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獻國
(湖北省遠安縣中醫(yī)院,湖北 遠安 444299)
三國時的名醫(yī)董奉,醫(yī)術(shù)高明,醫(yī)德高尚,與華佗、張仲景并稱為“建安三神醫(yī)”。他治病有個特點,既不受謝又不受禮,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樹作為紀念。重癥愈者種五棵,輕癥愈者則種一棵。數(shù)年后,住處杏樹蔚然成林,紅杏累累。處方開藥需要杏仁時,他囑咐病家不用付錢,只要拿一斗谷子換一斗杏果即可。這樣一來,用杏仁換來的谷子堆積滿倉。等到災(zāi)年的時候,他再用這些谷子救濟貧民。當?shù)氐娜藗兎浅8兄x他,送給他的匾額上寫著“譽滿杏林”“杏林春暖”等話語。這些贊譽之詞久經(jīng)流傳,便成了醫(yī)德高尚、醫(yī)術(shù)精湛的雅稱。
杏為薔薇科植物,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杏實、杏仁皆可入藥入食,為藥食兩用食物。杏實,為杏或山杏的果實。中醫(yī)認為,杏實性味甘、酸、涼,入肺、大腸經(jīng),有潤肺定喘,生津止渴之功。適用于肺燥咳嗽,津傷口渴,大便秘結(jié)等。《滇南本草》言其“治心中冷熱,止渴定喘,解瘟疫”?!峨S息居飲食譜》言其“潤肺生津”?!侗静菥V目》言“杏實,止渴,去冷熱毒”,杏仁,為杏或山杏的種仁。中醫(yī)認為,杏仁性味苦、微溫,有小毒,入肺、大腸經(jīng),有止咳平喘,生津止渴,潤腸通便之功。適用于咳嗽氣喘,腸燥便秘等?!侗静菥V目》言“杏仁,主治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chǎn)乳金瘡,寒心奔豚”。《珍珠囊》言其可“除肺熱,治上焦風燥,利胸膈氣逆,潤大腸氣秘”。杏仁含苦杏仁甙,其經(jīng)水解后可產(chǎn)生氫氰酸,小劑量氫氰酸能鎮(zhèn)靜呼吸中樞,使呼吸運動趨于安靜而奏止咳平喘之效,但氫氰酸是劇毒物質(zhì),人的致死量約為0.5 g,故使用時應(yīng)予注意。歷代本草中載有眾多杏仁蜜膏方,輯錄幾則,供選用。
驗方:杏仁15 g,五味子、款冬花各9 g,紫菀、干姜各6 g,肉桂9 g,甘草12 g,麻黃30 g,飴糖250 g,白蜜500 g。
用法:將上藥擇凈,先煮麻黃,去渣取汁,納入諸藥末、飴糖、白蜜等,煮沸收膏即成。每次10 mL,每日3次,飲服,或沖飲,或調(diào)入稀粥中服食。
功效:可溫中健脾,宣肺理氣。適用于咳嗽上氣,鼻中不利。
驗方:杏仁30 g,姜汁、砂糖、白蜜各250 mL,紫菀、五味子各9 g,通草、貝母各12 g,桑皮15 g。
用法:將上藥擇凈,研細,放入鍋中,水煎去渣取汁,納入杏仁、姜汁、白蜜、砂糖和勻,煎沸即成。每次10 mL,每日3次,飲服,或沖飲,或調(diào)入稀粥中服食。
功效:可宣肺理氣,利咽止咳。適用于暴嗽、失聲等。
驗方:光杏仁、紫蘇子、阿膠各60 g,酥90 g,白蜜500 g,生姜汁50 mL。
用法:將諸藥擇凈,研細,同入砂鍋內(nèi),文火熬膏即成。每次20 mL,每日3次,溫開水適量送服。
功效:可潤肺止咳,清熱化痰。適用于老年津傷,干咳痰稠,喘急胸悶,咳血咯血,大便干結(jié)等。
驗方:杏仁60 g,酥90 g,白蜜150 g,阿膠60 g,生姜汁150 mL,紫蘇子60 g。
用法:將諸藥擇凈,研細,同入砂鍋內(nèi),文火熬膏即成。每次20 mL,每日3次,溫開水適量送服。
功效:可潤肺止血,下氣寧嗽。適用于咳嗽喘急,喉中似有物阻。唾血不止者。
驗方:人參、杏仁、胡桃仁、柿霜各30 g,蜂蜜適量。
用法:將諸藥擇凈,研細,納入蜂蜜適量煮沸收膏即成。每次20 mL,每日2次,溫開水適量送服。
功效:可健脾補肺,化痰止咳。適用于咳嗽久而不已者。
驗方:人參、款冬花、訶子、貝母、五味子、桑白皮、紫菀、杏仁、阿膠、茯苓、甘草各等量,蜂蜜適量。
