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華文化和合思想的時代基因

2023-01-02 15:25任俊華
孔學堂 2022年1期
關鍵詞:中華文明萬物

□ 任俊華

21世紀,世界迎來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國崛起的步伐鏗鏘有力,中國正走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康莊大道上。中國夢是中華兒女的夢,中華文明的夢,飽含著中華文明“和合”思想的綠色基因、和平基因、德性基因,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說道:“實現(xiàn)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威脅,是和平不是動蕩,是進步不是倒退。拿破侖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fā)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jīng)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雹倭暯剑骸对谥蟹ńń晃迨苣昙o念大會上的講話(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巴黎)》,《人民日報》2014年3月29日。和平、可親、文明的中華文明從古老的夏商周時期傳承至今,積淀了5000年的人文思考、歷史風貌、經(jīng)驗匯集,給予中華兒女面對困難、解決困難、開創(chuàng)未來的勇氣和智慧。發(fā)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就是從無盡的中華古典思想寶庫中找到一串打開未來中國善治之門的金鑰匙。

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5000年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百年思想創(chuàng)新的根與魂。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jié)合、和當今時代特征相會合,進行艱辛理論探索,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強烈的理論自信、巨大的理論勇氣、全新的理論視野、深邃的理論洞見,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提出一系列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深化了對共產(chǎn)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歷史性、原創(chuàng)性、獨創(chuàng)性貢獻。習近平同志說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nèi)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要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雹佟读暯皆谌珖麄魉枷牍ぷ鲿h上強調(diào) 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人民日報》2018年8月23日。時至今天,我們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鮮活的時代基因,就是充分提煉和展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標識、文化精髓,傳承和弘揚“為天地立志,為生民立道,為去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②張載:《張子語錄》,《張載集》,章錫琛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78年,第320頁。的中華文化大胸懷、大智慧,堅定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自信。

一、“天人合德”的綠色基因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tài)文明 [見英文版第5頁,下同]

中華文明有著源遠流長的綠色基因,在農(nóng)耕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中國古代,大自然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的祖先在農(nóng)耕勞作的過程中,探索宇宙星辰、天地運行、人類生存的基本規(guī)律,創(chuàng)造了“天人合德”的農(nóng)業(yè)文明。人和自然萬物的生命因何起源?多姿多彩、生機盎然的世界因何形成?這不僅是當代科學探尋的真理,也是古代中華文明孜孜不倦追問的哲理。中華民族在悠遠的先秦時期,就開始思考人類生存的宇宙環(huán)境。農(nóng)業(yè)文明對自然規(guī)律的探索表現(xiàn)在天文歷法、農(nóng)業(yè)科技等生產(chǎn)生活的運用上,生成了中華文明古老的“天人合德”自然觀。

(一)易學“天人合德”的自然觀 [5]

