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國旺
(安陽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院,河南 安陽 455000)
清顧炎武《歷代宅京記》二十卷,又名《歷代帝王宅京記》,與其編撰的《肇域志》和《天下郡國利病書》齊名,系我國第一部輯錄元代之前都城歷史資料的專書,集中體現(xiàn)了顧炎武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史料價值很高?!啊稓v代宅京記》的抄本很多,刊本也有數(shù)種。我們以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來賢堂刊本為底本,并參校了《槐廬叢書》三編本、《碧琳瑯館叢書》本和北京圖書館藏的清抄本,它們之間在某些字句上的歧異,多是傳抄所誤?!?1)(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中華書局,1984年,“出版說明”第1頁。中華書局出版的于杰先生點校本應(yīng)該說是一部精校本,選擇善本作為底本,參校以其他知名抄本,確保了點校本的質(zhì)量。就《歷代宅京記》中華書局點校本(以下簡稱“中華書局本”)《出版說明》所見,未見參校《四庫全書》本?,F(xiàn)將臺灣商務(wù)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所錄《歷代帝王宅京記》(2)(清)永瑢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72冊,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第571頁。(簡稱“四庫本”)、天一閣藏明崔銑《彰德府志》有關(guān)內(nèi)容與中華書局本對讀,就其主要不同匯列如下。
第一,四庫本書名作《歷代帝王宅京記》,與中華書局本《歷代宅京記》書名不完全相同。第二,四庫本根據(jù)體例要求,首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而中華書局本作為《附錄》載于書后。但是,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而言,中華書局本所錄不完整,四庫本有“此為湖北采進本,首尾悉備,較為完足,故據(jù)其卷第著之于錄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二月恭校上”數(shù)句(3)(清)永瑢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72冊,第571—572頁。,中華書局本未見。就四庫館臣所言,應(yīng)該說四庫本《歷代帝王宅京記》所用湖北采進本不僅“首尾悉備,較為完足”,而且編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版本時間也比“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早29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時,在介紹版本和點校時不知為何未提及時間更早、又較為完足的四庫本,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第三,四庫本限于體例,未列目錄。僅就二十卷分卷題目而言,四庫本分卷勝于中華書局本?!芭c《四庫全書》本比較,卷一、卷二、卷十九、卷二十從內(nèi)容到分卷基本相同。其余十六卷內(nèi)容大體一致,但卷帙斷限多有差異。或許四庫本多經(jīng)后人傳抄整理,分卷更為合理,正如《四庫提要》所說該本‘首尾悉備,較為完足’。”(4)李廷勇:《顧炎武〈歷代帝王宅京記〉析論》,《文獻》2000年第4期,第176頁。第四,四庫本就收錄內(nèi)容而言,較中華書局本更多、更完整。中華書局本有多處明顯缺漏,總字?jǐn)?shù)在1500字以上(詳見下文)。這些缺漏致使上下文中斷,文意混亂,直接影響對顧炎武文獻的研究,容易導(dǎo)致對中國古代都城資料的誤讀,應(yīng)當(dāng)補齊所缺文字,恢復(fù)歷史著作原貌。
