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飛, 高星晨, 譚天陽, 王 艷, 蘇慶民
(1.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0049;2.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北京 100090;3.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yī)院, 北京 101149;4.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北京 100029;5.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藥發(fā)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700)
桂枝劑,顧名思義是以桂枝為主藥的方劑群。在《傷寒論》的經(jīng)典方劑中,桂枝劑所占比例最大。經(jīng)筆者統(tǒng)計,《傷寒論》中凡涉及桂枝的條文共有78條,約占全文398條的19.6%?!秱摗分泻鹬Φ姆絼┕?1首,約占《傷寒論》總方115首[1]的35.7%,其中以桂枝直接命名的方劑24首,約占《傷寒論》總方的20.9%,由此可見桂枝劑在《傷寒論》中的重要地位。
筆者“從三部六病理論試析〈傷寒論〉中的腹診”一文中已經(jīng)闡明,《傷寒論》中存在大量腹診內(nèi)容,這對于現(xiàn)今臨床的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dǎo)意義[2]。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傷寒論》中桂枝劑所涉及的腹診方法比較相似且具有一定規(guī)律性。目前來看,已有學者或醫(yī)家注意到并探討了腹診與《傷寒論》中桂枝劑的關(guān)系[3-6],但總體來說仍有較大的研究空間。本文著重探討《傷寒論》中桂枝劑所涉及腹診的內(nèi)在規(guī)律,總結(jié)出使用桂枝劑的腹診依據(jù),以期更好地指導(dǎo)桂枝劑的臨床應(yīng)用。
《傷寒論》中桂枝劑涉及的腹診條文較多,如第64條:“心下悸,欲得按”[7]13、第65條“其人臍下悸”[7]13、第102條“心中悸”[7]18、第15條“其氣上沖者”[7]5,以及第117條“氣從少腹上沖心者”[7]20等。從以上條文可以看出,桂枝劑的腹診多涉及“悸”“氣上沖”等。悸,說文曰:“心動也”[8]1328,即自我感覺到心臟跳動。正常狀態(tài)下,自我感覺不到心臟跳動,否則為病理狀態(tài)?!秱摗穼π募碌拿枋鲋T如第49條“心悸者”[7]11、第177條“心動悸”[7]31以及265條“煩而悸”[7]41等,這些條文更容易理解。但第64條“心下悸”、第65條“臍下悸”以及第102條“心中悸”比較費解,因為《傷寒論》的“心中”未必是指現(xiàn)代意義的心臟部位。
第65條 “臍下悸”,說明在肚臍下有類似心臟之跳動感?!坝鞅茧唷保f明“臍下悸”尚不是奔豚。從第117條:“必發(fā)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7]20可以得出,奔豚為“氣從少腹上沖心者”。從“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到“必發(fā)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首先說明“氣從少腹上沖心者”與“臍下悸”為同類證,且“氣從少腹上沖心者”較“臍下悸”嚴重,因此可得出“氣從少腹上沖心者”亦為肚臍下有類似心臟之跳動感但更為強烈,跳動連至心窩部位。第117條方后云:“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氣也”,張仲景在此明言桂枝“能泄奔豚氣”,既然“奔豚”為“臍下悸”之甚者,再聯(lián)系第65條治“臍下悸”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其中桂枝用四兩,因此提示“臍下悸”以及“奔豚”同屬桂枝證。
