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開明
(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430077)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順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望、時代和實踐發(fā)展的緊迫需求,圍繞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問題,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志,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富滋養(yǎng)?!薄耙v清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fā)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chuàng)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增強文化和價值自信”?!耙幚砗美^承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關系, 重點做好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1]55-56。解決好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會治理、生態(tài)文明等需要協調適應的問題,使之符合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辯證統一的要求向前發(fā)展。本文擬從歷史、理論、實踐三個維度對此進行深層次、多角度的探討。
習近平新時代傳統文化觀的形成,是我們黨長期以來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chuàng)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yè)向前發(fā)展,進而發(fā)揮文化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的體現,是黨百年來看待和處理傳統文化經驗教訓的科學總結和守正創(chuàng)新。
回顧我們黨百年來看待和處理傳統文化的歷程,可以看出,它和黨探索正確道路的歷程相一致,走過了一條曲折探索的路。有過從革命思維和行動下的激烈否定、基本拒斥;到執(zhí)政思維和行動下的理性審視、科學對待;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不同文明或文化之間百舸爭流背景下的高度評價。一方面表明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fā)展者。另一方面表明我們黨隨著實踐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科學技術的進步,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政策,不斷地在與時俱進、更新升華。
縱觀世界和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史,可以看出,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勤勞智慧,曾經創(chuàng)造了世界領先的古代文明,有過很多光輝燦爛的時期,對人類發(fā)展做出過重大貢獻。但是,近代以來,由于封建統治者陶醉于天朝大國農耕文明的穩(wěn)定,不注重工業(yè)文明的扶持和進步,而落后挨打。在西方帝國強權利炮的進攻下,迅速淪為西方列強統治剝削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被迫拋棄東方文化,轉向學習西方?!笆赂锩宦暸陧懡o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一九一九年,中國發(fā)生了五四運動。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2]1470-1471。黨成立時的創(chuàng)始人和最早一批黨員,幾乎是清一色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和弄潮兒。一方面從本身豐富的國學涵養(yǎng)中,運用中華優(yōu)秀文化中“天下大同”、“小康理念”、“不患寡而患不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精華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相契合,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主動接受者、宣傳者、推動者;另一方面又對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孔學孔教持激烈的反對和根本否定態(tài)度,推動其轉型升級。故而黨成立后的一段時間內,對中華傳統文化在理論和實際行動上,主要采取的是拒斥和否定的方針。這從當時出版的《向導》《前鋒》《新青年》等刊物上發(fā)表的宣言和論文中看得十分清楚。陳獨秀、瞿秋白等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拒斥和否定,既是出于對新文化運動科學和民主的高度認知、對中華傳統文化糟粕、弊端的義憤,還與當時接受的根深蒂固理論:歷史進化論和經濟決定論密切相關。同時也與當時政治上極右的保守和反動勢力,借用儒學、孔教之名,行反對革命、反對變革之實,密不可分。不少仁人志士發(fā)起的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都曾遭受過儒學、孔教等頑固反動勢力的質疑、反對、迫害、鎮(zhèn)壓。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蔣介石在殘酷鎮(zhèn)壓共產黨人的同時,也曾以所謂的“新生活運動”為名,行尊孔、祭孔、讀經之俗套。正是這些主客觀因素的綜合,促使當時中國共產黨對傳統文化消極影響的警覺和排斥。
靠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救不了中國,這是近代以來前80 年的歷史早就證明了的。但這絕不是說,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只有歷史價值而無現實意義,更不是說可以拋棄中華傳統文化,拋棄孔夫子,全盤反傳統。恰恰相反,馬克思主義要在中國開花結果,就不僅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而且要和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優(yōu)秀成分相結合。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開初參與創(chuàng)黨、后來成為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就一直是堅持上述正確態(tài)度。毛澤東一直高度重視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時主張研究現狀,學習歷史。他接受馬克思主義后,依然認為“讀歷史是智慧的事”,從中汲取歷史經驗、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以融入馬克思主義,首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926 年,他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講課時說:“洪秀全起兵時,反對孔教,提倡天主教,這不迎合中國人的心理,曾國藩利用這種手段,撲滅了他。”表明他對外來文化必須中國化早有認識。20世紀30年代,他提出“沒有調查研究沒有發(fā)言權”,提倡學習孔夫子的“每事問”。全面抗日戰(zhàn)爭發(fā)生后,中國革命進入新階段,1938年10 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上發(fā)表《論新階段》的講話,要求全黨都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都要研究我們的民族的歷史,都要研究當前運動的情況和趨勢,明確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fā)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遺產。這對于指導當前的偉大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保?]534這無疑地是中國共產黨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出發(fā),理性審視傳統文化的科學態(tài)度,是調整我們黨對待傳統文化方針、創(chuàng)立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的一個重要信號。后來毛澤東對此又作了系統深入的研討。
