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家 張 磊 劉 嫻 李憧憬
新疆財經大學
國際產能合作概念最初源自2014年中哈兩國達成的產能合作共識,是一種國際產業(yè)轉移與對外直接投資相結合的新模式。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實體支撐,我國一直積極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在此背景下,國務院于2015年5月出臺《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將與我國裝備和產能契合度高且合作愿望強烈的發(fā)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國別,將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行業(yè)分階段有重點推進。在《意見》的指導下,國際產能合作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境外經貿合作區(qū)迅速發(fā)展。目前,國際產能合作已覆蓋歐亞大陸的多數國家,輻射到非洲與大洋洲,在轉移我國優(yōu)勢富余產能,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fā)展方面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六條經濟走廊是構建“一帶一路”跨境路域合作的重要框架和戰(zhàn)略支柱[1]。其中,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是一條交通經濟帶,占據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yōu)勢,但是沿廊國家存在著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能源開發(fā)技術不成熟和產業(yè)結構不合理的困境,這些與我國的能源對外依存度高,先進的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和充足的外匯儲備形成互補。因此,大力拓展我國與沿廊國家進行國際產能合作是需求對接、資源優(yōu)化整合、促進共同發(fā)展的雙贏選擇。
本文以國際產能合作的相關理論為基礎,在走廊沿線國家中選取中國在其投資存量較高的七個國家,具體包括中亞地區(qū)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西亞地區(qū)的阿聯(lián)酋、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和以色列,基于2010-2019年這七個國家的面板數據研究中國與其國際產能合作效率。
國外學者認為國際產能合作發(fā)展模式源于目標國產能過剩,需要進行富余產能轉移和國際投資。Jacques(2009)強調合作伙伴間的制度條件、聯(lián)合技術生產能力與共同戰(zhàn)略有利于兩國產能合作[2];Kanenga Haggai(2016)提出中國與東道國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可以促進政策協(xié)調、貿易暢通、金融一體化及提高生產效率[3]。
國內學者對國際產能合作的研究主要側重于以下幾個方面:
1)關于國際產能合作的理論基礎和前提條件。白永秀等(2015)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工業(yè)產能合作為例,指出工業(yè)發(fā)展的互補性是開展產能合作的基礎[4]。張洪等(2015)認為合作國產業(yè)鏈上的互補和耦合是產能合作的重要前提條件[5]。
2)關于國際產能合作的重點產業(yè)研究。郭朝先等(2016)基于中國進口、國外出口側(CIFX)產業(yè)互補指數測算,指出產能合作的重點產業(yè)集中在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產品[6]。魏敏(2016)認為,中國與中東國家產能合作的范疇正在逐步由傳統(tǒng)制造業(yè)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向生產性服務業(yè)領域拓展[7]。
3)關于國際產能合作的模式與機制研究。項義軍等(2018)從構建全球產業(yè)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整合境內外產業(yè)資源視角,建議創(chuàng)立以產能集群式國際轉移為主導的國際產能合作發(fā)展模式[8]。張洪和梁松(2015)以中哈產能合作為例,將共產理論引入國際產能合作研究中探析其模式與機制構建[5]。
4)針對國際產能合作的風險研究。郭建鸞和閆冬(2017)共同指出區(qū)域發(fā)展不均衡、宏觀政策與融資模式存在差異,導致國際產能合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9]。梅建平(2018)認為國際產能合作是一種風險程度相對較高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因此必須正視產能輸入國的政治、司法風險,以及投資信息不對稱等問題[10]。
綜上所述,國內學者對國際產能合作的研究較為全面,囊括了國際產能合作的基礎前提、重點產業(yè)、模式機制、風險研究等,但是尚缺乏關于國際產能合作效率的定量分析?;诖?,本文立足于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的產能合作,利用隨機前沿模型,對其國際產能合作的效率進行實證分析和評估。
