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靖
(菏澤市牡丹區(qū)李村鎮(zhèn)農業(yè)農村服務中心,山東菏澤 274038)
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種植玉米時也涌現出更多的機械化手段,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玉米的產量。但隨之凸顯出來的就是玉米種植中的病蟲害,就目前看來,我國的玉米種植中病蟲害的防治研究還有待提高,解決病蟲害問題刻不容緩。只有積極尋找病蟲害問題的防治方法,并大力推廣普及,才會實現玉米豐產。
首先,山東位于沿海,地勢相對平緩,土壤肥沃,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因此具有相對豐富的降水量,陽光照射也非常充足,這些都是有利于玉米種植的條件,也是山東省玉米種植面積較廣的原因。但這些有助于玉米種植的因素也成了助長害蟲、細菌繁殖的環(huán)境,導致種植期間病蟲害頻發(fā)。其次,種植者常常因不斷滋生的病蟲害問題而肆意噴灑農藥,對農藥的使用存有一定的盲目性。過度使用農藥使得原本富含肥力和營養(yǎng)物質的土壤變得貧瘠,從而導致玉米減產。再者,我國很重玉米研究項目,由于種植者對所種玉米品種的頻繁更迭,造成了多種病蟲害交叉的問題,導致病蟲害治理難度系數高。最后,田間管理的缺乏也為病蟲害問題的發(fā)生提供了溫床。種植者沒有運用科學的、系統的、有針對性的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進行及時有效的合理控制,使得玉米種植中的病蟲害問題不斷惡化。
在玉米種植中,大斑病的產生較為廣泛,感染了玉米大斑病的玉米植株,會在玉米植株的下半部分出現斑點,如果不能進行及時的救治,則斑點面積會往外擴張,并從植株下部向植株上部傳染,久而久之,植株就會發(fā)霉腐爛,從而影響玉米作物的產量。另外,大斑病的發(fā)生與氣候也有密切聯系,通過研究發(fā)現,在溫度達到20~25℃時,濕度在90%以上時,玉米大斑病的傳播最為迅速,如果此時大雨連綿,則會加速病毒擴張。對于此類疾病的防治,需要從基礎做起,在施肥中,使用微生物以及有機肥料為主,嚴格控制含氮類花費的使用量。在玉米苗期,可以將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進行噴灑,以增加植株的抵抗力。在6月中旬,此時大斑病發(fā)病率高,需要使用抑菌克藥物進行噴灑,使用16.67 g/667m2并兌水30 kg,間隔10~15天噴灑一次。也可以使用90%的戴森錳500倍液或者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霧,每周噴灑一次。
玉米絲黑穗病又被稱為啞玉米、烏米并,是由一種叫做黑粉菌的細菌引起。此類疾病主要發(fā)生在玉米苗期,病菌通過侵染玉米種子產生威脅。玉米絲黑穗病的主要表現為在玉米葉子上產生1~4條顏色明顯的條紋,條紋呈現黃白色。有些葉子也會呈現暗綠色,并且葉子會變厚,向上挺立生長,使玉米看上去呈現筍狀。該類疾病與種植條件密切相關,如果土壤濕度達到20℃,并且含水量達到20%~40%,此時疾病的致病細菌就會大量滋生。在此類疾病的防治中,需要做好環(huán)境選擇,避免連續(xù)多年在同一地塊種植玉米,同時,加強玉米種子管理,選取優(yōu)質、抗病性強的玉米種子進行種植。并在種植之前,使用藥物對種子進行攪拌,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是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以及甲基托布津,在攪拌完成之后,還可以使用5氯硝基苯對種植地塊進行消毒工作。
玉米青枯病又被稱為玉米莖基腐病,對于玉米的頸部與根部造成損害,此類疾病危害巨大,嚴重的可使玉米損失率超過30%,嚴重危害農作物的經濟收益。青枯病一旦發(fā)生,會在短時間內使玉米植株枯萎,一般需要經歷5~8天,嚴重的2~3天就會呈現明顯發(fā)病癥狀。青枯病的發(fā)病與氣候以及玉米品種有很大關系,對于玉米青枯病的防治,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輪作制度,與花生、紅薯、大豆等進行輪作,并及時清理田間的不利因素。在玉米收獲之后,做好土壤翻耕工作,以減弱病毒的殘留。另外,如果發(fā)現玉米感染了青枯病,需要第一時間進行救治,可以使用58%的瑞毒霉新粉劑600倍液或者使用25%的葉枯靈進行噴霧防治。