易學從宇宙自然萬物創(chuàng)生的動力之源中,萃取了順應自然規(guī)律、贊頌自然規(guī)律的嘉善之德,產(chǎn)生了古老的“天人合德”理念。中華文明是向善向上的文明,對真、善、美的追求貫穿著整個中國哲學史。《乾》《坤》二卦,既是對自然萬物生成現(xiàn)象的追問和理論提煉,也是對自然之“德”的人文轉(zhuǎn)化和理論升華。在易學的語境中,自然萬物的創(chuàng)始力量最為強大、何其美善!群經(jīng)之母的《周易》提出了天地之德的觀念,對四季運轉(zhuǎn)的自然規(guī)律進行了理論闡發(fā)?!段难浴吩忈屃恕肚返脑?、亨、利、貞“四德”:“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①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第7頁?!吨芤妆玖x》從大自然生物過程的角度詮釋元、亨、利、貞四德,分別對應著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個時節(jié):“元”象征生物之初始,是天地之德的形成,從時序上說是眾善之長:“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故于時為春,于人則為仁,而眾善之長也?!雹邳S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第7頁。“亨”之德,暢達也,是天地運行到夏天,萬物興盛而嘉美,正是眾美集會之時?!袄毕笳鲿r序運行到秋天,萬物順其生命運行的規(guī)律,各得其果實,合宜合分。貞之為德,意味著生物的生命時期即將完成,完整地度過了大自然運行的一個四季周期,四季的自然規(guī)律表現(xiàn)在生物成長的生命周期之中,生之理已然具備。大自然萬物經(jīng)歷了元、亨、利、貞四時之序,人汲取自然運行的嘉善規(guī)律,提煉出了仁、禮、義、智之四德?!霸闭邽椤叭省保切惺碌某跣?。春天萬物萌生,欣欣向榮,故人有仁德,贊助生命化成,參贊天地萬物之化育?!昂唷闭邽椤岸Y”,是行事的禮儀。禮儀規(guī)范的形成,助于人們交往亨通,文明友好。以禮相交,以文會友,文明之嘉善也?!袄闭摺傲x”也,是行事的原則。處事合宜合分,利益眾人?!柏憽闭邽椤爸恰保切惺碌囊?guī)律。事要干成,必須遵循大自然運行的自然規(guī)律、人事規(guī)律,順應天地萬物運行的理則而行。

(二)“仁者樂山,知者樂水”——熱愛綠水青山的人文生態(tài) [6]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飽含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熱愛大自然的綠色基因?!叭收邩飞?,智者樂水”,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孕育了中華文明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熱愛大自然,遵循萬物生發(fā)運動的自然規(guī)律,愛護動物和植物?!肚f子》里探尋萬物生存的“自然”之道,講到一個魯侯養(yǎng)鳥的故事。從前有只海鳥飛到了魯國境內(nèi),魯侯以此為罕見之物,將鳥兒迎接到太廟之中,演奏九韶的動聽音樂給它聽,給鳥兒用豐盛的“太牢”之食,結(jié)果“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莊子·至樂》)。作者評論了這種做法是“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就是人從自己的私欲出發(fā),而不是“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作者描繪了“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的場景:“夫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者,宜棲之深林,游之壇陸,浮之江湖……”(《莊子·至樂》)萬物的本有之性自然不同,故喜好各異,鳥兒喜歡棲息在深林之中,魚兒在水里生存自由自在,人就不能生活于水中,所以古代圣王遵循萬物的自性而為,“故先王不一其能,不同其事”(《莊子·至樂》)。道家思想站在自然萬物本有之性的立場,探索“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萬物生存、發(fā)展規(guī)律。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在處理“天”與“人”的關系上,遵循著“明于天人之分”的理念?!盾髯印ぬ煺摗诽岢隽恕疤煨杏谐!钡纳鷳B(tài)倫理思想,大自然有其自身的運行法則:“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边@里明確提出了“常”的自然規(guī)律,不會因為堯這樣的圣王就存在,也不會因為桀紂這樣的暴君而消亡。但這并不是說人不用實施治理,荀子認為天與人各有職分,“故明于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荀子·天論》)。人之職分就是順應自然規(guī)律實施治理,包括“強本”“節(jié)用”“養(yǎng)備”“動時”“循道”。在荀子看來,大自然的生發(fā)有其自身的時節(jié)法則,而人類使用資源也有人類活動的社會規(guī)律。自然資源會因為人的無節(jié)制索取而匱乏,因此,人之治要開源節(jié)流,強本固基,充分保護自然資源的同時,節(jié)約用度,不奢靡浪費。從預防物資匱乏的角度,存養(yǎng)有備,應時而動,從人治的角度積極抵御自然災害。