1940年1月9日,他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fā)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fā)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須將古代封建統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yōu)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qū)別開來,中國現時的新政治新經濟是從古代的舊政治舊經濟發(fā)展而來的,中國現時的新文化也是從古代的舊文化發(fā)展而來,因此,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決不能割斷歷史。但是這種尊重,是給歷史以一定的科學的地位,是尊重歷史的辯證法的發(fā)展,而不是頌古非今,不是贊揚任何封建的毒素?!保?]707-708
1941 年,毛澤東在延安整風運動中,針對黨內存在的主觀主義學風尖銳指出,許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者也是“言必稱希臘”,對自己的祖宗,則“對不起,忘記了”。中國共產黨人首先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分子,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品質和優(yōu)秀傳統的繼承者和弘揚者,倘若否認“自己的祖宗”,那他就是中華民族的不肖子孫,也就注定不能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1943 年,中共中央在《關于共產國際執(zhí)委主席團提議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中更明確地闡明了黨對傳統文化的態(tài)度、方針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優(yōu)秀的繼承者,把這一切優(yōu)秀傳統看成自己血肉相聯的東西,而且將繼續(xù)加以發(fā)揚光大。中國共產黨近年所進行的反主觀主義、反宗派主義、反黨八股的整風運動就是要使馬克思主義這一革命科學更進一步地和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深相結合起來。”同年12月,毛澤東還在一份批語中進一步分析:“剝削階級當著他們還能代表群眾的時候,能說出若干真理:如孔子、蘇格拉底……王陽明也有一些真理。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歷史的看法?!保?]841944 年7 月,毛澤東在同英國記者斯坦因的談話中再次指出:我們信奉馬克思主義是正確的思想方法,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忽視中國文化遺產。“中國歷史遺產給我們的東西中有很好東西,這是千真萬確的。我們必須把這些遺產變成自己的東西?!蔽覀儭袄^承中國過去的思想和接受外來思想,并不意味著無條件地照搬,而必須根據具體條件加以運用,使之適合中國的實際。我們的態(tài)度是批判地接受我們自己的歷史遺產和外國的思想。我們既反對盲目接收任何思想也反對盲目抵制任何思想”[4]191-192。這都充分表明當時的黨中央已經將剔除糟粕,吸收精華,批判性地加以繼承作為黨對待傳統文化的基本方針。正是由于有了這個方針,解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結合問題,建立起了紅色革命文化,對農民、知識分子和小資產階級為主體的共產黨員進行了認真嚴肅的思想教育,使其通過自我革命,變成了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中華民族先鋒隊的成員,從而奪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創(chuàng)造了世界革命史上的奇跡。
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基本上延續(xù)了延安時期對待傳統文化的基本方針,逐步建立起適合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先進文化?!暗?,反傳統文化的一面,無論就時間而言,還是就力度而論,都處于強勢,而理性地看待和汲取傳統文化的優(yōu)秀成分則顯得小心翼翼,且主要出現在1956年毛澤東提出‘雙百’方針,20世紀60年代初糾‘左’和調整政策之際?!保?]78-79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文化轉型與重建過程中,傳統文化基本上處于被否定和被批判的地位。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對胡適、梁漱溟等人的批判,批判的主導面是討伐他們的買辦的、資產階級的思想,但對其儒學思想的批判也十分嚴厲。
1956 年春,毛澤東提出“雙百”方針,報刊上發(fā)起了中國哲學遺產等繼承問題的研討。8 月,毛澤東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就如何看待外來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問題,談了他的看法。其核心內容是“洋為中用”,強調外國的一切科學原理和長處都要學,其學習目的是為了“批判地吸收西洋有用的成分”,“創(chuàng)造出中國自己的、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的東西”。[6]831958 年8 月,毛澤東審閱中宣部長陸定一的文章《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時,寫下了一段話:“中國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鬃拥挠薪虩o類,孟子的民貴君輕,荀子的人定勝天,屈原的批判君惡,司馬遷的頌揚反抗,王充、范縝、柳宗元、張載、王夫之的古代唯物論,關漢卿、施耐庵、吳承恩、曹雪芹的民主文學,孫中山的民主革命,諸人情況不同,許多人并無教育專著,然而上舉那些,不能不影響對人民的教育,談中國教育史,應當提到他們,但是就教育史的主要側面說來,幾千年來的教育,確是剝削階級手中的工具,而非社會主義教育乃是工人階級手中的工具?!保?]3981960年12月,毛澤東接見古巴婦女代表團和厄瓜多爾文化代表團時指出:“對中國的文化遺產,應當充分利用,批判地利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主要是封建時代的文化、但并不全是封建主義的東西,有人民的東西,有封建的東西?!薄胺饨ㄖ髁x的東西也不全是壞的?!捶饨ㄖ髁x的文化也不是全可無批判地利用的。封建時代的民間作品,也多少都還帶有封建統治階級的影響。”[7]225所有這些,都表明毛澤東當時對傳統文化的問題,有了更深層次、更多方面的思考,我們在批判性地繼承時,應該有區(qū)別地加以分析,認真看待。可是,后來他到晚年,發(fā)動“文化大革命”,號召大家在靈魂深處引發(fā)革命,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仍將儒學為主體的傳統文化統統歸結之為“四舊”,給以全面批判,扔進“歷史的垃圾堆”。后來在“四人幫”的鼓動和操縱下,弄成了“批林批孔”“評法批儒”運動,其消極影響至今仍未全部消除。
這一時期是新中國建立以來歷史發(fā)展出現偉大轉折的時期,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chuàng)和建設時期。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全面地認真地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zhàn)略決策。從此,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掌握了撥亂反正的主動權,有步驟地解決了建國以來的許多歷史遺留問題和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繁重的建設和改革工作,使我們國家在經濟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都出現了很好的形勢。20 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熱”的興起就是其在實踐中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失誤的體現。此后黨對傳統文化逐漸恢復了正確認知,制定了有創(chuàng)新見解的方針政策。這方面的進一步轉變主要出現在三個時間節(jié)點上。
