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澤,黎進雪,武 運*,黃文書,喬 丹,陳衛(wèi)林,王妍凌,尹麗萍,陳新軍,黨國芳,方川川
(1.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 食品科學與藥學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2.新疆中信國安葡萄酒業(yè)有限公司,新疆 昌吉 832299)
新疆葡萄酒產(chǎn)能過剩,脫醇葡萄酒、葡萄烈酒的消費群體日益增加,脫醇葡萄酒是用葡萄原料經(jīng)發(fā)酵后,采用特殊加工方式加工而成的酒精度低于0.5%vol的葡萄酒,葡萄烈酒是以葡萄或葡萄汁為原料經(jīng)過發(fā)酵、蒸餾、貯藏而制成的一種酒精飲料。高年發(fā)等[1]采用分子蒸餾法將葡萄酒進行加工制成脫醇葡萄酒及酒精。但對脫醇葡萄酒、葡萄烈酒的安全性并未進行研究。
葡萄酒在發(fā)酵過程中可能會產(chǎn)生氨基甲酸乙酯,這種物質(zhì)可以導致肺癌、肝癌、淋巴癌等致命性疾病[2-4]。赭曲霉毒素A含量高低主要與葡萄原料是否被真菌感染有關,葡萄原料從種植到生長再到采摘運輸都要十分注意[5-6]。生物胺是一種低分子質(zhì)量的有機化合物,是植物的內(nèi)源性物質(zhì),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一定濃度下,生物胺可能會導致頭痛、皮膚刺激、心跳加快、高血壓和低血壓、嘔吐和神經(jīng)障礙[7-9]。
反滲透、滲透蒸餾、滲透汽化等膜工藝可以獲得低度葡萄酒。這些過程可以在低溫下進行,將對葡萄酒的熱影響降至最低,然而,在滲透蒸餾過程中,水不斷添加到滯留物中,這是歐盟委員會法規(guī)嚴格禁止的。滲透汽化法通過膜的選擇透過性達到料液分離。組分的分離基于單個組分通過膜的傳輸速率的差異,可以用溶液擴散模型來解釋[10-11]。
滲透汽化是一種新型的膜分離技術。按功能分滲透汽化膜有親水膜和親有機物膜,大部分葡萄酒行業(yè)生產(chǎn)脫醇葡萄酒的是親有機物膜[12]。CARTWRIGHT P等[14]在實驗室規(guī)模上研究了滲透蒸發(fā)法從石榴汁中回收揮發(fā)性芳香化合物[13]。滲透汽化生產(chǎn)脫醇酒和葡萄烈酒具有許多優(yōu)點,例如高選擇性、低操作溫度和最小的芳香化合物損失。此外,它產(chǎn)生的廢料要少得多。
為保證滲透汽化膜生產(chǎn)脫醇葡萄酒、葡萄烈酒的安全性,本研究主要檢測干紅葡萄酒原酒、一級6 h、9 h、12 h停留液(脫醇葡萄酒樣品)、二級6 h、9 h、12 h滲透液(葡萄烈酒樣品)中氨基甲酸乙酯、赭曲霉毒素A、生物胺、甲醇等安全性指標,探究脫醇過程中脫醇葡萄酒、葡萄烈酒各安全性指標的變化,探究其變化趨勢,為提升脫醇葡萄酒、葡萄烈酒的安全性提供理論依據(jù)。
干紅葡萄酒(100%赤霞珠釀造):新疆中信國安葡萄酒業(yè)有限公司;D5-氨基甲酸乙酯標準品(純度>98%)、氨基甲酸乙酯標準品(分析純):北京安捷飛科技有限公司;組胺鹽酸鹽、β-苯乙胺鹽酸鹽、酪胺鹽酸鹽、腐胺鹽酸鹽、尸胺鹽酸鹽、色胺鹽酸鹽、亞精胺鹽酸鹽、章魚胺鹽酸鹽、1,7-二氨基庚烷和精胺鹽酸鹽(均為分析純):上海純優(yōu)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叔戊醇(分析純):山東省越興化工有限公司;赭曲霉毒素A(分析純):上海飛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商用復合膜:中國南京久思高科技公司;himadzu GCMS-TQ8040NX島津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Shimadzu LC40島津高效液相色譜儀、ShimadzuGC-2030島津氣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
1.3.1 滲透汽化法制備脫醇酒
滲透汽化法制備脫醇酒工藝流程如下:
第一階段:利用PDMS分離膜,將赤霞珠干紅原酒在合適的溫度和分離時間條件下進行分離,酒精、部分水及揮發(fā)性香氣成分透過膜富集,在低真空狀態(tài)下汽化,通過冷凝收集得到酒精度明顯提升的滲透液,未透過膜的一側原料,酒精度不斷降低,葡萄中的酚類物質(zhì)、有機酸等被濃縮,最終可制得酒精度在0.5%vol以下的脫醇酒基酒(一級停留液)。進料溫度:45 ℃;運行時間:12 h;原料循環(huán)泵流量為48 m3/h;膜上游側原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壓力≤0.3 MPa;膜下游真空系統(tǒng)壓力為5 kPa;載冷劑溫度:-15~-10 ℃。
第二階段:繼續(xù)利用分離膜,對第一階段的滲透液進行分離,未透過膜的一側得到酒精度在1.0%vol以下的脫醇液,膜的透過側最終富集得到高酒精度的葡萄烈酒(二級滲透液)。進料溫度:45 ℃;運行時間:12 h;原料循環(huán)泵流量為20 m3/h;膜上游側原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壓力≤0.3 MPa;膜下游真空系統(tǒng)壓力為2 kPa;載冷劑溫度:-15~-10 ℃。
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6 h、9 h、12 h分別取樣留作備用。
1.3.2 安全性指標檢測
分別測定第一階段6 h、9 h、12 h停留液和第二階段6 h、9 h、12 h滲透液中氨基甲酸乙酯、生物胺、甲醇、赭曲霉毒素A以及Fe3+、Cu2+的含量。
(1)氨基甲酸乙酯的檢測
采用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法測定:SH-Rtx-Wax色譜柱(30 m×0.25 mm,0.25 μm),進樣量1 μL,柱溫為開始55 ℃,持續(xù)1.5 min,逐漸提升到180 ℃,系統(tǒng)運行平穩(wěn)后,溫度提升到240 ℃;流速0.8 mL/min。進樣口溫度215 ℃;載氣為高純度氦氣(He)(純度≥99.999%)。
(2)生物胺的檢測
采用液相色譜法測定:色譜柱為C18柱(250 mm×4.6mm,5 μm),檢測波長254 nm,進樣量20 μL,柱溫35 ℃,流動相A為90%乙腈、10%(含0.1%乙酸的0.01 mol/L乙酸銨溶液),流動相B為10%乙腈、90%(含0.1%乙酸的0.01 mol/L乙酸銨溶液),流速0.8 mL/min。
(3)甲醇的測定
采用液相色譜法測定:HJ-FFAP色譜柱(30 m×0.32 mm,0.5 μm),載氣流量1.0 mL/min,進樣量10 μL,色譜柱溫度為初溫35 ℃,保持1 min,以4.0 ℃/min升到125 ℃,以20 ℃/min升到195 ℃,保持5 min;檢測器溫度245 ℃,進樣口溫度245 ℃,分流比:20∶1。
(4)赭曲霉毒素A的檢測
采用液相色譜法測定:Agilent TC-C18色譜柱(145 mm×4.5 mm,5 μm),檢測波長222 nm,激發(fā)波長325 nm,發(fā)射波長455 nm;進樣量10 μL,柱溫30 ℃。
(5)Fe3+、Cu2+檢測法
采用莫燕霞等[15]的檢測方法。
1.3.3 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Excel 2016、SPSS Statistics 26.0、Origin9.5.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3種樣品的基本理化指標見表1。由表1可知,脫醇葡萄酒的總糖含量較干紅葡萄酒原酒顯著上升(P<0.05),總酸含量較干紅葡萄酒原酒顯著上升(P<0.05),pH較干紅葡萄酒原酒顯著下降(P<0.05),酒精度較干紅葡萄酒原酒顯著下降(P<0.05),葡萄烈酒總酸含量較干紅葡萄酒原酒顯著下降(P<0.05),pH較干紅葡萄酒原酒顯著上升(P<0.05),酒精度較干紅葡萄酒原酒顯著上升(P<0.05),因為PDMS膜對酒精的透過率較高、對酸類物質(zhì)的透過率較低,因此在脫醇葡萄酒中酸度較高、酒精度較低,在葡萄烈酒中酸度較低、酒精度較高。
表1 3種酒樣的基本理化指標Table 1 Basic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of three wine samples
