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榮,王福財
(1.甘肅省武威市畜牧獸醫(yī)總站,甘肅 武威 733000;2.天??h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馬冷痛癥乃因冷引起腹中疼痛、連連起臥的一種疾病。按“元亨療馬集”所載,冷痛與傷水起臥二癥,均屬冷傷于胃腸,陰盛陽衰之癥,總名為冷痛。現(xiàn)代獸醫(yī)學稱之為腸痙攣,是由于腸平滑肌發(fā)生痙攣性收縮所引起的一種腹痛病。高寒牧區(qū)秋冬季馬騾最易患冷痛,發(fā)病率高,若治療不及時宜繼發(fā)或并發(fā)其他疾患,影響患馬治愈?!霸喁燅R集”記有歌曰:“識得尋常病,先須用二皮,檳椰為第一,蔥酒最相宜。”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中獸醫(yī)研究所曾對中獸醫(yī)治療冷痛的情況作過調查,橘皮散在治療馬屬動物冷痛癥中高達44%,方中包含了橘皮、檳榔、蔥、酒、飛鹽等?!霸く燅R集”“司牧安驥集”等傳統(tǒng)中獸醫(yī)主張針藥兼施治療馬冷痛。筆者在多年的獸醫(yī)臨床上,采用出自“元亨療馬集”的橘皮散并配合針術治療高寒牧區(qū)馬冷痛癥,效果良好,現(xiàn)報告如下,供同仁借鑒使用。
桂心30 g,厚樸30 g,陳皮25g,青皮25 g,白芷30 g,當歸35g,茴香50 g,細辛30 g,檳榔35 g,引用蔥白5根、飛鹽25g、燒酒250 mL,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每日1劑,可連用1~3劑,灌藥后牽引馬匹小跑約0.5~1.0 h。
加減法:大腸痛,減白芷加蒼術、木通;小腸痛,加吳茱萸、蒼術;胞經痛減茴香,加木通、枳殼、茵陳、滑石;冷氣痛,加皂角、艾葉;寒盛者加生姜;痛盛者加延胡索、吳茱萸;體虛者加黨參、黃芪等。
冷針三江、分水、姜牙、蹄頭、耳尖、尾尖穴,火針脾俞穴。
2020年5月22日,天祝縣石門鎮(zhèn)石門村李姓岔口驛馬養(yǎng)殖戶養(yǎng)殖的一匹岔口驛馬,近期因要參加賽馬會一直在“騎馬”訓練,昨日回來后拴系在廄舍內,并接飲自來水,今日早晨時起時臥,遂即邀診。臨床檢查:患馬體溫、呼吸、心跳均正常,耳鼻俱涼,口腔濕潤、滑利,舌頭質青苔白,口溫偏低,陣發(fā)性腹痛表現(xiàn)明顯,每次劇烈疼痛約持續(xù)20 min左右,間歇期安靜站時不時擺尾,有采食欲望,間歇期約持續(xù)15 min左右,又開始起臥,臥地時滾轉,前胸兩側出汗明顯,強行驅趕運動時,緊張后退,不愿前行,回頭看腹,后肢蹴腹,未用聽診器即可聽到較響亮的腸音,腹痛不劇烈時,聽診兩側大小腸音高朗,連綿不斷,在檢查期間,頻繁出現(xiàn)排便狀,并排出少量稀糞。主訴,該馬每年春、秋季多會有1~2次腹痛,每次癥狀相似。診斷為冷痛癥。
按1.1方法灌腹橘皮散1劑,并針刺三江、分水、姜牙、蹄頭、耳尖、尾尖穴,火針脾俞穴,施治后做牽溜運動。
下午,患馬腹痛癥狀已消失,恢復采食,痊愈。
冷痛的發(fā)生,不外內傷陰冷、外感風寒所致。如飲冷水太過,停積腸中,傷于脾經,脾傳于胃,胃火微弱不能傳送膀胱,積于腸中,清濁不分,氣不升降,因而腹中作痛。高寒牧區(qū)因天氣驟寒,或野放遭逢淋雨,或夜露風霜等均可引起本病,發(fā)病率高,中獸醫(yī)治療應溫中散寒、和血順氣、解痙止痛為主。橘皮散具有溫中散寒、祛瘀止痛、行氣活血之功效,配合針術通經活絡、止痛,故可治療本病。上述施治方案適用于馬騾冷痛癥,簡單,方便、經濟實用,治愈率高。孕馬匹忌用。
“元亨療馬集”曾指出:“直尾行大腸痛,卷尾行小腸痛,蹲腰踏地胞經痛,腸鳴泄瀉冷氣痛,急起急臥脾經痛?!痹谶\用橘皮散治療馬冷痛時須問明是否有內傷陰冷、外感風寒的致病因素,并結合臨床診斷,加減運用。
冷痛到后期由于各腸段的間歇性痙攣與舒張往往有引起繼發(fā)腸阻塞或腸變位的可能,應及時通過直腸檢查等方法確診,已免誤診。
“元亨療馬集”中記載了以蔥、酒、飛鹽為主的急救方,借鑒組方為青蔥三枝、飛鹽50 g、吳茱萸50 g,以上三味共同搗爛,加白酒200 mL,調煎后候溫帶熱灌之。灌后牽行,溺之大效,養(yǎng)殖戶可作為馬騾冷痛初起或習慣性冷痛患馬的緊急治療手段,可以大大縮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加強飼養(yǎng)馬匹的飼養(yǎng)管理,特別是對習慣性患馬冷痛的馬匹,在冷季注重保暖、飲用“陰陽水”、避免采食冰凍飼草料等?;祭渫窗Y時,患畜不停的牽行運動,莫令亂跌,用棉絮或氈屜搭背上,拴于暖廄,忌飲冷水,料草勿令過濕。
在獸醫(yī)臨床中使用純中藥和針灸術治療患畜疾病,是古老中獸醫(yī)的特色,應該繼承和發(fā)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