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芳,蔡 晶,魏開建
(1.霞浦縣中醫(yī)院,福建 霞浦 355100;2.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108;3.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03)
杜建教授是首屆全國名中醫(yī),從事中醫(yī)和中西醫(yī)結合臨床、教學、科研50 余年,臨床經驗豐富,教學、科研成果豐碩。他注重中醫(yī)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致力于老年病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立足于溫病理論,結合老年病生理、病理的變化特點,對“痰、瘀、虛、毒”的內涵加以引申拓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老年病學的診治觀點,認為老年病的病機特點為“痰、瘀、虛、毒”。筆者隨診多年,對杜建教授針對老年病的辨證論治特點略有體會,現簡要總結如下。
杜建教授提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衰老是生理性現象,而老年病是病理性現象,二者密不可分。因此老年病治療的目的,就在于能夠盡量減緩衰老因素的作用,改善人體整體狀態(tài),既防止衰老的過早出現和過快發(fā)展,也能夠預防和治療多種老年病,延長健康生存的時間,改善生活的質量。
1.1 虛 杜建教授首先強調正氣不足是老年病發(fā)病的本質?!端貑枴そ饏T真言論》中講到:“夫精者,生之本也”。腎為先天之本,是精氣的主要貯藏之所。當腎中所藏之精氣充盛時,則人體精神充裕,體力充沛,筋骨強健,二便自調;反之,當腎精虧損,則四肢失養(yǎng),筋骨解墮。脾為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能充養(yǎng)腎中先天之精及運化水谷精微以營養(yǎng)五臟六腑,如《醫(yī)學傳燈》曰:“蓋腎主藏精,……全賴飲食生化,而輸歸于腎,脾胃一強,精血自足”[1]。雖然老年病為多臟腑功能虛衰所致,但以脾腎虧虛為主。隨著年齡增長,臟腑功能衰退,脾虛不能滋養(yǎng)后天,腎虛不能充養(yǎng)先天,則癥見髓減腦消、腰酸耳鳴、齒搖發(fā)白、食欲減退、納少、便溏等。腎中先天之精及脾所運化的水谷精微無以養(yǎng)肺導致肺氣虛損,則癥見少氣乏力、咳嗽咯痰,且易感外邪等;導致心氣虧虛則癥見心悸、胸悶胸痛、短氣自汗等;導致肝氣虧虛則癥見視物昏花、頭暈目眩、疲乏無力、氣短懶言等;導致脾氣虧虛,則癥見食欲不振、形體消瘦、腹瀉便秘等。五臟六腑失養(yǎng),氣血陰陽虛損,從而出現因正不御邪或臟腑功能失調而發(fā)病。故杜建教授認為正氣虧虛是導致老年病的根本原因,而脾腎虧虛是導致老年病的最主要因素。
1.2 毒 杜建教授指出老年病與邪毒入侵有著直接關系,認為邪毒侵入五臟六腑、氣血經脈是造成機體老化、功能喪失的主要因素,是老年病的常見病因。邪毒致病,既包含了外感六淫邪毒,又包含了由于臟腑機能衰退和氣血運行紊亂而產生的內生邪毒。老年人年老體弱,本就對自然界的適應能力降低,對六淫邪毒的抵抗力減弱,因此老年人極易外感六淫之邪。至于內生邪毒,現代醫(yī)學研究證實:由于各器官組織衰老,體內微循環(huán)紊亂,細胞內環(huán)境改變,氧自由基異常增多,鈣離子超出負荷,腫瘤壞死因子、細胞表面黏附分子等化學物質過度釋放,使蛋白質變性,引起膠原蛋白交聯(lián)而不能被降解,變成了機體中干擾正常功能活動的“壞分子”,這些化學物質均可稱為中醫(yī)學的“毒邪”[2]。因此杜建教授認為老年病以正不勝邪為發(fā)病基礎,亦不可忽視邪毒的因素。
1.3 痰 老年人通常都是中氣不足、體質虛弱之人,中氣一虛,臟腑漸虧,影響肺之宣肅、脾之運化、肝之疏泄、腎之氣化等,五臟功能的失調均可導致痰飲的形成。其一,肺為貯痰之器。很多老年人年老體衰,肺衛(wèi)之氣固表功能逐漸減弱,更易外感六淫,如果反復外感,肺氣更傷,不能輸津四布,通條水道,下輸于膀胱,導致津停于肺部,肺部不利,則生而為痰。其二,脾為生痰之源。老年人脾胃虛弱,宿食很容易積滯;或因脾運不利,釀濕生熱等,都可以導致水濕停留,聚而成痰。其三,腎主水。年過花甲,天癸虧虛,老年人的腎精已虧,腎陰腎陽日漸衰微,腎虧則氣化無力,津液聚積為痰。人體最重要的陰陽二氣,集藏于腎,腎主水液、司開關,腎開闔不利,則水濕內聚為痰。在人體衰老的過程中產生了痰,而痰又加劇了瘀、毒、虛等的進程,從而反過來促進了老年病的發(fā)展。
