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沈陽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
據相關統(tǒng)計,在2010—2019年期間,國內出現了90 多起消防員滅火救援傷亡事故,傷亡的消防員超過了300 人。這不僅削弱了消防隊伍的戰(zhàn)斗力,還會讓一些有志之士對消防崗位產生誤解,產生畏懼,讓傷亡消防員的家屬悲痛不已,也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隨著火災類型增多、火災危害影響力提升、建筑構造復雜性提升,消防救援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在此背景下,探究消防救援滅火救援隊伍的實戰(zhàn)化建設策略是很有必要且意義重大的,其有助于消防部門制定出實效性強、針對性強的滅火救援防患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消防員及其他人員的傷亡概率。
現階段,消防隊伍在開展滅火救援工作時沒有對火災環(huán)境、火勢現狀、火情變化進行科學偵察,導致消防人員對火情缺乏正確與合理的認知,只能憑借主觀經驗來做決策,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滅火救援的風險??陀^來說,火情火災與建筑物的構造、火災所處的周邊環(huán)境、火災的類型等是密切相關的。例如,對建筑物構造不了解可能會使消防救援隊伍面臨建筑物坍塌風險;對火災內部環(huán)境偵察不仔細,可能會令消防救援隊伍面臨中毒或者爆炸風險;對火情推測不準確,可能會令消防救援隊伍面臨滅火設施不齊全等風險……總之,火情偵察能力不足會導致消防救援隊伍不能對現場火情進行有效管控與科學推測,不能采取相應的救援措施和滅火設備來應對火災,最終導致滅火救援實戰(zhàn)能力大打折扣,甚至嚴重威脅消防隊員及其他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救援預案是指導滅火救援行動的基礎方針與安全指南,在實際的救援預案制定過程中,消防救援隊伍通常是通過采集火災區(qū)附近的重點單位、環(huán)境建筑、道路設施等信息來制定救援預案的。這是滅火救援工作中的重要基礎內容,但目前的很多消防單位在制定救援預案時,會制定出多套備用的預案,但卻沒有對預案的合理性、科學性、可行性進行有效檢測,導致救援預案的數量有余而質量不足,這不利于滅火救援指導工作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滅火救援工作的效率。此外,在滅火器材升級配備方面,部分滅火救援器材存在適用性有限,與轄區(qū)實際特點不匹配的問題。因為,大部分消防部門的器材都是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來配備的,消防部門沒有根據轄區(qū)的實際特點對器材進行一定程度的升級、優(yōu)化和改造,導致器材在使用方面缺乏變通性與靈活性。最后,消防救援部門存在滅火戰(zhàn)術相對單一,靈活性不足的問題。滅火救援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參與滅火救援的工作人員需要經常面對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但是消防部門平時訓練的滅火救援戰(zhàn)術趨于模式化、體系化,不能根據實際環(huán)境的變化來進行快速靈活地調整,這也制約了滅火救援隊伍實戰(zhàn)能力的提升。
滅火救援工作屬于高危工作,其具備艱苦性、特殊性、危險性、復雜性等鮮明特點,這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消防救援人員的自信心和工作積極性。所以,消防救援隊伍也存在著人員流動性大、人員歸屬感較低等問題。導致該問題出現的原因既包括滅火救援工作屬性層面的原因,也包括相關部門考核制度與獎勵機制層面的原因。現階段的消防部門考核標準體系存在流于表面、注重形式主義的問題,在對滅火救援人員的評價過程中,沒有對滅火救援人員的能力、態(tài)度、表現進行全面的分析,考核成績過于注重最終的救援成果,而忽略了消防救援人員平時的付出以及職業(yè)素養(yǎng)方面的進步,忽略了對滅火救援人員理論知識完整性、滅火方式科學性、滅火經驗實用性的考評,最終使得績效考核結果沒有體現出差異性、公平性與職業(yè)的特殊性??