本研究所采用貯藏一年的干紅葡萄酒原酒酒樣,測定不同時間段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變化,結果見圖2。
由圖2可知,在一級系統(tǒng)中,一級6 h、9 h、12 h停留液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呈上升趨勢,上升幅度較小,在二級系統(tǒng)中隨著樣品酒精度的不斷提高,二級6 h、9 h、12 h滲透液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呈下降趨勢,這說明了PDMS復合膜對氨基甲酸乙酯的透過率極低。國際規(guī)定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濃度不得超過20 μg/L,其他國家也制訂了相應標準限量:德國和法國規(guī)定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不得超過30 μg/L和15 μg/L[16-17],本研究中脫醇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小于4 μg/L,葡萄烈酒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小于1 μg/L,均遠低于以上幾種標準。
圖2 經(jīng)滲透膜處理不同階段酒樣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變化趨勢Fig.2 Change trend of urethane content in wine samples of different stages with permeable membrane treatment
在葡萄汁還未發(fā)酵時,甲胺、已胺、苯乙胺等物質(zhì)就存在于葡萄汁中。在一次發(fā)酵過程中這些物質(zhì)可被微生物降解,在二次發(fā)酵中乳酸菌將葡萄酒中的氨基酸脫羧,在這個過程中會產(chǎn)生組胺、酪胺、腐胺等生物胺,其中組胺、酪胺對人體健康有較大傷害。在酒類飲品中,由于乙醇可以抑制酶對生物胺的解毒作用,國家及葡萄酒企業(yè)對葡萄酒中生物胺的監(jiān)管力度越來越大[18-21]。該研究對經(jīng)滲透膜處理的不同階段酒樣的生物胺含量進行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階段酒樣中的生物胺含量Table 2 Bioamines contents in wine samples of different stages mg/L
由表2可知,在二級系統(tǒng)中,只有二級6 h滲透液含有微量的色胺與苯乙胺,不含有其他種類的生物胺,在一級系統(tǒng)中,一級6 h、9 h、12 h停留液生物胺總量逐漸上升,在干紅葡萄酒原酒中腐胺、尸胺含量分別為4.80 mg/L、1.67mg/L,在脫醇葡萄酒中腐胺、尸胺含量分別為15.19 mg/L、4.47 mg/L,干紅葡萄酒原酒中的酪胺、苯乙胺、組胺含量分別為0.33 mg/L、1.11 mg/L、1.77 mg/L,脫醇葡萄酒中酪胺、苯乙胺、組胺含量分別為2.72 mg/L、3.22 mg/L、4.70 mg/L,大部分生物胺都保留在脫醇葡萄酒中,葡萄烈酒中的生物胺的含量基本趨于零,這可能是由于生物胺屬于大分子物質(zhì),PDMS膜對生物胺的透過率極低。
赭曲霉毒素是霉菌中某些曲霉屬和青霉屬菌種產(chǎn)生的有毒代謝產(chǎn)物,其中,赭曲霉毒素A是最常見且毒性最大的,對人類和動物健康影響極大[22],經(jīng)滲透膜處理的不同階段酒樣中赭曲霉毒素A含量的測定結果見圖3。
圖3 不同階段酒樣中赭曲霉毒素A含量變化趨勢Fig.3 Variation trend of ochrechrotoxin A content in wine samples at different stages