一是1990 年1 月,李瑞環(huán)在全國文化藝術工作情況交流座談會上發(fā)表了《關于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若干問題》的長篇講話。明確提出:“在當前的國際和國內形勢下,弘揚民族文化不僅直接關系到我國文化的興衰,而且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義。面對西方資產階級和平演變的攻勢,弘揚民族文化是振興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頂住一切外來壓力的一個重要條件。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yè)的進程中,弘揚民族文化又是溝通海峽兩岸的橋梁,是加深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相互理解,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個重要力量。”講話重申了對待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等立場,并重點闡述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態(tài)度。明確提出:對待民族文化遺產,不能用今天的標準去苛求,苛求勢必導致歷史虛無主義?!拔覀兗纫次幕z產的階級性、時代性,又要重視它的繼承性和借鑒性。我們的先輩在治理國家、修養(yǎng)品德、成就事業(yè)等方面,為我們留下了大量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他們提出的許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閃爍著哲理的光輝,其中有些東西一旦賦予新意,便可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保?]853-863講話還針對現實提出了如何落實的具體措施。這表明黨對待傳統文化的立場和政策,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變化之處在于此前的論述主要是從階級性分析出發(fā),站在基本否定的立場上,然后承認其有值得汲取的精華。而這次則改為從認識、時代、社會局限性的角度出發(fā),站在“同情的理解”和肯定的立場上,然后承認其中的封建糟粕應該批判和拋棄。這些轉變也體現出“馬上奪天下”和“馬下治天下”、革命時期靠槍桿子奪政權的革命思維和建設時期以鞏固發(fā)展建設成果為主體的執(zhí)政思維之間的區(qū)分,為往后執(zhí)政黨正確看待和處理傳統文化問題發(fā)出了先聲,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
二是黨的十六大報告專門闡述了“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明確指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9]38。要求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這就將愛國主義、民族精神與傳統文化的關聯性實質上融為一體。據此精神,2006 年出臺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專門列了一個部分闡述“民族文化保護”,提出了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傳承經典、技藝等方面的落實措施。
三是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任務,要求“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護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加強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教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fā)利用民族文化豐富資源。”[10]34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又作出了《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推進文化改革發(fā)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要方針??隙ā霸催h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發(fā)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p>
習近平新時代傳統文化觀的提出和發(fā)展,既是對以往歷史經驗教訓的科學總結,也是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的守正創(chuàng)新。對于我國當今和未來文化的發(fā)展指明了目標和方向,意義特別重大,促使我們黨在看待和處理傳統文化的問題上前進了一大步,進入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反思百年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事實充分表明,凡是我們黨正確看待和處理了傳統文化問題的時候,我們黨的事業(yè)就會朝著正確方向,取得巨大成就,實現迅速跨越。與此相反,就會遭折騰,出失誤,受挫折。因此,如何從實際出發(fā),正確地看待和處理這一問題,是一個關乎黨、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興衰的大問題。在當今文化、科技、教育、人才迅猛發(fā)展、人工智能信息化網絡化等先進技術激烈競爭的時代,更是如此。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創(chuàng)造出的世界奇跡,就是最好的例證。
我們黨是一個剛成立就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政黨。馬克思主義歷來認為:“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并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fā),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說明?!保?1]385因此,人類社會結構中的經濟活動、政治活動、文化活動是統一而不可分割的。
對于這一點,我們黨的幾代領導人都在理論上做了十分清楚的論述。毛澤東說:“文化是反映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的,但它同時又能指導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會沒有文化就建設不起來?!保?]109-111鄧小平說:“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fā)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12]208江澤民指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也不能貧困,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為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它淵源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它反映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對經濟和政治的發(fā)展起巨大促進作用?!保?3]33胡錦濤指出:“綜合國力競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經濟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國家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fā)展戰(zhàn)略?!薄凹訌妵椅幕泴嵙ㄔO,對內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對外增強國家親和力和影響力,是全面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我國和平發(fā)展的戰(zhàn)略之舉?!保?4]12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fā)展。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15]33這是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的經典論述。對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怎樣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及怎樣認識和處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關系作了科學的回答。這一經典論述.可以分作前后兩段去理解。
前一段話是對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界定。講清了三個基本問題。其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組成看,它包括三個重要部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其二,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生成和發(fā)展看,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源頭活水,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是熔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土壤。其三,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相互關系看,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其根源和血脈,紅色革命文化是其精神支柱和直接淵源,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其內在實質和根本內容。上述三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支撐、相互轉化、而不可或缺的統一體。如果將其對立、分割開來,就會犯形而上學、片面化、極端化的錯誤。我們黨過去有些同志其所以在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系問題上犯錯誤、出毛病,都與其對立、分割、片面、極端的認識密不可分。