截止到2019年,中國企業(yè)與中亞、西亞國家在能源、基礎設施與境外園區(qū)的建設已經初步形成規(guī)模。以這三個關鍵領域為先頭兵,積極推進雙方產能合作,取得了斐然的合作成績(見表1)。
表1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產能合作重點項目
中國與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關系日漸緊密,且合作水平在不斷提高。總體來看,沿線國家對中國貿易表現(xiàn)為逆差,即從中國進口高于對中國出口。2020年,中國與本文選取的七個國家雙邊貨物貿易總額達到1 953億美元,較之2010年的1 43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約35.7%。目前,我國是哈薩克斯坦、阿聯(lián)酋和沙特阿拉伯第一大貿易伙伴,伊朗、烏茲別克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以色列和土耳其的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的貿易主體是能源,除此之外,中國和走廊國家在其它領域也有不少進展。例如,沙特的基礎工業(yè)公司與中國科研機構將進行在新材料方面的技術聯(lián)合,華為公司與沙特勞工部下屬的培訓機構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并積極開展在信息通信領域的項目創(chuàng)新。
與此同時,中國與該走廊沿線國家的投資水平也在穩(wěn)步上升,整體表現(xiàn)為中國對沿線國家的投資額增幅較大。中國目前已經成為沿線七國主要的投資來源國,這對雙方產能合作存在進一步的正向影響(如圖1所示)。2010-2019年間,中國對這七個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存量總額從43億美元增長到293億美元,年平均增幅達23%[11]。哈薩克斯坦作為七國中最大的投資目的地國,僅次于新加坡和印尼,是中國在亞洲地區(qū)的第三大投資國,主要投資領域是能源、礦產以及電信。阿聯(lián)酋緊隨其后,是中國在亞洲地區(qū)的第四大投資國。同時從圖中的直接投資存量增長曲線可以看出,我國對以色列的投資額于2015年出現(xiàn)急劇的增長趨勢,2015年后我國經濟發(fā)展步入中高速增長階段并且面臨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的問題,對高端裝備、半導體和醫(yī)療器械等高附加值領域的需求不斷加深。在此基礎上,中以兩國的科技合作得以順利推進,截至2020年中國在30多個科技領域上對以色列進行多項投資,完成全面收購項目17筆。中國對走廊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有效加大了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力度,也進一步推動了國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圖1 2019年中國對沿線七國直接投資存量
根據當前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產能合作與經貿合作的現(xiàn)狀與成果,可以預見該走廊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存在廣闊的前景。產能合作會以產品輸出的渠道進行產能位移,而目前雙方的合作主要是中國對該沿線七國的產能輸出,因此本文選取鋼鐵、建材、有色、電力、輕紡五個具有代表性的行業(yè),通過研究中國對沿線七國的相關出口貿易總額來探討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國際產能合作的效率。
隨機前沿分析法在引力模型的基礎上,將隨機擾動項拆分為兩部分:隨機誤差項v和技術無效項μ,以此測算技術效率。具體形式如下:
公式(1)、(2)中,Yijt表示t時期i國對j國的產能輸出貿易額,Xijt是影響貿易額的主要因素,β是解釋變量的待估參數。vijt-μijt是復合誤差項,其中vijt是隨機誤差項,且服從于均值為0,方差為α2的正態(tài)分布,μijt是非效率項,服從半正態(tài)截尾分布,vijt和μijt相互獨立。當μijt=0時,表示產能合作中不存在任何阻力因素,此時公式(1)轉化為:
公式(3)Y*ijt表示沒有貿易摩擦時產能輸出貿易額的最高水平,即產能合作潛力。在此基礎上,產能合作效率設定為實際產能出口貿易額與產能合作潛力的比值,具體形式如下:
公式(4)中的μijt會隨著時間而發(fā)生變化,為符合實際情況將時間序列引入到模型中,升級后的時變模型具體形式如下:
公式(5)中,η是待估參數,t是年份,T是期數。η>0表示μijt隨著時間推移遞減,η=0表示μijt不隨時間發(fā)生變化,η<0表示μijt隨著時間推移遞增。
構建產能合作非效率項模型一般包括一步法和兩步法,兩步法是先通過隨機前沿模型測算產能合作效率μ,然后對產能合作效率μ和其影響因素進行再一次回歸,該方法會導致μ不滿足獨立同分布的假設條件。在此基礎上,Battese&Coelli將影響非效率項的因素引入到隨機前沿引力模型中同時進行回歸,即一步法模型,其具體形式如下:
公式(6)中,α是待估參數,Zijt是產能合作非效率項的影響變量,?ijt表示隨機擾動項。將公式(6)代入公式(2)中可得到模型:
基于公式(2),對模型作如下設定:
公式(8)中,i代表中國,j代表中國-中亞-西亞走廊沿線七國,EXPijt代表t時期中國對沿線七國五個代表行業(yè)的出口貿易總額。Borderij為模型中引入的啞變量,表示有無共同邊界,有則取1,沒有取0。