用法: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濃縮,加入蜂蜜適量煮沸收膏即成。每次20 mL,每日2次,溫開水適量送服。
功效:可補肺益氣,止嗽化痰。適用于肺虛咳嗽。
驗方:款冬花30 g,紫蘇30 g,杏仁30 g,桑皮30 g,烏梅肉30 g,蜂蜜適量。
用法:將諸藥擇凈,研細,加蜂蜜適量煮沸收膏即成。每次適量,不拘時噙化。
功效:可宣肺理氣,化痰止咳。適用于咳嗽。
驗方:人參15 g,麻黃15 g,甘草1 g,漢防己15 g,杏仁49枚,百部1 g,蜂蜜適量。
用法: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濃縮,加入蜂蜜煮沸收膏即成。每次10 mL,每日2次,溫開水適量送服。
功效:可宣肺止咳。適用于大人小兒,肺壅咳嗽。
驗方:蘇子、杏仁、生姜汁、地黃汁、白蜜各60 g。
用法:將蘇子擇凈,研為粗末,加姜汁、地黃汁煎煮片刻,去渣取汁,再納入杏仁煎煮片刻,去渣取汁,加入蜂蜜,文火熬成膏狀即成。每次10 mL,每日4次,日3夜1,飲服,或沖飲。
功效:可降氣化痰,宣肺止咳。適用于上氣咳嗽。
驗方:阿膠60 g,杏仁、山藥、白茯苓、川貝母各30 g,天門冬45 g,酥30 g,生地黃汁100 mL,生姜汁100 mL,白蜜200 g。
用法:將諸藥擇凈,研細,同入砂鍋內(nèi),文火熬膏即成。每次20 mL,每日3次,溫開水適量送服。
功效:可滋陰健脾,化痰止咳。適用于肺虛久咳不愈,或唾膿血等?;蚍谓Y(jié)核、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膿腫等,見于上述表現(xiàn)者。
驗方:干山藥500 g,杏仁100 g,鮮牛乳1500 g。
用法:將山藥研制成粉末,備用。杏仁爛研,加入牛乳中,混勻,濾取汁液,與山藥粉混合,放入鍋中,文火蒸煮2小時即成。每日2~3次,每于飯前取1匙,用溫開水化開飲用。
功效:可健脾益肺,潤燥澤膚,健腦益智。適用于虛勞羸瘦,短氣咳逆,神疲倦怠,大便秘結(jié),中老年智力下降等。
驗方:鹿角膠120g,赤茯苓30g,紫菀30g,紫蘇子60 g,貝母30 g,百合30 g,杏仁60 g,生地黃汁500 mL,生姜汁300 mL,白蜜240 g,牛酥500 mL。
用法:將諸藥擇凈,研細,同入鍋中,文火煎膏即成。每次5 g,每日3次,食后含化。
功效:可補益肺腎,化痰止咳。適用于肺虛久咳。
驗方1:生地黃汁150 g,蜜30 mL,生姜汁30 mL,砂糖45 g,升麻60 g,杏仁60 g,人參90 g。
用法:將升麻擇凈,布包。先將前6味藥入鍋中微火煎沸,頻攪,以地黃等汁盡為度,去升麻,下人參末攪勻,候冷即成。每次5 g,每日3次,含化。
功效:可補益肺腎,化痰止咳。適用于肺虛聲嘶氣乏。
驗方2:地黃汁1500 mL,麥門冬汁500 mL,生姜汁500 mL,天門冬汁500 mL,玄參30 g,柴胡30 g,茯苓30 g,射干30 g,黃牛乳1 000 mL,蜜2 000 mL,黃牛酥150 g,黃芪60 g,肉桂60 g,人參60 g,五味子60 g,款冬花60 g,紫菀60 g,貝母60 g,杏仁150 g。
用法:將諸藥擇凈,研為細末備用。將各藥汁及酥、乳、蜜等同入鍋中,文武火煎百十沸,而后下諸藥末,攪勻,煎百余沸,候冷以蠟紙封閉10數(shù)日即成。每次5 g,每日3次,飯后仰臥漸漸咽之,令藥浸潤心肺,至夜臨睡時如前再服。
功效:可宣肺理氣,降逆止咳。適用于肺氣不和,上氣咳嗽。
驗方:烏梅60 g,粉甘草60 g,知母60 g,紫菀90 g,肉桂30 g,杏仁60 g,廣陳皮60 g,麻黃60 g,嫩桑皮90 g,粟殼60 g,前胡60 g,蘇葉90 g,款冬花90 g,白蜜適量。
用法:將上藥擇凈,研為細末,加白蜜適量煮調(diào)為膏。不拘時候噙化。
功效:可補益脾肺,寧嗽止咳。適用于腠理不密,易于傷風受寒,寒痰伏于肺竅,氣道不清,痰涎壅閉,咳嗽不已,積久遂成喘嗽,不時舉發(f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