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共同富裕的時代價值、特征與實現路徑

2023-01-08 03:01
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 2022年7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分配公平

高 蕾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心懷歷史、體察歷史、崇敬歷史。百年來,始終為人民謀幸福、堅持為民族謀復興,就是中國共產黨人自始不渝、堅定不移的初心使命與歷史經驗。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深刻回顧并凝練總結了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全體人民在中國建設、發(fā)展與改革過程中的百年奮斗歷程及歷史經驗,并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怎樣才能繼續(xù)成功”[1]的重大歷史與現實問題。有學者指出,中國共產黨在為人民謀幸福的百年征程中堅持了黨的自我革命精神,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2]7,并在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生活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3]18,做出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宣言[4]1,是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在社會主義建設場域內的現實實踐[5]??偟恼f來,《決議》總結回顧了黨的百年奮斗成就與歷史經驗,其不僅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百年黨史的現實淬煉與當代彰顯,更是對于中國共產黨進入發(fā)展新時期、中國進入發(fā)展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邁入新征程的生動注解與時代必然。

中國共產黨在建黨伊始,就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使命,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黨的初心與使命,把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關鍵點。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把“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理解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時代價值,把握推動共同富裕的內涵與特征,探索推進共同富裕的現實路徑,對于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一、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價值

推動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的重大歷史任務。推動實現共同富裕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關系到能否充分實現社會正義、處理好效率和公平關系、貫徹好新發(fā)展理念的重大社會問題、政治問題,是真正關系到人民生活是否幸福的“國之大者”。

(一)推動共同富裕是實現社會正義的重要體現

正義理論是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世界范圍內的熱門話題之一,在英美學術界主要有羅爾斯主義、自由至上主義、社群主義、分析馬克思主義和“新”功利主義等學說[1]。如果嘗試弱化自由主義、社群主義、分析馬克思主義等不同正義理論觀點的根本分歧,在正義理論的探索研究上,美國政治哲學家羅爾斯(John Bordley Rawls)認為,“一般的正義觀是:所有的社會基本價值(或者說基本善)——自由和機會,收入和財富、自尊的基礎——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對其中一種或所有價值的一種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個人的利益”[2]7。對于“原始狀態(tài)”的人在“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下,羅爾斯提出了兩個正義原則,第一原則是平等自由原則,即是“無知之幕”下的人會自然同意一個保證所有公民最廣泛的、全面的、平等的基本自由權的原則,包括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等;第二原則是機會平等和補差原則,機會平等原則主張社會各職業(yè)職務及權力地位須在平等的機會下對所有人開放,而補差原則為差異可以存在,只要差異能使每個人,特別是那些處于最劣勢的成員都能得到補償時才是正義的。羅爾斯把分配正義作為實現社會正義的一個重要方面,并且提出了第二原則來消解結果不正義造成的影響。

在我國,公平正義一直以來都是一種基本價值追求,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2005年1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強調“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加大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力度”,2007年1月黨的十七大提出“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021年8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由此可見,中國的發(fā)展經驗也一定程度體現了羅爾斯的兩個正義原則及其相互關系。在市場經濟下,財富和收入分配必然受到權利、義務分配的影響,實現共同富裕必然要保證基本權利和富裕機會的分配正義以及對社會的弱勢群體給予足夠的關懷幫助??傊餐辉J菍崿F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

(二)推動共同富裕是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必然要求

公平與效率在歷史進程中經常作為一種“競合狀態(tài)”存在,二者的關系映射在市場經濟中,主要表現為市場機制與政府調控之間關系的體現。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效率是決定某種社會結構及生產方式存續(xù)和發(fā)展的根本因素,因為經濟與社會效率是實現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基礎,所以尊重與保護國民的私有產權、創(chuàng)造精神和公平競爭是市場機制的核心要素,這也說明了“效率”是經濟社會運轉的重要基礎,但傾向效率的市場本身有其固有的缺陷如壟斷、不完全競爭等,市場機制會天然地產生貧富分化,不會自發(fā)地形成社會公平??枴ゑR克思基于“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3]18,深刻地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地位和貧富差距是由社會決定的,并主張消滅私有制,建造一個人人平等的“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因此,發(fā)達的經濟基礎雖然為社會正義的實現提供了途徑和手段,但其無法單獨構成社會正義實現的本身,效率需要與公平相互兼容、相互促進。

