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榮
思維導入
議論文要想從人盡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圍出來,就必須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創(chuàng)新之處。創(chuàng)新從何而來?從思維方式的轉(zhuǎn)變而來。那么,思維方式又該怎么轉(zhuǎn)變呢?如下六個“想一想”,非常有助于考生思維“煥發(fā)”出新意。
1.向深處想一想,揭示本質(zhì)
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層面,就只能看到表象;只有提升到理性認識層面,方能透過表象,揭示本質(zhì)。所以對紛繁世事、人間萬象,我們不能僅戴一副“平光鏡”去“走馬看花”,而應該使用“X光”甚至是“CT”去透視事理。古人云:“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敝挥凶層^點的倚天劍向思想更“深”處劈去,我們才能屠得“蛟龍”。如:
我們看到西方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的蒸汽機轟鳴,更要看到此前啟蒙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更新了人們的觀念。
——2022年高考四川一考生《文化活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源自積淀》
“蒸汽機轟鳴”只是一個現(xiàn)象,這位考生透過這一現(xiàn)象看到了“思想解放,觀念更新”的本質(zhì),并且挖掘出了其原動力——啟蒙運動。
2.向前面想一想,探明原因
事物所呈現(xiàn)的任何一種性狀,都有其特定的“緣”或“故”,我們應該向前面想一想,去探明那個“緣”、那個“故”。也只有對事物呈現(xiàn)性狀的“緣”“故”探得明,我們才能對事物的發(fā)展脈絡(luò)把握得準。如:
古人言“妙手偶得”,但實際上,這個“偶得”是長期積累后的爆發(fā),它看似偶然,實則是一種必然。
——2022年高考江蘇一考生《本手筑基石,妙手定乾坤》
妙手何以偶得?這位考生通過深入的思辨探究出它緣于本手的長期積累,是本手在積累過程中量變催生出的質(zhì)變。它看似偶然,其背后卻是“玉汝于成”“天道酬勤”的必然。
3.向后面想一想,預見發(fā)展
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只能叫視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才叫眼光。真正的博弈高手,決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走一步”,“看兩步”“看三步”,甚至“看N步”。每個事物的發(fā)展都有其內(nèi)在的規(guī)律性,我們只有認識規(guī)律,把握規(guī)律,才能預見事物的發(fā)展趨勢,趨利避害。對事物發(fā)展趨勢的預見性越強,我們提出的觀點給人的啟發(fā)性就越大。如:
書海十二載,只是我們踏出的第一步。天地蒼茫,宇宙無限,且懷著一顆永不停歇的學習之心繼續(xù)奔跑吧!
——2022年高考北京一考生《學習今說》
這位考生不僅能回顧“來路”,而且能放眼“未來”,呼吁終身學習。
4.換角度想一想,提出新論
為了使自己的觀點不“隨大流”,我們最好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有自己的獨家發(fā)現(xiàn),并據(jù)此發(fā)人之所未發(fā)。如:
我們須明白,跨越和步幅無關(guān)。騏驥一躍、大步流星固然是跨越;駑馬十駕、馳而不息也能跨越?;蛟S我們不能像蘇炳添、谷愛凌那樣挑戰(zhàn)極限,但我們依然應涵養(yǎng)奮斗拼搏的精神,用自己奮然前行的腳步,為之后的再跨越寫下生動的注腳。
——2022年高考甘肅一考生《蝶變春風最喜人,明年春色倍還人》
這位考生沒有去關(guān)注跨越的“步幅”,而是把關(guān)注的焦點放在了跨越的“韌性”上,獨到的視角讓人眼前一亮?!翱缭?,再跨越”,需要當代青年在青春的賽道上堅持不懈地追逐。無論步幅大小,只要馳而不息,你我都是助力國家民族再跨越的力量。
5.拆開來想一想,分清析透
許多事物都具有復雜性,因此,我們必須將其切割、分解開來,逐一加以思辨,方能分清析透。在拆分中,我們可以注入自己對學習、生活的思考,對人生、社會的思索,從而提出富含智慧的觀點。如:
誠然,現(xiàn)實生活總有諸多不如意,但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奮勇前行。“莫讓青春染暮氣”,青年的選擇應該是奮斗,青春的價值在于“新”,青年的能力在于“創(chuàng)”。
——2022年高考浙江一考生《借時代東風,助個人發(fā)展》
這位考生的睿智在于對“創(chuàng)新”這一熱詞進行了拆分,并將“創(chuàng)”與“青年的能力”、“新”與“青春的價值”勾連了起來。
6.合起來想一想,立體觀照
影響一個事物發(fā)展的因素是多樣的,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也是錯綜復雜的。因此,我們在確立議論文的觀點時,既要“橫看”到“嶺”,也要“側(cè)看”到“峰”,只有將從各個維度觀照、思考后作出的判斷、加以整合,才能形成對一個事物全面而準確的判斷。如:
做出選擇前,我們不僅要從自身情況出發(fā),更要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結(jié)合起來。
——2022年高考海南一考生《選擇決定方向,創(chuàng)造鑄就未來》
這位考生在做出職業(yè)選擇前,為什么要對自身條件和興趣愛好進行考量?因為只有心懷熱愛,方能抵得住“歲月漫長”,將夢想的道路堅持走下去。為什么還要將個人與國家、社會聯(lián)系起來?因為新時代青年有三“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們分別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責任。這位考生正因為整合了“小我”與“大我”兩個維度的考量,才形成了對未來職業(yè)選擇方向全面而準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