中華文明對大自然的熱愛保護,基于日常生活的物資需求,達于高超的藝術境界,止于至善至美的道德超越,綠色基因已經(jīng)融入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流淌的血脈之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扎根于大自然的綠色懷抱,歷數(shù)中華文化的人文瑰寶,詩歌、書法、繪畫、琴藝、茶道、哲理……無不與大自然融合為一體。我們贊頌天地化育萬物之厚德,并且將其轉(zhuǎn)化為中華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理念,從大自然的運行規(guī)律中提煉出“天地之德”的人文哲思、“天人和合”的自然藝術理念、“以天合天”的技術追求。大自然與人,在中華文明詩意的語境中,就像兩個攜手相處的好朋友,他們時時在對話,進行心靈的溝通,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自然與人文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語境中融合無間,四時運行、萬物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轉(zhuǎn)化為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文精神流淌在天地萬物運行的自然規(guī)律之中。毛主席在《卜算子·詠梅》中刻畫了梅花傲寒開放,俊美、積極與堅貞的形象,表現(xiàn)出堅韌不拔、威武不屈的精神風貌,寄托了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chǎn)黨人英勇無畏,敢于斗爭,謙虛磊落,對革命的春天充滿信心的昂揚氣息。詞云:“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雹倜珴蓶|:《卜算子·詠梅》,季世昌編著:《毛澤東詩詞鑒賞大全》,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年,第340頁。

二、“中庸和合”的和平基因與“和平發(fā)展道路”的新時代之聲 [7]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中庸和合”思想,從大自然規(guī)律出發(fā)探討世界和平的議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善于從自然規(guī)律中提煉人文智慧,提倡遵循自然規(guī)律辦事,不僅熱愛大自然孕育生命的創(chuàng)造力,給予萬物孕育生長的搖籃,提煉出天地之德的倫理思想,還從整體的、運動的、聯(lián)系的角度觀察萬物的存在形式?!爸杏购秃稀彼枷刖褪菑拇笞匀滑F(xiàn)象中提煉出來的德性實踐理論?!抖Y記·中庸》篇說道:“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自然世界有著豐富的物種,大千物種各自的生長要素、機能、環(huán)境不一樣,各美其美、共同生存在廣袤的大地上,形成了動態(tài)和諧、美美與共的生機勃勃氣象。大自然營造的自然規(guī)律轉(zhuǎn)化為“中庸和合”的處事原則,萬物自有其生發(fā)之道,各自有道而不相悖離,天地容納大千之道,所以天地之道最為廣大,而無論大小道,均融洽無間,合成和諧優(yōu)美的動態(tài)自然圖景。人遵循大道而修,“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互相尊重,友好互助,飽含著5000年中華文明深厚的和諧、友善、文明的和平基因。

(一)和合——萬物化育生長的自然條件 [7]

中華文化中的和合思想,詮釋了事物運動的、聯(lián)系的生成發(fā)展觀。和合二字的內(nèi)涵,就詞義本身來說,“和”有調(diào)和、和諧、平和、和順、祥和之義;“合”有聯(lián)合、結(jié)合、合作、融合之義。在中華文化的文本語境中,“和”“合”是一個事物動態(tài)的生成、運行、發(fā)展方式,不同要素、不同性質(zhì)的事物相遇、碰撞而產(chǎn)生的新變化趨勢?!昂汀痹忈屃岁庩栂嘟粎R、孕育萬物的生物過程,道家老子從陰陽和合的角度論萬物的生成:“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保ā独献印返谒氖拢盾髯印ざY論》說道:“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性偽合而天下治?!贝颂幰蔡岬饺f物生生的原因是“天地合”“陰陽接”“性偽合”。“和”“合”詮釋了事物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而非靜止的,固塞的,《莊子·在宥》有云:“天氣不和,地氣郁結(jié),六氣不調(diào),四時不節(jié)。今我愿合六氣之精以育群生,為之奈何?”天氣與地氣流動變化,“郁結(jié)”“不調(diào)”就是“不和”,氣息流動、日夜交替、四季輪轉(zhuǎn),萬物在和合流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生生孕育。因此,和合文化揭示了中華文化的生命生成觀、事物發(fā)展觀。

