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澤
西安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美名,我神往已久,假期便跟著爸媽到西安游玩。
我們從永寧門上了古城墻,城墻上掛著許多燈籠。從城墻往遠處眺望,可見綿延的驪山,山上云霧縹緲。夕陽西下,鐘樓、鼓樓靜靜地矗立在城中,訴說著滄桑的故事。城墻把西安市隔成內(nèi)外兩區(qū),城墻內(nèi)是古城區(qū),古城區(qū)內(nèi)是一條條東西南北縱橫交錯的小巷,以及一塊塊方形回坊,房子都低于鐘鼓樓,城墻外的新城區(qū)則高樓林立。內(nèi)外仿佛是兩個時代。
我們坐著觀光車在城墻上參觀了一圈,便下了城墻,悠閑地在古城區(qū)轉(zhuǎn)悠。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一條古老的巷子里,巷子里種著老槐樹,棵棵粗壯,一人竟無法環(huán)抱。巷子兩側(cè)是一家家美食小店,我們鉆進一家泡饃店,店內(nèi)整齊地擺著幾張干凈的桌椅,有客人在吃泡饃。老板是個白帽、白衫的爺爺,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我好奇地問老板:“什么是泡饃?”老板說:“泡饃泡饃,就是把饃撕碎,用羊肉湯泡。這泡饃很有講究,光種類就有很多種,干泡、口湯、水圍城、單走等。”說著,他端來一個青花瓷大碗,碗里擱著兩個圓形白饃,讓我先掰饃。我拿起饃,隨意地掰著。老板看到便笑著說:“你掰得太大了,泡不透,我來教你怎么掰。”只見他把饃分成四塊,再熟練地掐成花生粒大小,動作極快。我也學著他的樣子,耐著性子掰起來。聽老板和其他客人說“水圍城”的湯寬,像大水圍城,“口湯”的羊湯剛好和饃齊平,泡饃吃完后,碗底只剩一口湯。掰完饃,我也學著本地人的樣子,對老板說:“爺爺,一碗口湯!”
等泡饃時,我四下張望,突然發(fā)現(xiàn)門口有一對綠眼珠子看向我。是一只虎皮貓,它肥胖的身子懶洋洋地蜷縮在夕陽里,眼神透亮透亮的。不忙的時候,老板靜靜地坐在店門口,布滿皺紋的臉上帶著歲月沉淀的寧靜與淡然。他仿佛是那古都的城墻一般,不言不語,卻訴說著滄海桑田的故事。
不一會兒,后廚的羊肉泡饃做好了,老板把熱乎乎的大碗泡饃和一小碗羊肉湯端了上來,香氣撲鼻。他還仔細地叮囑我:“小伙子,吃泡饃時不能攪,不然湯就渾了,饃也就不香了。要用筷子輕輕地把饃往你嘴邊扒拉著吃,這叫蠶食。泡饃碗里的湯別喝,喝小碗里的湯?!蔽艺罩f的做,果然,饃入口順滑,不糊不散,吃起來既不燙嘴又很香。慢慢吃饃、小口喝湯,羊肉湯的咸香與泡饃的筋道里,有著千年的傳承,自是回味無窮。
走出泡饃店,天已黑了,老巷子里的大紅燈籠和屋檐下的彩燈全都亮了起來,穿著古裝的游人在巷子里嬉笑著,人來人往,好不熱鬧!我仰頭遠望鐘樓,燈火璀璨,明月高懸,照著巷子里的游人,恍惚間似回到了盛唐長安。
老巷里各種美食的香味混在一起,各種吆喝聲不絕于耳,游人如織。我回頭望了望泡饃店,這熱鬧是我們的,他們依然過著自己的煙火人生。
發(fā)稿/朱云昊
有別于一般的游記,作者以一碗羊肉泡饃為載體,向讀者展示了西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鬧鬧:西安,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