《說文·夭部》云:“奔,走也?!北玖x為疾走,快跑[8]585。《說文·豚部》:“豚又,小豕也……從又持肉,以給祠祀”[8]1285,本義為供祭祀的整頭乳豬。因此奔豚意即“奔跑的小豬”,因小豬奔跑時有起伏跳躍的特點,可見張仲景原是用“奔豚”來形象描述患者“臍下悸”或“氣從少腹上沖心者”之類似心臟起伏跳動之狀?!氨茧唷敝氨肌币徽哒f明跳動之快,二者說明跳動之連續(xù),“奔豚”二字形象生動地道出了患者所苦之癥狀,細想若非張仲景坦腹仔細觀察僅憑患者口述不可能詳細得知,因此推測張仲景對于“奔豚”類病證必有腹診。
既然“臍下悸”以及“奔豚”之“氣從少腹上沖心者”為桂枝證,那“臍下悸”“氣從少腹上沖心者”的原理究竟為何?先從肚臍以下解剖來分析。肚臍位于腹壁,腹壁以下為小腸、腸系膜、淋巴組織,再往下為腹主動脈、下腔靜脈,再下者為脊柱以及周圍軟組織,再外者為背部肌肉?!澳毾录隆闭f明腹腔有跳動,脊柱以及周圍軟組織、背部肌肉不可能有跳動之感;小腸、腸系膜、淋巴組織雖因腸管蠕動或痙攣會有一定的運動,但即使腸管劇烈痙攣時也不會形成跳動之狀,何況“奔豚”之連續(xù)跳動且有節(jié)奏。假如腸管劇烈痙攣時必有腹部劇痛之感,張仲景條文未言“奔豚”伴有腹痛,故排除小腸、腸系膜、淋巴組織為“臍下悸”之源頭;腹壁亦不會形成連續(xù)之跳動,至多因腸管劇烈痙攣,腹壁伴隨腸管緩緩起伏,絕不會形成“奔豚”之狀;下腔靜脈亦不會有跳動;那“奔豚”之源頭只有腹主動脈。腹腔主動脈因上連心臟主動脈弓,心臟搏動時心臟搏動波傳至腹主動脈,血液伴隨下行輸送至腹腔及以下各組織,腹主動脈搏動原為生理現(xiàn)象,那為何又會形成“臍下悸”甚至“奔豚”?
前已述及,“臍下悸”“奔豚”為桂枝證,以方測證,桂枝辛溫,為溫通經(jīng)脈之要藥,因此反推“臍下悸”以及“奔豚”是腹主動脈因寒而痙攣?!昂魇找保怪鲃用}因寒痙攣而管徑變細,血液下行阻力增大,血液與腹主動脈內(nèi)壁劇烈碰撞而導(dǎo)致腹主動脈搏動亢進,外在表現(xiàn)為患者自覺“臍下悸”。若腹主動脈痙攣劇烈,則連同胸主動脈同時痙攣,故出現(xiàn)“氣從少腹上沖心者”的“奔豚”證。因此“臍下悸”“奔豚”均為腹主動脈搏動亢進,只是程度有異,“臍下悸”表現(xiàn)在臍部,“奔豚”時不僅腹主動脈搏動亢進,胸主動脈以及左右髂動脈亦搏動亢進,上至胸腔下至少腹主動脈循行部位,連同一線同時隨心臟跳動,因血液下行阻力較大,甚至有逆行之感,故有“氣從少腹上沖心者”之狀。從臨床實踐來看,“臍下悸”以及“奔豚”不僅為患者自覺癥狀,醫(yī)生用手觸及臍部及腹主動脈循行部位亦有跳動感,因此“臍下悸”以及“奔豚”亦為醫(yī)生他覺癥狀,甚者平躺時用肉眼即可觀察到臍部隨心臟起伏跳動,因此說明張仲景在診斷此類病證時有腹診參與,即用手按壓感覺患者腹部是否有跳動感。桂枝溫通能緩解腹主動脈痙攣,解除腹動亢進,這也是《傷寒論》中桂枝證治“臍下悸”“奔豚”的內(nèi)在原理。
由以上可知,《傷寒論》之“臍下悸”“奔豚”為腹主動脈搏動亢進,屬于桂枝證。腹主動脈搏動亢進可通過用手按壓患者肚臍部位探查是否有悸動感診斷而來,若腹主動脈痙攣較重,悸動之感可上延至上腹部。