(二)中庸和合——和平發(fā)展的“忠恕”之道 [8]

“中庸和合”的和平基因,其核心是中華文明仁愛、守正、尊賢的人文道德理念?!抖Y記·中庸》論中庸和合的人文思想,宋代程頤注解“中庸”二字云:“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①朱熹:《中庸章句》,《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19頁。三才者,天地人,中華文明將人看作與天地并列之才,有智慧、有能力觀察天地萬物的運行之理,并遵循天地運行之正道而修道行事?!吨杏埂烽_篇就提出了人率性修道的主題:“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修道主題是中華文明中人文思想的核心議題,“道”在自然萬物的運行規(guī)律中,也在人性之中,有待人們率性而修之,古往今來,中庸之道闡發(fā)的維度是開放的,卻萬變不離其宗,圍繞著“道”與“德”展開。圣人之德盛大,至誠而順應天地化育萬物的自然規(guī)律,“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

儒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是中華古代文明和平基因的理論基礎。1993年,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世界宗教議會上簽署的《全球倫理宣言》,將中國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定義為倫理的黃金法則,作為全人類道德準繩的最大公約數(shù)?!吨杏埂氛f道:“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敝宜≈朗侨寮业闹匾枷?,最早出自《論語·里仁》,是曾子對孔夫子“一以貫之”之道的理論闡發(fā)。一天,孔夫子感慨地對曾參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痹佑谩爸宜 倍指爬追蜃铀枷氲木?,那么,何謂忠恕呢?忠恕之道是儒家處事待人的根本準則,在個體與他人交往的時候,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爸摇笔菑男袨槌霭l(fā)的角度而言,將自身作為標準衡量行事的價值尺度,《論語·雍也》說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是從行為中止的角度說的,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強加給別人,在《衛(wèi)靈公》篇中,子貢問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夫子回答說:“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孔夫子的忠恕之道是中華文明和平基因的理論基礎,站在個體的立場回答了與人為善、和平共處的歷史邏輯——中華民族追求和諧美好的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也讓別人獲得和平發(fā)展的空間和權利,一個國家和民族不希望被別國侵略和霸占,自己就不要去侵略和霸占別的國家和民族。中華文明深厚的和平友善基因,基于將心比心、對他人的生存和發(fā)展權利充分尊重,互助友好,追求自身與他人的共同進步和提升,共享美好的發(fā)展成果。

儒學“均無貧,和無寡,安無頃”(《論語·季氏》)的德治追求,是中華文明和平基因的理論主線。春秋時期,季氏將要討伐攻打鄰近的顓臾,孔子堅決反對,理由是這場戰(zhàn)爭只是以武力擴張領土、謀取私利,如此兵伐,對于自身并未有益處,要憂慮的恐怕是自身了,“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論語·季氏》)??鬃又鲝埲实聻檎?,提出了“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的仁治思想??鬃訉o佐季氏的學生冉求說道:“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頃。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保ā墩撜Z·季氏》)天地化育萬物的自然之道轉(zhuǎn)化為“中庸和合”的治理天下的為政之道,治理者思考如何讓百姓脫離貧困、安居樂業(yè)、老有所養(yǎng),在孔夫子看來,要注重公平、仁愛、平等的治理原則,安定民心。因此,孔子提出了“均”“和”“安”的治理倫理,“均”包含著公平、仁愛的治理理念,站在治理者的角度,如果百姓能各得其所,使百姓安居樂業(yè),和睦友善,沒有兵戈之禍、家園傾覆,那么就不用擔心自己的國土人口少,財富匱乏。國內(nèi)得到安定治理之后,對于遠方的百姓,也要修文德友好相處,不征伐掠奪。朱熹從內(nèi)修外和的角度解釋道:“內(nèi)治修,然后遠人服。有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亦不當勤兵于遠?!雹僦祆洌骸墩撜Z集注》卷八,《四書章句集注》,第159頁。在王道和霸道之間,儒家選擇王道施政理論貫穿始終,孟子提出了“心悅誠服”的理論,《孟子·公孫丑上》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蓖ㄟ^武力征服的霸道,是不能讓人信服的,以德服人的王道,方使人心悅誠服。從仁愛德治的理念出發(fā),儒家的《中庸》提出了“修身”“尊賢”“親親”“敬大臣”“體群臣”“子庶民”“來百工”“柔遠人”“懷諸侯”的仁政德治思想,其仁愛的精神主旨一以貫之。

