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輿,程靜欣,陳懷熹,馮新凱,張新彬,梁萬國
(1.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福州 350002;2.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 100049;3.中國福建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實驗室(閩都創(chuàng)新實驗室),福州 350108;4.光電信息控制和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308)
鈮酸鋰(LiNbO3, LN)晶體具有優(yōu)異的電光、非線性光學等特性,從21世紀初開始引起廣泛關注,被譽為光子學領域的“硅”。鈮酸鋰晶體可以制備成波導結構,進而制成高度集成的光電子器件,可極大地增強頻率變換效率、調制帶寬等,在激光、電光調制、聲光調Q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1-2]。然而,使用退火質子交換和Ti擴散等傳統(tǒng)方法制備的鈮酸鋰波導在高功率(≥100 mW)應用場景下性能有限,過高的功率密度會使鈮酸鋰受到嚴重的光折變損傷,從而導致自調制折射率變化,并且在較高的光強下光誘導吸收會增加,導致晶體中的光折變引發(fā)內部損傷[3-4]。將鈮酸鋰晶體換成摻鎂鈮酸鋰晶體作為基質材料,在制備Ti擴散波導的過程中,常會存在內部疇退化、擴散置換不均勻等現(xiàn)象[5-6];而采用退火質子交換方法則需要嚴格的工藝參數(shù)調節(jié),否則其性能極其不穩(wěn)定[7]。另外,退火質子交換摻鎂鈮酸鋰波導只支持TM單偏振傳輸,并且仍然存在抗光折變損傷性能差等問題,在部分應用上同樣受到限制[8]。近年來也有研究人員嘗試制備LN薄膜波導,獲得了相對高效的通光性能,在電光調制、非線性頻率變換上已有文獻報道[9],但該方法工藝制備條件要求高,需要昂貴的設備來保證薄膜厚度的均勻性和準確性,波導與光纖的耦合難度也相對較高。
基于上述不足,迫切需要尋找一種同時具備高擴散系數(shù)和低活化能的元素。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鋅離子和鎂離子在鈮酸鋰中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質,如相同的電荷狀態(tài)、相似的離子半徑和較高的有效分配系數(shù)。因此推測Mg2+和Zn2+對LiNbO3性質的影響是相似的,Zn元素是比較合適的摻雜選擇[10]。Zn擴散摻鎂LN波導可以支持TE模和TM模,波導可以在相對較低的溫度(500~900 ℃)下獲得,使擴散過程中周期極化結構和相關電光結構得以完全保留;同時工藝制備條件相對簡單,兼具高抗光折變損傷等優(yōu)良性能,可在一些高功率的鈮酸鋰電光調制器、激光頻率變換中得到充分應用[11-12]。
目前,采用Zn擴散法制備摻鎂LN波導是很有發(fā)展?jié)摿Φ姆桨福摲ù嬖趦蓚€主要的發(fā)展難點。第一個難點是需要通過理論設計和工藝參數(shù)調試來建立完整的制備工藝體系,包括Zn膜的厚度、熱擴散溫度和時間等;第二個難點是仔細控制擴散條件來抑制化合物在擴散表面的形成。國外已有報道采用Zn擴散法在900 ℃成功制作LN波導,傳輸損耗低至0.8 dB/cm[13],但該擴散溫度較高,容易導致極化疇的退化,限制了其頻率變換的應用。本文降低擴散溫度至850 ℃左右,在摻鎂LN晶體中制備高性能脊型波導器件,通過理論設計和工藝參數(shù)調試建立起完整的制備體系,最終搭建簡易的測試平臺進行反饋優(yōu)化。
首先建立Zn元素在摻鎂鈮酸鋰晶體中的擴散理論模型。Zn元素擴散后引起鈮酸鋰晶體的折射率發(fā)生變化,以Fouchet等建立的折射率模型為基礎[14],設定擴散后的折射率分布近似為高斯分布,最大折射率差值為Δn,可以得到:
(1)
式中:x為特定某處的擴散深度;h為折射率變化的深度;Δns為晶體表面的折射率變化值,包括o光和e光,該值和濃度有如下關系:
Δn=A(C[x])α
(2)
式中:A和α為待定參數(shù)。當擴散時間t遠遠大于完全擴散時間時,晶體內部的離子濃度C[x]。分布近似為高斯分布:
(3)
(4)
式中:C0為晶體表面離子濃度;τ為Zn膜的厚度;hx為擴散的深度。將式(1)、式(3)和式(4)代入式(2)中,可得:
(5)
對式(5)進行一階級數(shù)展開,取其首項可得:
(6)
當波長(λ)范圍為600~1 600 nm時,對參數(shù)B0和B1采用波長的二階多項式近似,可得:
(7)
將式(7)代入離子濃度和折射率變化的關系式(2),可得:
(8)
(9)
由此可得波導的折射率變化分布為:
(10)
由于實際制作的脊形擴散波導在橫向上是全部擴散的,因此不考慮橫向擴散寬度,擴散模型如圖1所示。由上述可得該擴散剖面的折射率分布定義為:
n(x,y)=n0+Δn
(11)
即在折射率的變化分布式(10)的基礎上,加上一個晶體折射率n0。由鈮酸鋰晶體中Zn擴散波導的典型值[15]可知,Δn=3.0×10-3,n0=2.203 8。在FDTD軟件上,設置擴散深度h為6 μm,光波長為1 550 nm,可得波導橫截面的折射率分布如圖1所示,折射率由擴散表面向里變小。
圖1 擴散模型(a)及波導橫截面的折射率分布(b)Fig.1 Diffusion model (a) and refractive index distribution (b) of waveguide cross section
采用單模光纖進行耦合測試,其模場直徑為10 μm,運行仿真可得耦合效率,重復更改擴散深度,整理可得耦合效率折線圖(見圖2)。由圖2可知,在高度h為9~11 μm時,可得到最高耦合效率為90%。
圖2 耦合效率與擴散深度的關系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pling efficiency and depth of diffusion
由擴散方程和Arrhenius定律可得:
(12)
Rh=R0,hexp(-E/KT)
(13)
式中:D為擴散系數(shù);t為擴散時間;Rh為縱向擴散速率;R0,h為縱向擴散常數(shù);E為活化能;K為玻爾茲曼常數(shù);T為擴散溫度。將9~11 μm的擴散深度范圍代入式(12)和式(13),可得擴散時間范圍為1~6 h,擴散溫度范圍為850~1 000 ℃。
在制作Zn擴散摻鎂LN脊型光波導的過程中,影響其特性的主要參數(shù)有Zn層厚度、擴散溫度和擴散時間。因此可以通過調整這些參數(shù)來控制波導的特性。通常Zn層厚度為100~150 nm,擴散溫度小于1 000 ℃,擴散時間為1~6 h[16]。在這些條件下制得的波導損耗較低,產生的雜質很少。
Zn擴散波導的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第一步是鍍Zn膜,該步驟關鍵是要保證膜層擁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均勻性和粗糙度,鍍膜速度過快,Zn膜層粗糙度會偏大。采用磁控濺射鍍膜,選用純度為99.995%的Zn靶材,在清潔好的厚度0.5 mm、直徑3英寸(1英寸=25.4 mm)Z-cut摻5%MgO鈮酸鋰晶圓(江西勻晶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上濺射鍍膜100 nm左右的Zn金屬層,磁控濺射時間約4 min,電流控制在0.5 mA,鍍膜速率控制在100 nm/min左右,同時保證整體鍍膜均勻性≤5%(3英寸片內厚度誤差≤7 nm)。
圖3 Zn擴散制備鈮酸鋰光波導流程圖Fig.3 Fabrication process of lithium niobate optical waveguide by Zn diffusion
第二步是在850 ℃的高溫濕氧氣氛下進行熱擴散。該過程首先將鍍膜完成的晶片進行充分清潔,避免擴散過程中引入雜質。隨后將晶片置于鉑金坩堝中,放入濕氧氣氛中的高溫爐進行擴散。調節(jié)升溫速度,要求在40 min左右升溫到850 ℃,升溫速率過慢會導致未到需求溫度就發(fā)生擴散。溫度變化如圖4所示。
圖4 擴散時間和擴散溫度的關系曲線Fig.4 Relationship curve of diffus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第三步是采用金剛石精密砂輪機械切割的方法,在擴散后的LN晶片上制備出脊波導結構。制備的脊形波導寬度約為10 μm,同時需要保證所切波導結構的完整度和平整度。圖5是所制備的脊波導端面實物圖,脊形波導的寬度為10.24 μm,深度為21.16 μm。
圖5 制作完成的脊波導Fig.5 Fabricated ridge waveguide
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Zn擴散波導對光有良好的約束效果,本文做了以下對比實驗:在同一片摻鎂鈮酸鋰襯底上,一半用磁控濺射鍍上Zn膜,另一半未鍍Zn膜,隨后采用相同的工藝技術進行退火擴散、切割成脊形并進行端面拋光,如圖6所示,晶片呈現(xiàn)出兩個明顯不同的區(qū)域。共切割8條脊形波導,波導尺寸為長4 cm,脊寬10 μm,高20 μm,其中4條為Zn擴散波導,4條為未進行Zn擴散的波導。
