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越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著書立說的文壇巨匠或嚴肅沉穩(wěn),或敏感憂郁,帶著知識分子特有的自矜,實際上,大作家們不僅不苦大仇深,私下里還有我們不知道的一面。
前段時間,作家莫言在社交平臺曬出了一段戴著墨鏡“飆”收割機的視頻,并配文:“再次體驗了開收割機的快樂,看我這次是不是熟練了不少?”網(wǎng)友表示:“居然能看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開收割機,我和我的小伙伴都驚呆了!”
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文壇地位不必贅述。外界總認為這是一位不茍言笑的老爺子,但莫言本人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冷幽默型“段子手”。
在一次人物專訪中,主持人問他:“您現(xiàn)在最希望的一種狀態(tài)是什么?”莫言一本正經(jīng)地說:“我們結(jié)束采訪?!?/p>
拍攝電影《紅高粱》時,主演姜文一不小心把編劇莫言家里的暖瓶給踢爆了。莫言打趣:“我們家唯一的一個熱水瓶,那是家里的重要財產(chǎn),被姜文一腳給踢碎了,嘭的一聲巨響,行了,我們這個電影肯定爆響,成為爆款。”
以魯迅為首的許多文人都被編造過各種語錄,莫言也不例外。有一次在北京吃完飯,莫言被一位女士深情表白。女士說:“莫言老師,我要朗讀一首你的詩歌獻給你,《你若懂我,該有多好》。”莫言回憶:“她朗讀得聲情并茂,目光里含著淚光,我聽了也很感動。后來她讀完了,我就說,如果是我寫的該有多好?!币l(fā)了臺下的哄堂大笑。
莫言的好朋友余華,同樣也是個“喜劇人”。有讀者見到余華,說他以為余華是一個苦大仇深的中年人,余華爽朗大笑說:“還說我是個中年人,讓我很驚喜,還有讀者說‘天哪,他還在啊,我以為他不在了?!?/p>
與大家所想的諸如“熱愛文學”“心懷理想”等理由不同,余華自嘲當年棄醫(yī)從文是為了“偷懶”。他年輕時的夢想是找一份永遠不用被鬧鐘吵醒的工作?!坝幸淮?,我問一位在文化館工作的人,問他為什么經(jīng)常在大街上游玩?他告訴我,這就是他的工作,我心想這樣的工作我也喜歡?!庇谑怯嗳A決定寫作,后來終于得償所愿。
這讓不少通過《活著》認識余華的讀者大跌眼鏡,畢竟《活著》是一部充滿悲劇色彩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不過余華調(diào)侃起來,連《活著》也不放過。
《活著》暢銷兩千萬冊,有人問他版稅收入,余華開玩笑說:“我靠《活著》活著?!苯邮懿稍L時,主持人問余華給《活著》打多少分,他回答:“9.4分?!北蛔穯栐?,余華一本正經(jīng)道:“剩下的0.6問豆瓣,他們打9.4,我也給它打9.4。”
一個“段子手”莫言,一個“喜劇人”余華,湊到一起,倒霉的成了史鐵生。有一次,幾人一起去沈陽參加活動,在沈陽文學院和孩子們踢球。眼看要輸?shù)脩K不忍睹,他們突然心生一計——讓坐著輪椅的史鐵生當守門員,并叮囑他:“你就在這兒待著,把門守住?!?/p>
后來提起這件事,余華和莫言大笑不止:“沈陽文學院的孩子不敢踢,怕把鐵生踢壞?!?/p>
張岱曾在《陶庵夢憶》中寫道:“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蹦敲矗@些不完美,會將已功成名就的大師們拉下“神壇”嗎?
季羨林的《清華園日記》出版前,出版方曾詢問季羨林,要不要刪改其中一些過于“放飛自我”的詞句。季羨林坦然回答:“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將來也不會成為圣人?!?/p>
真實的力量,遠遠大于完美的力量。
(摘自“中國新聞網(wǎng)”微信公眾號,蝌蚪圖)