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實驗學校 周光武
才入學的一年級新生自制力比較弱,作為一年級教師,需要用靈活多樣的教育策略培養(yǎng)他們的規(guī)則意識,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游戲是小學生樂此不疲的學習方式,我們可以靈活地把它運用到課堂中。為了讓學生練習正確的坐姿,可以帶學生做“我是端正的木頭人”游戲。當“1、2、3,我是端正的木頭人”口令發(fā)出,全班學生立刻保持“腳放平,肩放松,雙臂交叉手放平,抬頭挺胸看前方”的端正坐姿,教師監(jiān)督并計時。只要一人動了,一局游戲就結束。一次、兩次,一天、兩天,一周、兩周……每次新紀錄的誕生,都會令學生歡呼雀躍、興奮不已。教師可以把結果記錄在黑板的一側,激勵學生不斷努力。學生無意識的集體合作慢慢就變成了有意識的集體精神,聽課習慣也在寓教于樂中慢慢形成。一個小游戲,就把枯燥的事變得趣味橫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兒歌朗朗上口,是孩子都喜愛的,教師可借鑒網絡或自編歌謠。如課前準備歌謠“鈴聲響、進教室,打開書、備文具,坐端正、等老師”,課前多帶學生邊聽邊唱,學生不知不覺就養(yǎng)成了好習慣。
針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可采用一呼一答式的兒歌短口令。課堂上,教師“1、2、3”的口令一出,學生立刻一邊對答“坐端正”,一邊坐端正;站隊時,教師“1、2、3”的口令一出,學生一邊對答“快靜齊”,一邊迅速地按隊形站好。
還可以用各種兒歌規(guī)范學生行為,如表揚學生時,可帶其他學生一起拍手唱“你真棒,你是大家的好榜樣”;在進行課下安全教育時,帶學生唱“不追逐,不打鬧,安全文明我做到”……這樣每天練習,一段時間后,學生自然形成了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
教師適當使用兒童化語言,可以使深奧的知識通俗易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做出“OK”或豎起大拇指的手勢,肯定學生的努力,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用停止、安靜、警示等手勢提醒學生,勝過敲打講臺和黑板的舉動。
教師俯下身來,學會用孩子的眼睛觀察世界,用孩子的心理體驗人生與世界萬物,就會和學生產生心靈共鳴。
身邊的榜樣,對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年級小學生喜歡模仿,教師在課堂上表揚和鼓勵學生,樹立各方面的榜樣,就能引領大家一起向好發(fā)展。
如上課鈴響了,學生還沒坐好,教師可以靜靜地掃視全班,發(fā)現(xiàn)并表揚坐得端端正正的學生,其他學生立刻就會模仿被表揚的學生,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好。
多一份引導性的評價,就能多喚醒一份積極性。對課堂上表現(xiàn)好的、回答問題積極的個人和小組可進行獎勵,如蓋印章,發(fā)小紅花、五角星、小紅旗等;也可以通過輪流當班干部、課代表等激勵方式,肯定他們的進步,鍛煉他們的能力。
此外,我們還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故事引領等方法,把那些抽象的規(guī)則以鮮活生動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從而實現(xiàn)對班級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