產能合作非效率項模型具體形式:
將公式(9)與公式(8)相結合得到的隨機前沿引力模型:
隨機前沿表達式(10)中各變量的解釋說明如表2所示。
表2 各變量的含義、經濟意義及預期符號
模型中EXPijt數據由UN COMTRADE整理所得,GDP和POP由世界銀行數據庫整理所得,DISTij和Borderij來源于法國智庫經濟研究中心(CEPII),TFjt、MFjt、BFjt、FFjt由美國傳統(tǒng)基金會和華爾街日報發(fā)布的經濟自由度指數整理所得,OPENjt由WTO數據庫及世界銀行數據庫整理所得。
用最大似然比(LR)檢驗本文模型的適用性,依次進行如下步驟:一是產能合作非效率項是否存在檢驗;二是時變性是否存在檢驗;三是將共同邊界引入檢驗。實證模型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得,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LR統(tǒng)計量為41.6,不存在產能合作非效率的原假設被拒絕,故模型中存在非效率項。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LR統(tǒng)計量為40.51,產能合作效率不隨時間變化的原假設被拒絕,故本文中采用時變模型是合適的。與此同時,模型中應該包含共同邊界?;谏鲜龇治觯_定最終的隨機前沿模型的具體形式:
表3 似然比檢驗結果表
4.2.1 隨機前沿引力模型
進行適用性檢驗之后,本文通過時不變模型和時變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時變模型中的η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2010-2019年中國與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七國產能合作所面臨的阻礙逐步減少,合作效率在上升,另外也說明時變模型更加適用于雙方國際產能合作的研究。
表4 隨機前沿引力模型回歸結果
根據時變模型的回歸結果,表明雙方的GDP、人口、地理距離和是否接壤對中國和沿廊七國的國際產能合作具有顯著影響,具體的分析如下:
1)lnGDPit在1%的水平上顯著且系數為正,表明中國經濟規(guī)模的增大能推動其優(yōu)勢富余產能的輸出。lnGDPjt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隨著沿廊七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其對鋼鐵、建材等產能的需求和購買力也在攀升[12]。
2)lnPOPit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主要是因為在國際秩序更迭的背景下,隨著我國人口規(guī)模的擴大,之前的出口導向型發(fā)展模式也在逐步調整,更多依賴國內市場拉動經濟增長,以堅持擴大內需為戰(zhàn)略基點。lnPOPjt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原因在于當沿廊七國的人數增長時會為其提供更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鋼鐵、電力等產能的進口需求。
3)lnDISTij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國家間地理距離越大則運輸成本越高,會抑制我國和走廊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不過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的交通基礎設施情況在不斷改善,距離對雙方進行產能合作的負面影響將被不斷削弱。
4)Borderij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國土不接壤會阻礙雙方開展產能合作。
4.2.2 產能合作非效率模型
為了進一步探討產能合作非效率項的影響因素,采用“一步法”來估計非效率項模型?;貧w結果如表5所示,γ值為0.824且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LR值為38.197,表明模型中存在非效率項,其中貿易自由指數、商業(yè)自由指數、金融自由指數對于產能合作效率具有顯著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表5 貿易非效率模型的回歸結果
1)貿易依存度(OPENjt)系數為負但不顯著,表明沿廊七國貿易依存度提高對推動產能合作有促進作用但不明顯,可能是因為雙方進行產能合作屬于國家政策性引導,因此沿廊七國的貿易開放度不是決定性因素。
2)貿易自由度(TFjt)、貨幣自由度(MFjt)和商業(yè)自由度(BFjt)對產能合作效率的影響與預期相反,可能是因為各種形式的貿易壁壘所造成的限制,而所分析的七個國家中除了以色列的貨幣自由度指數較高,沙特阿拉伯的商業(yè)自由度指數較高外,其余國家在這兩項的指數都偏低,這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際產能合作的發(fā)展。
3)金融自由度(FFjt)系數為正,表明沿廊七國開放良好的金融環(huán)境有利于產能合作效率的提升。
根據實證分析的結果可以得到2010-2019年中國與沿廊七國的國際產能合作效率,結果如表6所示。具體可以看出,產能合作效率的排序依次為以色列、土耳其、阿聯(lián)酋、哈薩克斯坦、沙特阿拉伯、伊朗和烏茲別克斯坦。從面板數據波動來看,2010-2019年產能合作效率主要集中在0.11~0.97這個區(qū)間。從平均值來看,產能合作效率均值為0.779 6,表明我國與沿廊七國的產能合作潛力未充分實現(xiàn),未來還有一定的進步空間。
