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冰
統(tǒng)一戰(zhàn)線領域風險治理專題
民進黨打“宗教牌”謀“獨”的動向、原因及影響
韓冰
(中國社會科學院 臺灣研究所,北京 100083)
2016年蔡英文上臺后,民進黨當局針對臺灣社會宗教活動盛行、信徒人數(shù)眾多、宗教團體組織動員能力強的特點,試圖打“宗教牌”謀“獨”。民進黨當局搭美“反華便車”,跟風炒作涉疆、涉藏等敏感議題;投放政經(jīng)資源,與特定宗教團體構建“利益聯(lián)盟”;利用當政地位,大肆推行宗教“去中國化”政策;鼓吹所謂“宗教自由”,與外部反華勢力合流。民進黨當局頻打“宗教牌”,意在利用“宗教牌”升級“文化臺獨”路線;為贏得政黨競爭謀取選舉利益;以“宗教自由”為借口構筑所謂美臺“價值同盟”。民進黨當局利用“宗教牌”謀“獨”的政治行徑,“綠化”臺灣政黨政治生態(tài),扭曲臺灣民眾文化認同,干擾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融合發(fā)展大勢,強化美西方畸形反華社會氛圍,破壞臺海和平與國際社會一個中國框架,其消極影響與潛在危害必須高度警惕。針對民進黨當局打“宗教牌”謀“獨”行徑,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深入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對臺大政方針,既要堅決粉碎“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的圖謀,又要團結臺灣同胞共謀民族復興和國家統(tǒng)一。
臺灣問題;民進黨;“宗教牌”;“臺獨”;兩岸關系;媽祖信仰
臺灣地區(qū)的宗教與政治存在復雜而密切的聯(lián)系?!盁o論是外來殖民者,還是封建統(tǒng)治者、國民黨當局和民進黨當局,都采用各種手段利用宗教信仰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保?]目前,臺灣地區(qū)的宗教依舊保持蓬勃發(fā)展態(tài)勢,且在政治、社會等領域扮演重要角色。據(jù)臺灣地區(qū)內部事務主管部門統(tǒng)計,臺灣現(xiàn)有宗教類別登記在冊者多達22種,佛教寺廟、道教宮廟以及基督教堂等宗教活動場所合計15 175座[2]。臺灣地區(qū)有關研究機構2019年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臺灣民眾沒有宗教信仰者僅占13.2%,信仰民間宗教者占49.3%,信仰佛教者占14%,信仰道教者占12.4%,信仰天主教者占1.3%,信仰基督新教者占5.5%[3]。佛教、道教、媽祖信仰等在島內宗教界占據(jù)主流地位,為臺灣民眾提供精神庇護和心靈慰藉,在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增進兩岸同胞手足情誼方面發(fā)揮著橋梁與紐帶作用。不過,由于“臺獨”分子長期組織串聯(lián)、宣傳鼓噪,島內也出現(xiàn)了以“萬佛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等為代表的“臺獨”宗教組織。在民進黨興風作浪之時,個別宗教團體數(shù)次走向前臺,充當“臺獨”分裂勢力的政治打手。
針對臺灣地區(qū)宗教現(xiàn)象豐富、社會功能多元、統(tǒng)“獨”因素交織的歷史與現(xiàn)狀,學界對臺灣宗教的考察與研究呈現(xiàn)視角多維化、議題精細化趨勢。一是著眼臺灣宗教全景的研究。盧云峰、李丁在題為《臺灣地區(qū)宗教的格局、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調研報告中,概述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臺灣地區(qū)宗教多元治理結構中,宗教界出現(xiàn)的新變化[4]。魏樂博(Robert P.Weller)在《全球宗教變遷與華人社會》一文中,考察了江蘇和臺灣兩地宗教在全球化變遷中體現(xiàn)出的世俗化、理性化及“軀體化”等特點[5]。何綿山在專著《臺灣民族與宗教》中,介紹了臺灣主要宗教基本情況,強調“宗教在臺灣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6]。二是臺灣宗教與政治關系研究。林國平主編的《當代臺灣宗教信仰與政治關系》一書,從歷史視角出發(fā),對臺灣“解嚴”前后一段時期,臺灣政教互動關系作出詳細描述。林雄輝在文章中分析臺灣主要宗教團體的社會資本、政治傾向,認為臺灣宗教與政治之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7]。三是聚焦宗教與兩岸關系的研究。劉智豪通過考察兩岸神祇聯(lián)誼會開展宗教交流的現(xiàn)狀和成效,討論了如何更好發(fā)揮兩岸各神祇聯(lián)誼會中介作用、促進兩岸宗教文化交流的問題[8]。徐步軍在題為《蔡英文當局推行民間信仰“去中國化”動態(tài)分析》的文章中,對蔡英文上臺后肆意推行臺灣民間信仰“去中國化”的做法、危害作出闡述[9]。易靜對民進黨勾連“藏獨”勢力,支持縱容后者危害兩岸關系的做法予以揭露[10]。四是基于社會調查的量化研究。