(三)“和而不同”——交流互鑒、開放包容的和平交往原則 [9]

文明的交流與沖突是全球化進程面臨的課題。習近平同志堅持推進文明的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他說道:“‘和羹之美,在于合異?!祟愇拿鞫鄻有允鞘澜绲幕咎卣鳎彩侨祟愡M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文明沒有高下、優(yōu)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沖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雹诹暯剑骸豆餐瑯?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lián)合國日內(nèi)瓦總部的演講)》,《人民日報》2017年1月20日。中華文明包含著“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為推進世界和平發(fā)展提供中華文化的古老智慧。

從大自然孕生萬物的自然規(guī)律出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煉出了“和而不同”觀念?!昂汀辈坏扔凇巴?,而是充分彰顯不同主體、不同要素的獨特個性,儒家思想有豐富的詮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保ā墩撜Z·子路》)“和而不同”是儒家君子人格的重要體現(xiàn)。《左傳》中,賢大夫晏嬰對君臣諫言問題發(fā)表了有名的“和同之辨”。晏子拿“濟五味”“和五聲”為比喻論“和”,做美味的羹湯講究“和”,味道不能過與不及,要調(diào)和適中,同時味道不能單一,如果不用調(diào)料,“以水濟水”怎么能做出好吃的呢。君主有思慮不到位的地方,臣子補充其不足,成就正確的觀點;君主的觀點不正確,臣子及時糾正,并提供正確的觀點以供參考,從而達到“心平德和”“民無爭心”的中和、祥和治理境界。演奏音樂也追求“和”,音聲多樣,有疏密高低,產(chǎn)生和諧的優(yōu)美共鳴。“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大小、長短、疾徐、哀樂、剛?cè)?、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左傳·昭公二十年》)從音律錯落有致、和諧美妙出發(fā),儒家主張包容差異、求真求善,和諧相濟、政通人和的治理境界。

尊重差異的“和而不同”理念出現(xiàn)在《國語》中,“和”是先王治理國家的理念?!秶Z》說道:“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調(diào)口,剛四支以衛(wèi)體,和六律以聰耳,正七體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紀以立純德,合十數(shù)以訓百體……周訓而能用之,和樂如一。夫如是,和之至也?!雹圩笄鹈鳎骸秶Z》,韋昭注,胡文波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347頁。這里說到,“和”是“以他平他”,而不是“以同裨同”,差異性、多樣性是“和”的前提——五味相和,達到中和之味道,可以“調(diào)口”,生產(chǎn)美味佳肴。鍛煉四肢是為了強身健體,達到身體的良好狀態(tài)?!昂土伞笔苟浜托撵`得到音樂的調(diào)和與享受。人體除了臟、腑、奇恒之府、七竅之外,還有筋、皮、血液、津液、肌肉、神經(jīng)、毛發(fā)等稱為體的組織。主要有七種,謂之七體?!罢唧w”可養(yǎng)心。“平八索”“建九紀”“合十數(shù)”……萬物的生長、新事物的產(chǎn)生,都需要不同條件、不同因素的匯流?!昂汀毕笳髦挛镞\行、發(fā)展、前進的態(tài)勢,象征著融合匯通與新事物的產(chǎn)生。中華政治文明尊重事物發(fā)展的多樣性、接納多樣性,不同事物交流互鑒,才能推進新口感、新音樂、新思想、新事物的形成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因素才能充分激蕩涌流,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欣欣向榮的事物發(fā)展態(tài)勢。