顧炎武《歷代宅京記》中“卷第十一 鄴上”“卷第十二 鄴下”主要來源于明崔銑《彰德府志》的“鄴都宮室志”部分(5)(明)崔銑:《彰德府志》,天一閣藏嘉靖本。。崔銑《彰德府志》據(jù)北宋《相臺志》編纂而成(《相臺志》已亡佚),全書分地理志、建置志、田賦志、祠祀志、官師志、人物志、選舉志、鄴都宮室志和雜志,共八卷九門。就中華書局本卷十一、卷十二而言,《彰德府志》具有重要的??眱r值。
1.缺漏當(dāng)補
(1)“《外戚傳》曰”條:“白玉階,璧帶往往為黃金釭,函藍田璧,明珠、翠羽飾之?!編煿旁唬罕趲?,壁之橫木露出如帶者也。于壁帶之中,往往以金為釭,若車釭之形也。其釭中著玉璧、明珠、翠羽耳。釭音工?!俊?6)(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49頁。
四庫本:“白玉階,璧帶往往為黃金釭,函藍田璧,明珠、翠羽飾之?!痉唬衡G,壁中橫帶也。晉灼曰:以金環(huán)飾之也。師古曰:壁帶,壁之橫木露出如帶者也。于壁帶之中,往往以金為釭,若車釭之形也。其釭中著玉璧、明珠、翠羽耳。釭音工?!俊?按:凡四庫本方框內(nèi)文字均為正文中作小字雙行注釋文字。下同,不再說明。)
按:點校本無“服虔曰:釭,壁中橫帶也。晉灼曰:以金環(huán)飾之也?!币欢挝淖?,當(dāng)補此18字。其中“壁”與“璧”字形相近而誤,當(dāng)作“璧”。
(2)“地皇元年秋”條:“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持節(jié),及侍中常侍執(zhí)法杜林等數(shù)十人將作?!編煿旁唬簩㈩I(lǐng)筑作之人?!繅膹爻俏髟分薪ㄕ?、承光、包陽、大臺、儲元宮及平樂、當(dāng)路、陽祿館,凡十余所?!編煿旁唬鹤越ㄕ乱韵拢陵柕?,皆上林苑中館】”(7)(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50頁。
四庫本:“地皇二年秋”:“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持節(jié),及侍中常侍執(zhí)法杜林等數(shù)十人將作?!編煿旁唬簩㈩I(lǐng)筑作之人?!磕瞬┱魈煜鹿そ持T圖畫以望法度算,壞徹城西苑中建章、承光、包陽、大臺、儲元宮及平樂、當(dāng)路、陽祿館,凡十余所?!編煿旁唬鹤越ㄕ乱韵?,至陽祿,皆上林苑中館?!俊?/p>
按:點校本缺“乃博征天下工匠諸圖畫以望法度算”,當(dāng)據(jù)四庫本補15字。
(3)“《禮志》曰:漢儀,季春上巳”條:“趙王倫篡位三日,會閶闔三門,北有大夏、廣莫二門,司隸校尉、河南尹及百官列城內(nèi)也?!?8)(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122頁。
四庫本:
趙王倫篡位三日,會天泉池誅張林。懷帝亦會天泉池賦詩。陸機云:“天泉池南石溝,引御溝水,池西積石為禊堂,本水流杯飲酒?!币嗖谎郧!尽赌淆R書·禮志》“本”作“天淵池”?!?/p>
晉
《晉書·武帝本紀(jì)》曰:泰始二年秋七月卒已,營太廟,致荊山之木,采華山之石,鑄銅柱十二,涂以黃金,鏤以百物,綴以明珠。
十年冬十一月,立城東七里澗石橋。
太康十年冬十一月,含章殿鞠室火。
《五行志》曰:太康五年五月,宣帝廟地陷梁折。八年正月,太廟殿又陷。改作廟,筑基及泉。其年九月,遂更營新廟,遠致名材,雜以銅柱,陳勰為匠,作者六萬人。至十年四月,乃成。十一月庚寅,梁又折。明年帝崩,而王室遂亂。
《宋書·禮志》曰:改筑太廟于宣陽門內(nèi),窮極壯麗。
《晉書·惠帝本紀(jì)》曰:永興元年夏六月,新作三城門。
《地理志》曰:河南郡,漢置。統(tǒng)縣十二,戶一十一萬四千四百,置尹。
洛陽置尉,五部三市,東西七里,南北九里。東有建春、東陽、清明三門,南有開陽、平昌、宣陽、建陽四門,西有廣陽、西明閶闔三門,北有大夏、廣莫二門、司隸校尉、河南尹及百官列城內(nèi)也。