劉子曦以“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y,簡稱TSCS)數(shù)據(jù)為基礎,分析臺灣宗教信仰在父母與子女間的代際傳遞模式,發(fā)現(xiàn)“臺灣地區(qū)的社會變遷歷史造就了不同信仰在時期、世代和年齡分布上的明顯差異”[11]。杜滿、胡安寧利用TSCS2009的數(shù)據(jù),對臺灣宗教信仰的階層結構及宗教信仰與兩岸關系認同的關系作出研究,指出“相較于無信仰的教徒,制度化宗教信仰介入政治的可能性更大,且在兩岸關系認同上更趨消極,而民間宗教信徒則沒有這種顯著差異”[12]。姜韜、易亮基于TSCS2004與TSCS2014的數(shù)據(jù),考察10年間臺灣民眾宗教信仰與國族認同、政黨偏好、政治興趣、抗爭意識這四項政治態(tài)度之間的關系演變,發(fā)現(xiàn)“天主/基督教徒長期抱有比較強烈的政治關懷,其他群體則基本對政治沒有多少興趣”[13]。
通過以上文獻回顧可以發(fā)現(xiàn),學者在研究臺灣宗教時多將關注點放在整體描述或個別微觀議題上,部分文章雖對“臺獨”分裂勢力染指宗教、煽惑民眾破壞兩岸關系的做法與危害予以討論,但缺少對民進黨當局2020年以來發(fā)力打“宗教牌”推行“臺獨”政治圖謀的系統(tǒng)全面研究。因此,本文以民進黨當局利用“宗教牌”推動“臺獨”活動的動向為切入點,梳理民進黨當局打“宗教牌”謀“獨”的主要行徑,分析其背后原因和消極影響,重在從這個角度闡明“民進黨當局的謀‘獨’行徑導致兩岸關系緊張,危害臺海和平穩(wěn)定,破壞和平統(tǒng)一前景、擠壓和平統(tǒng)一空間,是爭取和平統(tǒng)一進程中必須清除的障礙”的基本事實[14]。
早在20世紀80年代,民進黨就與“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合流,在島內推動“臺獨”活動。2000—2008年,陳水扁擔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期間,也屢借宗教為“臺獨”造勢。2016年,蔡英文上臺后,民進黨當局針對臺灣社會宗教活動盛行、信徒人數(shù)眾多、宗教團體組織動員能力強的特點,在宗教領域大肆推行“去中國化”政策,意欲煽動島內民粹、挑起兩岸對抗、鞏固自身執(zhí)政基礎。當前,民進黨當局又以美西方操控的“民主對抗威權”意識形態(tài)斗爭敘事方式為模板,打著“宗教自由是普世人權”的政治幌子,在島內及國際社會頻繁利用宗教進行“臺獨”活動,嚴重破壞兩岸關系和臺海和平穩(wěn)定。
2021年1月,拜登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tǒng)后,接力升級特朗普時期對華強硬政策,將“中國是美國首要的戰(zhàn)略競爭對手”的極端認知作為處理中美兩國關系的邏輯起點,把人權議題置于美國外交政策核心,屢借“新疆牌”“西藏牌”抹黑中國,企圖滋擾破壞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內外環(huán)境。美國及盟友罔顧事實,縱容政客不斷拋出充斥政治偏見的謬論,支持國會密集頒布法案、發(fā)布報告,肆意扭曲中國民族政策與宗教政策,引導西方反華學術機構、智庫、非政府組織、國際媒體散布涉疆、涉藏虛假新聞報道,妄圖通過操縱涉疆問題、涉藏問題,對中國進行全方位圍堵、遏制打壓。其中的標志性事件為:拜登2021年10月在公開演講中將中國治疆政策與二戰(zhàn)時期德國納粹大屠殺相提并論;2021年12月簽署所謂“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2022年4月美國務院發(fā)布“2021年度國別人權報告”,誣稱中國政府對新疆與西藏少數(shù)民族群體進行“系統(tǒng)性鎮(zhèn)壓”;等等。在此過程中,民進黨當局主動配合美西方國家在價值觀領域強化“反中認知戰(zhàn)”,打著“宗教自由”旗號,緊跟美國“遏中”戰(zhàn)略布局,利用手中執(zhí)政資源黏合“藏獨”及新疆分裂勢力,為美西方糾集脅迫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加入“遏中”戰(zhàn)略布局制造借口,企圖以此在臺灣島內以及國際社會進行雙重“抗中”動員,為其謀“獨”行徑爭取“國際同情”。
一是在立法機構建立“涉疆”“涉藏”次級團體勾連外部勢力。2020年7月,民進黨籍臺灣地區(qū)民意代表劉世芳等人在臺立法機構成立所謂“西藏連線”,聲稱“要與國際社會共同支持西藏自由、人權、民主”。2021年4月,民進黨籍臺灣地區(qū)民意代表林楚茵、范云聯(lián)手30多名綠營政客,在臺灣地區(qū)立法機構成立所謂“維吾爾連線”。7月,該團體同臺灣地區(qū)立法機構“人權促進會”聯(lián)手舉行所謂“維吾爾議題國際在線公聽會”,并攛掇臺灣地區(qū)立法機構負責人游錫堃和美國國會湯姆?蘭托斯人權委員會共同主席、共和黨籍眾議員史密斯及美共和黨籍眾議員佩里、美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奧等人參加活動。