表6 2010-2019年中國與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沿線七國國際產能合作效率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七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不一導致國際產能合作效率呈現(xiàn)國別差異。中國與以色列的合作效率最高,這是由于以色列的經濟自由程度高且是沿廊七國中唯一的發(fā)達國家。以色列自然資源貧乏,傳統(tǒng)工業(yè)經濟薄弱,但它的高科技產業(yè)具有優(yōu)勢,創(chuàng)新成果豐碩,與我國產能契合度高。中國與土耳其的合作效率第二高,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節(jié)點國家,土耳其的地緣優(yōu)勢和經濟區(qū)位優(yōu)勢十分明顯,2015年中國與土耳其簽署了“一帶一路”倡議與“中間走廊”倡議對接的諒解備忘錄,為雙方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3]。哈薩克斯坦是中國最早提出“國際產能合作”概念的對象國,雙方產能合作呈現(xiàn)出穩(wěn)定的健康發(fā)展態(tài)勢,這是由于哈薩克斯坦在中亞五國中經濟發(fā)展程度最高,國內基礎設施最成熟,吸引外資能力最強。阿聯(lián)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處于全球油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外貿依存度高,與我國產能優(yōu)勢深度互補。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的國際產能合作效率在2010-2019年呈現(xiàn)出波動式上升的趨勢,不過總體偏低。這可能是由于烏茲別克斯坦外匯管制嚴格,因為“調匯”問題和中資企業(yè)存在債務糾紛,而且烏茲別克斯坦沒有出??冢涃Q往來通過航空、公路和鐵路進行,在該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的情況下,高昂的物流成本很大程度制約了雙方國際產能合作的發(fā)展。
本文運用“一步法”非效率項隨機前沿模型,選取2010-2019年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七個國家的面板數據,分析中國與其國際產能合作效率以及主要的影響因素,得到如下結果:
1)2010年以來中國與沿廊七國的國際產能合作呈穩(wěn)步推進趨勢,雙方在能源、基礎設施、工業(yè)園區(qū)和貿易投資等領域取得了矚目的合作成果。
2)中國與沿廊七國的經濟規(guī)模對雙方國際產能合作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中國與沿廊七國的人口規(guī)模、距離以及有無共同邊界對雙方國際產能合作有顯著負向影響。
3)沿廊七國的貿易依存度、金融自由度促進雙方國際產能合作效率的提升,貿易自由度、貨幣自由度和商業(yè)自由度阻礙雙方國際產能合作效率的提升。
4)中國與沿廊國家的國際產能合作效率平均值為77.96%,整體處于較高水平,但存在國別差異。2019年,產能合作效率最高的沙特阿拉伯與效率最低的烏茲別克斯坦相差0.701 2,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對烏茲別克斯坦的產能合作潛力亟待進一步挖掘。中國與阿聯(lián)酋、哈薩克斯坦、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和土耳其五國的產能合作效率呈現(xiàn)出相對飽和的狀態(tài),從而需要開拓新的產能合作領域。
1)重視政府間現(xiàn)有合作機制的經濟促進效應,通過簽署文件和備忘錄等形式規(guī)范雙方產能合作。對于目前合作效率較低的烏茲別克斯坦,可以通過相關政策加以引導,加強與烏茲別克斯坦的有效產能對接,充分釋放雙方產能合作潛力。
2)對中國與沿廊七國的國際產能合作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根據合作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資源稟賦,分析雙方具體的產能合作機會,圍繞重點合作國家、領域,建設經濟走廊示范項目,通過精準聚焦發(fā)力點來提高合作效率。
3)規(guī)避貨幣金融風險,構建金融支撐體系。除以色列外的沿廊國家金融體系建設都相對滯后,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雙方的國際產能合作效率,因此中國與沿廊七國都應該進一步提升貿易、貨幣、商業(yè)和金融自由化水平。與此同時,應充分發(fā)揮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等金融合作機制的作用,為雙方共建走廊推進提供資金保障[14]。
4)堅持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中所提出的“民心相通”建設,加強我國與走廊沿線各國之間的民間交流并拓寬溝通渠道。一方面,通過調研相關項目建設中普通民眾的想法,來避免項目推進與當地社會公共利益產生沖突。另一方面,積極推動雙方的人文交流活動,共同培植倡議認同度,減少雙方國際產能合作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