寫,而后者則由患者自行評估[3]。西醫(yī)在治療焦慮癥主要以抗焦慮、抗抑郁、抗精神病3 大類藥為主,同時結合心理治療也會起到良好的療效[4-5]。
GERD 無確切的中醫(yī)病名,可參考祖國醫(yī)學中“反酸”“吐酸”“食管簞”等病辨證論治,其發(fā)病主要為外邪、情志、飲食所傷,導致肝氣郁結、失于條達,木不疏土,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等病機變化。張聲生等[6]提出GERD 的病因有外邪侵襲、情志不遂、飲食不節(jié)、膽邪犯胃及脾胃素虛,其病機為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并認為本病3 個重要的病機特點為逆、熱、郁。GERD亦可以八綱中的虛實為辨證依據(jù)[7],因虛實均可致胃氣上逆,而致發(fā)病,治則從實治標、從虛治本。田克臣等[8]認為濕、熱、痰、瘀、毒膠結是其因,肝郁化火是其兼證,胃氣上逆是其標,脾胃虛弱是其本,治療以四氣五味為依據(jù)遣方用藥。李志等[9]認為本病病位在胃,與肝之關系最緊密,涉及肝、脾、肺,其主要證型有肝胃郁熱、肝胃不和、痰氣郁阻型,提出GERD 的證型與情志障礙有關。
焦慮的發(fā)病主要為情志所傷,致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yǎng),最終導致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治療主要責之于肝、脾、心,以疏肝行氣、健脾養(yǎng)心為主。焦慮依據(jù)其癥狀與常見情志疾病如“臟躁”,“郁證”有相似性,而且其證候之間也存在一定聯(lián)系[10]。中醫(yī)并無焦慮這一病名,可參考情志病中的“郁證”辨證論治,但焦慮與中醫(yī)認為的郁證仍有一定區(qū)別[11],古時郁證除焦慮、抑郁癥狀外還包含臟燥病、大部分梅核氣病、部分較輕的癲病[12]。本病的病機系由實轉虛的過程,病初多實證,多為情志郁結致使肝失條達,氣郁不暢,郁而化火,煉液為痰,痰氣相結,久致使心脾腎俱虛,腎虛肝旺。故氣郁是諸郁之首。劉俊和程偉[13]認為,情志因素與肝膽失疏是本病的主要病因,通過發(fā)疏泄導、移情易志可對治療起到良好的作用。林木生等[14]認為,焦慮作為情志疾病,與五臟中肝關系最密切,肝郁氣滯為其病機關鍵。
疾病的發(fā)生及反復常會導致患者情緒緊張,精神忐忑,長此以往會導致身心疾病,引起恐懼、焦慮及抑郁,即中醫(yī)所說的“久病致郁”,GERD 與焦慮之間存在相關性,GERD 癥狀反復者常伴發(fā)焦慮、抑郁情緒。胃食管反流患者尤易產生焦慮情緒,患者對胃食管反流的敏感性增強,導致自我感覺癥狀過重[15]。此外,食管外癥狀是導致GRED 患者焦慮及影響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影響常規(guī)藥物的治療效果。關注食管外癥狀,尤其是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個體化治療對緩解GERD 癥狀有積極作用[16]。GERD 伴發(fā)焦慮機制可能與異常精神心理影響神經系統(tǒng)和胃腸激素水平有關,進而影響胃食管動力以及食管括約肌的壓力,致胃排空延遲[17]。因此,在GERD 患者的治療中,在常規(guī)的抑酸、促胃腸動力藥的基礎上,適當?shù)匦睦砀深A以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的心理狀態(tài)對治療有積極作用[18]。