二是公開勾結島內“藏獨”勢力高調進行分裂活動。2020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屢以視頻方式讓達賴喇嘛為臺灣信徒“講法”,誘使長期在臺灣地區(qū)活動的“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等“藏獨”組織趁勢在島內政壇高調亮相。2022年3月,在“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策劃的活動中,臺灣地區(qū)立法機構“人權委員會”與“西藏連線”共同公開發(fā)表所謂“譴責中共踐踏西藏人權的聲明”,民進黨籍臺灣地區(qū)民意代表王定宇、范云等人,惡意攻擊大陸在西藏進行所謂“宗教迫害”。6月,臺灣當局對外事務主管部門副負責人田中光、文化事務主管部門副負責人蕭宗煌等參加所謂“藏人行政中央駐臺灣辦事處”暨“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舉行的活動。田中光公然宣稱“臺灣堅定支持‘西藏自決’跟‘宗教自由’”,“臺灣與西藏是共享宗教自由與人權民主價值的最好伙伴”。9月初,民進黨當局又縱容“在臺藏人福利協(xié)會”等“藏獨”團體在臺灣地區(qū)立法機構公開舉辦所謂“西藏民主日”,“藏獨”分子邊巴次仁、民進黨籍臺灣地區(qū)民意代表洪申翰、林楚茵等人,公然妄稱“臺藏必須堅持同一陣線,堅定維護民主、自由價值”。
三是污蔑大陸在新疆、西藏實行所謂“宗教迫害”。2019年5月,蔡英文就以美西方反華勢力編造的政治讕言和虛假信息為依據(jù),在“臺灣國際宗教自由論壇”上妄稱“藏傳佛教受管控,維吾爾族穆斯林被送進‘再教育營’”。2021年3月,隨著美西方國家炒作新疆棉花議題,蔡英文跟風抹黑、誣蔑大陸,在社交媒體發(fā)文妄稱“停止壓迫才能化解國際質疑與對立沖突”。2022年5月,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參訪新疆,批評美西方炮制謊言破壞中國內部團結。對此,民進黨放話稱“BBC、彭博社等多家外國媒體已掌握對岸迫害少數(shù)民族的鐵證”,洪的新疆之行是“為中共搽脂抹粉、洗白辯護”。9月,臺灣地區(qū)立法機構負責人游錫堃在與法國參議員見面時,妄稱中共“迫害”維吾爾族等少數(shù)民族,“傷害自由、民主與人權”。
受歷史、文化等因素影響,臺灣佛教界、道教組織、民間宗教團體均有一定政治背景?!安徽撌桥_灣宗教團體還是地方傳統(tǒng)宮廟,已高度政治化,有不同的政治立場,支持不同的候選人,而且信眾結構也逐步從‘藍大于綠’向‘綠大于藍’轉變?!保?5]民進黨當局為推動島內宗教力量政治光譜持續(xù)“由藍轉綠”,肆意利用手中掌握的政治、經(jīng)濟、輿論等資源,以向“親綠”宗教團體輸送利益、恐嚇參與兩岸民間宗教交流活動的人士的軟硬兩手策略,竭力擴張民進黨綠色“宗教版圖”,妄圖侵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融合發(fā)展的社會基礎。
一方面,綁牢“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等“親綠”宗教勢力。20世紀70年代開始,受臺灣對外關系局勢動蕩影響,“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逐漸強調對政治的“關懷”,“不僅關切島內的政治狀況,也關心臺灣國際地位的問題,進而發(fā)表政治性的三大宣言”[16]。除政治立場契合民進黨“臺獨”路線外,“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組織架構完整、自身管理嚴密,教會成員之間的向心力、凝聚力較一般宗教團體強,更加容易接受教會神職人員的政治動員。“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因此成為民進黨當局極力爭取的“臺獨”盟友。不過,由于臺灣宗教團體多將關注點放在發(fā)展信徒、開展慈善等事務上,鮮少直接公開涉足政治活動,“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毫不掩飾自身“激進臺獨”立場,積極主動介入政黨政治的做法,使其深陷“醉心政治”“無力見證福音”等輿論旋渦。2020年,蔡英文公開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導致民進黨當局與“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關系一度出現(xiàn)裂隙。民進黨當局為鞏固自身“宗教基本盤”,主動向“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投放輿論資源,積極修補雙方關系。2022年,蔡英文連續(xù)出席“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主辦的“彭明敏教授百歲紀念禮拜”“紀念馬偕來臺宣教150周年聯(lián)合慶典禮拜”等公開活動,在講話中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唱贊歌,反復宣揚“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在臺灣“民主化”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等論調,竭力提升“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社會形象,以此博取后者支持,企圖為鞏固雙方“臺獨”政治同盟基礎埋下伏筆。