后一段話,是對怎樣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科學闡述,指出要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fā)展;要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等7個要素,每個要素都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旗幟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其中最為核心的要素是開頭兩個。
一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指導思想,要求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謹慎區(qū)分各種非馬克思主義觀點。習近平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保?6]“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面對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復雜局面和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媒體格局深刻變化,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識形態(tài)工作,必須把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要按照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chuàng)新的總要求,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重點推動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保?7]33-34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內的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思想基礎和根本保障。如果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會失去指引、走向迷途、乃至歸于失敗。
二是“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志,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富滋養(yǎng),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支撐,是我國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是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歷史經驗表明,“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保?8]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之所以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輝煌成就,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中華民族存續(xù)和發(fā)展提供了重要前提,也為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源頭活水。正如習近平指出的:“在五千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我們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保?7]15-16
這兩個要素的關系,實質上是國際先進文化和中國民族文化、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的關系,也是對立的統一體,不能片面化和極端化。
習近平新時代傳統文化觀的形成,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思想發(fā)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之必然,更是實踐邏輯發(fā)展的必然結論。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疤岣邍椅幕泴嵙?,不僅關系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關系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系‘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保?7]198創(chuàng)立新時代傳統文化觀,正是當今中國面臨國家文化軟實力、話語權激烈競爭而提出的一項戰(zhàn)略決策。
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近代170多年我們最偉大的夢想,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從歷史發(fā)展的進程看,我們已經由溫飽、總體小康,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新發(fā)展階段?!斑M入新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展的大跨越”。既要把握實踐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又要把握時代發(fā)展的階段性,既要貫徹新發(fā)展理念的要求,緊緊抓住國內外環(huán)境深刻變化帶來的新機遇,又要進一步開拓新格局,準備迎接一系列新挑戰(zhàn),確保我國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就要求我們保持戰(zhàn)略定力,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統籌推進“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有效應對重大挑成、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進行偉大斗爭。
從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我們最為緊要的是發(fā)揮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優(yōu)勢,提高國際文化軟實力、話語權。大量歷史事實表明:“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7]7“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國家的發(fā)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進程,也是價值理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進程。”[17]198理論界有人甚至斷言,21 世紀將是文化的世紀,國家、地區(qū)之間10年比的是經濟,50年比的是制度,100年比的是文化。從世界發(fā)展的跡象和趨勢看,從一定意義上說誰占領了文化發(fā)展制高點,誰擁有了強大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從實際存在著的問題出發(fā)去構建解決問題的基本內涵和邏輯架構,是我們黨思想理論創(chuàng)新的基本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創(chuàng)立的新時代傳統文化觀也是這樣。他認為構建這樣一個思想體系,首要的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和方法論,克服歷史虛無主義、復古主義、全盤西化等錯誤傾向,并與之劃清界限,堅定不移地開展斗爭;要針對人們對我國傳統文化仍然存在的分歧,講清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fā)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chuàng)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增強文化和價值自信;明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懂得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當今中國和世界文化競爭中的歷史地位和重大作用。在這里最緊要的是弄清楚以下四個要點:
