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近代解讀黃宗羲思想的法學視角

2023-01-03 02:51
關鍵詞:黃宗羲法學法治

李 馳

(中國政法大學 人文學院,北京 100088)

近代以來,不乏以法學為視角描述和分析黃宗羲思想的成果,但這些文獻至今尚未被系統(tǒng)整理①。

大多數(shù)論者在評價近代黃宗羲思想形象時,都將目光聚焦在政治學范疇。例如,朱維錚指出,黃宗羲思想形象與晚清政治形勢和社會變化緊密相關。梁啟超、章太炎等知名學者都將之視為論證其政治立場或?qū)W術觀點的重要理論資源[1]。這也使得黃宗羲的思想史形象至今政治意味濃厚。

這種研究進路忽視了黃宗羲思想的近代法學意義。事實上,近代學者已經(jīng)開始運用法學概念詮釋黃宗羲思想,并初步搭建了其法學形象。這些成果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卻又十分重要。目前尚缺乏專門的整理與研究。這也造成學界至今尚沒有觀察黃宗羲思想的法學視角。本文希望通過回顧與整理近代論述黃宗羲思想的法學類文獻,分析其中的中國法律思想史現(xiàn)象,以重構(gòu)黃宗羲的現(xiàn)代法學形象。

一、近代黃宗羲思想法學解讀的典型例證

近代學者已認識到黃宗羲思想與現(xiàn)代法思想有相似之處,并分別以法治、憲法、法理、法史為視角對黃宗羲思想進行了解讀。

(一)法治

自20 世紀初期開始,社會上逐漸開始出現(xiàn)運用法治概念分析黃宗羲思想的論述。

部分論者僅以“法治”為修辭闡發(fā)黃宗羲文章著述中的詞句。例如,“權”指出黃宗羲《原法》集中體現(xiàn)了其“法治觀”[2]。又如,陳石孚指出黃宗羲以儒者身份呼吁法治實屬難得[3]。再如,楊榮國指出黃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的公法觀是在真正意義上推行法治[4]。

也有論者系統(tǒng)地闡釋了黃宗羲的法治思想,梁啟超、章太炎、吳其昌、羅經(jīng)、錢穆是典型。雖然相關文獻數(shù)量不多,但各具特色。

1.梁啟超《論中國學術變遷之大勢》

1902 年,梁啟超認為黃宗羲《原君》《原臣》可以與西方啟蒙思想家盧梭《民約論》媲美,《原法》篇以下諸篇具有現(xiàn)代法治精神。

《明夷待訪錄》之《原君》《原臣》諸篇,幾奪盧梭《民約》之席;《原法》以下諸篇,亦厘然有法治之精神。[5]85-86

梁啟超醉心于論證中國法治思想“古已有之”,大量介紹和宣傳西方法治,以法治主義為價值標準來評述儒、墨、道、法學說,梁啟超力圖用西方文化價值重新詮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尋找和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現(xiàn)代價值[6]。

2.章太炎《太炎文錄初編·非黃》

1917 至1919 年間,章太炎在《太炎文錄初編·非黃》(以下簡稱:《非黃》)指出黃宗羲所稱治法與西方法治相去甚遠,不能一概而論。

舉世皆言法治,員輿之上,列國十數(shù),未有誠以法治者也。宗羲之言,遠西之術,號為任法,適以人智亂其步驟。其足以欺愚人,而不足稱于名家之前,明矣![7]129

但是,這并非章太炎的一貫態(tài)度。他對待黃宗羲的態(tài)度前后截然不同。他早年曾極力推崇黃宗羲思想,1900 年在《訄書·冥契》中,稱贊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思想。

挽近五洲諸大國,或立民主,或崇尚憲政。則一人之尊,日以騫損,而境內(nèi)日治。黃氏發(fā)之于二百年之前,而征信于兩百年之后,圣夫![8]