另一方面,拉攏“一貫道”蠶食藍營“宗教地盤”。近年來,受現(xiàn)實政治風向、自身訴求變化等因素影響,“一貫道”與國民黨傳統(tǒng)“同盟關系”出現(xiàn)松動。民進黨為擴大“臺獨”票倉,向擁有近百萬信眾的“一貫道”伸出橄欖枝,企圖使這股宗教力量“由藍轉綠”。蔡英文連任后,利用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身份,頻繁挑撥“一貫道”與國民黨的關系,稱“‘一貫道’在過去遭受國民黨當局的諸般打壓”,并主動對“一貫道”進行表彰、拔高其歷史地位和社會作用。2020年10月,蔡英文出席“‘一貫道’祖師紀念館白陽圣廟落成典禮”,在公開講話中稱“‘一貫道’是政府深化民主、促進祥和社會的重要伙伴”。12月,蔡英文又出席了“‘一貫道’師尊師母同領天命90周年感恩紀念大會”,宣稱“‘一貫道’是臺灣非常重要的中流砥柱,為臺灣帶來許多穩(wěn)定的力量”。對于民進黨當局的示好,“一貫道”亦予以積極反饋。2022年9月,民進黨臺北市市長候選人陳時中成立“宗教后援會”,“一貫道總會”的“榮譽總顧問”湯文萬親自出馬擔任該后援會的召集人。
在臺灣現(xiàn)行選舉制度下,以媽祖信仰為代表的民間宗教團體對信眾擁有較強影響力,成為島內各種政治勢力拉攏、爭取的對象。近兩年,民進黨當局為撈取現(xiàn)實選舉利益,竭力加強對臺灣宮廟的控制,全面推行宗教“去中國化”政策,企圖構建臺灣宗教所謂“主體性”“自主性”,進一步“獨化”臺灣宗教。
一是“矮化”“丑化”來自大陸的神祇,拔高“臺灣信仰”。為達到徹底切割臺灣文化與中華文化聯(lián)系的政治目的,民進黨當局強勢利用“政治力”,栽贓兩岸同胞共同祭祀軒轅黃帝的做法,聲稱大陸“運用特定臺籍人士進行政治操作與‘統(tǒng)戰(zhàn)’宣傳”[17],還污蔑鄭成功屠殺臺灣少數(shù)民族群體,并以此為借口不再安排臺灣地區(qū)內部事務主管部門官員主祭延平郡王[18]。此外,民進黨當局以強化臺灣“本土信仰”、美化日本殖民歷史等方式,侵蝕中華文化在臺灣社會的主體地位,為建構所謂“臺灣信仰”“臺灣認同”“臺灣民族”累積意識形態(tài)動能。
二是分化臺灣民間宗教團體,為“臺獨”服務。民進黨當局為搶奪島內媽祖信仰的主導權,長線扶植苗栗縣通霄鎮(zhèn)白沙屯拱天宮,打壓“親中”的臺中市大甲鎮(zhèn)瀾宮,通過前往拱天宮拜廟、進香、贈匾等方式,人為在拱天宮與鎮(zhèn)瀾宮之間制造區(qū)隔。2022年4月,民進黨當局對外以鎮(zhèn)瀾宮財務狀況不明、顏清標董事長資格不符等為借口,拒絕參加鎮(zhèn)瀾宮組織開展的活動,創(chuàng)下島內政治人物參與鎮(zhèn)瀾宮媽祖繞境活動陣容最冷清紀錄。時隔僅一個月,蔡英文、賴清德等人不顧臺灣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連續(xù)第4年前往苗栗參加拱天宮媽祖徒步進香活動。民進黨當局扶植特定媽祖宮廟,企圖讓宗教為“臺獨”政黨利益服務的企圖昭然若揭。
三是詆毀積極參與兩岸民間宗教交流的人士。早在2013年,蔡英文麾下的智庫“小英教育基金會”網(wǎng)站即轉載研究報告稱,“中國要借媽祖信仰串起一個概念,通過宗教告訴你:你是中國人”。2019年,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在廣播節(jié)目中公開誣稱大陸利用宗教系統(tǒng)對臺灣進行“紅色滲透”,“爭取臺灣民心”。2020年以來,針對積極參與兩岸民間宗教交流的顏清標、中華統(tǒng)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等人,民進黨當局動員親綠媒體給其貼上“信仰買辦”標簽,并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司法”資源,以威脅、恐嚇等手段實施“綠色恐怖”[19]。
當前,宗教對美國內政外交政策的影響日益增強,一些政客“對所謂‘宗教自由’的關注開始滲入美國傳統(tǒng)外交建制的文化之中”[20]。民進黨當局利用該趨勢,打著“宗教自由”旗號謀求外部勢力支持。
一方面,民進黨當局通過“臺灣普世論壇”“臺灣國際宗教自由論壇”等區(qū)域性宗教活動,以所謂民主自由人權“價值同盟”升級美臺關系,充當美國宗教版“印太戰(zhàn)略”主攻手,幻想通過打“宗教牌”推進“政治臺獨”[20]。2022年8月,蔡英文參加由臺灣地區(qū)對外事務主管部門、“臺灣民主基金會”和“美國在臺協(xié)會”共同舉辦的“2022年區(qū)域宗教自由論壇”,聲稱“專制政權壓迫宗教自由的規(guī)模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臺灣致力保護推進宗教自由”。
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官員頻繁亮相各類國際性“宗教自由論壇”,在國際社會大肆宣揚臺灣“民主價值”受到大陸威脅,配合美西方進行反華政治操作。2020年11月,臺灣對外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吳釗燮參加美國務院舉辦的“促進宗教自由部長級會議”,妄稱“臺灣要與理念相近國家和地區(qū)共同捍衛(wèi)信仰自由”。2021年7月,臺灣所謂“駐美代表”蕭美琴參加“國際宗教自由聯(lián)盟”主辦的2021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峰會”時妄稱,“臺灣安全受到中國嚴重威脅,全世界應共同維護臺灣”。2022年7月,臺灣所謂“國際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布興?大立,在英國舉行的“宗教信仰自由部長級國際會議”上,公開標榜臺灣的所謂“宗教自由為區(qū)域自由、民主及和平作出了貢獻”。