玉米螟是一種廣泛流行的玉米病害,其通過玉米螟幼蟲西施玉米葉片養(yǎng)分或者啃食玉米的雄穗,使玉米養(yǎng)分不足,從而降低玉米產量與質量。對于玉米螟的防治,需要在冬季或者早春階段,趕在幼蟲復蘇化蛹之前,使用白僵菌粉劑對玉米秸稈進行噴灑。使用量為50~100 g/m3。另外,還可以使用高壓汞燈進行殺蟲工作。除此之外,通過在田間釋放赤眼蜂也是有效的方法,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敵,可以有效消滅玉米螟幼蟲以及成蟲,提升玉米產量,增加農民經濟收益。
山東省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決定了玉米種植的優(yōu)勢,但發(fā)生病蟲害不可避免,盡管我國對于玉米的相關科研技術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對于玉米的病蟲害問題,我們仍未找到一條能徹底解決問題的途徑。
一方面,對于玉米本身來說,抵抗性較低就會產生部分病變,一般常見的病癥有以下幾種。例如,由于玉米的抗變異性和抗病能力較低,就很可能感染黑穗病。黑穗病是在所有玉米的病害中較為嚴重的一種,一般發(fā)生于玉米幼苗時期,主要的患病處是在玉米的花和果穗上,這種病破壞性極強,一旦出現病變就會使玉米顆粒無收。還有一種先發(fā)于玉米葉片處的大斑病,若發(fā)現較晚則會逐漸擴散到整片葉子的苞葉、葉梢等部位。玉米感染大斑病后,玉米的葉片上就會出現灰色小斑點,如果不及時處理,灰色小點就會擴散至四周,慢慢發(fā)展成黃褐色的大斑點,甚至可能在空氣潮濕的情況下在發(fā)病區(qū)域產生霉狀物[1]。想要防治玉米感染大斑病也要選擇抵抗能力較高的玉米品種,并且在耕種時對土壤進行徹底的翻耕,以減少土壤中的病菌含量。再者,銹病也是常發(fā)于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病害之一,目前對于這些病害的防治手段就是培育抗病能力強的玉米品種。為了防止這一現象,讓農作物擁有進一步強效的抗病能力,就要盡快開展有關玉米品種的相關研究工作,培育更優(yōu)質的玉米品種。當地的農業(yè)部門要根據山東省的自然環(huán)境地理特征,培育更加優(yōu)越的玉米品種,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提高玉米的產量,力圖從根本上徹底解決玉米種植的病蟲害問題。
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頻繁種植不同種類的玉米。不同品種的玉米,其易受侵襲的病蟲害類型也不盡相同。屢屢更換不同品種的玉米,極易造成多種病蟲害同時發(fā)生,甚至產生交叉,導致防治病蟲害的工作難度系數直線上升。
所謂化學防治就是利用藥劑防治病蟲害,根據不同的病蟲害調配出相對應的藥劑驅除病蟲害。玉米品種不可能隨時更換,因此進行化學防治能更有效的防治病蟲害。例如,在病害方面,為了防治感染性極強的黑粉病,除了選擇抗黑粉病的玉米品種,還可以加入粉銹寧這種化學藥劑降低玉米感染黑粉病的幾率。玉米發(fā)生黑粉病是因為感染了黑粉菌,種植者應在播種前用粉銹寧攪拌進玉米種子中,能有效降低玉米的發(fā)病率。另一種玉米的病害還有紋枯病,患病玉米會因感染真菌而在玉米葉上出現黑色的紋路,影響玉米進行光合作用,吸收養(yǎng)分和水分。治療紋枯病就要使用多菌靈、井岡霉素等直接噴在玉米患處防止其擴散,農藥的噴灑頻率要根據此病的嚴重程度來調整,做好定期對玉米患病處噴灑農藥。在紋枯病的防治方面,需將患病玉米浸泡在升汞溶液中,防止紋枯病二次擴散,并且進行適當的翻土,使干燥的熱空氣盡可能地流入土壤里,從而達到對患有紋枯病的玉米干熱消毒的目的[2]。
蟲害方面,對玉米產生最大危害的害蟲之一是蚜蟲,體積小,繁殖能力較強,往往能損害大面積的玉米。可以直接噴射蚜螨清乳油或蚜虱凈來清除害蟲,或者在玉米的心葉期時將辛硫磷顆粒劑灑在玉米的心葉里,或者用敵敵畏等藥物進行防治。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為了徹底解決病蟲害問題而長時間的大量噴灑農藥,會使玉米遭受的病蟲害問題變得更嚴重。種植者的誤用、濫用農藥會讓害蟲和細菌產生抗藥性,反而加快了病蟲害的蔓延速度。所以適當的進行化學防治,輔以物理防治,兩相結合,才真正有利于驅除玉米種植中的病蟲害。
