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超,于靜,韓拉拉,王維峰
(1.山西中醫(yī)藥大學 研究生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2.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針灸推拿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王維峰教授為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針灸推拿醫(yī)院腦病一科主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省名中醫(yī),國家重點???中醫(yī)腦病)、重點學科負責人,從事腦病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30余年,對脊髓損傷所致后遺癥的診治有豐富的經驗,臨床療效顯著。筆者有幸跟師隨診,現(xiàn)結合臨床案例將跟師心得總結如下。
脊髓作為重要的信息溝通載體將大腦與外周神經系統(tǒng)相聯(lián)系。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嚴重的創(chuàng)傷類疾病,臨床可見損傷平面以下肢體感覺、運動及括約肌功能障礙[1]。當代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同時,脊髓損傷發(fā)病率表現(xiàn)出逐年增高的態(tài)勢[2],世界范圍約有超200萬人在脊髓損傷后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部分患者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給患者自身及其家庭與社會均帶來沉重的負擔[3]。作為祖國醫(yī)學極具特色的療法,針灸療法具有操作簡便、療效確切、安全廉價等優(yōu)點,對治療脊髓損傷所致的各類并發(fā)癥、恢復脊髓損傷后神經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積極作用[4]。
督脈與脊髓聯(lián)系密切,二者循行相依,功能共用。《靈樞·經脈》曰:“督脈之別,名曰長強,挾膂上項……別走太陽,入貫膂[5]。”脊神經的傳導路徑與督脈的循行高度相似,在項背部脊柱分別旁開1.5寸、3寸足太陽經的兩條循行線與交感神經、皮神經通路大致相同[6]。此外,在循行路徑上,皮質脊髓束的行走路徑與督脈部分循行相似;在功能上,軀干、四肢運動依靠皮質脊髓束的調控,其是督脈在項背部最重要的內容[7],它與神經、脊髓的調控聯(lián)系密切,能夠從整體上調控人體的功能活動。且有研究指出,脊髓的中樞調控功能與督脈的作用存在共性[8]。
督脈作為“陽脈之?!?,主督一身之陽氣,如《十四經發(fā)揮》云:“督之為言都也,行背部之中行,為陽脈之都綱[9]”,手足三陽經同督脈相交,督脈受到諸陽經精微物質的灌注,人體內的臟腑之氣借助足太陽經之腧穴與督脈經氣聯(lián)通。其中,督脈與腦、腎聯(lián)系尤為密切,《難經·二十八難》描述:“督脈者,起于下極之俞……入屬于腦[10]”,督脈“入屬于腦”,督脈是將腦與其他臟腑聯(lián)系的重要橋梁,督脈將臟腑精氣上輸以濡養(yǎng)于腦;《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腦為髓海,實由腎中真陰真陽之氣……緣督脈上升而貫注于腦[11]?!倍矫}與腎相連,督脈向下絡腎,并將腎之精髓上充于腦,使腦得所養(yǎng);如《素問·骨空論篇》云:“督脈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入絡腦……入循膂絡腎[12]”,“入絡腦”“入循膂絡腎”表明督脈與腦、腎密切相關。