臺灣與大陸分隔70余年,兩岸同胞同宗、同源、同文、同種,血濃于水的親情從未割斷,要求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意愿不斷上升。民進黨當局為破壞兩岸關系,別有用心地操弄島內民粹,妄圖通過打“宗教牌”煽動臺灣民眾“恐中”“仇中”“反中”情緒,并以此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活動。
仔細考察臺灣的宗教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在臺灣長期發(fā)展且較為盛行的佛教、道教、媽祖信仰等宗教,源頭皆在大陸。這些宗教信仰深深根植島內民眾的集體意識,成為規(guī)范其道德倫理、社會行為的重要精神力量。從歐美及日本等地陸續(xù)傳入的基督新教、天主教等宗教信仰,信徒人數(shù)在島內人口中所占比例始終不高,其承載傳遞的意義系統(tǒng)也沒有完全融入臺灣社會主流價值體系。“宗教具有社會聚合功能,并且是巨大的社會資本。宗教從信徒的價值觀、行為取向、群體歸宿等方面為社會發(fā)展提供整合資源所需的載體和動力。”[21]在某種程度上,臺灣同胞傳承、弘揚的佛教、道教、媽祖信仰等中華傳統(tǒng)宗教文化,成為構筑其“大一統(tǒng)”價值理念、強化自身中華文化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的重要媒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臺灣學者指出:“具有宗教內涵的‘道統(tǒng)’論,很容易過渡到政治意義的‘大一統(tǒng)’?!澜y(tǒng)’論背后所預設的‘文化中國’”,“足以發(fā)展為‘政治中國’”[22]。
同時,臺灣與大陸民間開展的宗教交流也是促進兩岸同胞溝通骨肉親情、強化民族情感的重要載體。兩岸媽祖信仰交流即是明證。日本殖民統(tǒng)治時期,嚴令禁止島內民眾赴福建湄洲拜謁媽祖祖廟,但仍有部分臺灣同胞不顧殖民者禁令,毅然跨海前往大陸進香謁祖。1987年,臺中大甲鎮(zhèn)瀾宮信眾沖破國民黨當局的封鎖,奔赴湄洲媽祖祖廟參加“千年祭”活動,成功打破了兩岸的政治堅冰。1997年,湄洲祖廟媽祖金身首次赴臺展開為期102天的巡游,1 000多萬臺灣信眾夾道歡迎,在兩岸交流史上創(chuàng)下多項紀錄。2016年5月,民進黨上臺后,在歷史、文化、宗教等領域加速“去中國化”。然而,其“文化去中”行徑無法阻擋兩岸媽祖信仰深化交流的趨勢。2017年9月,湄洲祖廟媽祖金身再次赴臺巡安,受到島內信眾空前歡迎[23]。
上述歷史和現(xiàn)狀清晰表明,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同胞同為炎黃子孫且共享中華文化。民進黨當局始終圖謀以突顯所謂“臺灣獨特內容”的文化來取代中國文化?!芭_獨”分裂勢力“以為只要在主觀上不認同中國文化,就可以達到在政治上不認同中國的目的”[24]。早在成立初期,民進黨即憑借所謂“本土政黨”出身以及較系統(tǒng)的“本土論述”,不遺余力地向臺灣民眾灌輸、散播“本土”思想[25]。2016年,民進黨再次上臺,為進一步消解中國傳統(tǒng)宗教整合臺灣社會、為島內民眾提供意義共契的重要作用,徹底否定兩岸“人同根、神同源、文化同脈”的歷史事實和基本現(xiàn)狀,變本加厲地在島內歷史、語言、文化等意識形態(tài)領域進行“去中國化”的政治操作。他們打著“臺灣主體意識”的旗號,以所謂“臺灣民族”重構臺灣的歷史傳承與文化傳統(tǒng),企圖通過宗教“去中國化”動作,進一步切斷兩岸文化之間的血脈聯(lián)系,掩蓋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兩岸同胞共享中華文化的事實[26]。
臺灣地區(qū)的部分宗教團體“以宗教觀念為核心、宗教感情為紐帶、宗教組織為外殼”[27],掌握對信仰對象與宗教實踐的解釋權,擁有號召信眾共同參與特定宗教活動的權威,逐漸使自身成為島內社會資本聚集地。這些宗教團體負責人在支配地方人力、物力與資金方面享有較大話語權,又因信眾眾多累積起深厚社會影響力。這種話語權和影響力不僅停留在社會生活范疇,還滲透至政黨政治領域。在島內大型選舉活動中,政治人物參與地方宗教活動,成為其競選造勢、塑造自身親民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臺灣地區(qū)為數(shù)眾多的宗教中,信仰媽祖者數(shù)量龐大,媽祖信仰具有強大社會動員能量。島內媒體觀察指出,臺灣民眾奉祀的神明多達數(shù)百種,其中以信仰媽祖者最多,“現(xiàn)行登錄為文化資產(chǎn)的191項民俗活動當中,至少有32項與媽祖信仰相關”[28]。媽祖作為大多數(shù)臺灣人信仰的神明,其政治號召力、社會影響力不容小覷。近年來,民進黨在島內“全面執(zhí)政”,掌握豐沛政治、經(jīng)濟、社會資源。國民黨在野后被清算“黨產(chǎn)”,陷入手中“無錢、無權、無資源”的窘境,對地方勢力、宗教團體的影響力急劇式微。民進黨得以肆意利用“宗教牌”謀“獨”,一方面通過參拜特定媽祖宮廟、大開政治支票等方式向信眾示好,騙取民眾認同,借以散播“臺獨”理念并撈取選票;另一方面又以政經(jīng)利益開路,使用狠、準、穩(wěn)的力道發(fā)展、收編民間宗教團體,有計劃地“綠化”具有代表性的媽祖宮廟,打造屬于民進黨自身的媽祖信仰“品牌”,用以填補國民黨等政治勢力在該領域逐漸退出后出現(xiàn)的影響力“真空”。