按:自“趙王倫篡位三日,會”后至“閶闔三門,北有大夏、廣莫二門。司隸校尉、河南尹及百官列城內(nèi)也”前,中華書局本缺漏325個字。當(dāng)補。于士倬先生《〈歷代宅京記〉訂誤一則》:“共脫去400余字,致文意混亂,且使人誤會‘閶闔三門’以后文字均引自《宋書·禮志》。”(9)于士倬:《〈歷代宅京記〉訂誤一則》,中華書局,《書品》2008年第5輯。所言甚是,實際脫文不足400字。
(4)“東都城,右成皋”條:“武成之北曰壽殿。”(10)(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158頁。
四庫本:“武成之北曰德壽殿?!?/p>
按:中華書局本缺字正可以據(jù)四庫本補全。
(5)“曰:孝文經(jīng)鄴,登銅雀臺。”(11)(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168頁。
四庫本:“《崔光傳》曰:孝文經(jīng)鄴,登銅雀臺?!?/p>
按:中華書局本“曰”前無主語,顯得突兀。正當(dāng)據(jù)四庫本“《崔光傳》曰”補全。
(6)“顯陽殿”后至“逍遙樓”前缺一段文字。(12)(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177頁。
四庫本:“顯陽殿”條:“《皇后傳》曰:舊顯陽、昭陽二殿,太后、皇后所居也。永明中,無太后、皇后。羊貴嬪居昭陽殿西,范貴妃居昭陽殿東。寵姬荀昭華居鳳華柏殿,宮內(nèi)御所壽昌畫殿南閣置白鷺、鼓吹二部,乾光殿東、西頭置鐘磬兩廂,皆宴樂處也。上數(shù)游幸諸苑囿,載宮人從后車,宮內(nèi)深隱,不聞端門鼓漏聲。置鐘于景陽樓上,宮人聞鐘聲,早夜裝飾,至今此鐘唯應(yīng)五鼓及三鼓也。又曰:世祖嗣位,運藉休平,壽昌前興鳳華,晚構(gòu)香柏,文華梁繡柱,雕金鏤寶,照燭房帷。趙瑟吳趨,承間奏曲。”
按:當(dāng)據(jù)四庫本補齊179字。
(7)“右城門”“宮室”之“閶闔門”前缺一段。(13)(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182頁。
四庫本:“【端門:在止車門北?!块嬯H門?!?/p>
按:“端門”等7個字是必要注釋,當(dāng)據(jù)四庫本補齊。
(8)“后周”條:“恭帝顯德六年冬十二月,改萬歲殿為紫宸殿?!?14)(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226頁。
四庫本:“恭帝顯德六年冬十二月,改萬歲殿為紫宸殿?!疽韵驴肌端问贰繁炯o(jì)抄入?!俊?/p>
按:注釋9字,當(dāng)據(jù)四庫本補齊。
(9)“宋京城”條:“今省城國朝洪武初重筑,外包以磚?!?15)(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228頁。
四庫本:“今省城即宋之舊裏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九十步,高三丈五尺。案:明洪武初重筑,外包以磚?!?/p>
按:當(dāng)據(jù)四庫本補齊23字。
(10)“宋京城”條:“萬歲山、艮岳”注文:【及金人再至,圍城日久……又取大鹿數(shù)百千頭殺之,以啖戰(zhàn)士云?!?16)(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232頁。
四庫本:“及金人再至,圍城日久……又取大鹿數(shù)百千頭殺之,以啖戰(zhàn)士云?!端问贰罚涸闹撂焓コ醺慕衩?,正接前艮岳下衛(wèi)士云之后?!?/p>
按:當(dāng)據(jù)四庫本補齊22字。
(11)“宋京城”條:“楊奐《汴故宮記》:德儀之東曰左昇龍門,西曰右昇龍門?!俊?17)(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235頁。
四庫本:“楊奐《汴故宮記》:德儀之東曰左昇龍門,西曰右昇龍門。【《元文類二》‘隆’字并非‘龍’】”
按:當(dāng)據(jù)四庫本補齊注釋9字。