1.明確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定位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精神家園。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民族基因。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賦予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包含著許多人類文明的生存智慧。從古至今,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不僅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漢字文化圈”的核心主體,還對歐洲、中東、中亞、拉美諸國諸民族產生過重大影響。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在16 世紀之前,一直處于世界領先位置。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活字印刷,通過蒙古人和阿拉伯人傳到西方后,起到了開啟近代文明先河的革命作用。英國哲學家培根在《新工具》一書指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東西已經改變了世界面貌。第一種在文字上,第二種在戰(zhàn)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由于又引起了無數的變化。這種變化如此之大,以至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宗教派別,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文明在人類的事業(yè)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瘪R克思精辟地指出:“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fā)明?;鹚幇羊T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世界市場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新教工具??偟膩碚f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的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18]427中國倫理觀、哲學、政治理想對歐洲啟蒙主義產生過不可忽視的作用。法國思想家伏爾泰非常推崇孔子。把孔子的畫像,題上四句頌詩:“子所言者唯理性,實乃賢者非先知;天下不惑心則明,國人世人皆篤信”,掛在自己的書房,并認為“世界的歷史始于中國”。德國古典哲學大師黑格爾認為,“歷史必須從中華帝國說起”。英國哲學家羅素說,“中國至高無上的倫理品質中的一些東西,現代世界極為需要”,“若能夠被全世界采納,世界上肯定比現在有更多的歡樂祥和”。1988 年,75 位諾貝爾獎得主集會商討如何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難題,反復研討,最終得出結論:“如果人類要在21 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爆F在,國際上不斷出現“中華文化熱”、“孔子熱”,探討中華文化時代價值的學者日益增多。這都表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對中國和世界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梁啟超早就說過:“凡一國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國民獨具之特質,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風俗習慣,文學美術,皆為一種獨特之精神?!保?0]9習近平更是明確指出:“中國是有著悠久文明的國家。在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中華文明是沒有中斷、延續(xù)發(fā)展至今的文明,已經有五千多年歷史了。……中國人獨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讓中國人具有很強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保?1]98歷史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但總會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出現在當今人們的生活之中?!爸腥A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薄拔覀兩鵀橹袊?,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薄爸腥A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拔覀儧Q不可拋棄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恰恰相反,我們要很好傳承和弘揚,因為這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丟了這個‘根’和‘魂’,就沒有根基了。”[22]33
2.系統闡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觀的時代價值
“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fā)。對待傳統文化中適合于調理社會關系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我們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fā)揚,賦予其新的涵義?!保?9]賦予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以時代價值,是習近平新時代傳統文化觀最為重大的任務,也是其基本內涵和主要框架。習近平總書記從諸多方面入手、破題,得出了好些重大共識。
一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可以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要有獨立的中國精神,重塑民族自信,共同凝聚中國夢?!耙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17]3-4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fā)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fā)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先人們早就向往人們的物質生活充實無憂、道德境界充分升華的大同世界。中國文化歷來把人的精神生活納入人生和社會理想之中。所以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fā)展過程。隨著中國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中華文明也必將順應時代發(fā)展煥發(fā)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17]106實現中國夢,要求我們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始終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作為極為重要的戰(zhàn)略任務來抓。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凝聚和打造強大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
