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瓊
“我是一個有故鄉(xiāng)和祖國的人?!奔玖w林筆下的海棠花盛開絢爛如晚霞,慰藉了異國他鄉(xiāng)那顆不安的靈魂。在海棠花的陪伴下,故鄉(xiāng)和祖國雖遠在天邊,卻近在眼前。筆者選擇季羨林先生的《海棠花》這篇課外散文,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為指導,進行課外拓展閱讀教學的新嘗試。
陶行知先生強調(diào)課內(nèi)以“提示”或“綱要”為中心進行討論,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文學的魅力所在,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所在。時劍波老師曾提出發(fā)掘文章的“課核”,然后構建教學的“課脈”的教學理論,其中,“‘課核就是來自文本,用以教學的可聚合又可輻射的深層內(nèi)核”。“課核”是教學設計的靈魂,抓住了課核也就抓住了課堂的“命脈”。教師可以從不同的側(cè)面進行“課脈”的構建,并形成課上學生討論的主線,并最終指向“課核”進行總結。
《海棠花》一文,從兒時故鄉(xiāng),到求學北京,再到留學德國,文脈一目了然,如何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有的老師抓住作者在異國園子中看花的“心一動”展開教學。這是怎樣的心動?這一“動”是季先生深切地觸動,在異國他鄉(xiāng)看到海棠花,作者的感覺逐漸開始蘇醒,從此開始“要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了”。這一“動”是深深地感動,在異國他鄉(xiāng)遇見了熟悉的事情,他由此想到“我是一個有故鄉(xiāng)和祖國的人”。這一“動”直擊要害,勾連起祖國和異域,勾連起回憶和未來。為何作者見花心動?因為記憶中的海棠花是開在了故鄉(xiāng),這一抹絢爛就是故鄉(xiāng)的象征,所以再見海棠花,作者心中為之一“動”。這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也是看懂“海棠花”的一個重要窗口。抓住這一“動”給作者帶來的心靈震撼,故鄉(xiāng)和異鄉(xiāng)的花就一起綻放了。
“課核”并非唯一的,一篇文章可以找到多個切入點,只要這個點能實現(xiàn)以點帶面的突破,就可以做一嘗試。有的老師以“這是一樹怎樣的海棠花”為核心,構建了課堂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其一,開在樹上的海棠花;其二,開在記憶中的海棠花;其三,開在心上的海棠花。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聚焦寫花的語句,賞花開之美好;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分析故鄉(xiāng)海棠花帶給我的生命亮光和心之慰藉;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在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深入剖析作者不一樣的鄉(xiāng)愁。
找到一個恰當?shù)那腥朦c,以這一“課核”打開局面,這樣的課堂完整性強,教學思路也更為清晰。同時,不同的“課脈”就形成了學生課堂討論的不同側(cè)重點,達成陶行知先生“自求了解”的目標。
陶行知先生在教學要點中特別強調(diào)“要作課外閱讀的指導”,具體的要求就是要對學生怎么讀、可以參考什么,以及與哪些實際聯(lián)系等三個方面做出指導。古代文學講究“知人論世”,如果不了解超然物外、率直任誕的“魏晉風度”,阮籍窮途慟哭、嵇康臨刑彈琴的人格魅力學生就無法領會?!皶r代背景”“社會環(huán)境”“人物生平”等等都是我們深度解讀文本的重要“外力”,在恰當?shù)臅r候給學生出示這些內(nèi)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更深入地解讀文本。
季羨林透過一樹搖曳在異國小院的海棠花,抒發(fā)自己的鄉(xiāng)愁,文章多處都直接流露出這份情思——“鄉(xiāng)思濃濃地壓上心頭”“有這么一團十分濃烈的鄉(xiāng)思壓在心頭”。思國懷鄉(xiāng)是這篇文章抒發(fā)的主要情感,這樣的情感,學生通過獨立的閱讀就可以體會到。好的課堂上應該找到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向思維更深處開掘。
有些材料在文本分析前呈現(xiàn),是為了啟發(fā)學生更深入地挖掘文本。在分析作者想要“仔仔細細地過日子”,卻求而不得的情感之前,先鏈接材料:“到了德國,然而得到的是失望和空虛?!痹诹私饬俗髡弋敃r迷茫的處境后,學生就可以領悟到一個有志青年的彷徨和思索。而讓作者從睡夢中驚醒過來的就是海棠花,是它帶來了祖國和故鄉(xiāng),使他在德國留學有了目標和追求。這部分情感,憑學生的閱歷很難體悟到,這就需要給學生一點扶持,讓他們站在材料的“肩膀”上“飛翔”。
部分材料在文本分析后呈現(xiàn),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季羨林的鄉(xiāng)愁十分矛盾痛苦,有的老師在分析完季羨林祖國和異域之間的思想“掙扎”后,給學生分享了季羨林《留德十年》中的一段文字:“‘七七事變發(fā)生,半壁河山,淪于外寇鐵蹄之下。我的家鄉(xiāng)更是早為外寇占領,讓我無法回國……”這則材料讓我們知道,礙于當時嚴峻的戰(zhàn)爭形勢,留在德國是不得已的最好選擇。這種被迫的選擇讓季羨林對苦難祖國的擔心更進一步。分析完文本以后,再鏈接背景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作者欲歸而不得的尷尬處境。
背景材料是在分析文本前呈現(xiàn),還是在之后呈現(xiàn),都跟課堂預設的目標密切相關。材料和文本相契合,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材料的價值,才能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開掘。
部編教材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語文教學不再是單純的課文教學,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陶行知先生認為:“寫作能力跟閱讀能力有關聯(lián),閱讀得其道,無論在思想吸收方面或者技術訓練方面,都是寫作上的極大幫助。”新課改要求語文閱讀和寫作要有機結合,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課堂上的讀寫結合活動可以以多種形式進行。
讀寫結合活動可以穿插在言語賞析過程中,特別是聚焦寫景的段落,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來進行局部創(chuàng)作。《海棠花》中正面描寫海棠花的語句并不多,但是寥寥數(shù)語就寫出了花的“精神”。課上可以定格賞花的鏡頭,讓學生賞析海棠花開之景,如“繽紛爛漫地開成一團”“團團滾滾的花”等等。抓住文字本身,看海棠花開的絢爛繁茂、花團錦簇。在此基礎上,安排讀寫結合的活動:利用文中的詞句,給海棠花圖寫介紹詞,這是一幅海棠花,她 。“這是一幅海棠花,她開在盛夏,密密層層的大葉子,團團滾滾的淡紅花團,繽紛爛漫,一樹繁花,絢爛得像是西天的晚霞。”這是一名同學的回答。學生重新組織語言的過程,就是進一步理解文本并內(nèi)化的過程。
改寫是課堂讀寫結合訓練的重要方式之一。有老師設置小創(chuàng)作的環(huán)節(jié):以海棠花為物象,篩選文章內(nèi)容,將文章以詩歌的形式進行縮寫。這個活動建立在學生對文本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是對文章情感的再三咀嚼。
在文本內(nèi)容分析基本完成后,可以通過微寫作對文本思想進一步拓展升華。用詩意優(yōu)美的語言為海棠花寫花語,讓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去拓展應用,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陶行知先生特別強調(diào)“不要把作文看成特殊的事項”。課堂上讀寫結合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必須找到讀和寫的結合點,讀的過程為寫作鋪墊,寫的過程對閱讀內(nèi)容升華。讀寫之間沒有契合點的課堂微創(chuàng)作的訓練效果有限,也難以達成。
作者簡介: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洋學校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