拜登上臺后,美國出于霸權心態(tài)和冷戰(zhàn)思維,竭力對中國進行圍堵打壓,對臺政策總體上仍以“以臺遏華”“以臺制華”為基調,并強調美國與臺灣共享所謂“自由、人權、法治等民主價值”。民進黨當局出于“挾洋謀獨”政治私利,惡意攻擊大陸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主動充當美國及其盟友“遏華”戰(zhàn)略馬前卒。
早在2019年,民進黨當局就曾與美國合辦所謂“印太地區(qū)保衛(wèi)宗教自由公民社會對話”,以此為美國所謂“印太戰(zhàn)略”站臺助威。正如臺灣媒體指出的那樣:“從美國第一屆‘促進宗教自由部長級會議’衍生出來的‘印太地區(qū)保衛(wèi)宗教自由公民社會對話’,將原先政治、經(jīng)濟、軍事的戰(zhàn)略擴展到宗教信仰的領域,這表示,21世紀的國際沖突,將從貿(mào)易、領土、礦產(chǎn)、海洋資源……的爭奪,發(fā)展到信仰的、靈魂的、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的領域。蔡英文最近的談話,一再強調‘價值同盟’,這是戰(zhàn)略上有意識的連結?!保?9]蔡英文開啟第二任期后,民進黨當局更是在“倚美謀獨”道路上大步向前,配合美國在涉疆、涉藏以及宗教、人權議題上升高對抗大陸調門,充當美國及其盟友積極打造的圍堵遏制中國的所謂“價值聯(lián)盟”急先鋒。民進黨當局把“臺灣國際宗教自由論壇”“國際宗教自由峰會”“宗教信仰自由部長級國際會議”當作政治表演舞臺,標榜臺灣是“自由民主模范生”;積極附和美西方論調,大肆渲染中國大陸“威脅世界宗教自由”;包裝掩蓋其宣傳“臺獨”思想理念、挑戰(zhàn)國際社會一個中國框架的政治禍心。
民進黨當局利用“宗教牌”謀“獨”,妄圖改變臺灣民眾信仰結構和文化認同,抹黑大陸形象,為“臺獨”分裂活動制造條件,其消極影響與潛在危害必須高度警惕。
民進黨當局主動滲透臺灣宗教團體,短期目標是壯大綠營勢力,贏取選民認同及手中選票,擊垮國民黨、民眾黨等主要競爭對手,繼而重構島內政黨政治結構,最終為民進黨長期當政鋪平道路。目前來看,民進黨已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國民黨、民眾黨等在野黨與地方宗教團體的關系,削弱了后者賴以生存的群眾基礎。特別是在2022年“九合一”地方選舉和2024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臨近的情況下,民進黨直接動用“行政”“立法”“司法”手段改造、“綠化”島內宗教團體,如打擊特定宗教人士、扶植“親綠”宗教勢力和宮廟系統(tǒng),等等。民進黨當局的這種做法,形同利用執(zhí)政資源進行“綁樁”政治交易,在宗教團體中培養(yǎng)唯民進黨馬首是瞻的“代理人”。在未來的“二合一”選舉、“九合一”選舉等島內重大政治活動中,這些“代理人”通過發(fā)揮自身在選民動員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配合民進黨擠壓其他政黨在基層社會的政治空間,勢必進一步弱化在野黨牽制民進黨當局操弄“臺獨”的能力。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傳統(tǒng)宗教文化從大陸傳入臺灣的歷史,深刻揭示了兩岸不可分割的人緣和地緣聯(lián)系。特別是以媽祖信仰為代表的民間宗教,在臺灣地區(qū)受到不同族群的歡迎,成為他們共同的守護神,媽祖文化因此成為臺灣同胞構建中華文化認同、中華民族認同的重要載體。在臺灣與大陸暫時分隔的時空背景下,兩岸同胞以媽祖信仰為依托,共同弘揚中華文化,這既增進了兩岸同胞血肉親情、手足感情,也搭建了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重要橋梁。2016年5月,民進黨上臺后,以所謂“臺灣主體意識”為內核,在文化、宗教等領域加速進行“去中國化”動作,通過抬升“臺灣主體文化”的地位,將臺灣同胞定義為具有“獨立”屬性的“臺灣民族”。民進黨當局妄稱臺灣媽祖信仰已是“一個以臺灣為主體的獨特文化體系”,“與大陸完全不同”,并以此為“指揮棒”改寫島內歷史、語文教科書。如果臺灣民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長期受到這種論調的影響,其文化認同將遭到嚴重扭曲。
2016年,民進黨上臺后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原有溝通協(xié)商渠道被迫中斷。在這種情勢之下,臺灣與大陸的宗教交流合作一度成為兩岸民間往來的主力。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以“大陸利用宗教實施統(tǒng)戰(zhàn)”為借口,“抹紅”兩岸宗教交流合作,利用“反滲透法”升級對島內宗教團體的管制,竭力制造“寒蟬效應”。島內一些宗教團體受到民進黨營造和渲染的“綠色恐怖”社會氛圍的影響,推動兩岸交流的意愿降低、動力下降。此外,民進黨當局在打“宗教牌”進行謀“獨”活動的過程中,采取了取消遙祭黃帝陵儀式、降低鄭成功祭典規(guī)格、美化日本殖民歷史等極端做法,嚴重傷害了大陸民眾情感?!皟砂睹褚庠诰W(wǎng)絡空間發(fā)生碰撞,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對抗態(tài)勢。