在尊重“效率”對于經濟社會運行價值的基礎上,為了實現社會正義,一方面,要保證經濟價值創(chuàng)造的主體獲得“應得的公平”,能有效地鼓勵市場主體發(fā)揮生產與創(chuàng)造能力,進而提高經濟效率、促進經濟發(fā)展;另一方面,社會公平正義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無法僅憑市場機制解決所有的社會正義問題,“應得的公平”只能在經濟效率的角度上實現過程上的公平,而非結果的公平,因此還需要在市場體系分配領域中引入“分配的公平”以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分配的公平不等于平等主義,因為絕對的平等違反了“應得的公平”,會導致經濟運行失去效率,社會整體福利將難以提升甚至惡化。因此,沿著羅爾斯主義的正義理論探索,把握效率與公平的平衡,關鍵是通過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政策傾斜來將結果的不平等控制在社會整體能容忍的限度之內,在保有經濟活力的基礎上,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在效率的基礎上保證“應得的公平”和“分配的公平”是推動社會共同富裕的兩個重要基點。

(三)推動共同富裕是貫徹新發(fā)展理念的必要基礎

收入和財富的不平等是度量貧富分化的兩個重要維度,前者從動態(tài)上反映貧富分化的狀態(tài),后者從靜態(tài)上測量了貧富分化的積累。從收入分配角度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大多數國家收入與財富的分配格局均有所惡化,根據世界不平等數據庫(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的數據顯示,從收入分配角度看,自1980年后,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中收入排名前10%的群體所占收入份額不斷上升,其中美國收入分化最為嚴重,收入前10%的群體所占收入份額從1980年的34.20%上升至2019年的45.46%,特別是到2019年美國收入前1%的群體占收入份額高達18.75%,遠遠超過了收入在后50%的群體。而從財富分配的角度看,財富分配的差距相對于收入差距要更大,主要經濟體的財富基尼系數遠超收入基尼系數,平均在0.6以上。長期收入與財富分配的惡化,將導致社會消費能力不足等需求側問題,造成經濟增長損失,進而將產生社會創(chuàng)新動力減弱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如馬克思所言,“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4]1。

我國的收入分化水平也相對較高,1978年至2019年我國基尼系數從0.317上升至0.465,收入差距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始終處于前15%的水平,但由于我國在脫貧攻堅方面的努力,貧富差距在2020年開始有所下降。隨著我國進入新發(fā)展階段,貧富分化帶來的問題將越發(fā)顯著:一是貧富分化與“共享”理念相違背,同時制約“創(chuàng)新”。貧富分化意味著經濟發(fā)展成果被少部分人享有,而共享理念要求“人人享有、各得其所”,實現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要求提升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激發(fā)人才創(chuàng)新活力,但貧富差距擴大,社會收入結構趨向兩極化,中等收入群體大量減少,這樣降低了技術創(chuàng)新的動力。二是新發(fā)展格局要求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尤其要提振消費,但貧富分化抑制了社會消費。當前逆全球化趨勢明顯,有必要加快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形成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的模式。因此,貧富差距較大不利于國內消費擴張與產業(yè)升級。三是構建新發(fā)展格局有賴于社會的穩(wěn)定,貧富分化可能導致社會沖突與矛盾不斷升級。我國社會的長期穩(wěn)定,很大程度上源于過去經濟的高速增長,使得中低收入群體也能分享經濟發(fā)展的成果,目前中國進入新發(fā)展階段,經濟增速的中樞有下行趨勢,中低收入群體能否從較低的經濟增速中獲得收益將變得不確定,不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

二、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內涵與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曾高度總括性地闡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深入研究不同階段的目標,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盵5]這一重要論述以歷史唯物主義系統(tǒng)性地揭示了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內涵與特征,同時與推動共同富裕的時代價值緊密相連。

(一)共同富裕是經濟社會的整體富裕

效率是經濟社會運轉的重要基礎,如果一個社會無法在整體水平上實現富裕,那么社會成員個體水平上的共同富裕也將無法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是經濟社會的整體富裕,而生產力的發(fā)展提出了建立新的生產關系的要求,但生產關系一方面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內在矛盾的緊張,所以需要在生產力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步推進共同富裕。目前,按照世界銀行的統(tǒng)計數據計算,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人均GNI)約在世界范圍內排名第68位,屬于中高等收入國家,與高收入國家還有一定差距。因此,共同富裕作為經濟社會的整體富裕,在推動共同富裕的過程中,需要承認效率在經濟運轉中的基礎性地位。