三、“知行合一”的德性基因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世紀理念 [10]

中華文化中的“知”與“行”命題由來已久,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語境中,關于“知”與“行”二者關系有著豐富的理論視角和思想闡發(fā)。儒家崇尚“經(jīng)世致用”,學習知識、實踐德性是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知行”主題在儒家思想中,是弟子們對“仁”“義”“禮”“智”為代表天性良能的學習實踐。

(一)“知行合一”的德性實踐內(nèi)涵 [10]

儒學經(jīng)典《論語》以《學而》開篇,第一句話為儒家“學”和“習”的重要觀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的內(nèi)涵是“知”與“覺”,是人自覺其善性的過程,朱熹注解說道:“人性皆善,而覺有先后,后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乃可以明善而復其初也?!雹僦祆洌骸墩撜Z集注》卷一,《四書章句集注》,第49頁。人有先天的善性,但是自覺其善性卻有時間先后,后覺知善性之人,要法效先覺者,學習而明其善性?!傲暋钡膬?nèi)涵就多維了,“習”既是對所學習知識的鞏固和反思,就像程子說的:“習,重習也。時復思繹,浹洽于中,則說也。”②朱熹:《論語集注》卷一,《四書章句集注》,第49頁?!傲暋边€是對所學知識的反復思考和實踐,“習”體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時習者,無時而不習。坐如尸,坐時習也;立如齊,立時習也”③朱熹:《論語集注》卷一,《四書章句集注》,第49頁。。行住坐臥都是對自身本有的善性進行體認和實踐,這個過程是“學”與“習”相統(tǒng)一的過程,因此,在先秦儒家的語境中,先秦儒學“知行合一”闡發(fā)的主題是“明明德”“止于至善”的德性實踐理論,《大學》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p>

儒學發(fā)展到明代,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與“致良知”的學說,主要包含了先天本有和后天實踐兩個基本維度?!傲贾獙W說”出自《孟子·盡心上》,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绷贾侨颂煨灾斜居械纳菩?,它是先天本具的美善之德,親愛父母,尊敬長輩,這是孩童本有的天性,“致良知”發(fā)掘自身的本性本善,不過是把親愛父母之仁推而廣之,愛天下之父母,尊敬長輩之心推而廣之,敬愛天下的長者,仁義大道也就包含在其中了。在守仁先生的思想體系中,知行合一是“致良知”的過程,將良知良能運用到修身、齊家、親民治國的實踐中。王陽明說:“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④王守仁:《傳習錄上》,《王陽明全集》卷一,吳光等編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6頁。德性不僅有先天本有的維度,還有后天充分實踐的維度,這就是“致良知”與“知行合一”,即對先天的德性充分體認基礎上的德性實踐。

“致良知”與“知行合一”,是對人先天“仁”“義”“禮”“智”德性的充分實踐,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事事物物中?!爸铝贾辈皇强照劊氨貙嵱衅涫隆?,守仁先生把《大學》的“格物致知”解釋為“物者,事也,凡意之所發(fā)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謂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歸于正之謂也。正其不正者,去惡之謂也。歸于正者,為善之謂也。”①王守仁:《大學問》,《王陽明全集》卷二十六,吳光等編校,第971—972頁。按照陽明先生的解釋,知行合一的道德實踐是在事事物物中磨煉自己,彰顯先天的良知本性,“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②王守仁:《傳習錄上》,《王陽明全集》卷一,吳光等編校,第12頁。。處世行君子之道,非小人之道,正其心,誠其意,為善去惡,隱惡揚善,打磨“致良知”與“知行合一”的功夫。守仁先生提出了有名的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辨別是非善惡、正與不正的標準是先天的道德良知。《孟子·公孫丑上》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義、禮、智四端是知行合一道德實踐的前提、內(nèi)涵和目標,它們既是人性所本有的,也是作為道德主體的人盡其一生實踐的“初心”和“使命”。舜王善于學習實踐先天的善性,以良知良能區(qū)分善惡,辨別是非,隱惡揚善,去惡從善。《禮記·中庸》記載:“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惫糯鍖W之士,在人的自然生命之外,開辟出一條道德性命,并且把道德性命看得更重要,至死不渝地追尋之,“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孔夫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保ā睹献印じ孀由稀罚┲腥A文化知行合一的德性實踐,成就了中華文明高尚潔白的圣賢君子道德品格,它基于兼濟天下的人文胸懷和“以百姓心為心”的民本思想,是古代中華政治思想的理論基石,彰顯了華夏歷史璀璨的政治思想發(fā)展脈絡。