己顺煽円矝]有與消防救援人員的職位晉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有效關聯起來,這導致消防救援隊伍出現了凝聚力不強、歸屬感不強、協作性不強的狀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建筑設計變得越來越復雜,火災類型越來越豐富多樣,火災形勢變化也越來越難以預測,因此傳統(tǒng)的火災救援訓練理念已經滯后于火災救援現實需求了。對此,消防救援部門必須重新確立實戰(zhàn)化的訓練理念,著重提升救援隊伍的臨場作戰(zhàn)指揮能力、危機應對處理能力、環(huán)境適應調整能力,以實現提升隊伍核心救援能力的目的。對此,消防部門首先要從理論層面切入,加強對消防救援隊伍的專業(yè)化培訓與針對性輔導,提高消防救援隊伍的職業(yè)素養(yǎng),強化隊伍人員之間的協作意識、單兵作戰(zhàn)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采取組制訓練、班制訓練、輪訓等多種方式豐富救援隊伍的救援戰(zhàn)術和配合意識,確保消防救援隊伍在面對現實復雜的火情時做到臨危不懼、沉著冷靜、膽大心細、默契一體。其次,消防救援部門要集中力量調查、剖析消防救援事故和典型案例,梳理出消防員出現傷亡的原因,將各種原因分門別類寫進消防培訓教材和安全風險管理手冊中。在開展培訓、演練工作時,要結合實例重點分析消防事故的背景、滅火措施、傷亡原因、應對技巧,在培養(yǎng)消防員安全意識的同時,傳授他們應對危險的技巧,避免他們重蹈覆轍,重犯錯誤,白白犧牲;最后,消防救援部門在完成實訓作戰(zhàn)訓練以后,要同時深化對創(chuàng)新型作戰(zhàn)理論的研究與探索,在保障消防救援人員人身安全的基礎上,將其置身于兇險、瞬息萬變的火情模擬環(huán)境中,針對性地培養(yǎng)消防人員的膽識、臨場應變能力、磨煉他們的滅火技能,教會他們掌握各種滅火設備的使用方法,從而提升消防隊伍的指揮能力、協作能力和實戰(zhàn)能力。
完善的作戰(zhàn)指揮體系涵蓋兩個層面的內容,第一是構建出靈活的調度體系,確保各消防救援人員可以高效配合、迅速出動,確保整個消防救援隊伍的戰(zhàn)力不會因為個體因素而崩潰、瓦解,以此實現隨時隨地保障隊伍整體戰(zhàn)斗力的目的;第二是建設出健全的人員評價制度,對消防救援人員進行客觀公正、科學合理的評價,確保每一個進入消防救援隊伍的人員都具備強大的心理素養(yǎng)、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確保消防救援崗位與相關人員的能力特點是高度匹配、彼此貼合的,這有助于實現消防救援人力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充分發(fā)揮救援隊伍人員的特色及潛力,從而高效地完成組織交代的滅火救援工作。
在靈活指揮調度體系建設方面,消防救援及相關部門要構建出高效的聯動協作體系,做到關鍵信息及時共享,快速傳遞,確保相關人員能夠第一時間了解現場的救援指揮狀況、火災火情狀況,確保每一個滅火救援人員能夠快速了解自己的職責和義務,使指揮調度命令可以快速傳遞和執(zhí)行。此外,在日常的滅火救援訓練中,要針對性地開展崗位流動、人員調配、協作互補訓練,通過常態(tài)化的滅火救援指揮調度培訓來提升指揮調度的靈活性與效率性。在人員考核評價制度方面,消防救援部門要從豐富考核形式、拓展評價內容、拓展考核結果應用范圍等方面切入,對消防救援人員進行多角度、多維度、全方位的評價。評價維度要包括情感、知識技能、態(tài)度等多個維度的內容;評價項目需要包括消防理論知識、消防實踐技能、組員配合程度、消防心理素質、消防職業(yè)素養(yǎng)、消防實操經驗、消防現場指揮等多方面的內容,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評價的有機整合;評價方式采取領導評價、自我評價、隊員評價、救助人員評價等多種方式,確保評價的全面性與客觀性;在評價結果應用方面,評價結果不僅要和消防救援人員的薪資待遇、職位晉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關聯起來,更要與消防救援人員的精神需求、工作環(huán)境、生活狀態(tài)掛鉤,確保消防救援人員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消防救援工作中,促使消防救援人員愛上消防單位的企業(yè)文化與工作環(huán)境。這樣的考核評價制度有助于消防救援人員對消防救援隊伍產生歸屬感,有助于提升整個隊伍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也有助于消防救援人員保持長久的工作熱情,減少消防救援人員的職業(yè)倦怠感。