二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可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植根沃土?!皩崿F中國夢必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 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 多年的持續(xù)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fā)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保?3]39-40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矢志不渝,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汲取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有益養(yǎng)分,持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走出了一條令國人振奮、世界矚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這條道路形成和發(fā)展的風雨歷程中,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中,成為中華民族的力量之源、情感之源、動力之源和信心之源,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不可或缺的文化土壤,成為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理論源泉和制度保障。在當代中國,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博大精深、豐富深刻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觀念、治國理政資源,能為我國走向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可貴滋養(yǎng),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沃土。
三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可以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倫理道德建設提供重要源泉?!皻v史和現實都表明,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wěn)定噐,能否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系社會和諧穩(wěn)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保?7]106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要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具體實踐相契合,還要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不斷汲取營養(yǎng)。深入挖掘和闡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的價值特性與中華民族的文化特性融匯于一體。黨的十八大確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愛,傳承著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寄托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載著我們每個人的美好愿景?!保?7]115從框架建構、價值內涵和體系、倫理道德、人文精神等方面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借鑒并吸收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根本”和“靈魂”。正如習近平指出的:“中國古代歷來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某種角度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個人層面的要求,齊家是社會層面的要求,治國平天下是國家層面的要求。我們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融為一體,既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保?7]114從語言文字上看,也較多地運用了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話語來表達,實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形成這樣的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提升全民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人們自覺接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有利于引領和整合社會多樣化思潮,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進步;有利于應對西方反動勢力妄圖“西化”“分化”中國的圖謀,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新勝利。
四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可以為新時代治國理政提供重要資源。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傳統歷史文化、社會性質、經濟發(fā)展水平決定的。經幾千年的歷史演進,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朝廷制度、郡縣制度、土地制度、稅收制度、科舉制度、監(jiān)察制度、軍事制度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受到了周邊國家和民族的稱贊和效仿。在這些制度的形成和發(fā)展中,我們的先人創(chuàng)造了關于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六和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統;德主刑輔、教化育人的德治主張;民貴君輕、政在養(yǎng)民的民本思想;等貴賤均貧富、損有余補不足的平等觀念;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正義追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賢、選賢與能的用人標準;周雖舊邦、其命唯新的改革精神;親仁善邦、協和萬邦的外交之道;以和為貴、好戰(zhàn)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其中的精畢,既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代治國理政可資汲取和借鑒的重要資源。我們將這些豐富重要的資源同當今實踐需要和時代要求相契合,更易于扎根中華大地,開花結果,形成巨大的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凝聚力。
五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可以為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提供有益啟示。當今世界,人類文明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特別是物質的極大豐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突出的難題,比如,貧富差距持續(xù)擴大,物欲追求奢華無度,個人主義惡性膨脹,社會誠信不斷消減,倫理道德每況愈下,人與自然關系日趨緊張,等等。要解決這些難題,不僅需要運用人類今天發(fā)現和發(fā)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運用人類歷史上積累和儲存的智慧和力量?!笆澜缟弦恍┯凶R之士認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比如,關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關于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關于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關于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的思想,關于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關于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關于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關于經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實踐的思想,關于集思廣益、博施眾利、群策群力的思想,關于仁者愛人、以德立人的思想,關于以誠待人、講信修睦的思想,關于清廉從政、勤勉奉公的思想,關于儉約自守、力戒奢華的思想,關于中和、泰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諧相處的思想,關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梢詾楫敶祟惷媾R的難題提供有益啟示。”[19]