當清楚了“臍下悸”“奔豚”的原理、腹診方法以及與桂枝的關(guān)系后,許多條文便迎刃而解。再回頭看第64條“心下悸,欲得按者”,心下為劍突以下肚臍以上部位,是腹主動脈上段循行部位,因此“心下悸”也是腹主動脈因寒痙攣而搏動亢進?!捌淙瞬媸肿悦靶摹敝懊啊睘椤案采w”[8]841之意,即患者用雙手交叉重疊覆蓋于心臟部位,說明不光腹主動脈搏動亢進,胸主動脈也搏動亢進,甚至連同心臟也悸動不安。“心下悸,欲得按者”說明這種悸動感患者喜按,因用手按壓心下可抵消腹主動脈之劇烈搏動,稍覺舒服,這種“欲得按”不僅患者自覺用手按壓稍覺舒服,腹診時醫(yī)生用手按壓患者也會稍覺舒服,因此既為自覺亦為他覺癥狀,可通過腹診得出。第64條“心下悸”治以桂枝甘草湯,其組成僅桂枝、甘草2味藥,是《傷寒論》桂枝劑之最小組合,但桂枝用量最大,桂枝用四兩且為頓服,如換算成日三服,桂枝日用量可達十二兩。此條集中說明桂枝可對治“心下悸”這種腹主動脈搏動亢進,且“心下悸”可由腹診診出。
第65條“臍下悸”,治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劑組成為茯苓、桂枝、甘草、大棗,其中桂枝用四兩,此條“臍下悸”亦可通過腹診得出;第117條“必發(fā)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方后又云:“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氣也”,此條亦充分說明桂枝能對治腹主動脈搏動亢進,方用桂枝加桂湯,其中桂枝用五兩且“奔豚”通過腹診得出。由以上可初步得出,無論是最小組合的桂枝甘草湯,還是稍大組合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還是較大組合的桂枝加桂湯,其主要治療對象均涉及腹主動脈寒性痙攣而導(dǎo)致腹主動脈搏動亢進。這種亢進在《傷寒論》被稱為“心下悸”“臍下悸”或“奔豚”,此三者內(nèi)在機理相同,只因表現(xiàn)位置不同且程度有異,這種腹主動脈搏動亢進可通過腹診得出。這種悸動感特別嚴重時患者可自行感覺到,輕微時需醫(yī)生腹診得出。第356條“傷寒,厥而心下悸”[7]51與第64條“心下悸”癥狀相同,都是腹主動脈因寒痙攣而搏動亢進,這種悸動感可通過腹診得出。第356條與第64條共有“心下悸”,但“心下悸”嚴重程度不同且附帶癥狀有異,故分別處以桂枝甘草湯、茯苓甘草湯,其中茯苓甘草湯中桂枝用二兩。第67條“心下逆滿,氣上沖胸”[7]13與第117條“氣從少腹上沖心者”表現(xiàn)相似,機理相同,只是腹主動脈搏動亢進范圍較廣,上至胸腔下至少腹主動脈循行部位,連同一線同時隨心臟跳動且跳動感劇烈,因血液下行阻力較大,故有逆行之感、上沖之狀,但是比第117條程度較輕?!皻馍蠜_胸”可通過腹診診斷,醫(yī)生用手按壓上腹部即可覺察到腹內(nèi)之跳動,嚴重時患者可自行覺察到,甚至患者平躺隔衣物用肉眼即可看到上腹部起伏跳動,此條用茯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湯證治,方用桂枝三兩。第386條理中丸方后加減云:“若臍上筑者,腎氣動也,去術(shù),加桂四兩。[7]53”《說文·木部》:“筑, 搗也。從木,筑聲?!北玖x為搗土使堅實,因此引申為與擊搗等義有關(guān)[8]1452。可見“臍上筑者”還是臍部腹主動脈搏動亢進,因腹動亢進有起伏跳動之感,貌似有物擊搗之狀。此癥狀可用腹診明確得出,輕者用手按壓臍部感覺有跳動感,嚴重者肉眼可見,《傷寒論》稱之為“腎氣動也”,方用理中丸去術(shù)加桂四兩作湯治療,亦可看作桂枝劑范疇。
經(jīng)以上論述,《傷寒論》第64條、第65條、第67條、第117條、第356條、第386條為桂枝劑條文,其中均涉及到腹診操作,盡管腹診表現(xiàn)不一,但其核心機理一致且均為腹動亢進,因腹主動脈痙攣程度及附帶癥狀不同,故選方各異,但方中必有桂枝。
