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彪 防城港市防城區(qū)消防救援大隊
現實工作中,火災事故全面認定涉及內容較多,司法機關由于專業(yè)限制,往往無法掌握火災事故發(fā)生與火災當事人之間存在的聯系,而火災事故全面認定可以無需司法機關再費大力氣深入調查取證即可準確把握案件的來龍去脈,這既發(fā)揮了消防救援機構的專業(yè)優(yōu)勢,又提高了事故處理的工作效率,更有利于火災當事人、司法機關對火災事故的全面了解和掌握,為后續(xù)火災事故的處理夯實基礎。
全面認定,就是指消防救援機構對查明的火災事故發(fā)生、發(fā)展等主要事實依法作出的客觀、全面、準確地描述,并以法定形式體現出來的一種認定方式。2019年10月消防救援局印發(fā)了《關于開展火災延伸調查強化追責整改的指導意見》,火災調查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被不斷拓展,通過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總結教訓、分析成因、尋找消防工作內在規(guī)律的作用日益凸顯。因此,火災事故認定工作作用顯著,不僅與火災事故原因聯系緊密,還涉及損失和責任的確定,屬于處理火災事故的核心保障和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完善法律法規(guī)的重要一環(huán),應該高度重視。
火災事故責任主要是針對火災事實的判定,特指消防救援機構在現實工作中對引發(fā)火災事故的原因、火勢擴大的因素、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進行客觀判定后,所劃分出的責任?;馂氖鹿守熑问窍谰仍畽C構在查明火災事實后,根據當事人行為與火災事故之間的聯系,以及其行為在火災事故中所起的作用而做出的確認當事人責任,并在各方當事人之間產生相應法律責任的具體行政行為。
現實中,火災事故責任劃分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需要依據出臺的《火災事故調查規(guī)定》,將相關責任直接明確?;馂氖鹿守熑螌儆谙到y(tǒng)概念,可以將其劃分為直接、間接責任等。事故的直接責任,特指火災的發(fā)生是由其直接導致的;間接責任,是指火災并不是由其直接引起,但它卻是造成火勢蔓延的重要因素,由于這一因素的存在,擴大了火災的損失,所以也需要承擔責任。另外,直接領導和領導責任同樣值得關注。其中直接領導責任較為突出,是指在職權范圍內,沒有發(fā)揮自身職責,不負直接主管的責任,從而造成的事故表現。而領導責任是指,單位存在隱患失察等過失,以致發(fā)生火災事故,那么相應地就需要承擔對應的事故責任,且無法規(guī)避。在現實工作中,借助全面認定,可以清晰劃分事故責任,高效處理火災事故。
現行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在具體工作中凡是涉及火災事故調查的機關,為了保證責任劃分的公正性,不僅要調查事故原因,還要科學、清晰查明事故的責任。在現階段的事故調查中,需要落實好兩方面的分析工作,一方面是事故成因分析,另一方面是行為人過錯分析(包括過錯的大小、性質等)。現實中,火災事故調查,需要考慮的因素眾多,不僅要全面、細致調查起火原因(火災直接原因),還要掌握火災人員傷亡,火災蔓延、擴大的間接因素?;馂氖鹿收{查中,還要深層次分析行為人的行為,明確行為人是否存在過錯。結合現實工作可知,火災事故調查中,調查的深度影響深遠,可以直接決定分析與認定責任的結果。以電氣故障火災為例,由于電氣故障種類非常多,線路短路、過負荷等情況極易發(fā)生,而且接零故障、漏電等問題出現也比較常見。每種原因,造成的結果和過錯表現皆有不同。如過負荷造成的短路,過負荷的原因眾多,既有可能是導線截面錯誤,造成實際負載電流飆升,遠超導線的額定電流,又有可能是擅自接入過多設備,導致線路過載嚴重?;谶@樣的情況,在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若無法確定具體原因,將無法掌握當事人行為與事故的因果關系,從而無法界定其行為是否存在過錯。所以在現實工作中,火災事故的調查深度影響深遠,不容忽視,不同的火災事故將決定調查的深度。此外,對于電氣、靜電等原因誘發(fā)的火災,對應的事故調查深度必須達標,充分滿足科技的要求。在現實工作中,應對造成起火原因的多方面因素進一步作出技術回答,從源頭找出行為與火災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判斷當事人是否存在過錯。
