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航空航天部件服役安全的表面處理技術”專題序言
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制造強國、航天航空強國的重要標志。航空航天關鍵部件暴露于高溫、高壓、重載、低溫、高輻射等環(huán)境中,服役條件極端惡劣,易發(fā)生磨損、疲勞、腐蝕、老化、沖蝕、氧化等形式的失效,嚴重影響裝備服役安全。由于服役損傷一般位于部件表面,在不改變部件材料和結構的前提下,先進表面處理技術是提高裝備安全性及可靠性、延長使用壽命、降低全壽命周期費用的重要技術手段。為此,編輯部策劃了“面向航空航天部件服役安全的表面處理技術”專題,發(fā)表先進表面處理技術在抗疲勞、耐磨損、防腐蝕等方面的理論與應用研究成果,反映一些熱點問題和研究進展,為從事航空航天領域機械部件表面處理相關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提供集中交流的平臺,特別希望通過學科交叉和技術融合,為航空航天關鍵部件表面處理技術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專題征集的稿件較多,分2期出版,繼上期出版后,本期繼續(xù)出版7篇,主要覆蓋激光沖擊強化、自潤滑涂層、表面機械研磨、高溫復合涂層等技術的強化/改性機理、工藝方法、質量監(jiān)測等內容。其中,易敏等基于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了激光沖擊強化鋁合金的微結構演化過程,采用活塞沖擊法實現多晶鋁合金(Al-Mg-Zn-Cu)在不同加載速度下的沖擊強化;馬國政等通過非平衡磁控濺射技術在GE17型關節(jié)軸承表面沉積了H-DLC(含氫類金剛石)薄膜,探究了典型空間環(huán)境因素對涂層型自潤滑關節(jié)軸承壽命的影響;李耿等結合聲發(fā)射監(jiān)測技術與激光沖擊強化彈塑性波理論,分別從時域和時頻域上探究了彈塑性波的傳播規(guī)律,所得的結論為規(guī)范和提高激光沖擊強化的聲發(fā)射監(jiān)測技術提供了理論支持與指導;張志芬等為提高激光沖擊強化表面硬度的在線檢測能力,探究了聲發(fā)射信號關鍵幀對激光沖擊強化表面硬度分類識別性能的影響,其結果可作為激光沖擊強化質量監(jiān)測領域的參考;延黎等通過激光沖擊強化技術的加工硬化效應改變MB8鎂合金表面硬度及粗糙度,強化后鎂合金的平均質量磨損率降幅可達28.73%;楊康等通過金屬表面納米化試驗機制備出梯度結構純銅,提升純銅材料的疲勞壽命,并揭示其背后的機理;尚倫霖等采用超音速火焰噴涂和電弧離子鍍技術制備復合涂層,提高了硬質薄膜機械性能和不同溫度下的摩擦學性能。在此,對各位作者、審稿專家、編輯部工作人員表示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