第12條:“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7]4,此條為桂枝湯首次出現(xiàn),從原文看貌似并未涉及腹診。再看第15條:“太陽病,下之后,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得與之”[7]15。此條有“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經(jīng)上文第67條與第117條分析,“其氣上沖者”與第67條“氣上沖胸”、第117條“必發(fā)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為同類證,說明桂枝湯涉及到腹診?!秱摗芬粫Y(jié)構(gòu)嚴謹,言簡意賅,邏輯嚴密,前后文之間常常伏筆、補筆互用,潛明其義,因此讀《傷寒論》時須前后聯(lián)系,仔細推敲,方能理解其義。第15條雖然癥狀簡單,但是張仲景在第12條時已交代了桂枝湯的其他適應(yīng)證,即“熱自發(fā)……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而第15條進一步補充了桂枝湯的腹證“氣上沖”,最后再次強調(diào)“若不上沖者,不得與之”,因此桂枝湯診斷中的確包含了腹動亢進?!秱摗窇?yīng)用桂枝湯的條文很多,如第24條[7]6、第42條[7]11、第44條[7]11、第45條[7]11、第53條[7]12、第54條[7]12、第56條[7]12、第57條[7]12、第95條[7]17、第234條[7]37、第240條[7]38、第276條[7]42、第372條[7]52、第387條[7]54,以此類推這些條文的診斷應(yīng)當包含腹動亢進的診斷。
第117條:“必發(fā)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桂枝加桂湯為桂枝湯原方加桂枝二兩而成,從第15條至第117條聯(lián)系起來體會,可知桂枝湯證原本就包含腹動亢進,而第117條為腹動亢進加重情況,故方中加重了桂枝用量,即“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氣也”。再看第102條“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7]18,此條“心中”的含義在《傷寒論》中較為豐富,既指情緒上的表現(xiàn),如第303條“心中煩”[7]303、第76條“心中懊憹”[7]15,也指胃脘部位,如第165條“心中痞硬”[7]29與第326條“心中疼熱”[7]48。單純的心悸癥狀在《傷寒論》中稱為“悸”“心悸”或“心動悸”,如第265條“煩而悸”[7]41,第49條“身重心悸者”[7]11,第177條“心動悸”[7]31。因此第102條“心中”當與第165條、第326條意思相同,指胃脘部位即上腹部,與《傷寒論》“心下”位置相當。因此可知“心中悸”仍為上腹部腹主動脈搏動亢進,可見第102條的小建中湯證亦包含了腹動亢進的診斷。
腹主動脈搏動亢進在辨證上屬里寒證[9]141。腹主動脈因寒痙攣而搏動亢進,說明整個腹腔處于寒證狀態(tài),所有組織亦有寒性痙攣,只是這種痙攣突出表現(xiàn)在腹主動脈,因此腹動亢進可作為里寒證的診斷依據(jù)。從第15條、第64條、第117條、第386條可以得出,桂枝為腹動亢進的最佳對抗藥物,因此桂枝亦為里寒證的首選藥物。桂枝溫通經(jīng)脈,能解除腹主動脈痙攣,消除搏動亢進,恢復(fù)里部之氣血供應(yīng),進而恢復(fù)里部正常功能,此亦即本草中桂枝“平?jīng)_降氣”功效之來源。腹動亢進強度不同,說明里部寒證程度有異,亦決定了桂枝用量大小,重者如第64條“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的桂枝甘草湯,用桂枝四兩頓服;輕者如第356條“心下悸”的茯苓甘草湯,用桂枝二兩分溫三服。