如果這一趨勢得不到扭轉,會使得兩岸民意更加對立,將不可避免地拉低兩岸民間信仰交流的規(guī)模與頻率,沖淡兩岸交流合作氛圍,破壞兩岸經(jīng)濟社會融合發(fā)展進程。”[10]45在大陸牢牢掌握兩岸關系發(fā)展主導權、主動權的前提下,民進黨當局上述行徑雖不能完全扭轉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融合發(fā)展大勢,但是個別領域交流受阻、部分群體福祉受損的風險有所上升。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加速演進,熱點地區(qū)沖突不斷升級,世界經(jīng)濟復蘇步履維艱,全球發(fā)展遭遇嚴重挫折。在這種形勢下,美西方反華勢力出于遏制中國發(fā)展的圖謀,抱團對中國發(fā)起“認知戰(zhàn)”,頻繁利用媒體炒作所謂人權、宗教議題,妖魔化中國共產(chǎn)黨,詆毀中國制度,企圖構建所謂“全政府-全社會”對華戰(zhàn)略競爭體系。而民進黨當局為實現(xiàn)“臺獨”政治圖謀,主動配合美西方,以扭曲事實、誣陷誹謗、抹黑中傷等手段散播“恐中”“仇中”“反中”政治病毒。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及其盟友伙同民進黨當局,妄圖在國際上搞政治認同和陣營對抗,要求媒體“只能說中國改變現(xiàn)狀、不能說美臺破壞臺海和平”,“只準抹黑‘一國兩制’、不準陳述民進黨‘依洋謀獨’的事實”。一些美西方政客和媒體通過鼓吹種種反華論調,打壓客觀評價中國的聲音,企圖樹立起“同情臺灣”的“政治正確”。這種做法裹挾大量不了解事實和真相的民眾盲目加入反華行列,嚴重破壞相關國家、地區(qū)與中國合作的民意基礎和社會氛圍。
“中華民族的壯大與凝聚、中國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中國人的生活之持續(xù)、中國社會結構的獨特樣態(tài)的維系,等等,都曾從宗教中吸取過豐富的資源?!保?0]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共同傳承中華文化,臺灣地域文化也從中華文明的根脈中吸收了豐富的養(yǎng)分。在思想領域,臺灣同胞崇敬祖先、愛土愛鄉(xiāng)的情感,崇尚和諧、珍視和平的價值,推崇和合、尊重差異的觀念,既帶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烙印,也鮮明體現(xiàn)了中國宗教文化揚善抑惡、平等寬容等積極思想。在現(xiàn)實層面,臺灣地區(qū)盛行的佛教、道教、媽祖信仰等宗教,作為兩岸同胞中華民族認同、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長期見證并強化了兩岸同胞割舍不斷的血脈聯(lián)系。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在島內竭力推動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臺獨”布局,妄圖通過打“宗教牌”把政治黑手伸向臺灣民眾的價值觀念和精神意識領域。民進黨當局一方面在島內刻意制造兩岸民意對抗,人為切割兩岸歷史文化聯(lián)結,肆意打壓主張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融合發(fā)展的宗教團體和宗教人士;另一方面在國際社會打著“宗教自由”的旗號肆意攻擊、抹黑大陸形象,意欲以“媚美賣臺”方式換取外部勢力支持,借機煽惑臺灣民眾接受“臺獨”政黨長期執(zhí)政。
針對民進黨當局打“宗教牌”謀“獨”的政治行徑,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深入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對臺大政方針,既要堅決粉碎“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的圖謀,又要團結臺灣同胞共謀民族復興和國家統(tǒng)一。首先,充分保持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戰(zhàn)略自信和戰(zhàn)略定力,不被“臺獨”勢力和外部干涉勢力“帶節(jié)奏”。其次,有效發(fā)揮政治、經(jīng)濟、外交、法律、軍事“組合拳”強大威力,痛擊一小撮“臺獨”頑固分子及西方反華政客,展現(xiàn)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再次,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積極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追求統(tǒng)一、反對分裂的寶貴思想。最后,以祖國大陸發(fā)展進步有力牽引廣大臺灣同胞順應歷史大勢、堅守民族大義,在兩岸同胞攜手挫敗“臺獨”行徑、共同鏟除“臺獨”禍根的過程中,匯聚起促進祖國完全統(tǒng)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
[1] 林國平.當代臺灣宗教信仰與政治關系[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13.