(二)共同富裕是存在合理差距的均衡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絕對的平均主義、均等富裕,而是全體國民的生活都能夠達到富裕的水平,但富裕水平的差距應在合理、可控的范圍。保證每一個社會經濟主體有公平發(fā)展的機會,并能夠獲得應有的回報,因此,需在制度上確保各類生產要素所有者有均等的行業(yè)準入機會、做好自然壟斷和政府特許經營行業(yè)的產業(yè)規(guī)制、加強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行為監(jiān)管、著重保護勞動所得等。政府可以通過保證不同類型的經濟主體有公平參與市場的機會,保證各類要素所有者有參與生產、獲得應得的經濟成果的權利,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來暢通社會層級的流動性,降低實現共同富裕的難度。承認共同富裕是存在合理差距的均衡富裕,是確保社會經濟發(fā)展存在一定的“勢能”,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

(三)共同富裕是屬于全體國民的普遍富裕

市場在經濟中可以發(fā)揮效率優(yōu)勢,但單獨依靠市場無法自發(fā)形成經濟社會的公平正義。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看來,市場經濟中資本與勞動的地位并不對等,其根源在于以私有制為基礎的雇傭勞動制度。生產力的發(fā)展使資本對勞動的需求逐漸減少,勞動力作為生產要素則處于弱勢地位,或將引發(fā)失業(yè)現象。當市場經濟發(fā)展到較為成熟的階段,股份公司在市場中出現,資本的可分割性與流動性增強,資本相對于勞動力有更強的規(guī)避風險能力。而資本與勞動地位不匹配使得社會再生產出現間斷,并周期性地以經濟危機的形式得到調整。因此,市場競爭,優(yōu)勝劣汰,會產生分化,不會自發(fā)地形成社會公平,更不會自發(fā)地形成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不會消除貧富分化,西方發(fā)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的一系列現實已經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貧富分化將導致“中產階層塌陷,導致社會撕裂、政治極化、民粹主義泛濫,教訓十分深刻!”[6]推動共同富裕本質上是通過政府主導的分配制度來推動全體國民的普遍富裕,這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奮斗目標。

(四)共同富裕是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統(tǒng)一的全面富裕

共同富裕的內涵豐富,不僅指物質財富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是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統(tǒng)一、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統(tǒng)一[7]。從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上看,物質富裕是精神富裕的基礎,在物質需求滿足后,精神需求的滿足將變得十分重要。隨著經濟水平和人綜合素質的提高,人的需要也不僅限于物質資料的滿足,精神文化等多元化需求推動社會全面進步[8]。因此,共同富裕不僅是生產發(fā)展與生活改善的統(tǒng)一,而且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同步提高的統(tǒng)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9]。可見,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中國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

三、新時代推進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高質量發(fā)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xié)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解力度并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jié)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5]。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構建以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為主體的分配制度是推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在發(fā)揮分配制度作用的同時,推動共同富裕還需要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這是貫徹新發(fā)展理念的必要基礎,也是高質量發(fā)展的最終歸宿。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10],始終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5],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與追求。在長期實踐探索中,中國共產黨不斷深化對共同富裕目標的規(guī)律性認識,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

“共同富?!币辉~,在中國共產黨黨史中,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中共中央關于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的決議》,該決議明確了當時黨在農村工作中的根本任務,即“……使農民能夠逐步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步探索出一條以經濟發(fā)展為中心,通過先富帶后富的方式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在這一階段,中國共產黨對共同富裕的認識趨于成熟,提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認識到實現共同富裕必須首先擺脫貧窮,發(fā)展是第一要務。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wěn)步前進”[11]。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民生工作,大力推進脫貧攻堅戰(zhàn),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推動實現共同富裕打好了基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后,中央對共同富裕的目標設計更加精細,逐步構建了實現共同富裕的時間路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寫入了“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并提出要制定共同富裕行動綱要。

(二)在初次分配中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

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fā)展階段”[12]的重要判斷。經濟效率是實現社會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社會分配制度中的初次分配主要體現在生產領域,生產要素的有效分配可能對潛在經濟增長速度產生重要影響。

初次分配是指生產過程中投入的各種要素根據相應的貢獻率獲得經濟回報,在新古典經濟學的框架下,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資本和勞動,其在經濟成果分配上對應的是勞動報酬收入和資本回報收入,另外,在現代經濟中除勞動、資本外,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也參與了經濟貢獻,因此,在初次分配中提升勞動者報酬占比和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是推進共同富裕、提升生產效率的兩個方向。