圖6 鍍Zn和未鍍Zn的晶片樣品Fig.6 Sample of wafer coated with and without Zn
波導制備完成后,搭建簡易的測試平臺進行測試,如圖7所示。使用可調諧激光器作為泵浦光源,中心波長固定在1 550 nm,通過單模光纖輸出光束至波導端面,輸出端同樣接單模光纖至功率計。
圖7 實驗光路示意圖Fig.7 Schematic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optical path
調整光源輸入功率為7 mW,記錄輸出功率(見表1)。由于實際測量值包括耦合損耗和傳輸損耗,測試產生的耦合損耗約為2 dB,計算可得傳輸損耗。波導1~4為未鍍Zn膜的波導,波導5~8為成功鍍Zn膜的波導。
表1 不同樣品的輸出功率和傳輸損耗Table 1 Output power and transmission loss of different samples
由表1可知,Zn擴散的波導5~8和未進行Zn擴散的波導1~4相比,輸出功率提升了三個數(shù)量級,傳輸損耗明顯下降,這說明Zn已成功擴散,使得區(qū)域折射率增大發(fā)生全反射,波導對光束有良好的限制效果。而波導8傳輸損耗較波導5~7大,原因可能是切割過程中刀片的磨損過大,或者拋光過程有異物導致波導缺口。
為了確定合適的擴散參數(shù),制作了多組不同條件的Zn擴散摻鎂LN脊波導進行對比,多次耦合測試得到表2數(shù)據(jù)。由A、B、E三組的溫度和傳輸損耗對比以及C、D兩組的溫度和傳輸損耗對比,可知在相同的擴散時間下,擴散溫度為850 ℃的波導具有更小的傳輸損耗;A、C兩組的時間和損耗對比以及B、D兩組的時間和損耗對比可知,在相同的擴散溫度下,擴散時間為1 h的波導具有更小的傳輸損耗。F組作為脊寬的對比條件組,減小了寬度卻導致傳輸損耗明顯增大,原因是脊寬變小,脊形結構變得更脆弱,在拋光的過程中波導受損。
表2 多組不同條件參數(shù)的波導傳輸損耗Table 2 Waveguide transmission loss with multiple group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由上述對比可知,Zn擴散法制備的摻鎂LN波導在擴散溫度為850 ℃、擴散時間為1 h的條件下,波導傳輸損耗更小,更具優(yōu)勢。
在波導輸出端將功率計改接為光斑探頭,通過波導的輸出光聚集到探頭中,記錄每條波導處輸出光的模場。在可調諧激光器輸出端接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增大輸入功率。在激光功率較小時,輸出光斑為圓光斑,尺寸半徑為6.6 μm。將激光輸入功率緩慢增大至0.25 W時,出現(xiàn)明顯的功率飽和下降(見圖8),光斑產生畸變(見圖9),此時計算得到光折變損傷閾值為184 kW/cm2,大于普通的摻鎂LN波導(約60 kW/cm2),高于Ti擴散法和質子交換法兩到三個數(shù)量級[17]。
圖8 輸入功率和輸出功率的關系曲線Fig.8 Relationship curves of input power and output power
圖9 畸變后的圓光斑Fig.9 Circular light spot after distortion
測試完成后用電鏡對波導端面進行觀測,可以發(fā)現(xiàn)波導有9.6 μm的擴散層(見圖10),這與仿真的范圍(9~11 μm)一致。
圖10 Zn在晶片表面的擴散深度Fig.10 Diffusion depth of Zn on wafer surface
本文通過Zn擴散制作的摻鎂LN脊形波導最佳工藝條件為擴散溫度850 ℃和擴散時間1 h,Zn膜厚度均為100 nm。該條件下制作的LN波導在1 550 nm處得到傳輸損耗為0.86 dB/cm,光折變損傷閾值為184 kW/cm2。波導對光束有較強的約束能力,擁有良好的抗光折變損傷能力,展示了Zn擴散LN波導在高功率密度器件的應用潛力。
擴散的溫度和時間偏離最佳值會導致傳輸損耗變大,這是條件改變導致模場直徑變大,光束發(fā)散,波導對光約束效果下降。在確定了Zn擴散LN波導低損耗和高抗光折變損傷的優(yōu)勢后,下一步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周期極化,進行頻率轉換測試;也可在該擴散條件附近區(qū)間進行嘗試,以獲得更低的傳輸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