之后,章太炎對黃宗羲的態(tài)度從褒獎逐漸轉(zhuǎn)為批判。1908 年《王夫之從祀與楊度機要》以討論王夫之從祀問題為契機,著重分析了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及其所延伸出的“立憲主義”,實則有借批評黃宗羲思想抨擊清政府和“立憲派”之政治目的[9]?!斗屈S》標志著章太炎對黃宗羲看法的根本性轉(zhuǎn)變,重申黃宗羲學術不及顧炎武,氣節(jié)不及王夫之。黃宗羲所稱“治法”也與真正推行法治相去甚遠[7]124-129。

章太炎發(fā)掘了黃宗羲思想中的現(xiàn)代法因素,但隨后結(jié)合時勢又認識到這種現(xiàn)代式解讀可能會帶來政治風險。在“非黃”階段,他極力澄清黃宗羲思想與現(xiàn)代法之間的區(qū)別,甚至不乏過激之辭。

3.吳其昌《黃梨洲政治學述》

1926 年,吳其昌撰寫《黃梨洲政治學述》,認為黃宗羲政治思想的重要特點是將法律視為一切政治行為的標準。黃宗羲法思想以君、民、臣三者之間的關系為基礎,提倡民為本,君為客。如果以民為本,君為客,則所立之法勢必為天下百姓著想。從中可以看出,黃宗羲對法治的重視:

果能為天下著想,以法律之本身為根據(jù),則其所產(chǎn)生之法,固可以為一切之標準,固足以解決一切之糾紛。[10]

與黃宗羲相比,同時代的王船山只能算是一位人治主義者。王夫之主張“有治人,無治法”,只有依靠治人才能建立良好的政治秩序。黃宗羲則主張要先有良好秩序,才會出現(xiàn)有治理才能之人。這導致兩人法思想呈現(xiàn)出不同樣貌。

總之,吳其昌認為黃宗羲思想已具有法治觀念。這種法治觀是在“民為本,君為客”理念基礎上所建構(gòu)的傳統(tǒng)法治觀。

4.羅經(jīng)《黃梨洲的政治思想》

1926 年,羅經(jīng)所撰《黃梨洲的政治思想》專門提及黃宗羲思想蘊含的法治因素,認為黃宗羲政治思想來源于孟子“民貴君輕”和晏子“不死君難”思想,主張民本君末。黃宗羲主張“法”是治天下之良法,應當合乎天下人需要,而非君主所私有。這種“法”是“治法”之“法”,而非刑法之“法”,是天下之“公法”,而非一人之“私法”。但是,后世難見圣賢之君,實現(xiàn)理想之法實屬不易。所以,應當先建立一個“法治的標準”,使為人君者遵循此標準,不能肆意妄為。這便是黃宗羲法治的根本觀念[11]。羅經(jīng)根據(jù)《明夷待訪錄》原義抽象概括出了黃宗羲法治思想,認為其法治思想的內(nèi)涵是約束古代君權,使之不能恣意妄為。

5.錢穆《人治與法治》

1945 年,歷史學家錢穆《人治與法治》討論黃宗羲思想中的人治和法治問題,認為中國古代并非沒有法治只有人治,而是法治過多人治過少。與之相反,西方古代則是人治過多而法治過少。中國多言人治是因為法治過強。西方多言法治是人治過強。中西雙方都在尋求人治與法治之間的平衡。錢穆稱黃宗羲《原法》篇中“論者謂有治人無治法,吾以謂有法治而后有治人”[12]77等論述都是強調(diào)法治多于人治的例證。至于黃宗羲有關“三代之法”和“后世之法”的區(qū)分,錢穆則沒有賦予其過多的現(xiàn)代意義,反而認為這種提法不過是“中國儒生之積習”[12]77-78。

錢穆實際上曾多次強調(diào)中西法思想之差異,并指出二者原無高下之分。例如,《中國人之法律觀念》論及法律與道德關系:“故就法律與道德之關系論,中國人僅以法律補道德之不逮,西方則直以法律規(guī)定道德而又領導之,此其極大相異之點?!盵13]又如,他在《法治新詮》提出:“莫大乎使人之有才得以進,而不肖者亦得以退,而又使人之才不肖易以顯”就是法治內(nèi)涵。這些法治觀念在漢、唐、宋、明所創(chuàng)造的治世中都有體現(xiàn)[14]。