網絡信息技術的出現為各行各業(yè)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助力,完善消防救援部門的信息化建設能夠切實提高消防救援隊伍的溝通效率、協作效率,進而提升隊伍的實戰(zhàn)能力。對此,建議消防救援部門從兩方面提升部門的信息化建設水平:第一,構建出專業(yè)的網絡信息平臺。網絡信息平臺可以大大提升資源信息共享傳遞的效率,方便部門深入挖掘消防救援信息背后的價值,方便部門進行任務發(fā)布、資源推送,方便消防救援人員進行在線學習、理論模擬考試、交流探討以及實戰(zhàn)模擬演練,從而提高消防救援信息的利用率。深入分析,網絡信息平臺要圍繞各種板塊來設計,如理論學習板塊、信息發(fā)布板塊、合作交流板塊、指揮調度板塊、工作管理板塊等。理論學習板塊應該包括救火救災、傷員轉移、職業(yè)素養(yǎng)等理論課程的學習。信息發(fā)布板塊則用于發(fā)布各種滅火命令、計劃,推送各種典型實用的資源;合作交流板塊則為滅火救援隊伍提供學習交流園地,是滅火救援人員交流滅火經驗、分享滅火技能的場所;工作管理板塊則用于記錄消防救援隊伍的信息、成績、特點等內容,負責消防救援人員的工作調度、崗位調配等??傊?,消防救援部門必須重視網絡信息平臺的建設,且要遵循分門別類、細化內容的原則來完善各板塊的內容,確保滅火救援整體工作能夠有序開展、有所記錄、有強大的網絡信息系統(tǒng)支持。第二,持續(xù)強化通信設備的研發(fā)力度。消防救援部門要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信號模擬技術來提升滅火救援設備的性能,提升各種滅火救援器材的耐火性、抗干擾性、穩(wěn)定性,為消防救援隊伍提供強大的工具和外力支撐,最大限度保障消防救援隊伍的人身安全。
在現實的滅火救援工作中,戰(zhàn)勤保障機制發(fā)揮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消防救援部門要持續(xù)擴大戰(zhàn)勤保障的范圍,細化戰(zhàn)勤保障的內容,整合分散的戰(zhàn)勤保障力量,來高效快速地為滅火救援隊伍提供物資、人員及裝備支持。具體分析,戰(zhàn)勤保障點首先要配備完善的防護裝備。滅火救援工作對于技術裝備的依賴度很高,因此除了要從培訓、演練方面提升消防人員的風險防患意識與應急能力水平以外,還需要為他們配備優(yōu)良的防護設備和滅殺設備,借由這些技術含量高、性能優(yōu)秀、功能豐富的防護裝備保障消防人員的人身安全。確保消防服裝、消防面具、消防水槍等設備不會出現質量問題,例如,使用移動遙控炮就能夠避免消防人員跟火災現場直接接觸,使用無后坐力水槍來代替普通水槍,就可以減少消防人員的數量,這些都可以降低消防員在執(zhí)行滅火救援時出現傷亡的可能性。其次,戰(zhàn)勤保障點要完善相應的滅火救援制度,為救援現場配備一支高水平、高素養(yǎng)、職業(yè)化的技術小組,為消防救援指揮人員提供建議和決策助力。最后,戰(zhàn)勤保障點要制定出常態(tài)化的設備檢查制度,定期對消防救援設備、消防器材、消防運輸車輛進行檢查與審核,確保各類消防救援器材沒有質量問題,沒有功能缺陷。如此,戰(zhàn)勤保障點提供的設備、人力及物資支持才能迅速發(fā)揮作用,迅速對火災防控產生積極影響,從而快速提升消防救援隊伍的實戰(zhàn)力。
綜上所述,消防滅火救援部門可以采取確立實戰(zhàn)化的訓練理念、制定完善的作戰(zhàn)指揮體系、加強消防救援部門的信息化建設力度、組建強大完善的戰(zhàn)勤保障點等措施,提升消防滅火救援隊伍的實戰(zhàn)水平,增強隊伍的戰(zhàn)斗力與凝聚力,進而提高消防滅火救援工作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