除此之外,從桂枝湯到變方桂枝加桂湯和小建中湯的診斷中均涉及腹動亢進來分析,以桂枝湯為基礎(chǔ)的其他變方也應(yīng)涉及腹動亢進的腹診。桂枝湯雖為解表劑,但是桂枝湯證的機理卻非常復(fù)雜,還涉及到里寒證[9]141。因此在桂枝湯的基礎(chǔ)上加減變化的類方也大多以里寒證為基礎(chǔ),里寒證往往有腹動亢進的表現(xiàn),故推測其他類方也可通過腹診得出。這僅是理論上的推測,在實踐中也確實如此。如第279條的桂枝加芍藥湯[7]42與第100條[7]18、第102條的小建中湯病機相同,均為里寒證的胃腸道痙攣,只是癥狀較輕故不加膠飴,因此桂枝加芍藥湯的診斷與第102條一樣有腹動亢進;第279條的桂枝加大黃湯[7]42是在桂枝加芍藥湯的基礎(chǔ)上又加大黃,為里寒證合里實證[9]240,故診斷時也有腹動亢進。桂枝湯的變方很多,如第14條桂枝加葛根湯[7]5,第20條桂枝加附子湯[7]5,第21條桂枝去芍藥湯[7]6,第22條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7]6,第31條葛根湯[7]9,第33條葛根加半夏湯[7]9,第43條桂枝加厚樸杏子湯[7]11,第62條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7]12,第112條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7]20,第351條當歸四逆湯[7]50,第352條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7]50,這些變方雖然在《傷寒論》原文中沒有明確提及腹動亢進的腹診,但是從《傷寒論》省筆、伏筆的寫作風格以及組方機理分析,這些方劑都有里寒證,因此應(yīng)當有腹動亢進的診斷。從臨床實踐來看,應(yīng)用這些方子時將腹動亢進與其他四診結(jié)果合參,診斷更為準確,療效更加突出。
以上論述可知,腹診時出現(xiàn)腹動亢進,即《傷寒論》中的“心下悸”“臍下悸”“奔豚”“氣上沖胸”“其氣上沖者”等,在辨證上提示里寒證首選藥物為桂枝,根據(jù)里寒證程度以及附帶癥狀再選用適應(yīng)的桂枝劑,因此可將腹動亢進作為桂枝劑的診斷依據(jù)。除桂甘劑、苓桂劑、桂枝湯以及桂枝湯的變方等桂枝劑外,《傷寒論》還有許多其他桂枝劑,如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桂枝人參湯、桂枝附子湯、甘草附子湯、五苓散、炙甘草湯、烏梅丸、黃連湯等,這些方劑在《傷寒論》原文中雖沒有明確提及腹動亢進,但是從其組方機理分析,其病機都包含有里寒證,因此應(yīng)當有腹動亢進的診斷。從臨床實踐來看,若將腹動亢進作為其應(yīng)用依據(jù),用方更為精準。
還有一類桂枝劑比較特殊,如桂枝與柴胡的組合、桂枝與麻黃的組合等,某種程度來說這些方劑已經(jīng)體現(xiàn)出柴胡劑或麻黃劑的特性,桂枝處于配角地位,因此在腹診上不一定體現(xiàn)出桂枝證的特點,但當這些方證中里寒證較突出時仍可通過腹動亢進體現(xiàn)出來。
腹動亢進是否只能用桂枝劑來解決?也并非如此。腹動亢進提示里部寒證,寒者熱之,因此只要功用溫里的藥物都能解除或改善腹動亢進,但桂枝療效最為突出,因此作為腹動亢進的首選藥物。《傷寒論》中也有“心下悸”不用桂枝的條文,如第82條“心下悸……真武湯主之”[7]16,此條“心下悸”證治用真武湯,選用不僅溫里而且回陽的附子,說明真武湯的里寒較重,非附子無以回陽救逆。這也提示我們,在臨床遇到腹動亢進里寒證較重時,當用附子力挽狂瀾,不必膠柱于桂枝劑。