總之,錢穆認為中國人的法治觀不應模仿西方。中國是法治過多而人治太少,僅強調(diào)法治重要性而忽視人治是南轅北轍。黃宗羲《原法》中所言“法愈疏而亂愈不作”[15]6等論述恰好能論證該點。

(二)憲法

在晚清“三大儒從祀”的語境中,黃宗羲思想與憲法概念產(chǎn)生了最早的聯(lián)系[16]。此外,近代學人也不乏以現(xiàn)代憲法視角闡釋黃宗羲思想的力作。最具代表性的是酉、吳經(jīng)熊和范宬的文章著述。

1.酉《論古立憲之學派》

1908 年《申報》刊載了一篇題為《論古立憲之學派》的文章,署名為“酉”。文章開宗明義地講到,中國古代并無立憲學說。晚近學界對中國古代立憲學說的闡發(fā)多是出于論證“立憲為中國所自有”之目的。作者對此類學說進行了整理并將之概括為三類:黃老派倡導之民主立憲精神,周孔派倡導之君主立憲精神,孟黃派倡導推翻君主專制之激進觀點。

所謂“孟黃派”即以孟子、黃宗羲為代表的古代立憲派。黃宗羲生于明末政治動蕩時期,能突破宋儒思想之藩籬,把握孟子思想之精髓并提倡民權。黃宗羲思想為近代立憲思想之遠因。

梨洲生當明季,目擊神州陸沉,乃破宋儒之藩籬,抉孟子之秘奧,大聲疾呼,提倡民權。為今日立憲之導線。[17]

雖然在中國古代社會黃老派、周孔派和孟黃派三足鼎立,但從彼時社會形勢來看,黃老派太過玄奧,孟黃派尚未觸及根本,最符合實際的應是周孔派君主立憲的主張。黃宗羲思想并不適合作為構(gòu)建憲法的理論資源。

2.吳經(jīng)熊《過去立憲運動的回顧及此次制憲的意義》

1937 年,近代著名法學家吳經(jīng)熊在論述立憲原理并闡釋《中華民國憲法草案》意義時,引用黃宗羲思想輔助論證②。

吳經(jīng)熊認為通過制定良好的憲法,可以穩(wěn)固社會之法治基礎。黃宗羲思想正說明了確立法治的重要性。

“法不能獨立,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然而按黃梨洲先生之言,“論者謂有治人,無治法,吾以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則又當先求治法而后求治人了。這次制憲的一個重大意義,就是在于樹立法治基礎,使國家一切事物皆納諸法律宰治之下,而打破數(shù)千年來的人治局面,以符近代立國的根本原則。[18]

吳經(jīng)熊十分重視黃宗羲思想。除上文外,他還曾專門將《原君》翻譯成英文,以擴大其影響[19]。與其他運用憲法視角闡釋黃宗羲思想的作者不同,吳經(jīng)熊既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又有參與立法活動的實際經(jīng)驗。他能夠選擇黃宗羲思想作為輔助論證的主要理論素材,可見二者確有互通之處。

3.范宬《書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后》

1945 年,范宬于《國學叢刊》發(fā)表《書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后》③。該文是近代以現(xiàn)代憲法理論為視角分析《明夷待訪錄》的代表性作品。

范宬認為,黃宗羲稱天下之事不應由一人定奪,而應由天下之人一起決策。這種設計正與立憲制度相吻合。從全書結(jié)構(gòu)來看,《明夷待訪錄》中《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學?!肺迤獮槿珪V領,而《取士》《建都》《方鎮(zhèn)》《田制》《兵制》《財計》《胥吏》《奄宦》則是結(jié)合實際情況所做的分論。從內(nèi)容來看,黃宗羲所稱“政事堂”便是現(xiàn)代內(nèi)閣,“太學”便是國會。結(jié)合以上兩點來看,黃宗羲此書正與現(xiàn)代憲制思想相契合。