為了避免出現過度化學防治污染土壤,降低土壤活性,和部分害蟲細菌增強抗藥性的情況,適當的物理防治也很重要。對玉米破壞性最強的蟲害之一就是玉米螟,如果直接噴灑殺蟲劑可能會大大增強螟蟲的抗藥性,所以應主要通過物理方法進行防治。螟蟲的幼蟲常寄生在玉米的雌蕊花絲中,以嫩苞葉和玉米粒為食,若放肆螟蟲的繁衍,遭受啃食的玉米極易折斷,嚴重影響玉米產量。針對這種情況可以人工養(yǎng)殖螟蟲的天敵,即赤眼蜂。在螟蟲繁殖期定點投入赤眼蜂防止螟蟲的繁殖,從而提高玉米的產量。針對害蟲有目的的養(yǎng)殖其天敵,有針對性的定時定點防治,養(yǎng)殖赤眼蜂對付螟蟲,養(yǎng)殖瓢蟲、食蚜蠅對付蚜蟲等等,都可以有效解決玉米種植中的病蟲害問題[3]。
再者,還可以研究害蟲的習性,引誘害蟲聚集,進行統一滅殺。在害蟲的成蟲期,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在夜間開亮燈吸引害蟲聚集?;蛘呃煤οx對于顏色的敏感性,在田間設置亮色的粘板。比如防治玉米黏蟲時,可以利用其對味道的敏感性,在田間放置裝有糖醋混合液體的容器誘捕黏蟲再統一滅殺。相比于化學防治的強破壞力,物理防治更能保護環(huán)境和土壤。
除了生物防治,還需要加強田間管理。定期進行除草工作,減少田地間的雜草相當于減少害蟲的生存空間,這是預防病蟲害的強力手段。在播種的前一周,選擇在晴天時向田間噴灑兌好的除草劑,能適當增強除草劑的效果。在玉米生長過程中,也要適當的人工除草,這樣才能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發(fā)生。例如,在玉米螟幼蟲時期,直接燒毀減少幼蟲數量,在每年的四月份前直接處理掉秸稈以防止玉米螟羽化,進而減小危害。
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對玉米進行適當的松土和施肥等工作,保證玉米植株能得到良好生長的環(huán)境,可阻止細菌害蟲的生殖繁衍,這些工作都離不開專業(yè)人員的指導進行。但如今,我國仍然缺少農業(yè)種植方面的人才,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喜愛從事農業(yè)相關工作的年輕人較少。另一方面,許多種植工作仍主要憑借著經驗進行,在玉米種植過程中依舊缺少具有專業(yè)性的農業(yè)指導,導致玉米種植中的病蟲害問題遲遲得不到徹底解決,對玉米種植工作的影響非常大。所以,針對玉米種植中的病蟲害問題,有關部門應該配備專業(yè)的研究人士進行團隊建設,同時要組織專業(yè)人員專門研究玉米種植的病蟲害問題。例如,有效阻止蚜蟲的范圍擴散可以使用科學的施肥方式。先陸續(xù)播撒防治蚜蟲的藥粉和基肥,增強土壤肥力的同時還防止蚜蟲破壞玉米根莖。之后在玉米生長至拔節(jié)期到孕穗期的階段定期進行多次追肥,保證玉米能在此期間補充大量的養(yǎng)分。最后,待玉米發(fā)育完全后,要在玉米周圍大量噴灑混有適量驅蟲藥劑的氮、磷、鉀肥促進玉米生長并進一步防治蚜蟲。再比如,防治玉米感染銹病,除了選擇擁有強抗病能力的玉米品種之外,還需要合理地控制玉米種植密度,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做好水肥管理,缺水時能及時灌溉玉米,并適當施加鉀肥,就能有效預防玉米感染銹病。
針對玉米種植的病蟲害問題多種多樣,想要有效解決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判斷防治方法。輕微的病蟲害問題可以使用單一方法解決,稍微嚴重些的病蟲害就需要運用到多種方法。解決玉米病害問題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和研發(fā)品種,防治玉米蟲害則普遍是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合。除此之外,為了提高玉米產量,還要調配相關的農業(yè)專業(yè)人員管控種植,避免發(fā)生無法掌控的大型病蟲害。同時,要向廣大群眾做好相關的科普工作,只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才能有效解決玉米種植病蟲害問題,保證玉米健康成長,提高玉米種植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