《丹溪心法》六郁言:“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生諸病,多生于郁”。強調情志抑郁、焦慮能促進疾病的發(fā)生。在GERD 伴發(fā)焦慮時,焦慮癥狀會影響患者對反流癥狀的感知,導致感覺閾值降低,不適癥狀感覺明顯[19]。焦慮與GERD癥狀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可能機制為焦慮引起迷走神經興奮以及大腦內分泌改變,從而導致胃排空延遲、LES 松弛、胃泌素分泌增加[20]。牛小平等[21]亦認為焦慮在疾病的發(fā)生過程中主要影響機體的內分泌系統(tǒng)而致病,誘發(fā)GERD 發(fā)病中的機制與腦腸軸系統(tǒng)有關,通過全身調節(jié)機制,導致食管防御能力降低,從而誘發(fā)GERD 的發(fā)生。王少鑫等[22]通過研究表明,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與焦慮存在相關性,緩解焦慮、抑郁等情志因素對治療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起到積極作用。Choi 等[23]研究表明,焦慮與GERD 病具有明顯相關性,高焦慮水平與反流癥狀的發(fā)病數(shù)量并無關聯(lián),但與伴發(fā)癥狀的嚴重程度有關,如胸骨后燒灼、疼痛感,因此,心理因素會加重GERD 癥狀感知,惡化治療效果,最終影響生活質量。
GERD 伴發(fā)焦慮者多表現(xiàn)為情緒抑郁或性情急躁。抑郁傷肝,肝木失于條達,疏泄功能失常,致使肝氣郁結,肝失疏泄即肝氣的發(fā)散作用失常,包括肝氣過強和肝氣虛弱2 個方面,太強則發(fā)散太過,過弱則發(fā)散不足,過強則氣逆,過弱則氣郁[24],如《辨證錄內傷門》言:“夫肝氣最喜調達,一遇憂郁之事,則澀滯不可解”。肝郁亦可化火,致肝胃郁熱,惱怒憂郁,傷及肝膽之氣,木能生火,乘胃克脾,致使食不得化,留置于胃,郁而化熱,膽熱挾胃氣上逆,形成反流[25]。若性情急躁易怒,則怒氣傷肝,木乘土,肝氣犯胃,致使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亦可形成反流[26]。故治應當以疏肝理氣為主,肝郁得解,則脾土可疏,胃氣可降。
久病者常有脾胃虛弱的表現(xiàn),脾胃虛弱則運化失職,脾虛痰生,痰氣郁阻,治當健脾化痰?!夺t(yī)學衷中參西錄》言:“中氣不旺,胃氣不能息息下降,而乘虛上干”,GERD 病位在食管,屬胃氣挾酸水上逆所致,其病機為脾胃虛弱,氣機升降失常[27]。譚朝輝等[28]認為抑郁、情志不遂會傷肝,憂思郁結會傷脾胃,脾胃失于健運,氣機郁于中焦,故治療應予以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為法。徐穎和孔文霞[29]認為,本病系脾胃虛損,失其運化,使胃失通降,影響水液代謝,釀濕生痰,阻滯氣機,濁陰上逆而發(fā)病,故治療應以健脾化痰為先。李高見等[30]認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治療應以健脾和胃為本,脾氣得升,則胃氣自降。同時,脾胃納運失司可致痰濁內生,應清除痰濁等病理產物。高穎等[31]認為,GERD 的病理因素為痰飲,系脾胃虛弱,運化失司,水谷積于胃而化為痰飲,屬本虛標實之證,治當健脾和胃,益氣化痰。曾震軍和王新亭[32]通過健脾理氣中藥聯(lián)合PPI 與單獨使用PPI 治療GERD 的癥狀消失時間做對比,聯(lián)合健脾理氣中藥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單用PPI 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健脾理氣的思路可以用于改善臨床癥狀。
GERD 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現(xiàn)代醫(yī)學運用PPI 制劑聯(lián)合促動力劑治療療效確切,但停藥后往往易復發(fā),反復發(fā)作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加重經濟負擔,長此以往使患者情緒焦灼、緊張,往往伴發(fā)焦慮。疏肝解郁可緩解焦慮癥狀,改善患者自我感知;健脾養(yǎng)胃可使脾氣得運,胃氣和降,從而減少反流,改善臨床癥狀。通過疏肝健脾的思路治療GERD 伴發(fā)焦慮,可為臨床治療提供思路,拓展臨床治療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