開卷之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學校五篇力言天下之事當與天下共圖之,而不得由一人所主持。觀其議論,正與今日之立憲制度相吻合,政事堂即內(nèi)閣也,太學即國會也,梨洲生數(shù)百年前,而已見及此,非孟子所謂有王者作,必來取法,圣人復起,不易吾言者乎?梨洲既以此五篇為全書之綱領,而又審時度勢,就國家要政治亟須興革者,以規(guī)劃之,而有取士、建都、方鎮(zhèn)、田制、兵制、財計、胥吏、奄宦諸篇。其所言皆切中當日之情事,果能一一見諸實行,則天下固猶有可為也。[20]

在20 世紀40 年代,這種用現(xiàn)代法學學科視野分析古代文本的理論論述并不多見。這篇文章為我們研究黃宗羲思想在近代的傳播提供了新視角和新材料。

以上文獻從現(xiàn)代法學視角對黃宗羲思想進行了分析,雖然各有側(cè)重,但都認為中國古代思想與現(xiàn)代憲法理論有相似之處。

(三)法理

近代以來,不乏論者以“法理”為關鍵詞評價和研究黃宗羲思想,在西法東漸的時代背景下,闡發(fā)了黃宗羲“法理”思想,是運用現(xiàn)代法理概念闡釋黃宗羲思想之先聲。

1.劉師培《中國民約精義》

1904 年,劉師培認為《明夷待訪錄》主要涉及君主政治,其所論三代圣君與后世之君,一溯立君之利,一斥立君之害。黃宗羲之“民約”思想正是批判專制君主的力作,黃宗羲稱得上是先知先覺的思想家,劉師培稱之為“中國法理家”。

其學術思想與盧氏同本此意以立國,吾知其必為法美之共和國政體矣?!袊斎詠砉偬煜伦?yōu)樗教煜?,政治之學泯然罔聞,君民尊卑判若天壤,名位之說深中人心。而梨洲獨能以雄偉之文醒專制之迷夢,雖其說未行于當時,詎得不謂為先覺之士哉。此吾所以崇梨洲為中國法理家也。[21]

雖然劉師培用“法理學家”為黃宗羲定位,但仍認為黃宗羲思想本質(zhì)上歸屬于傳統(tǒng)范疇。當然,這與劉師培本人的學術立場有密切關系。劉師培對待新學持一種謹慎立場,如對引進西方近代代議制持審慎態(tài)度,認為代議制會將士紳與新興資本家對平民的剝削合法化,從而會造成更大的不公??梢姡P注中國社會本身而非一味追逐時髦話語[22]。《中國民約精義》的寫作動機正是利用現(xiàn)代政治學概念解讀中國傳統(tǒng)思想,以示中國思想不弱于西方。

2.王振先《附論古來崇法治者之功效及斯學不昌之原因》

1925 年,王振先視黃宗羲法思想為中國古代法理學之精華,認為中國古代大政治家之思想都暗合現(xiàn)代法治之精神,有意談論法學的國人應當反復閱讀黃宗羲《原法》篇中有關“法外之意”的論述。

吾愿國中談法學者三復先生“法外之意”之言,有以發(fā)揮光大吾國古代之法理學,參以世界法學之新精神,躋吾國于法治至平之域也。[23]50

王振先分析“法外之意”有以下三點值得注意:一是“法外之意”是中國古代法理學之精髓。他認為,法理學的內(nèi)涵是“研究法律精神之所在”,運用法律而沒有法理作為支撐,只能將之稱為法術。黃宗羲“法外之意”思想正蘊含古代法理思想之精髓。二是“法外之意”與“世界法學之新精神”契合。黃宗羲此言符合現(xiàn)代法治之內(nèi)涵。三是“法外之意”是建構(gòu)現(xiàn)代法治的重要理論資源,應當嚴肅對待[23]49-50。

(四)法史

著名法學家陳顧遠、楊鴻烈在不同程度上肯定了黃宗羲思想的法史價值。

1.陳顧遠《中國法制史概要》

1934 年,陳顧遠在其名著《中國法制史概要》中提及黃宗羲思想對清末變法的直接影響。他認為中國近代法制變革肇始于清末變法,而此次變法受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直接影響。