1.4 瘀 老年人大都年邁體虛,正氣不足;或喜靜少動,氣血運行較青壯年較為滯緩;或為七情所傷,憂思氣結;或因病化瘀;或因痰、因毒致瘀等:均易出現瘀的情況。杜建教授指出瘀血的形成與心、肝、脾、肺、腎密不可分,五臟皆可致瘀。概括來說:血液生化于脾,總統(tǒng)于心,貯藏于肝,宣發(fā)布降于肺,施泄于腎。心主血脈,血液之循行往返全身賴于心之主宰。若心陽不振,心氣虧虛,則心之搏動無力,血行不暢而致瘀血產生。《靈樞·脈經》曰:“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發(fā)色不澤,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狈粗粜幕馃胧?,煎熬營陰,脈道干澀也亦成瘀。肝主疏泄,貯藏調節(jié)血液,肝之疏泄失調則氣機郁滯,氣病日久則必入血分,如肝氣郁結可致血行不暢而成血瘀。脾為生血之臟,又為氣血運行之樞紐,脾氣健運,血液統(tǒng)攝有條,則血行順暢,環(huán)周不止。反之,脾氣虧虛,血液統(tǒng)攝失度,血不歸經,則易外溢、妄行而成瘀滯。肺朝百脈,主一身之氣,氣行則血行,故肺臟又有輔心行血的功能。若肺氣不利,則百脈不朝肺,脈道壅塞而成瘀。腎陰、腎陽為人體陰陽之本。若腎陽不足,血液運行得不到陽氣的溫煦推動,抑或是久病腎氣虧虛,因虛致瘀,是故瘀血之成,必有一分責之于腎。
杜建教授總結了老年病與瘀血的關系為“由瘀致衰,因衰致瘀”[3]。杜建教授認為引起老年病的瘀血內阻有虛實之分。因虛致瘀包括:①氣虛血瘀,老年人年過花甲,多為氣虛之體,氣虛無力推動血行,血停致瘀。②腎虛血瘀,腎虛元氣不足,常加重老年人氣虛血瘀的風險;腎陽不足,血脈失于溫煦,則可見寒凝血瘀;腎陰不足,虛火灼津,可見熱壅血瘀;腎精不足,經絡脈道失于濡養(yǎng),脈管不利,同樣會導致瘀血形成。因實致瘀包括:老年人思慮憂愁,肝氣郁結導致血行不暢,氣滯血瘀致瘀血內停;瘀血反之又影響氣血運行。虛實夾雜,互相影響,臟腑失于濡養(yǎng),導致虛衰,精氣血津液虧耗,又影響氣化功能,反過來又制約臟腑功能;其次毒物瘀積體內,疏泄失調,損害人體,氣血功能失衡進一步加重,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后臟腑功能衰退。
2.1 重視先天,補益腎精 杜建教授總結長期診治老年病的經驗,提出在老年病防治中應重視患者先天腎精不足的病理基礎,在治療上酌情加用補益腎精的藥物。腎精的衰少表現在老年人身上為:毛發(fā)變白變少、牙齒掉落、視力聽力下降、大小便失常、記憶力下降、容易疲勞、行動力減緩等。腎主骨,其華在發(fā),開竅于耳及二陰,上述表現多是由年老后腎精虧虛所致。因此,對于老年病的治療應重視護養(yǎng)正氣,衰老久病應補虛為先,使臟腑機能振奮,體質增強。杜建教授治療老年病癥,尤其是腎虛精虧等病癥,經常使用益腎補虛之品,如山茱萸、地黃、女貞子、麥冬、肉蓯蓉、黃精、巴戟天、枸杞子等藥,達到補益腎精的目的,以治其本而奏效。
2.2 強調后天,補益脾氣 杜建教授指出后天補脾胃也是老年病治療的關鍵。《景岳全書》指出:“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養(yǎng)之力,則補天之功,亦可居其強半,此脾胃之氣所關于人生者不小?!币约霸凇娥B(yǎng)老奉親書》中提出:脾胃為養(yǎng)老人之大要。臨床上常見老年病患者,如果只顧補充腎精,病情往往不容易好轉,若加之補氣健脾的藥物,則收效明顯。故而在臨床診治老年病人時,必須重視脾胃,把顧護脾胃之氣作為診治的重點之一。杜建教授常常強調:治療老年病“保得一分胃氣,便有一分生機”。臨床常見老年病患者胃氣不足、納差,則易見疲勞乏力;胃氣充足、納好,則病情隨之穩(wěn)定。因此,杜建教授治療老年病癥,尤其是消耗性疾病,常使用益氣健脾之藥品,比如黃芪、黨參、淮山藥、白術、茯苓、扁豆、薏苡仁等藥,尤其常用黃芪這一藥物,臨床療效佳。