(12)“宋京城”條:“宣德樓前……曰左藏庫?!币欢魏?,至“《大金國志》曰:貞元三年”一段之間缺文較多。(18)(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241頁。
四庫本“宣德樓前……曰左藏庫”一段后接:
《金史》:南京路,國初曰汴京。貞元元年更號南京。
都城門十四:曰開陽,曰宣仁,曰安利,曰平化,曰通遠,曰宜照,曰利川,曰崇德,曰迎秋,曰廣澤,曰順義,曰迎朔,曰順常,曰廣智。宮城門南外曰南薰,南薰北新城門曰豐宜,橋曰龍津。橋北門曰丹鳳。其門三。丹鳳北曰丹橋,橋少北曰文武樓,遵御路而北,橫街也。東曰太廟,西曰郊社。正北曰承天門,其門五。雙闕前引,東曰登聞檢院,西曰登聞鼓院。檢院東曰左掖門,門南曰待漏院。鼓院西曰右掖門,門南曰都堂,直承天門。北曰大慶門,門東曰日精門,又東曰左升平門。大慶門西曰月華門,又西曰右升平門。正殿曰大慶殿,殿前有龍墀,又南有丹墀。東廡曰嘉福樓,西廡曰嘉瑞樓。大慶后曰徳儀殿,殿東曰左升龍門,西曰右升龍門。正門曰隆德,內(nèi)有隆德殿,有蕭墻,有丹墀。隆德殿左曰東上閤門,右曰西上閤門,皆南向。鼓樓在東,鐘樓在西。隆德之次曰仁安門,仁安殿東則內(nèi)侍局。又東曰近侍局,又東曰嚴(yán)祗門,宮中則稱曰撒合門。少南曰東樓,則授除樓也。西曰西樓,仁安之次曰純和殿,正寢也。純和西曰雪香亭,亭北則后妃位也。有樓。樓西曰瓊香亭,亭西曰涼位,有樓,樓北少西曰玉清殿。仁和之次曰福寧殿,殿后曰苑門,內(nèi)曰仁智殿。有二太湖石,左曰敷錫神運萬歲峰,右曰玉京獨秀太平巖。殿曰山莊。其西南曰翠微閣,閣北曰翠峰。峰之洞曰大滌涌翠,東連長生殿。又東曰涌金殿,又東曰蓬萊殿。長生西曰浮玉殿,又西曰瀛洲殿。長生殿南曰閱武殿,又南曰內(nèi)藏庫。嚴(yán)祗門東曰尚食局,又東曰宣徽院。院北曰御藥局,又北右藏庫,東則左藏庫。宣徽院東曰點檢司,司北曰秘書監(jiān),又北曰學(xué)士院。又北曰諫院,又北曰武器署。防檢司南曰鸞儀局,又南曰尚輦局。宣徽院南曰拱衛(wèi)司,又南曰尚衣局。其南為繁禧門,又南曰安泰門。門與左升龍門相直,東壽圣宮,兩宮太后也。本明俊殿,試進士之所。宮北曰徽音院,又北曰燕壽殿。殿垣后西曰振肅衛(wèi)司,東曰中衛(wèi)尉司,儀鸞局東曰小東華門,更漏在焉。中衛(wèi)尉司東曰祗肅門,少東南曰將軍司。徽音壽圣東曰太后苑,苑殿曰慶春,與燕壽殿并。小東華與正東華門對,東華門內(nèi)正北尚廏局。其西北曰臨武殿。左掖門北尚食局,南曰宮苑司,其西北尚醖局、湯藥局。侍衛(wèi)司少西曰符寶局,器物局,又西則撒合門也。嘉瑞樓西曰三廟,正殿曰德昌,東曰文昭,西曰光興。德昌后宣宗廟也。宮西門曰西華,與東華相直。北門曰安貞。
按:當(dāng)據(jù)四庫本補齊上述968字。
(13)“《北史·高隆之傳》云:隆之營構(gòu)大將,以十萬夫徹洛陽宮殿,運于鄴。”(19)(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182頁。
四庫本:“《北史·高隆之傳》云:隆之領(lǐng)營構(gòu)大將,以十萬夫徹洛陽宮殿,運于鄴?!奔尉副尽墩玫赂尽吠?。當(dāng)從四庫本。
2.訛誤當(dāng)正
(1)“《魏書·任城王澄傳》曰”條:“高祖外示南討,意在謀遷,齋于明堂左個?!?/p>
四庫本:“高祖外示南討,意在謀遷,齋于明堂左個。”
按:這兩個字今天看來似乎是一個字,其實古義并不完全相同。查《漢語大字典》:“個:偏?!队衿と瞬俊罚骸畟€,偏也。’”(20)徐中舒:《漢語大字典》,四川出版集團,1990年,第75頁。“個,古指正堂兩邊的側(cè)室?!蹲髠鳌ふ压哪辍罚骸Q牛曰:“夫子疾病,不欲見人?!笔怪灭佊趥€而退?!蓬A(yù)注:‘個,東西廂?!?21)徐中舒:《漢語大字典》,第43頁。故據(jù)文意,此處當(dāng)用“個”而非“個”。當(dāng)從四庫本。
(2)“《舊唐書﹒昭宗紀(jì)》曰”條:“迨至逆連宮豎,構(gòu)結(jié)奸兇,致劉季述幽朕于下宮,韓全誨劫子于右輔。”(22)(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27頁。