清末變法,其思想遠承于黃梨洲《明夷待訪錄》之鼓吹,其行動爆發(fā)于康有為第一次變法,其結(jié)果繼續(xù)于民國成立,而最后由中國國民黨為唯一新法制之創(chuàng)始。[24]

他在《中國政制史上的民本思想》中也指出黃宗羲是中國民治主義先鋒。雖然在整體上黃宗羲思想底色仍是中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但在特征上《原君》篇所體現(xiàn)之思想與歐洲十六世紀反抗暴君論已十分相似。例如,《原法》篇思想與現(xiàn)代法治觀念較為接近。又如,《置相》中所提及的“政事堂”與現(xiàn)代責任內(nèi)閣制有神似之處[25]。

陳顧遠認為黃宗羲思想整體上仍歸屬于傳統(tǒng)賢哲政治思想,但其中確有現(xiàn)代法思想因素。

2.楊鴻烈《中國法律思想史》

1936 年,楊鴻烈在其名著《中國法律思想史》中專門闡釋了黃宗羲法思想。他認為在西漢之后仍不乏對法律專業(yè)化做出真正貢獻的思想大家,黃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杰出代表?!对ā菲兴沂镜摹疤煜轮ā彼枷胝N含著以民為本之法精神。

這“天下之法”一句話很能道出以民眾幸福為前提的法律的精神,和方孝孺真能先后相輝映![26]

楊鴻烈將黃宗羲法思想置于中國法律專業(yè)化的法學敘事之中,明確了其地位和特點。這對人們認識黃宗羲法學身份具有關鍵意義。

二、反思近代解讀文獻中的法學視角

近代學者運用法學概念分析黃宗羲思想的理論成果已形成較為明顯特征。這對當下學界反思和重構(gòu)黃宗羲法學身份仍有啟示意義。

(一)現(xiàn)象:法學意識正在逐步形成

雖然大多解讀仍屬于政治學范疇,但已可以看到其中的法學意識正在形成。

大多數(shù)學者借助法治、憲法、法理、法史等現(xiàn)代西方法學概念對黃宗羲思想進行了描述和分析。彼時,現(xiàn)代法學概念已經(jīng)開始在社會上傳播且被廣泛接受。有論者考證,“法理學”“法律哲學”等名詞早在19 世紀末、20 世紀初便已出現(xiàn)在漢語文獻中,到民國時期更是廣為流傳[27]。隨著法學知識的傳播,黃宗羲也開始被賦予現(xiàn)代法學身份。例如,吳其昌、羅經(jīng)、陳顧遠等人認為所謂法治便是設立以法為治的標準并使所有人遵循,黃宗羲“有治人而后有治法”等觀點正與此相似。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構(gòu)成了法學界對黃宗羲的最初理解。

也有學者開始系統(tǒng)地闡釋黃宗羲法思想。最為典型者當屬王振先《中國古代法理學》和楊鴻烈《中國法律思想史》。解讀黃宗羲思想時,兩位學者能夠從較為系統(tǒng)的法學理論框架出發(fā)進行分析。遺憾的是,以上著作中有關黃宗羲的文字并不多。

總之,近代學者已經(jīng)發(fā)掘并詮釋了黃宗羲思想中的法學因素,對其法學身份的形成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

(二)特征:黃宗羲的三種中國法學形象

通過學者多角度的解讀,黃宗羲的中國法學形象在近代已初步形成。

學者所塑造的黃宗羲法學形象有三方面特征:一是具有進步因素。有學者認為黃宗羲法思想與西方現(xiàn)代法思想相似,例如,梁啟超認為《明夷待訪錄》中《原法》以下諸篇有現(xiàn)代法治之精神[5]85-86。二是保有傳統(tǒng)特征。有學者認為黃宗羲法思想仍歸屬于傳統(tǒng)法思想,例如,薩孟武認為黃宗羲民治思想是繼承中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之結(jié)果,與現(xiàn)代民主思想有著根本不同[28]。三是體現(xiàn)中國式法治觀念。有學者認為黃宗羲法思想體現(xiàn)了中國式的法治觀,例如,錢穆認為中國歷史上是法治太多而人治太少。黃宗羲的法治觀就是中國特有法治觀念的典型。這是與西方現(xiàn)代法治觀迥異的另一種法治觀類型[12]77-78。