[2] 宗教信仰在臺灣[EB/OL].(2019-08)[2022-09-14].https://www.ey.gov.tw/state/D00B53C98CD4F08F/0fe638e7-c0bf-401e-b9f2-3db11eecd508.
[3] 臺灣社會變遷統(tǒng)計調查數(shù)據(jù)庫[R/OL].(2021-05)[2022-08-16].https://srda.sinica.edu.tw/datasearch_detail.php?id=2972.
[4] 金澤,邱永輝.宗教藍皮書:中國宗教報告(2011)[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225-252.
[5] 魏樂博(Robert P.Weller).全球宗教變遷與華人社會[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2):48-55.
[6] 何綿山.臺灣民族與宗教[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221.
[7] 林雄輝.臺灣宗教及其對政壇的影響[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3):10-14.
[8] 劉智豪.兩岸神祇聯(lián)誼會交流的回顧與前瞻[J].現(xiàn)代臺灣研究,2022(2):58-65.
[9] 徐步軍.蔡英文當局推行民間信仰“去中國化”動態(tài)分析[J].現(xiàn)代臺灣研究,2018(2):40-47.
[10] 易靜.臺灣地區(qū)“藏獨”及援“藏獨”組織的運作[J].統(tǒng)一論壇,2021(3):17-21.
[11] 劉子曦.宗教信仰的代際傳遞:基于臺灣地區(qū)的數(shù)據(jù)分析[J].社會學研究,2017(7):193-216.
[12] 金澤,李華偉.宗教社會學:第4 輯[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90-107.
[13] 姜韜,易亮.宗教信仰與政治態(tài)度:管窺10 年間臺灣政教關系的變遷[J].世界宗教研究,2019(4):32-42.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tǒng)一事業(yè)[N].人民日報,2022-08-11(5).
[15] 王建民.臺灣“宗教廟宇政治現(xiàn)象”[EB/OL].(2019-12-19)[2022-08-27].https://www.huaxia.com/c/2019/12/19/530104.shtml.
[16] 洪辭惠.臺灣政教關系之研究——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三大宣言為中心[D].臺北:“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2009:2.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民進黨當局污蔑兩岸同胞共祭黃帝典禮令人不齒[EB/OL].(2022-04-13)[2022-08-27].http://www.gwytb.gov.cn/m/fyrbt/202204/t20220413_12426353.htm.
[18] 54 年首破例 祭鄭成功規(guī)格降[EB/OL].(2017-04-24)[2022-08-27].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424000558-260514?chdtv.
[19] 張安樂率人接大甲媽鑾轎爆沖突 警方將傳喚說明[EB/OL].(2022-04-10)[2022-08-27].https://www.cna.com.tw/news/asoc/202204100004.aspx.
[20] 徐以驊.“宗教超級秀”——美國“推進宗教自由部長級會議”述評[J].世界宗教文化,2020(1):13-20.
[21] 徐以驊,章遠.試論宗教影響中國國家安全的路徑和范式[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109-116.
[22] 楊惠南.臺灣民間宗教的中國意識[DB/OL].(1996-06)[2022-08-16].http://buddhism.lib.ntu.edu.tw/museum/TAIWAN/md/md03-05.htm.
[23] 韓冰.兩岸媽祖文化交流:回顧與思考[J].統(tǒng)一論壇,2018(3):68-71.
[24] 陳孔立.臺灣“去中國化”的文化動向[J].臺灣研究集刊,2001(3):1-11.
[25] 林勁.民進黨意識形態(tài)的基本特征分析[J].臺灣研究,2010(5):31-36.
[26] 韓冰.試析蔡英文當局“文化臺獨”話語體系的建構與危害[J].現(xiàn)代臺灣研究,2018(1):51-55.
[27] 嚴安林,盛九元.臺灣宗教活動之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文科版),1997(2):69-76.
[28] 黃偉強.從政治力到民間力:臺灣媽祖繞境的時代意義[EB/OL].(2020-04-02)[2022-08-25].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mazu-pilgrimage-significance.
[29] 林深靖.當宗教自由成為戰(zhàn)略武器——“印太區(qū)域”的一個變局[EB/OL].(2019-03-13)[2022-08-25].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87/article/7847.
[30] 孫尚揚.宗教社會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246-247.
D618
A
2096-3378(2022)06-0094-11
10.13946/j.cnki.jcqis.2022.06.009
韓冰,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韓冰.民進黨打“宗教牌”謀“獨”的動向、原因及影響[J].統(tǒng)一戰(zhàn)線學研究,2022(6):94-104.
責任編輯:龔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