針對財產損失的確定,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修訂后,“核定火災損失”修改為“統(tǒng)計火災損失”,導致部分火調人員片面認為火災損失統(tǒng)計只是內部統(tǒng)計,實踐中大部分火災事故只統(tǒng)計直接財產損失,沒有按照《火災損失統(tǒng)計方法》中的要求統(tǒng)計火災直接經濟損失(包括火災直接財產損失、火災現場處置費用、人員傷亡所支出的費用)。正是由于這些工作的不嚴謹,導致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得不到明確,使民事賠償、行政處理以及辦理失火罪、消防責任事故罪等案件得不到有力保證。由于火災損失統(tǒng)計工作較為煩瑣,特別是針對燃燒面積大、涉及受災戶多的場所,火災損失統(tǒng)計的工作量不亞于火災原因的調查,部分火調人員為圖方便,邀請價格鑒定機構進行核定,并作為火災損失的依據,但是大部分火場由于火災發(fā)生后現場物品及物品的證明材料大程度燒毀或滅失,導致殘骸無法確認品類、數量等,致使價格鑒定機構的核定結果往往是依據火災當事人的回憶或估算來鑒定火災損失,這就造成出具的價格鑒定報告無法在法律層面上得到有力支撐。因此,火調人員、當事人、價格鑒定機構應共同對火災損失進行確認,對產生疑義的物品進行現場清點、現場確認,利用攝像、拍照等方式進行證據固定,列出清單簽字確認。
對過錯的認定,研究領域廣泛存在兩種理論,主觀過錯論一直強調的是,在現實工作中行為的主觀方面,其中重點突出心理狀況(行為人可歸責的),分別是故意和過失?;谶@樣的前提,主觀過錯標準,就是對人心理狀況的綜合判定,確定其有無過錯。在這個過程中,核心理念在于判斷行為人是否可以對行為的后果有效預見。其適用主要分為三個步驟:首先,確定行為人是否預見了其行為后果。其次,在預見到的情況下,行為人當時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對其態(tài)度進行判定。最后,結合上述的原因,得出行為人有過錯的準確結論(疏忽或輕信),在此前提下,決定其可歸責的條件。上述均屬于主觀過錯論內容,而客觀過錯論與其存在一定的差異。過錯的認定,往往都是從義務違反角度出發(fā),逐步實現判斷標準客觀化。在現實應用中,客觀過錯的成立,并不以行為人能否預見為參照,而是只關心行為人是否注意或者避免損害發(fā)生。
在現實的火災事故責任認定中,需要綜合考量的因素頗多,對于行為的過錯判定,需要制定一定的標準,在工作期間,采取主觀過錯的標準,實現對當事人行為過錯的合理判定。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掌握判定的關鍵——當事人對其行為導致的后果是否存在預見性,并在已預見的情況下,是否存在心理輕信的狀態(tài)。這種判斷從理論上能夠實現,但是在執(zhí)法實踐中,通常判定的標準較高。基于這樣的前提,判斷過錯的標準主要是呈現多元化的,判定的方法也應當是綜合的,并不是單一的。在工作中,既要以主觀過錯標準為依據進行判斷,又要充分分析客觀過錯。在認定火災事故責任時,通常既要考慮行為人狀態(tài),對自身因素進行分析,例如:年齡、認識能力等。在此基礎上,還要考慮其與“理性人”的差別?;馂氖鹿守熑畏治鲋校攸c內容是行為人的過錯表現判斷。通常情況下,行為人發(fā)生的行為過錯表現形式可以概括為以下三種:第一,違反消防法律法規(guī)以及規(guī)范性文件的行為。第二,違背單位內部消防規(guī)章的行為。第三,沒有履行消防安全義務。
1.起火原因不明的相關責任認定
通過以往火災案例總結可得,火災具有毀滅性,在事故現場,通常會看到燃燒、倒塌等多次破壞的場景,火災發(fā)生、蔓延誘發(fā)因素復雜,難以通過調查收集,實現場景的還原和重構。受火災事故調查技術的制約,在現實工作中,一些火災起火原因單憑經驗和技術手段往往無法查明??偨Y以往起火原因不明的經驗,主要存在兩種情形:第一,兩種以上的原因誘發(fā)了火災,但到底是哪一種原因占據主導,難以判斷。第二,火災現場被徹底破壞,所以在責任認定階段無法收集足夠的證據,證明起火的原因。需要強調的是,雖然起火原因不明,但在實踐中造成火災蔓延的因素卻是可以查明的。火勢擴大的原因,在責任認定上的作用上是次要的,應當認定為間接責任,在明確責任時,應將其確定為次要責任。
2.雷擊、自燃等誘發(fā)火災的責任認定
在現實生活中,雷擊、自燃等同樣隱患較大,容易引起火災事故,并且此類事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針對此類火災事故的認定責任,需要綜合考慮各項因素,通過責任認定,解決核心問題。對于雷擊、自燃等誘發(fā)的火災事故,需要首先明確事故當事人是否有規(guī)范操作,是否依據現行科學技術要求,采取了防范措施。只有明確上述情況,才能清晰地劃分責任。對于已采取措施的,但依然無法規(guī)避掉的火災事故,可以將其判定為意外。在意外事故中,行為人無需承擔責任。但是,如果是沒有規(guī)范操作,也沒有采取防范手段,那么產生的事故責任,勢必需要由當事人承擔。
在現實工作中,全面認定火災事故,對劃分責任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馂氖鹿嗜嬲J定依靠科學理論和可行的措施,能夠提升火災事故處理能力,對火災原因進行整合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借此降低火災發(fā)生率,為預防火災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