(二)“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知行合一”德性底蘊 [12]

儒家追求“仁”“義”“禮”“智”為核心的良知良能、知行合一的德性實踐,貫穿在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哲學、藝術、軍事、治理等領域的各個方面。《周易》有云:“立人之道曰仁與義。”③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第428頁。仁和義是中華文明思想中關于立人之道的大學問。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lián)合國日內(nèi)瓦總部發(fā)表的演講《共同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21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雜志發(fā)表了這篇演講,飽含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行合一”的德性實踐思想。

仁心仁德是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慈善心地?!皭烹[之心,仁之端也。”孟子把惻隱之心作為“仁”的發(fā)端。仁愛本于生生之德,《周易》有天地生生萬物,君子效法天地生物之大德,以仁德參贊天地萬物,“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④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第18頁。。為政者實施治理,也要以仁心為本,思百姓之所思,愛護百姓。戴震解釋孟子的“仁之端”說道:“仁者,生生之德也,民之質(zhì)矣。日用飲食,無非人道。所以生生者,一人遂其生,推之而與天下共遂其生,仁也?!雹萁寡骸睹献诱x》卷七,沈文倬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234頁。仁者,是萬物生生,百姓安居樂業(yè)的大德。一人想要獲得富足美好的生活,推而廣之也要愿天下所有人獲得富足安樂的生活,一個國家和民族想要發(fā)展,收獲美好的生活,也愿意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發(fā)展,將進步的發(fā)展經(jīng)驗、發(fā)展成果與其他國家共享,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向往的美好世界的“大仁”。中國歷史上反對戰(zhàn)爭、珍愛和平的呼聲,基于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權利的生民之德。習總書記在《共同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講到威脅人類生存的種種挑戰(zhàn),比如冷戰(zhàn)思維和強權政治,恐怖主義、難民危機、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tǒng)安全,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面對頻發(fā)的人道主義危機,我們應該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為身陷困境的無辜百姓送去關愛,送去希望”⑥習近平:《共同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lián)合國日內(nèi)瓦總部的演講)》,《人民日報》2017年1月20日。。全世界聯(lián)合起來解決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困境,共同愛護身邊的弱勢群體、愛護人類自己,“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將惻隱之心的天德良能推而廣之,愛護親人,愛護百姓,乃至愛護地球的大自然生態(tài)。

公平正義是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秩序原則?!靶邜褐?,義之端也”,羞恥憎惡之心,是正義的發(fā)端。儒家實施仁政的基礎是對社會弱勢群體關愛和幫助的正義之心。周文王施政,將天下最貧窮、最需要幫助的鰥寡孤獨四者放在優(yōu)先考慮的位置,“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fā)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孟子·梁惠王下》)《詩經(jīng)·小雅·正月》有云:“哿矣富人,哀此惸獨?!必毰c富、強與弱古來有之,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愛,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治理的正義精神,是中國歷史上追求公平、正義的人道主義精神的思想先聲。習近平總書記在《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演講中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秉承著公平正義精神,在政治方面,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中國致力于推動建立和平共處、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全球政治新秩序。經(jīng)濟方面強調(diào)“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著力解決公平公正問題。”①習近平:《共同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lián)合國日內(nèi)瓦總部的演講)》,《人民日報》2017年1月20日。在維護公平正義的方法上,強調(diào)法律的重要性。“法者,治之端也?!薄胺傻纳苍谟诠秸x,各國和國際司法機構(gòu)應該確保國際法平等統(tǒng)一適用,不能搞雙重標準,不能‘合則用、不合則棄’,真正做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雹诹暯剑骸豆餐瑯?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lián)合國日內(nèi)瓦總部的演講)》,《人民日報》2017年1月20日。古往今來,人們對于社會公平正義的追索一如既往,從未停止。