這使得黃宗羲法學形象融合了古今中西各種元素。這一復雜形象也為深入詮釋其思想內(nèi)涵留下了空間。

(三)啟示:當今學術解讀的視角選擇

時至今日,分析黃宗羲法學身份仍不能忽視黃宗羲近代形象中的三個層面。反思與重構(gòu)黃宗羲法學身份至少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應謹慎運用現(xiàn)代法學概念進行分析,二是應盡可能地還原思想的歷史原貌,三是應提煉符合中國傳統(tǒng)思想特征的理論框架。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塑造屬于法學敘事的黃宗羲思想史形象。正如馬小紅所言:

梳理歷史上不同學派的法律主張及其傳承,以現(xiàn)代法學研究的方法及視角為其定性,我想這應該是“中國法思想史”研究的應有之義。[29]

梳理近代解讀黃宗羲思想文獻的意義正在于為運用法學概念描述和分析其思想奠定理論基礎。

三、結(jié)語

近代學者積極運用法學概念描繪和分析了黃宗羲的思想史形象,發(fā)現(xiàn)并闡釋了其思想的現(xiàn)代法學內(nèi)涵。這既為我們當下反思黃宗羲的思想史地位提供了素材,也為繼續(xù)思考何為“法的中國性”提供了資源[30]。

注釋:

①需要強調(diào)的是,近代法學研究整體上仍長期從屬于政治學研究,相關文獻在數(shù)量上不及政治學。因此,在盡可能挑選法學專業(yè)類文獻的前提下,文章也選取了部分涉及法學視角卻以政治學為主題的文獻。

②即“五五憲草”。吳經(jīng)熊在文中對該次立憲情況的概述:“凡八章一百四十八條。呈送國府于五月五日正式宣布。是為《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之告成?!眳⒁姡簠墙?jīng)熊《過去立憲運動的回顧及此次制憲的意義》,胡適、蔡元培、王云五編《張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紀念論文集》,商務印書館2012 年版,第211 頁。

③學界目前尚無對“范宬”身份的確切介紹。初步考證,“范宬”應為范石渠,是進步書局編輯且精通日文。1915-1916 年間,他署名“范石渠”在《大中華》《中華實業(yè)界》《中華學生界》《中華教育界》發(fā)表多篇政論與譯文。1916 至1917 年間,他也以“范宬”為名在《丙辰》發(fā)表評論與譯文。1941-1945 年間,他署名“范宬”在《國學叢刊》集中發(fā)表與國學有關的評論。另外,他還參與編著《新劇考》,翻譯日本人內(nèi)藤順太郎《袁世凱》一書。參見:范石渠《新劇考》,趙驥校勘,文匯出版社2015 年版,第149 頁。

猜你喜歡
黃宗羲法學法治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人大戰(zhàn)“疫” 法治為要
黃宗羲一生勤奮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黃宗羲與柳馨遠改革思想之比較
黃宗羲 “風雷之文” 詩學思想內(nèi)涵淺析
利川市| 永和县| 泸定县| 靖西县| 中牟县| 崇礼县| 巴青县| 洛阳市| 邮箱| 永城市| 沈阳市| 延津县| 喀什市| 翼城县| 郎溪县| 永城市| 吉木乃县| 浦东新区| 揭西县| 会理县| 楚雄市| 深圳市| 米易县| 高唐县| 长丰县| 响水县| 阿勒泰市| 泸州市| 宁津县| 互助| 衡南县| 嘉兴市| 镇巴县| 大田县| 瑞丽市| 五寨县| 潼南县| 饶阳县| 建平县| 康平县| 磐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