四庫本:“迨至逆連宮豎,構(gòu)結(jié)奸兇,致劉季述幽朕于下宮,韓全誨劫予于右輔?!?/p>
按:“子”與“予”屬于字形相近而誤,當(dāng)以四庫本“予”意為長。
(3)“宮室”條:“晉太始初,魏元帝禪位后,館于此。”(23)(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174頁。
四庫本:“晉泰始初,魏元帝禪位后,館于此?!?/p>
按:“太始”是中國古代帝王年號之一。歷史上多位帝王曾經(jīng)建元太始,漢武帝第一個使用太始(前96年至前93年)年號。晉無“太始”,有“泰始”(265年至274年),系西晉武帝司馬炎的第一個年號,也是西晉的第一個年號。當(dāng)從四庫本作“泰始”。
四庫本:“屋皆漆瓦、金鐺、銀楹、金柱,柱砆亦鑄銅為之?!?/p>
(5)“后宮鳴鶴堂、文石室、楸梓坊、木蘭坊”條:“次含甲乙,西南其戶。”(25)(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176頁。
四庫本:“次舍甲乙,西南其戶?!?/p>
按:“次舍”即止息之所。因字形相近而誤為“次含”。后文接“甲乙,謂次舍之名,以甲乙紀(jì)之也?!闭鳌按紊帷薄.?dāng)從四庫本作“次舍”。
(6)“銅雀臺”條:“上筑棟而重霤,下冰室而冱冥?!?26)(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177頁。
四庫本:“上累棟而重霤,下冰室而冱冥?!?/p>
按:今檢《昭明文選》左思《三都賦》,正作“累棟”,與四庫本同。
(7)“白藏庫,乘黃廄”條:“《魏都賦》曰:白藏之藏,富有旡隄。同賑大內(nèi),控引世資。賨幏積墆,琛弊充牣。”(27)(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179頁。
四庫本:“《魏都賦》曰:白藏之藏,富有無隄。同賑大內(nèi),控引世資。賨幏積墆,琛幤充牣?!?/p>
按:“旡”與“無”(簡化字“無”)、“弊”與“幤”字形相近而誤,語意不合,當(dāng)據(jù)四庫本改。
(8)“虎又射一箭,其五千騎復(fù)馳集于漳水北,遂流散攢捉。”(28)(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180頁。
四庫本:“虎又射一箭,其五千騎復(fù)馳集于漳水北,遂流散攢促?!?/p>
按:“攢促”,簇聚之意?!白健迸c“促”當(dāng)字形相近而誤。當(dāng)從四庫本。
(9)“樂史《寰宇記》云:虎常令人于馬上屈一腳主書而走,字皆正好?!?/p>
四庫本:“樂史《寰宇記》云:虎常令人于馬上屈一腳立書而走,字皆正好?!奔尉副尽墩玫赂尽芬沧鳌傲摺薄.?dāng)從四庫本。
(10)“天井堰”條:“堰在紫湯橋下”。(29)(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181頁。
四庫本:“堰在紫陌橋下”。
按:“紫湯橋”,當(dāng)從四庫本作“紫陌橋”。嘉靖本《彰德府志》也作“紫陌橋”。
(11)“西面四門:南曰止秋門,次曰西華門,次北曰乾門,北曰納義門。”(30)同上。
四庫本:“西面四門:南曰上秋門,次曰西華門,次北曰乾門,北曰納義門。”
按:“止”與“上”字形相近而誤。嘉靖本《彰德府志》也作“上秋門”。
(12)“《鄴都故事》云:‘門窗盡飾以鏤金,欄楯盡以沉香木為之?!?31)(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183頁。
四庫本:“門窗盡飾以縷金,欄楯盡以沉香木為之?!?/p>
按:“鏤”與“縷”字形相近而誤。嘉靖本《彰德府志》也作“縷”。當(dāng)從四庫本。
(13)“《北史》言:高緯增益宮院,造修文、偃武臺,丹青雕刻,妙極當(dāng)時?!?32)同上。
四庫本:“《北史》言:高緯增益宮苑,造修文、偃武臺,丹青雕刻,妙極當(dāng)時?!?/p>
按:“院”與“苑”音同而誤,二者詞義不盡相同。當(dāng)從四庫本。嘉靖本《彰德府志》也作“宮苑”。