督脈與脊髓、相關臟腑在病理上也關聯(lián)甚多。脊髓損傷在中醫(yī)學中可歸為“體惰”“痿癥”之列,脊髓損傷損及督脈是其實質[13-14],兩者損傷后的臨床表現(xiàn)亦高度相同,以感覺、運動障礙及二便失禁為主,這為脊髓損傷從督診治提供了依據[15]?!鹅`樞·經脈》云:“足少陰之脈,起于小指之下……貫脊屬腎絡膀胱[5]”,腎經是與脊髓相關的經脈,督脈上連于腦、下通于腎,如《雜病源流犀燭》說:“督脈為精氣升降之道路[16]”,督脈受損致樞機不利,臟腑之氣血津液痹阻不通,腦髓失養(yǎng);此外,督脈痹阻易傷及腎臟,導致腎之精髓不足,影響腎精轉換為腦髓。脊髓損傷,造成瘀血阻滯不通,進一步擾亂督脈與其他經絡、臟腑之間的聯(lián)系。脊髓損傷病理因素是“瘀血”,病機為“督脈樞機不利”[17]。綜上所述,脊髓與督脈、相關臟腑之生理、病理均聯(lián)系密切。
督脈與現(xiàn)代醫(yī)學的結合應用,特別是關于腦、脊髓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及周圍神經系統(tǒng)所致疾病有重要的臨床價值[15]。祖國醫(yī)學對于脊髓損傷多以督脈瘀阻入手,針藥治療脊髓損傷以督脈樞機不利為切入點收效確切[18],例如腰背骨折導致的脊髓損傷使瘀血阻滯于腰脊,堵塞督脈循行之徑,使督陽上通不行、下達受阻,四肢百骸不得濡養(yǎng),則病理表現(xiàn)相繼而出[19],故疏通督脈是臨床治療脊髓損傷的基本治則。針灸療法作為祖國醫(yī)學的特色,有扶正祛邪、協(xié)調陰陽之功效,相關研究指出針灸療法具有抑制神經細胞凋亡及炎癥[20]、促進如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的表達而加快脊髓損傷后機體組織的恢復[21]、促進神經干細胞增殖以刺激神經再生等作用[22],能提高臨床治療脊髓損傷的療效[23]。“醒腦通督”針法,將神經反射理論和醒腦開竅針法融合創(chuàng)新,提出了“通督脈、調腦脈、暢元神”為核心的“醒腦通督”思想,重用頭部腧穴,強調督脈穴及華佗夾脊穴的重要性,以通督補腎益腦,從整體上調節(jié)臟腑生理功能。諸多臨床研究指明[24-26],該針法可用于神經功能損傷導致的運動、感覺障礙及中風、癡呆等疾病所致的腦髓不足、行為異常、認知障礙等疾病。除針灸外,康復訓練在臨床上亦多應用于脊髓損傷所致疾病,如下肢康復機器人步行訓練[27-29]能夠將步行、負重與平衡三要素結合,提高康復訓練的精準度,改善患者步行能力,促進康復進程。
百會、水溝、風府、內關、三陰交、腦空、腦戶、神庭、本神、長強、華佗夾脊穴(盤龍刺法)、運動障礙加頂顳前斜線、感覺障礙加頂顳后斜線。
取穴依據:督脈為“陽脈之?!?,統(tǒng)帥全身陽氣,手足六陽經之氣血向督脈輸注而布散于四肢百骸,脊髓損傷本質上是督脈受損[13-14],故應從督脈入手治療脊髓損傷,配督脈百會、腦戶、風府、神庭、水溝、長強?!邦^為諸陽之會”,腦空、本神等頭部腧穴的針刺利于激發(fā)經絡氣血,通過針刺頭部特定區(qū)域,協(xié)調多個腦區(qū),進而改善患者運動功能等臨床表現(xiàn)[30],百會作為人體最高的穴位可通達周身經絡,風府位于脊關節(jié)上端,有抵御風邪的作用,百會與風府二穴入腦,將督脈與腦緊密聯(lián)系;有研究指出刺激長強穴能使損傷脊髓得到有效的修復[31];內關穴為手厥陰經絡穴,具調神止痛之功效;三陰交是足三條陰經交會穴,有疏通氣血、生髓養(yǎng)腦之功效;夾脊穴位于督脈與膀胱經之間,可調節(jié)二經氣血,恢復神經功能,使癱瘓的肢體逐漸恢復[32];頂顳前、后斜線分別對應大腦皮層中央前、后回,主治運動、感覺障礙[33]。