3.對中華傳統文化重大意義、主要特點、基本歷史分期以及核心思想提出了創(chuàng)新性的見解
幾千年來的中華傳統文化究竟有何重大意義、主要特點,應該做出怎樣的歷史分期。這是我國歷史學者長期爭議不休的學術問題,各有各的看法,意見不一。大體而言,有三段說,四段說、五段說、六段說、八段說等觀點。習近平依據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從世界視野、宏觀整體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華民族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記載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建設家園的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chuàng)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重要滋養(yǎng)。中華文明,不僅對中國發(fā)展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作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大體經歷了中國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兩漢經學興盛、魏晉南北朝玄學流行、隋唐儒釋道并立、宋明理學發(fā)展等幾個歷史時期。從這綿延2000 多年之久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既對立又統一,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借鑒,雖然儒家思想長期居于主導地位,但始終和其他學說處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都是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的,都是順應中國社會發(fā)展和時代前進的要求而不斷發(fā)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長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都堅持經世致用原則,注重發(fā)揮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對個人、社會的教化同對國家的治理結合起來,達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目的?!保?9]習近平提出的這些看法,為理論界深入研討這些問題,形成共識,大有裨益。
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在5000 多年的文明發(fā)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國代代相傳,深深植根于中國人的精神中,深深體現在中國人的行為上?!保?1]106-107有些學者以為,習近平在這里表述的“和”,即和合、和諧、中和,實質上就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核心思想或精髓的概括,體現出“貴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的寬容品格。這一以“和”為核心的思想,博大精深,蘊涵廣泛,引人深思,值得我們理論學術界反復切磋,形成新時代的新成果。
4.科學闡述對待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和基本方針
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與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傳統文化作出重要論述,為我們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指明了方向。
一是有揚棄的繼承?!皞鹘y文化在其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會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這就要求人們在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時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進行正確取舍,而不能一股腦兒都拿到今天來照套照用。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保?9]這就明確了我們黨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基本方針,是“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坝需b別”就是要對傳統文化進行科學分析,對有益的東西、好的東西予以繼承和發(fā)揚,對負面的、不好的東西加以抵御和克服,而不能采取全盤接受或者全盤拋棄的絕對主義態(tài)度?!坝袚P棄”是在經過分析鑒別的基礎上,剔除其過時落后的糟粕后,積極繼承吸收其合理優(yōu)秀的成分?!皩Υ嬖诤侠韮群恕⒂志哂信f時代要素的內容,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明顯不符合當今時代要求的內容,要加以揚棄?!?/p>
二是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轉化?!昂霌P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1]57“創(chuàng)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皠?chuàng)新性發(fā)展”,就是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三是強化挖掘和闡發(fā)?!耙訌妼χ腥A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f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薄耙獓@我國和世界發(fā)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1]228同時要“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chuàng)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保?5]34還要重視對“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藉里的文字”等古代典籍以及承載了民族精神的文化遺產、歷史文物的保護和整理。善于把悠久歷史、厚重文化以文字、圖片、實物、影像等多種形式保存和展示出來。
“雙百”方針,“是繁榮發(fā)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方針。要提倡理論創(chuàng)新和知識創(chuàng)新,鼓勵大膽探索,開展平等、健康、活潑和充分說理的學術爭鳴,活躍學術空氣。要堅持和發(fā)揚學術民主,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不同風格學派相互切磋、平等討論。要正確區(qū)分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不要把一般的學術問題當成政治問題,也不要把政治問題當作一般的學術問題,既反對打著學術研究旗號從事違背學術道德、違反憲法法律的假學術行為,也反對把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混淆起來,用解決政治問題的辦法對待學術問題的簡單化做法。”[1]239
要認真貫徹執(zhí)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把優(yōu)秀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滋養(yǎng)文藝創(chuàng)作,融入生產生活,大力宣講推廣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閱讀各類傳統經典;各級各類學校要增加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比重;要積極運用傳統的節(jié)日儀式等弘揚傳統文化。讓14 億人的每一份子都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
“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要堅守文藝的審美理想,保持文藝的獨立價值,合理設置反映市場接受程度的發(fā)行量、收視率、點擊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標,既不能忽視和否定這些指標,又不把這些指標絕對化,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北仨毎焉鐣б娣旁谑孜唬瑫r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