(14)“京畿府”條:“齊文宣常登三臺四望”。(33)(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185頁。
四庫本:同作“常”,誤。嘉靖本《彰德府志》作“嘗”,當(dāng)從。
(15)“仰觀堂”(34)同上。
四庫本:作“仰觀臺”。嘉靖本《彰德府志》也作“仰觀臺”。當(dāng)從四庫本。
3.段落次序或標(biāo)點失當(dāng)
(1)“《春秋傳》:昭公十二年(前530年),楚右尹子革對靈王曰:王是以獲沒于祇宮?!局^周穆王?!俊币欢?,在“《竹書紀(jì)年》曰:穆王元年,筑祇宮于南鄭。”之前。(35)(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37頁。
四庫本:在“《竹書紀(jì)年》曰:穆王元年(前975年),筑祇宮于南鄭?!敝?。
按:依照顧炎武按照時間先后行文的規(guī)則,則“《竹書紀(jì)年》曰:穆王元年(前975年?)”時間在前,“《春秋傳》:昭公十二年(前530年)”發(fā)生在后,自然也應(yīng)該置于后。當(dāng)從四庫本。
(2)“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鄭宮”條:“【《正義》曰:漢有五畤,在岐州雍縣南,鄘畤、吳陽上畤、下畤、密畤、北畤?!俊?36)(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39頁。
“宣公四年作密畤”條,后無文字。
四庫本:“【《正義》曰:《括地志》云:岐州雍縣南七里,故雍城,秦德公大鄭宮城也?!俊?/p>
“宣公四年作密畤”條:“【《正義》曰:漢有五畤,在岐州雍縣南,鄘畤、吳陽上畤、下畤、密畤、北畤?!俊?/p>
按:點校本這兩段注文顯然錯位且有缺失?!皾h有五畤”一段文字顯然是對“宣公四年作密畤”的注解,“《括地志》云”一段文字顯然是對“雍城大鄭宮”的解釋。當(dāng)從四庫本調(diào)整。
(3)“《漢書·地理志》曰:秦地于天官東井、輿鬼之分野也?!币欢挝淖种糜凇皾h”之下。(37)(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44—45頁。
四庫本:這一段文字置于“秦”之下。
按:“《漢書·地理志》曰:秦地于天官東井、輿鬼之分野也?!币欢挝淖州^長,班固主要介紹了秦地的地域分布、秦國的發(fā)展史,特別是秦穆公、孝公、昭王及嬴政并六國,稱皇帝,直至二世胡亥亡國。談及“漢興,立都長安”一段文字,不及整段文字四分之一。說明本段重在說“秦”。第二段“又曰:秦地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然量其富居什六?!币彩钦f“秦”,故置于“秦”之下為佳。取四庫本排序為上。
(4)“太武殿”條:“《水經(jīng)注》曰:‘石虎于文昌故殿處造東西、太武二殿?!?34)(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175頁。
按:按照如此標(biāo)點,會誤以為“東西”和“太武”是兩個殿。當(dāng)為“東、西太武二殿”,疑標(biāo)點有誤。
(5)“鄴都南城”條:“至孝武永熙三年,高歡逼帝西入關(guān),乃立清和王亶之子善見于洛陽東北,改元天平?!?35)(清)顧炎武撰,于杰點校:《歷代宅京記》,第182頁。
四庫本:“至孝武永熙三年,高歡逼帝西入關(guān),乃立清河王亶之子善見于洛陽東北,改元天平?!?/p>
按:作“清和王亶”,誤。一是理解有誤,當(dāng)為“清河王亶”,即清河王元亶。二是無“清和”王,也無“王亶”。當(dāng)從四庫本。嘉靖本《彰德府志》也作“清河王亶”。
限于筆者水平有限,中華書局本存在的上述瑕疵,可能由于版本不同所致。希望中華書局再版《歷代宅京記》時,點校者能夠參考包括“四庫本”在內(nèi)的更多版本,補齊缺漏文字,修正明顯失誤,期待出現(xiàn)一個更為完善的精校精注本,以滿足學(xué)界閱讀和研究顧炎武及中國古代都城發(fā)展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