由圖3可知,相較于干紅葡萄酒原酒中的赭曲霉毒素A含量,脫醇葡萄酒中的赭曲霉毒素A含量在脫醇6 h、9 h到完全脫醇呈上升趨勢,脫醇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含量最多,但含量未超過0.6 mL/L。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2761—2017《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赭曲霉毒素A限量標準定為2 μg/kg[23],本研究中脫醇葡萄酒的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較原酒有所提升但均小于0.6 μg/kg,葡萄烈酒中的赭曲霉毒素含量處于0.1 μg/kg左右,均遠低于相關標準。
甲醇是葡萄酒中的有害物質(zhì),人體攝入過量甲醇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在蒸餾酒中的甲醇含量較高,GB/T 15037—2006《葡萄酒》對紅葡萄酒中甲醇限量有明確要求,含量≤400 mg/L,GB 2757—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蒸餾酒及其配制酒》規(guī)定了蒸餾酒中的甲醇含量≤2 g/L[24-26]。經(jīng)滲透膜處理的不同階段酒樣中甲醇含量的變化趨勢見圖4。
由圖4可知,相較于干紅葡萄酒原酒中的甲醇含量,一級停留液中的甲醇含量呈逐漸下降趨勢,脫醇完成的脫醇葡萄酒樣品甲醇含量最低,在二級系統(tǒng)中二級滲透液中的甲醇含量呈上升趨勢,富集結束的葡萄烈酒樣品甲醇含量最高,但遠低于國家相關規(guī)定。葡萄烈酒中甲醇含量較高可能是因為甲醇的分子質(zhì)量較小,沸點較低,在滲透汽化的過程中大部分都透過PDMS膜進入到葡萄烈酒樣品中,所以導致二級滲透液中甲醇含量逐漸升高,為進一步降低葡萄烈酒中的甲醇含量,可在干紅葡萄酒原酒釀造的過程中使用降甲醇果膠酶,在源頭將甲醇含量降低。
圖4 不同階段酒樣中甲醇含量變化趨勢Fig.4 Variation trend of methanol content in wine samples at different stages
GB/T 15037—2006《葡萄酒》[24]對Fe3+及Cu2+有明確要求,F(xiàn)e3+應小于8 mg/L,Cu2+應小于1 mg/L。當Fe3+含量大于8 mg/L,會引起葡萄酒的鐵破敗病;當Cu2+含量高于1 mg/L時,酒體可能會出現(xiàn)銅性混濁,影響酵母的活動并降低葡萄酒的質(zhì)量[23]。酒處理過程中鐵離子及銅離子含量的變化結果見圖5。
圖5 不同階段酒樣中鐵離子及銅離子含量變化趨勢Fig.5 Variation trend of iron ion and copper ion content in wine samples at different stages
由圖5可知,干紅葡萄酒原酒中Fe3+含量遠小于8 mg/L,Cu2+遠小于1 mg/L,在一級系統(tǒng)中,脫醇結束的脫醇葡萄酒中的Fe3+、Cu2+含量相較于原酒有所提升,在二級系統(tǒng)中,二級6 h、9 h、12 h滲透液Fe3+、Cu2+含量下降。由于Fe3+、Cu2+在原酒中含量較低,在脫醇過程中還有部分進入PDMS膜的孔徑中,所以在脫醇葡萄酒中Fe3+、Cu2+含量提升不明顯,在葡萄烈酒中幾乎無Fe3+、Cu2+含量,說明PDMS膜對Fe3+、Cu2+透過率極低。
在脫醇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赭曲霉毒素A、生物胺、Fe3+、Cu2+均少量上升,甲醇含量呈下降趨勢,在葡萄烈酒中氨基甲酸乙酯、赭曲霉毒素A、生物胺、Fe3+、Cu2+均有所下降,甲醇含量呈上升趨勢,但所有指標均符合相關標準,說明PDMS復合膜對氨基甲酸乙酯、赭曲霉毒素A、生物胺、Fe3+、Cu2+透過率較低,對甲醇透過率較高,在保證脫醇葡萄酒的品質(zhì)及安全性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了葡萄烈酒中的有害物質(zhì)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