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加坡]尤今
據(jù)新聞報(bào)道,一群猖狂的水獺在夜半闖入私宅,把魚池里幾十尾斑斕的錦鯉咬得身首異處。一時間,養(yǎng)觀賞魚的人家全都驚出了滿身雞皮疙瘩。
今天,一早起身,望向庭院,赫然看到常來撒野的那只潑猴,低低地俯著身子,把毛茸茸的手伸進(jìn)那滿是錦鯉的魚池里。我陡然一驚,全身汗毛豎立——難道說,這竟然是一只吃葷的猴子,想要效法闖入私宅的水獺,偷吃我家錦鯉?正驚疑間,卻看到它不慌不忙地?fù)瞥鲆幻镀∮谒娴母晒胚M(jìn)干癟的嘴里,津津有味地嚼著、嚼著……哎呀,虛驚一場,庸人自擾!
次日出門,忘記關(guān)上鐵柵門。下午回來,聽到門鈴叮當(dāng)亂響。站在門外的是鄰居家熱心的幫傭米娜,她氣急敗壞地對我說道:“早上,我看到一只猴子趴在你家魚池旁,探身入水池,我想它是餓慌了,居然連魚也要攫來吃!我厲聲叫喊,把它嚇走!哎呀,猴子吃魚,若非親眼看到,誰敢相信??!”頓了頓,又說:“我已經(jīng)通知了附近兩三戶有養(yǎng)魚的人家,請他們嚴(yán)加提防……”
我忍俊不禁,把昨天目睹的“真相”告訴了她,她哈哈大笑。
第三天,出門時,碰到隔幾條街的鄰居,她劈頭便問:“聽說有猴子偷吃你家錦鯉?”
“潑猴吃魚”這則“言之鑿鑿”的流言,已在坊間不脛而走了……
(摘自2022年7月24日《羊城晚報(bào)》,Aine圖)
文/閆晗
契訶夫的小說《苦惱》中,一個叫約納的車夫剛死了兒子,想向別人傾訴心中的痛苦,竟找不到一個能聽他說話的人,坐車的乘客們每個都行色匆匆,想著自己的煩心事,催促他快點(diǎn)趕路,不要再說了。故事的最后,車夫只好把一肚子話,說給自己的馬聽。它認(rèn)真地聽著,仿佛能聽懂,讓傾訴者得到些許安慰。
我看到的關(guān)于傾聽最溫柔的故事,是在史鐵生的文章中。那是一個小號手的故事。戰(zhàn)爭結(jié)束了,有個年輕號手回到家鄉(xiāng),卻聽說未婚妻已嫁與他人,以為他已戰(zhàn)死沙場。年輕號手痛苦至極,便離開家鄉(xiāng),四處漂泊。
路上,他吹響小號,號聲凄婉悲涼。一個國王聽見了他的號聲,讓人把他喚來,問他:“你的號聲為什么這樣哀傷?”號手便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國王聽。國王聽了非常同情他,但并沒有像童話故事里那樣,把女兒嫁給他當(dāng)作大禮包,而是選擇了一種特別的方式——請國人都來聽號手講他的故事。
從此,日復(fù)一日,只要那號聲一響,人們便圍攏他,默默地來聽。就這樣,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小號手的號聲不再低沉、凄涼。又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號聲開始變得歡快、嘹亮,變得生氣勃勃了。時間和溫柔會治愈,而音樂又比一成不變的語言耐聽些,人們得到了藝術(shù)享受,小號手的情緒在傾訴中得到了修復(fù),實(shí)在是幸運(yùn)。
(摘自“閆晗”微信公眾號,Aine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