醫(yī)學現(xiàn)象紛繁復(fù)雜,既有一般情況也有特殊情況,腹動亢進亦是如此。一般情況下里寒證會以腹動亢進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但是也存在特殊情況,雖有里寒證但腹診卻不見腹動亢進,這種情況體質(zhì)壯實者間或有之。對這種能夠明確診斷為里寒證卻無腹動亢進的情況,桂枝劑依然適用且不必墨守成規(guī)。
本文通過對《傷寒論》桂枝劑的腹診研究,發(fā)現(xiàn)張仲景已經(jīng)若隱若現(xiàn)地為我們呈現(xiàn)了以腹動亢進作為使用桂枝劑的線索,這為臨床使用桂枝劑的診斷提供了客觀依據(jù)。
桂枝為三陰病通用藥[9]142,《傷寒論》中桂枝劑對表部、樞部(半表半里部)、里部的陰性病來說均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如桂枝湯、桂枝加葛根湯治療表陰病,桂枝甘草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治療樞陰病,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茯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湯、五苓散等治療里陰病。除單純虛寒性疾病外,桂枝劑在寒熱錯雜性疾病的應(yīng)用也較多,如《傷寒論》中黃連湯、烏梅丸。除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桂枝劑外,大多數(shù)桂枝劑在診斷時如果參合腹動亢進這一客觀依據(jù),使診治的精確度進一步提高。三部六病流派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也證實,將腹動亢進作為使用桂枝劑診斷依據(jù)的正確性與可行性。
除此之外,對于慢性疾病在三部六病理論的指導(dǎo)下,凡遇到腹動亢進的客觀指征時,將劉紹武的“小柴胡協(xié)調(diào)方”易為“桂枝協(xié)調(diào)方”,組成一系列桂枝調(diào)心湯、桂枝調(diào)胃湯、桂枝調(diào)神湯等協(xié)調(diào)方,這對于偏虛寒的病癥療效更佳。協(xié)調(diào)療法是三部六病理論解決慢性疾病的指導(dǎo)思想,以腹診腹動亢進作為使用桂枝協(xié)調(diào)方的客觀依據(jù),大大提高了使用協(xié)調(diào)療法的精準度,這也是三部六病對《傷寒論》桂枝劑的進一步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腹動亢進的腹診要領(lǐng)是受診者平躺,醫(yī)生雙手重疊,右手在下,左手覆于其上,先在受診者肚臍部位輕輕按壓,再緩緩加力深按仔細覺察腹內(nèi)是否有搏動感,有則為腹動亢進。腹動亢進嚴重者,可沿腹主動脈循行部位依次向上按壓,均可感受到搏動感,甚者肉眼即可目測腹主動脈循行部位起伏搏動。
從《傷寒論》的“心下悸”“臍下悸”“奔豚”“氣上沖胸”等可以總結(jié)出腹動亢進的腹診方法。腹動亢進屬里寒證,桂枝是解決里寒證的首選藥物,《傷寒論》中絕大多數(shù)桂枝劑的使用與腹動亢進密切相關(guān)。本文認為,可將腹動亢進作為大多數(shù)桂枝劑的辨證和腹診依據(jù),這為臨床桂枝劑的診斷、辨證以及應(yīng)用提供了客觀的診斷依據(jù)。三部六病將腹動亢進作為使用桂枝協(xié)調(diào)方的客觀依據(jù),這是對《傷寒論》中桂枝劑的進一步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