文明禮節(jié)是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往來之道?!稗o讓之心,禮之端也?!薄墩撜Z·學而》說道:“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倍Y的運用,在于協(xié)調(diào)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睦邦交。安定和諧的國際環(huán)境是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習近平總書記說道:“國家和,則世界安;國家斗,則世界亂。從公元前的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到兩次世界大戰(zhàn),再到延續(xù)40余年的冷戰(zhàn),教訓慘痛而深刻?!雹哿暯剑骸豆餐瑯?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lián)合國日內(nèi)瓦總部的演講)》,《人民日報》2017年1月20日。中國古代和平思想源遠流長,兵家思想的核心主題是“保國安民”,“中華文明歷來崇尚‘以和邦國’‘和而不同’‘以和為貴’。中國《孫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書,但其第一句話就講:‘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義是慎戰(zhàn)、不戰(zhàn)?!雹芰暯剑骸豆餐瑯?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lián)合國日內(nèi)瓦總部的演講)》,《人民日報》2017年1月20日。新時代的中華禮儀之邦,主張建立在互相尊重基礎上的禮儀之交,“主權平等,真諦在于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主權和尊嚴必須得到尊重,內(nèi)政不容干涉,都有權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fā)展道路”⑤習近平:《共同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lián)合國日內(nèi)瓦總部的演講)》,《人民日報》2017年1月20日。。文化方面,中國尊重世界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果,文明的獨特性、多樣性,正是文明互鑒交流的動力,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源泉。

“仁”與“義”外化為“禮”,“智”自然包含其中。“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辨別善惡是非的大智慧在華夏文明的古代和合思想中,是人發(fā)掘其良知良能的天性、致良知的知行合一過程??追蜃诱f:“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保ā墩撜Z·雍也》)成為一個仁者,也就是在人的自然生命之上,充分實現(xiàn)其道德性命,天地人在“天人合德”的德性光輝中,共同構(gòu)建綠色、和平、公平、正義、和諧的全球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新秩序。古人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⑥高誘注,畢沅校:《呂氏春秋》卷一,徐小蠻標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6頁。。中華文明“天下為公”“大同社會”的浩然胸懷,構(gòu)筑了中國古代追求公平、正義的思想格局和人文底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的“天人合德”思想以及對自然規(guī)律、人文規(guī)律的提煉,孕育了中華文明仁愛的心地、追求公平正義、崇尚文明有禮的和合大道。

猜你喜歡
中華文明萬物
談伏羲文化對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意義
萬物皆可折
紅色文化與中華文明的共生傳播研究
萬物生
條子泥:只此濕地間 萬物皆可愛
一鯨落,萬物生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值守中華文明——解碼文化傳承
俄羅斯?jié)h學研究400年:與中華文明對話
星座| 钟祥市| 石狮市| 和平县| 西平县| 深水埗区| 色达县| 阳谷县| 乐亭县| 南部县| 平利县| 黔南| 沂南县| 吉木乃县| 仁化县| 蓝田县| 类乌齐县| 西乌| 蛟河市| 吉木萨尔县| 勃利县| 呼图壁县| 共和县| 格尔木市| 固原市| 焦作市| 阜城县| 花莲市| 固镇县| 会东县| 鄂托克旗| 石河子市| 梁山县| 黎城县| 上虞市| 垫江县| 疏附县| 航空| 宜川县| 筠连县| 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