在提高勞動收入占比方面,從發(fā)達經濟體的經驗看,普遍在其工業(yè)化過程中出現了勞動報酬收入占比先下降、后上升的過程,主要由于勞動與資本的相對稀缺程度發(fā)生變化,可以通過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加強勞工保護等方式來解決,這有利于低收入群體向中等收入群體轉移,社會結構向橄欖型轉化,逐步縮小貧富差距。另外,由于低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較高,收入結構改善后可以有效提振我國市場消費,也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率。在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需要遵循效率的原則,落實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和數據等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配置。通過推行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完善積分落戶制度、健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加快發(fā)展技術要素市場、健全數據要素市場評價機制等方式,改善要素定價效率,以實現初次分配的公平不斷提升經濟潛在增速,降低二次、三次分配的難度。

(三)在二次分配中注重發(fā)揮政府收入與支出政策的調節(jié)作用

二次分配主要是指政府通過稅收和轉移支付等方式在不同收入主體之間進行收入、財富的再分配,與初次分配不同在于,一是初次分配重視市場效率、依賴市場調節(jié),二次分配主要依靠政府調節(jié);二是初次分配主要體現在生產環(huán)節(jié),二次分配主要體系在分配等非生產環(huán)節(jié),做好二次、三次分配會對生產環(huán)節(jié)產生積極影響。從西方國家的經驗看,縮小貧富的主要手段在二次分配,特別是芬蘭等國家的基尼系數在二次分配前位于0.5附近,遠超國際公認的0.4的紅線,經過稅收和轉移支付分配后,基尼系數回落至0.3以下,可見二次分配對基尼系數的影響在絕對值上可達0.2以上。

二次分配中,需要發(fā)揮好政府在收入與支出政策的調節(jié)作用。在財政收入領域建立所得稅和財產稅為主體的直接稅體系,擴大財政收入來源。從具體稅種來看,隨著共同富裕的不斷推進,我國在二次分配稅收領域的政策可沿著所得稅、財產稅兩條主線進行,前者主要針對增量財富增稅、后者針對存量財富增稅。所得稅實行累進稅率,對高收入群體征收累進稅、財產稅主要針對多套房產、有價證券、遺產等征稅,以上稅收措施通過對高收入和高凈值家庭和個人征稅可以有效促進公平分配。在財政支出領域,2020年我國政府支出在GDP中占比約為36.9%,低于芬蘭等國家50%的平均占比,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從分配公平角度看,增加社會保險的覆蓋面,深化醫(yī)療、教育、住房等福利制度,堅持做好跨區(qū)域的轉移支付等手段對于推進共同富裕極為重要。

(四)依靠道德約束發(fā)揮三次分配對初次、二次分配的補充作用

“第三次分配”是我國的一個較為本土化的經濟學概念,最早由我國經濟學家厲以寧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在市場分配和政府分配之后,第三次分配是存在的,這就是在道德力量影響下的收入分配。第三次分配是指人們完全出于自愿的、相互之間的捐贈和轉移收入,比如說對公益事業(yè)的捐獻,這既不屬于市場的分配,也不屬于政府的分配,而是出于道德力量的分配”[13]。因此,根據定義,三次分配主要依靠公共道德約束,對初次分配、二次分配發(fā)揮補充作用。

在推進三次分配中需要依靠稅收體系的激勵配合。西方國家雖然無三次分配的經濟學概念,但是其慈善產業(yè)較為發(fā)達,主要原因在于多數西方國家通過稅收體系的配合對慈善行為予以激勵,如美國個人捐款在計算稅基時可抵扣年度個人收入的60%,英國個人捐款可在稅收時抵消最多35%的年度個人收入,日本規(guī)定企業(yè)捐款可在稅前全額扣除,日本的個人捐款者捐款超過1萬日元的部分可進行稅前抵扣。我國慈善捐款也具有抵稅功能,但抵稅力度不及海外,因此,我國推進三次分配,可進一步擴大抵稅額度,不斷引導富裕階層將存量財富向低收入階層進行轉移,從而達到公平的目的。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分配公平
公平對抗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怎樣才公平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fā)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金湖:美麗生金,讓共同富??吹靡娒弥?/a>
1種新型燃油分配方案設計
笨柴兄弟
Crying Foul
遺產的分配
岳阳县| 涞源县| 卢湾区| 苏尼特右旗| 盱眙县| 竹山县| 砚山县| 扎兰屯市| 汉源县| 罗城| 舟山市| 东方市| 潼关县| 吉隆县| 天水市| 张家口市| 仪征市| 九江县| 铜山县| 寻甸| 平邑县| 定兴县| 达孜县| 岳阳县| 高安市| 麻栗坡县| 兴城市| 芒康县| 葫芦岛市| 平南县| 互助| 时尚| 宜章县| 大关县| 屏东县| 温宿县| 昌图县| 五常市| 广灵县| 西昌市| 永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