2.3 補益與祛邪并重 杜建教授治療老年病很注意扶正固本、攻補兼施。杜師認為正氣虧虛是老年病發(fā)病的基礎,以慢性病、危重病最為多見。正氣虧虛,則易致臟腑功能虛弱,氣血運行紊亂,痰濕內生,外邪侵襲人體,出現正虛邪聚,虛實夾雜之證。正虛遭邪侵,邪滯更傷正,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因此邪結不祛則正氣難復。杜建教授認為:老年痰濁、血瘀常常相兼為病,在老年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癡呆等病變中尤其如此。雖有痰、瘀等病理產物存在,但病理產物產生的根源還在于臟腑虛弱,運化溫煦無力,以至痰瘀留滯。故治療老年患者的痰瘀之患,不能只看到痰、瘀等這些表面征象,更要結合本虛進行治療。所以臨床上要將健脾、補腎、益氣、養(yǎng)陰、化痰、祛瘀、解毒等治則有機地結合使用,做到攻補兼施。
病例介紹
薛某某,女,73 歲,于 2020 年 3 月 8 日初診,主訴:反復頭暈2 年余?;颊? 年來反復頭暈,疲乏無力,以雙下肢尤甚,晨起咳嗽,口干,口苦,納少,寐欠佳,小便不暢,疲乏無力,舌質暗紅,苔少,脈細弦。顱腦MRI 報告:顱內腦實質(雙側小腦半球、腦干、大腦半球)多發(fā)腔梗死;其中彌漫性散在分布DMI 高信號灶,考慮新發(fā)腔梗。診斷:眩暈,證屬肝腎虧虛,瘀血阻絡。治法為補益肝腎,活血通絡。處方:黃芪 30 g,丹參9 g,生地黃15 g,山茱萸15 g,枸杞子12 g,澤瀉10 g,川芎6 g,天麻12 g,鉤藤9 g,瓜蔞15 g,葛根12 g,茯神12 g,炙甘草6 g?;颊叻?7 劑后,于 2020 年 3 月 15 日復診,頭暈、乏力緩解,胃納較前有所好轉,口干、口苦稍緩解,但已無排尿不暢感?,F咳嗽咯痰,痰白質黏量少,寐欠安,舌暗紅,苔少,脈細弦。方用:黃芪30 g,丹參9 g,赤芍12 g,生地黃15 g,山茱萸 15 g,枸杞子 12 g,淮山藥 15 g,陳皮 12 g,瓜蔞15 g 川芎6 g,天麻12 g,鉤藤9 g,石斛 9 g,茯神 12 g,炙甘草 6 g。再服 7 劑而癥狀消除。
按:腔隙性腦梗死屬于中醫(yī)“眩暈”“中風”等范疇。杜師認為腦梗死總屬內虛邪侵,本虛標實[4]?;颊吣赀^七旬,臟腑功能漸虛,肝腎虧虛,水不涵木,木旺克土,脾失健運,痰濁內生,日久成瘀,無法上濡清竅,故見頭暈;肝腎不足,四肢百骸失于濡養(yǎng),則見精神疲乏;腎氣不足,氣化不利,則見小便不暢;瘀血阻滯下肢經絡故見雙下肢無力。當治以補益肝腎、化瘀通絡。治療用黃芪大補元氣;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澤瀉滋補肝腎;丹參、川芎行氣活血;天麻、鉤藤平肝熄風;葛根解肌生津;瓜蔞滌痰散結;茯神寧心安神;炙甘草調和諸藥。臨床上杜建教授治療老年病常應用益氣健脾之品,如黨參、淮山藥、白術、茯苓等藥,尤以黃芪為常用,而且往往重用,單次用量經??蛇_30 g,屢屢獲得良效,本病例即是如此。二診時患者訴經治后部分癥狀稍解,表現為肝腎不足、痰瘀互結證。方用丹參、赤芍活血通竅,鉤藤、天麻平肝熄風,淮山藥、陳皮、瓜蔞健脾化痰,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補益肝腎,炙甘草調和諸藥。杜建教授補腎健脾治療老年病在臨床中常獲較好療效,但有些老年慢性病也不可急于求功,切忌變法變方過頻。治療老年病辨證要準,立法要穩(wěn),選方要精,用藥不可過重,對癥下藥,方能效如桴鼓。
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杜建教授秉承溫病學派理論同時,又結合醫(yī)學的最新進展,不斷總結老年病的病因病機、治法方藥,以“痰、瘀、虛、毒”來概括老年病的病機特點[5],注重扶正固本、攻補兼施,以補虛、驅邪、補虛不留邪、祛邪不傷正等治則指導臨床用藥,用藥遣方別具一格,靈活運用經方、時方、民間驗方,將健脾補腎、益氣養(yǎng)陰等補益法則與化痰散結、祛瘀解毒等驅邪法則有機結合應用,取得顯著療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老年病診治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