操作:水溝斜刺后并施雀啄手法使眼球濕潤;百會、腦空、腦戶、神庭、本神、頂顳前、后斜線平刺0.5-1寸,行快速捻轉行針手法;內關直刺1.5-2寸后予提插瀉法;三陰交斜刺1.5-2寸后并行使下肢抽動三次的提插補法;風府直刺1.5~2寸后快速捻轉;長強應與骶骨平行刺入0.5-1寸行平補平瀉,百會應與長強同步行針;華佗夾脊穴予左右交替盤龍刺法,根據不同部位直刺0.5~2.0寸后行平補平瀉手法。每穴行針時間均為1min。
療程:每周六次,共十八次為一療程。
患兒,女,6歲,2022年7月12日由門診收住入院?;颊哂?月10日在舞蹈練習做腰部后伸動作時突感腰背部劇痛,隨后出現(xiàn)雙下肢無力表現(xiàn),自行休息后上述癥狀不緩解,傷后3h行MRI檢查示:胸11椎體以下表現(xiàn)為脊髓水腫,并見異常信號。經外院治療一月余(具體不詳),療效不顯著,遂轉本院求診,自發(fā)病后,小便排出不暢。刻下見:患者神志清楚,表情痛苦,精神一般,強迫體位,伴腰膝酸困,納可,小便不利,舌暗、苔薄白、脈澀。查體:胸背部廣泛壓痛、活動受限,站立不穩(wěn),雙側腹股溝平面以下表現(xiàn)為麻木、感覺功能減退,雙下肢肌力1級、肌張力下降,肛門反射消失。復查MRI示:胸11-脊髓圓錐段變細。中醫(yī)診斷:體惰(氣滯血瘀證);西醫(yī)診斷:無骨折脫位脊髓損傷。治則:醒腦通督填髓、行氣活血止痛。治療方案:1.“醒腦通督”針法加頂顳前斜線、委中(雙)、承山(雙);2.康復訓練(下肢康復機器人步行訓練)。
按語:患者年幼,在舞蹈訓練“下腰”時向脊柱施加了一個縱向牽引力,使脊柱胸腰段過伸,超過脊髓拉伸限度,從而造成脊髓損傷,此外力雖未使脊柱發(fā)生骨折脫位,但過度牽拉脊髓,使微血管受損,造成脊髓水腫、持續(xù)性缺血,加重神經細胞缺氧情況[34]?;颊咄鈧麚p及督脈,使血不歸經而生瘀血;瘀血影響氣機通暢,氣滯與血瘀互為影響。督脈與手足三陽經密切聯(lián)系,諸陽經循行于四肢外側及背側,督脈受損,氣血瘀滯不通、經脈受損,可見胸背部廣泛壓痛,腰部活動受限,站立不穩(wěn),雙下肢肌力差;任脈與督脈相通,維系一身之陰,手足三陰經在四肢內側及掌側循行,泌尿系統(tǒng)、下腹部病變亦受任脈所主,故傷后可見兩側腹股溝平面之下感覺功能受損,小便不利;舌暗、苔薄白、脈澀為外傷后氣血瘀滯之征。西醫(yī)診斷:無骨折脫位脊髓損傷。中醫(yī)診斷:體惰之氣滯血瘀型。治療遵醒腦通督針法為主穴,配穴取頂顳前斜線、委中(雙)、承山(雙)共以醒腦通督填髓、行氣活血止痛。針刺治10次后,患者自覺腰背部疼痛癥狀緩減,腰部壓痛(±),腰部活動度及雙下肢感覺較前有所改善,雙下肢肌力3級,可由他人攙扶站立15min,小便較治療前排出較通暢。治療25次后,可由他人攙扶站立40min,訴其余癥狀均有較大程度改善。
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的今天,脊髓損傷發(fā)病率也不斷升高。脊髓損傷常會致使損傷節(jié)段以下嚴重的軀體功能障礙,損害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時,還給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故診治脊髓損傷相關疾病有重大意義。脊髓損傷實屬督脈受損,“瘀血”是病理因素,病機為“督脈樞機不利”,與任、督等經脈密切相關,損傷累及多個臟腑。導師的“醒腦通督”針法提出了“通督脈、調腦脈、暢元神”為核心的思想,重用頭部腧穴,強調督脈穴及華佗夾脊穴的重要性,以通督補腎填精,從整體上調節(jié)臟腑生理功能。眾多臨床研究表明[18-20],該針法形神同治,可用于神經功能受損所致運動障礙、感覺障礙等疾病,適合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