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珂
我是一個習慣品味生活的人,閑暇之際,總愛從防潮箱里拿出七八斤重的尼康牌全畫幅相機,帶著它驅(qū)車四處游走,用鏡頭定格生活中的點滴感動與美好,平凡的日子也因此變得充實快樂。
喜歡攝影的人都知曉一句行業(yè)俗語叫“用光”。有兩層意思:一是必須準確把握好光源才能拍出理想的照片;二是搞攝影成本高,得花光所有積蓄。當年作為中學(xué)生的我,只能把擁有相機的愿望,轉(zhuǎn)化為對攝影書籍的惡補。相機的構(gòu)造和照片的簡單洗印方法,很快被我了解清楚。那時我所在的縣城有兩家照相館,分別是五一照相館和八一照相館。很想去看看正規(guī)的膠片沖印流程,卻多次徘徊于兩家照相館前,不敢向柜臺里的工作人員提出請求。有天我決心一試,斗膽走進五一照相館,虔誠地對一位三十來歲的女性工作人員說:“阿姨,我很喜歡照相,能不能讓我進去看看照片的洗印過程?”被我稱作“阿姨”的人沖我微笑著點了點頭,然后掀開柜臺旁的隔板。換上拖鞋后,她把我領(lǐng)進了亮著紅燈的暗房,讓我目睹了工作人員從膠卷沖印到照片洗印的整個流程。就這樣,我從后期沖印膠卷和照片開始,對攝影更加摯愛。
暗房是沖卷和洗片的必備設(shè)施。苦于條件的限制,只好找來兩把手電筒,將其中一把手電的燈泡用紅綢子包住,然后按比例配好顯影液和定影劑,一并放入落地衣柜。拉滅電燈后,鉆進衣柜關(guān)上柜門,蜷縮在里面用一把手電充當紅燈,一把手電用于曝光,心懷忐忑地開始了黑白照片的洗印實踐。第一次看到自己洗印出來的照片,那種欣喜無以言表。鄰里都覺新奇,紛紛從各自的家里找出底片讓我免費洗印,我的內(nèi)心滿是得意。某次因不慎碰翻化學(xué)藥劑毀壞了衣物,父親大發(fā)雷霆,將我配藥用的瓶瓶罐罐全都扔出了家門。
擁有相機是在我參加工作之后。我用第一個月的工資加上父親的資助,花125元買回一臺當年流行的120雙鏡頭照相機。工作之余,我背著它拍攝下無數(shù)個感動和美好的瞬間,深深體味到初“攝”人世的樂趣。
尤其令我欣慰的是大學(xué)畢業(yè)到海南工作后,我新購了一臺海鷗單反相機,并帶著它回到闊別十余年的故鄉(xiāng),為每一位上年紀的鄉(xiāng)親拍攝肖像。帶回膠卷,我自己動手沖洗放大,精心制作成一幅幅半身照,連同底片用大號專用信封從郵局寄給他們。
當我十余年后重回故里,多位老人已不在人世。而走進他們的家里,赫然在目的就是我曾拍下的老人肖像,被子女作為遺像供奉在屋子里最顯眼的地方,微笑著注視后輩們的生活。
全畫幅相機上市時,我又購買了一臺尼康單反機配上各種鏡頭,欣然加入同城攝影發(fā)燒友的隊列。大伙兒常在微信群發(fā)布與攝影相關(guān)的活動,業(yè)余生活充實而快樂。記憶較深的是二十多名攝友相邀一起,于凌晨出發(fā)自駕百余公里去拍攝漁民生活。到達目的地后天還沒亮,大伙兒借著雜亂交錯的手電光搶占有利地勢架起長槍短炮,等待朝陽初升時一艘艘入江捕魚的船只,趁著逆光攝下漁民撒開漁網(wǎng)的瞬間。返程時,盡管大伙兒的褲腳和鞋子均被朝露打濕,可那種用鏡頭捕捉感動與美好的喜悅,卻在談笑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都言故鄉(xiāng)美,都說故土親。工作的忙碌和路途的遙遠,一晃蕩,我又有許多年沒回老家了。盡管我們一家早于上世紀80年代初就離開了故土,村子里已經(jīng)沒有直系親屬,可思鄉(xiāng)之情卻隨著年齡的增長日益濃郁。在擁有專業(yè)攝影器材的今天,我想自己是該帶上這套設(shè)備回去看看了。
原載《散文百家》202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